北京時間11月22日晚,第51屆金馬獎在臺灣舉行,內地導演婁燁執導的影片《推拿》獲得了最佳劇情片、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音效、最佳改編劇本以及最佳新人等獎項,以6項大獎成為本屆金馬獎最大贏家。
以下是完整版獲獎名單:
臺灣電影金馬獎(Golden Horse Award)是臺灣地區主辦的電影獎項,創辦於1962年,金馬獎在華語圈中它歷史最為悠久,與香港電影金像獎和大陸的中國電影金雞獎並稱華語電影最高成就三大獎,也是三大獎中唯一不設地域限制、評選對象面向所有華語電影和華語影人的獎項。
小編帶你回顧金馬獎歷屆之最:
獲得影帝提名、影帝桂冠最多的男演員:梁朝偉
梁朝偉曾以《重慶森林》、《每天愛你八小時》、《花樣年華》、《無間道》、《2046》、《色,戒》、《一代宗師》七次提名影帝,他分別以31屆《重慶森林》 ,40屆《無間道》和44屆《色戒》3次奪得最佳男主角獎,成為榮獲該獎項最多的男演員。
獲得影后桂冠最多的女演員:張曼玉
時至今日,張曼玉已經成為華語影壇女演員的代表人物,她的演技幾乎是無懈可擊的。張曼玉分別以26屆《三個女人的故事》,28屆《阮玲玉》,34屆《甜蜜蜜》,37屆《花樣年華》;四次奪得最佳女主角獎,成為榮獲該獎項最多的女演員。
獲得影后提名最多的女演員:張艾嘉
張艾嘉分別憑藉17屆的《茉莉花》、18屆《我的爺爺》、23屆《最愛》、26屆《三個女人的故事》、38屆《地久天長》、42屆《海南雞飯》、47屆《觀音山》七次獲得影后提名。分別在18屆和23屆拿到了兩次金馬影后。
最小提名的:張震
張震15歲時憑藉《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入圍金馬獎最佳男演員。
年紀最小的女演員、第一位獲獎的大陸女演員:李小璐
1998年,年僅16歲的李小璐,憑藉《天浴》中的精彩表現,獲得了第三十五屆金馬獎最佳女演員。
獲獎最多的導演:李行、杜琪峯
李行在以往51屆的金馬獎中,只有2人贏得過3次最佳導演的獎盃,他就是臺灣老一輩導演李行,他先後憑藉 《養鴨人家》(1964)、《秋決》(1972)、《汪洋中的一條船》(1978)這三部影片先後問鼎金馬獎。
另外獲得三次最佳導演獎的是香港導演杜琪峯,分別憑《槍火》(2000年)、《大事件》(2004年)、《奪命金》(2012年)三次問鼎最佳導演獎。
提名最多、最失意的導演:侯孝賢
侯大導演先後憑藉21屆 《風櫃來的人》,22屆《童年往事》,26屆《悲情城市》,32屆《好男好女》和35屆《海上花》 六次贏得金馬獎最佳導演的提名,但最終只在26屆與32屆金馬獎上捧杯,大師的威力在本土也未能發揮到極至。臺灣公認的幾位電影大師之中,楊德昌、蔡明亮、李安執導的影片都曾經贏得過最佳影片大獎,但唯有侯孝賢數次失意於金馬獎,時運不濟是唯一能解釋這種奇怪想像的名詞,莫非金馬獎有意要讓侯大導做無冕之王,抑或要學習奧斯卡之於馬丁·西科塞斯?等到侯大導拍出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影片之時,再一塊兒補償給侯孝賢?
最能打的團隊:成家班
在港產功夫片橫行天下之時,金馬獎無論如何都難以忽視它的存在,為此,金馬獎特別於1992年第29屆金馬獎上增加了「最佳動作設計獎」,以表彰在動作片中成績優異的武術指導。香港武術指導中最優秀的團隊就是非成家班莫屬,成龍以及其領導的成家班憑藉《醉拳Ⅱ》、《霹靂火》、《一個好人》、《我是誰》、《新警察故事》 先後5次贏得「最佳動作設計獎」的殊榮,單憑這一點,成龍也絕對夠資格擔起「功夫片之王」的稱號。
以多種身份提名同一屆金馬獎最多的演員:張艾嘉、陳建斌
1986年第23屆,張艾嘉憑藉電影《最愛》獲得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最佳電影插曲個人五項獎提名,創建了單屆個人提名的紀錄。
2014年第51屆陳建斌憑藉自編自導演自演的處女作《一個勺子》獲得最佳劇情片、最佳新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四項提名,此外還憑另一部電影《軍中樂園》獲得最佳男配角提名,從而平了張艾嘉的單屆提名之最。
金馬獎歷史上的雙影帝:黃渤、張家輝
第46屆首度出現「雙影帝」,大陸內地的黃渤、香港的張家輝並列稱帝。
金馬獎歷史上的雙新人
第40屆最佳新人獎由王寶強《盲井》、鄭智允《跑吧!孩子》兩人獲得。第41屆最佳新人獎由洪顥瑄《擁抱大白熊》、楊佑寧《17歲的天空》兩人獲得。
唯一一位同一屆獲得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新演員的女演員:秦海璐
第38屆憑《榴槤飄飄》獲得最佳女主角及最佳新演員獎的秦海璐,此外還於2011年第48屆憑《到阜陽六百裡》與楊南倩、鄧勇星、葛文喆、席然一起獲得最佳原著劇本獎。同時,第48屆五部提名最佳影片中有三部電影有她參演,分別是:《桃姐》、《到阜陽六百裡》、《鋼的琴》
關注【溫州萬達影城】微信 | 精彩內容持續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