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啖尋常的市井小食,才是真煙火。爐火鐵鍋的家常味道,才是真溫暖。
所以,每到一個城市,我都喜歡一股腦的扎進最生活的地方,拍拍自己最想要的生活,累了找個地方駐足,停下來聽著左右解放講述著身邊的趣事,搭訕一兩個街坊,掃聽下周邊好吃的小攤小店,最戒不了的就是這口吃,街坊鄰居放心的自然也不會差。
福州的美是現代和樸實結合的,清晨旅店床下嘰嘰喳喳的,透著窗戶的小縫隙,飄進來的濃濃額想起,還在睡夢裡的我,口水不經意的流淌,
一口大鍋,師傅用碗中的白漿唰的一下潑在鍋邊,扣上大蓋子,燜上30秒,你可知,這30秒對於我這頂級的吃貨是好比一世紀的漫長,開蓋,小鏟子飛快的將鍋邊的脆皮鏟下,隨即往鍋裡撒這蝦皮,紫菜,胡椒粉,神奇的味道隨即升起,我已經感受到胃裡對他的呼喚。
很多福州人的早上都是從一碗鍋邊糊開始的。但老虎更喜歡鍋邊糊的另一個名字「鼎邊糊」。古人將「鍋」稱之為「鼎」,福州方言將古字「鼎」延續至今,而就是這一個「鼎」字,讓這種福州小吃突然就有了一種古老的味道。
衝下酒店,點上一大碗,學著當地人的模樣,抓傷一大把海鮮中的精品,幹蝦皮和小螃蟹,幾粒牡蠣放入鍋中,加上一勺的清湯,看著鍋邊蕩起的水被瞬間蒸發,耳邊是滋滋的響聲,湯煮沸了,海鮮額鮮味瞬間衝到頭頂,挖一勺老闆已經調好的生米糊,沿著鍋邊一澆而上,只拉一聲,米漿在鍋邊凝固,還有不少沿著鍋邊向鍋底流去,也沒堅挺多久就凝固了。老菜刀沿著鍋邊鏟下,米皮老實的到鍋中的海鮮湯裡去了,一會的功夫失去了它的「倔強」和湯汁混成一體,看到這樣的做法,也知道了鍋邊糊的由來了。
每每端上來一碗,周邊的空氣中的飄上海鮮的味道,口水橫流的我趁熱忙不迭的抓緊喝上一大口,海鮮的味道完全融進了湯中,米皮在鍋沿煎鏊而成,所以極有鍋氣,軟糯而韌滑,又吃透了海鮮的滋味,這一口下去,簡直鮮到雲邊,呼嚕呼嚕的一口而進,吃的太過癮了。
光有鼎邊糊的早餐自然少不了海蠣餅,就好像是哼哈二將一樣,每一個鼎邊糊邊上都有這樣一個牡蠣餅的攤位,在勺子底加入現磨的米漿,再加上鮮肉絲,海蠣子,捲心菜絲,上面再抹一層米漿,加幾粒花生碎,放入熱油鍋內,炸至表面金黃即可,猛咬一口,香酥入味,肉香海鮮香氣米香菜香,在味蕾交替而來,香。
這樣的早餐搭配,身為福州人,幸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