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接連受到寒冷暴擊
福州人,你是不是也有這種感覺
隨著天氣變冷
越!發!想!喝!湯!
靠海吃海
自古以來福州菜的特點就是
以煮食的湯湯水水偏多
喝碗熱湯唱著歌,養膘冬眠樂呵呵
才是福州最完美的冬季打開方式!
↓↓↓
福州有句老話說:
「愛喝湯水的人,有情有義」
一碗熱熱乎乎的鍋邊配蝦酥
一份扎紮實實的魚丸、丸子湯
大多數福州人的一日之計
就是從「湯湯水水」開始的
福州鼎邊糊(鍋邊)
許多老福州人一天,從鼎邊糊(又稱鍋邊糊)開始,福州的大街小巷,幾乎每一個早點的攤位門口都架著一口大鍋煮鍋邊,成為了最好的招牌。
鍋邊是以閩江中的蜆子煮出的湯加上豬骨湯作為湯底,在把米漿沿著鐵鍋的鍋邊澆一圈,米漿定型後鏟入高湯中,再加入熟魚乾,蝦米,海蠣、蜆子肉等,最後淋上蝦油,就可出鍋了。
剛出鍋的鼎邊糊湯清不糊,食之細膩爽滑,搭配蝦酥、三角糕、油條等,不管是老人孩子,上班族還是學生,生在福州,就好這一口,清晨福州,每一碗鍋邊都洋溢著生活的熱氣。
福州魚丸
噹啷噹啷,許多老福州人記憶裡都有這樣的早飯時光:清晨或傍晚,從街巷深處傳來湯匙敲擊瓷碗的清脆響聲,那是福州商販兜售魚丸的獨特方式。
福州魚丸主要有鰻魚丸、鯊魚丸兩種,而會吃的福州人更是喜愛連江和長樂的魚丸。先把魚肉剁成潔白晶亮的魚茸,加甘薯粉(地瓜粉)攪拌均勻,再包以豬肉餡,製成丸子,外皮潔白彈牙,肉餡鮮嫩多汁。用來配魚丸的湯,因為熬製了許久,鮮美可口,撒上胡椒粉和香醋,開胃極了。
福州尚幹扁肉
尚乾拌麵扁肉可以說是能與沙縣PK的金字招牌,在福州,隨處可見有著「依×」二字的招牌,早起一份尚乾拌麵扁肉,依舊時候福州人愛的神仙搭配。
圖片來源:閩侯旅遊 吳心鈺攝
尚幹扁肉以瘦肉、扁肉皮、雞蛋、醬油、雞精、蒜等製作而成。扁肉皮薄餡多,入口即化,扁肉湯更是濃鬱,配著飄香拌麵的那濃鬱的花生醬,口齒生鮮。
圖片來源:閩侯旅遊 吳心鈺攝
福州元宵
元宵在福州可不僅僅是節日裡的食物,更是開啟清晨的一份美味。
圖片來源:遇見福州
地道好吃的福州元宵皮很有韌性,有嚼勁,而且不粘牙,能做出這種力道的表皮基本是都是老手藝人,最重要的是藏在表皮裡面的肉餡,採用精選的豬後腿肉,皮咬開后里面的肉餡就像脫核一樣抱團呈現在你的面前,吃上一口,散在舌尖上的肉餡會把肉的鮮味灌滿你的整個鼻腔。
福州花生湯
用這熱乎乎甜膩軟糯的花生湯開啟早餐的味蕾,那真是合福州人的口味,潤肺生津,花生仁酥爛不碎,入口即化,湯色乳白,甘甜爽口。而在福州人眼裡,最適合與花生湯組成CP的就是芋泥,軟糯如泥,兩者相結合,是解甜解膩的天作之合。
圖片來源:福州知了
福州肉燕
鬱達夫《飲食男女在福州》中曾有感嘆肉燕的味美。與太平燕的豐實不同,晨間那一碗肉燕,簡簡單單,卻包裹著福州所有的低調與鮮美,於清爽的湯汁中,見到食材本來的樣子。
肉燕與扁肉最大的區別在於皮,燕皮不是普通的麵皮,而是由豬後腿精肉錘打,加入薯粉,通過精細複雜的工序手工打制而成,薄如紙,色如玉,口感軟嫩,韌而有勁。
端到食客面前時,肉燕清湯澄澈,質地滑溜,撈起一隻送入口中,脆彈的燕皮在齒間碰撞。再咬一口,豬肉鮮甜的汁水在口中迸射出來,小巧的肉燕經不起幾番咀嚼,逕自滑入腹中。
福州魚湯
從天色破曉時的早餐到夜色漸濃的宵夜,一碗古早味道的魚滑湯總是貫穿期間。鰻魚皮、鰻魚肉、鰻魚骨、黑鯊肉、白鯊肉、鯊魚丸、鯊魚肚……不同的魚類、不同的部位紛紛呈現出各異的魚滑風味。
圖片來源:一碗福州
魚蓉攪打上勁,裹粉定型,清湯撈煮......魚肉吃起來爽滑彈牙,同時又保留了魚肉的鮮美本味,用簡單的食材構建起生活的豐富飽滿,也匯聚成福州沿海居民的味覺記憶。
福州牛肉滑
在福州如果說到「達道牛滑」,那真的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三步一店的遍布整個福州城,湯頭濃鬱鹹淡合適,是寒冷冬天的不二之選。
圖片來源:@正在努力成為富一代
牛滑入味Q彈,熬得濃鬱的牛肉湯,盛的冒尖的牛滑,熱氣騰騰的,一口下肚十分舒服。一碗牛滑加上一籠小籠包,更是標配,大概嬰兒拳頭大小的小籠包,吃的時候沾一點甜辣醬,微甜微辣的口感刺激著味覺,讓人不自覺地食慾大開。
圖片來源:福州吃貨團
除了牛滑,牛雜也是福州人的大愛,滿滿當當,牛皮和牛筋抖動著誘人的光芒,嚼起來有著誇張的好口感。而那湯色金黃的燉牛雜湯汁濃鬱,蕩漾著枸杞,飄著當歸香,怎麼都聞不膩。
閩清三鮮肉丸湯
閩清三鮮是閩清的一道名小吃,宋代古宴的菜譜中就有記載,千百年來,這道有肉丸子 、獅子頭改良而成的菜餚,逐漸形成了鮮明的閩清地域特色。
主料有豬肉和豆腐,肉丸緊實爽口鮮香,豆腐澆著肉末,油汁不多不少,夾一個冒著熱氣的丸子趕緊入口,食物有情,由口入味,滋潤五臟六腑,喝完一碗熱乎乎的肉丸湯,飽足後的愉悅,足以暫緩生活中的瑣碎憂慮。
福清番薯丸
福清番薯丸,是許多福清人記憶中最溫暖且又無可替代的〝媽媽的味道〞。番薯丸還有一個別名叫地瓜丸,是福清的傳統小吃,外表圓滾,有著闔家團圓的美好寓意。
外邊的皮兒是用澱粉或者地瓜粉混合蒸熟去皮的番薯搓成的,裡邊的餡兒則是由豬肉、紫菜、海蠣、蔥等組成。龍田番薯丸和高山番薯丸都在當地很出名哦,區別就在於裡邊有沒有菜。
冬天多喝湯,身體棒棒棒!
在福州素有「一湯十變」之說
特別是喜慶宴會,唯湯為大
老福州人認為,上了再多好菜
湯要是沒上,那也是一場失敗的宴席
而冬日裡的福州家中
更少不了那滋補濃鬱的好湯
佛跳牆
閩菜最有名的佛跳牆裡,一壇打盡山珍海味,以雞鴨、豬肚、魚翅、海參、鮑魚、筍尖、竹蟶等三十多種食材分別加工調製後,分層裝入紹興酒罈中,選質純無煙的炭火,旺火燒沸後用微火煨五六個小時而成。
經過一陣老火慢燉,揭開蓋輕啜一口,酒的淡淡醇香、融合多種食材精華的湯頭的清香、各種食材相互幫襯的鮮香,一股腦兒釋放出來在口腔裡交纏,是當之無愧的「閩菜之首」「中華第一湯」。
雞湯汆海蚌
上過國宴的「雞湯汆海蚌」,雖只有一個「闊約兩指,長及二寸」的舌尖和一小盅雞湯,但它囊括了閩菜「清、淡、鮮、脆」四大特色,鬱達夫形容它是「色香味形俱佳的神品」。
圖片來源:掌上長樂
食材是被稱為「西施舌」的長樂漳港海蚌,用刀工切片,放入沸水鍋汆至五成熟取出,加紹酒醃漬片刻,濾幹酒汁,盛入湯碗。吃的時候,再用煮沸的高湯衝就,達到眼看湯清如水、食之爽脆鮮嫩的效果,那鮮美濃香的味道讓人難以忘懷。
太平燕
福州人對太平燕有著不一樣的感情,主角是肉燕和鴨蛋。肉燕好不好吃,全靠一張燕皮。它同餛飩有些相似,獨特之處在於「肉包肉」,即先用精肉搥打出「肉燕皮」,再包進肉餡。稱其為「燕」是由於它形狀圓頭散尾似飛燕。
至於鴨蛋,因福州話裡鴨蛋與「壓亂」「壓浪」諧音,寓意「太平」,而又有「太平燕」之說。太平燕是婚禮酒席上的必備採菜,這道菜上來的時候,鞭炮齊鳴,新郎新娘就可以起身敬酒了。
酸辣湯
福州的酒席和大排檔中,酒酣耳熱之時,總少不了來上一盆酸辣湯來刺激蝕味蕾,驅散冬日的寒冷。
這是一道古老又獨具特色的閩菜菜餚,標準配料有魚唇、豬皮、魷魚,當然也可以用上豬血、鴨血等。在福州最好的酸辣湯,一定要微甜、偏酸,加上大量的胡椒粉,讓人吃了會發熱,有點微微的發汗,這個就是老福州味道!
雜燴湯
福州雜燴湯,福州話叫「雜共」,本來是酒席剩下的下腳料合煮的大鍋湯,由於調味到位大受歡迎,久而久之就變成專門選料烹製而成的雜燴湯了。
圖片來源:大閩社區
這湯用料可真紮實,以豬內臟、豬皮、鵪鶉蛋、腐竹和蔬菜等多種優質材料一起燴制熬湯,琳琅滿目。料撈得滿滿的,也別忘了來一碗香濃的湯底,一口濃湯,嘗盡鮮香美味。
淡菜湯
這道湯在老百姓餐桌上存在了幾十年。不要任何的精加工,就一點薑絲鹽巴,關鍵淡菜要新鮮,每一顆淡菜都要夠肥,吸收了湯底後的淡菜,吃起來肥美鮮甜,超讚!
圖片來源:福州馬語美食
而不僅僅是淡菜湯,各種海鮮皆可做湯,靠海吃海的福州人家的湯,總是原汁原味的保留了海物的鮮美,不論是炎熱的夏季,還是乾燥的秋冬,都是家中餐桌少不了的味道。
福清滑
如果說酸筍是福清菜調味的特色,地瓜粉滑就是最常用的烹飪,在福清,地瓜粉是大家調劑主要食材。在福清,萬物皆可滑,萬家都會滑,每個人都會說我媽媽或我奶奶滑的最好吃,蟶滑、海蠣滑可以說許多福清人餐桌必備,配個福清光餅,味道終身難忘。
圖片來源:福州馬語美食
福清羹
羹和滑有點不一樣,滑是用地瓜粉抓食材下鍋,羹是用地瓜粉調湯,類似勾芡。福清羹是村裡宴席羹是必備的,也是師傅實力體現。福清的羹有點類似福州酸辣湯,但不會那麼甜,胡椒粉是關鍵,必須用福清當地的。
圖片來源:福州馬語美食
福清石竹湖砂鍋魚頭
在福清,石竹湖砂鍋魚頭寓意豐年足雨,富足有餘,而且鍋魚都有屬於自己的「身份證」哦!此菜以用材講究聞名,選用東張水庫(石竹湖)紅鰱魚,每份砂鍋魚頭煲都貼有「封條」。
圖片來源:福清市方志委
利用砂鍋做魚頭既不失魚的鮮味,又可以保持魚腦裡豐富的營養,一舉兩得,味道清香,肉質鮮嫩,汁濃味鮮, 鮮而不腥,肥而不膩,湯色乳白如汁、清純如雪、 香甜可口,美味妙不可言。
福清清燉南嶺牛仔肉
這冬日裡,清燉南嶺牛仔肉必不可少!南嶺牛仔肉產自南嶺草原,比起其他的牛肉,不但肉質更加嫩滑,而且口感也更加鮮甜Q 彈。清燉南嶺牛仔肉採用牛身上最好的牛排條肉,配以南嶺特產地瓜燒,肉質鮮嫩,肉湯鮮香甘甜。
圖片來源:福清僑鄉報
福清新厝紅菇豆腐湯
紅菇豆腐湯是用紅菇、滷豆腐、新鮮豬肚、蟶乾、各種調味料煮成的湯,搭配光賢炒燜面,即麥麵、海蟶、蝦仁、牡蠣、茴香豆、韭菜、芹菜、大白菜等原料搭配調味,用武火炒文火燜成。相傳,康熙皇帝曾在微服私訪時盛讚這道菜口味極佳,超過御廚。
圖片來源:福清市方志委
福清金針菇燉高山羊
在福清,山羊湯是家中的常客,不少福清籍華僑和港臺同胞回鄉必嘗「高山羊」肉,一些酒家也把「高山羊羊肉煲」當做看家大菜。
圖片來源:福清市方志委
「高山羊」具有早熟、適應性強、屠宰出肉率高等特點,而且肉質鮮美、羶味輕,故有「羊肉之冠」的美稱。將高山羊並添加金針、枸杞等其他輔料進行燉煮,蒸騰的熱氣與濃香,是家中才有的煙火氣與幸福感。
羅源碧裡下羊肉
圖片來源:羅源灣新聞網
羅源縣碧裡鄉有種奇羊,說它「奇」,不單因為它肉質多美,也不僅由於它湯味多香,更因劇毒「斷腸草」是它的美食,且斷腸草的劇毒唯此羊能解!這奇羊名曰「下廩羊」。香港著名「食神」蔡瀾到羅源碧裡,曾盛讚下廩羊並寫進他的美食推文中。用下廩羊燉的湯,羊肉無羶味,肉緊實,口感極佳。
永泰同安肉猴
圖片來源:鄉村樂悠遊
家廚必備的一道日常菜,同安滑肉,地道的叫法是「肉猴」,取豬肉前腿部分, 輔以紅薯澱粉烹製而成,透亮滑嫩,肉亦有勁道,佐上筍絲倍加酸爽!
閩清草根豬腳
圖片來源:@No132
草根豬腳就是「草幾渣」(閩清地方話)燉豬腳。「草幾渣」學名為山蒼子,取樹根食用,野生。本地傳統喝山蒼子樹根熬湯有解乏、下火之功效,加入配料——豬腳、墨魚乾、幹香菇,未出鍋就香飄四溢,老遠都可聞哪家燉「草幾渣豬腳」了。
閩清八珍全番鴨
「八珍藥膳」在閩清民間流傳年代久遠。《梅溪醫話》載:「閩清民間幾十年以來都有吃八珍雞、八珍鴨、八珍豬腳的習慣」;《積梅留香》特別指出八珍番鴨是「閩清農家風味菜」。
圖片來源:@加油Ruby小笨狗
八珍即熟地、當歸、黨參、甘草、白朮、川芎、白芍、茯苓。做法也簡單,「八珍」用清水泡開備用,番鴨洗淨切塊,在大炒鍋中放茶油若干,放入切好的番鴨翻炒,或加點自釀青紅酒,炒香加水燒開放入「八珍」後移入盆或缽燉。
現在福州有很多店就叫閩清全番飯,就是指這道菜加白米飯,很是美味。
閩清糟菜上排湯
糟菜可是閩清三寶之一,而冬日一碗熱騰騰的糟菜上排湯,酸辣生津,開胃又暖胃,閩清本地家家都會做。不僅是糟菜上排湯,糟菜魚湯、糟菜滑肉湯、糟菜炒筍炒肉炒粉乾等也是閩清人愛喝的那口湯,幾乎可以這樣斷定:凡是有糟菜參與的食物都是一道絕妙的佳餚!
圖片來源:學習強國客戶端
閩侯清燉跳跳魚
跳跳魚也叫彈塗魚,肉質鮮美細嫩,爽滑可口,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因此日本人稱其為「海上人參」,特別是冬令時節彈塗魚肉肥腥輕,故又有「冬天跳魚賽河鰻」的說法。
圖片來源:閩侯旅遊
而在閩侯大湖鄉官山,這裡的跳跳魚肉質肥美,煮出來的湯汁更是濃厚甘醇,乳白色狀若凝乳,高膠原蛋白,是美容養顏的好補品。
閩侯橄欖燉豬蹄
閩侯縣種植橄欖歷史悠久,早在唐朝已很盛行,如今,外地遊客到福州,橄欖已是必買的特產之一。橄欖煮湯,更是閩侯人的心頭好。
圖片來源:閩侯旅遊
將青橄欖洗淨,切對半。再將豬手飛水,再次洗淨放入湯鍋中,放入橄欖,一次性加入適量的清水。大火煮開後,大火燉,還不及上桌,口水早已直流~
除了這些湯菜之外,雖為南方人
但冬日裡的一碗熱騰騰的麵食
也深得福州人的心
再加上那點睛之筆 蝦油、福建老酒
嘖嘖,別有一番風味
福州線面
在福州,一碗看似普通的線面,藏著屬於福州人的味覺密碼。它很家常,不想做飯時一碗簡簡單單的鴨露線面就是滿足的一餐;它又很有儀式感,逢年過節、過壽慶生、男婚女嫁,離不開它。
圖片來源:一碗福州FZ
將線面投入沸水鍋中,用筷子抖開即可撈起盛入碗內,淋上少許福建老酒,這可是線面的靈魂,用筷子一拌,那白如雪、細如絲的線面頓時便活了式的,一下子色香味全出來了,再傾入事先用土雞或番鴨等燉好的高湯,酒香撲鼻,足以讓你回味無窮。
圖片來源:一碗福州FZ
福州撈化
撈鍋水汽氤氳,撈勺鉤靠在鍋旁,福州大街小巷的撈化店,是福州人最樂意光顧的地方,不誇張的說,數百萬福州人的早午晚餐都可以用撈化來解決。
圖片來源:@吃吃吃的發財
福州傳統撈化中最享盛譽的就是豬血湯,用豬血、豬骨和豆醬熬製而成,醇香濃厚。輕輕夾起一塊豬血放入口中,濃鬱的湯汁完美入味,醬汁滲入了豬血塊周身所有孔隙,輕輕一咬,豬血中的醬汁便會爆滿口中。嗯,真香。
圖片來源:@吃吃吃的發財
粉幹
福州人對粉幹那是相當的喜愛,可以說是沒有這一碗粉幹,日子都過得沒有滋味。
圖片來源: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粉幹是閩清的三寶之一,偏偏與另外一寶閩清糟菜是天作之合,糟菜炒粉幹,是閩清最平民化、最有煙火氣的民間傳統美食。當地盛產番鴨,他們也喜歡用番鴨做鴨露,與粉幹同煮。閩清人還常用泥鰍、黃甲魚來灴(旺火煮)粉幹。有時候,也加幾個當地產的小芋頭,那才是過日子的味道。
圖片來源:@己-巳-年
閩侯桐口粉幹也甚是著名。它始創於清道光年間,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因產於閩侯縣荊溪鎮桐口村,故名「桐口粉幹」,加點熟魚,妙不可言。
熟魚煮粉幹 圖片來源:閩侯旅遊 米漁攝
永泰蛋燕
蛋燕是永泰縣一道名聞遐邇的特色菜,其中以古鎮嵩口最具特色。不管是家裡有喜事,還是朋友聚餐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壓軸菜。蛋燕,宋時叫蛋面、太平面,象徵幸福美滿、平安吉祥、健康長壽,由精緻番薯粉、上等土雞蛋攪拌,再煎烙、切塊煮成。
圖片來源:大美永泰微信
明德正德皇帝,下江南,來到嵩口,吃蛋面,詢問菜名時,恰又看到衙門口屋簷下燕巢有飛燕在餵雛,帝將面聽成燕,連連稱讚「蛋燕,真香!真好吃!」金口玉言一出,從此蛋面改為蛋燕,在這寒冷的冬天裡,一碗蛋燕,熨帖了我們的胃,也慰藉了我們的心
福清燜面
在福清,說起吃麵,港頭燜面是不二之選。勁道的麵條,爽口的湯汁,精選的配料,四溢的香氣讓這道港頭燜面尤其誘人。
圖片來源:福清吃貨團
要做出這麼好吃的燜面,時令海鮮不可或缺,多種海鮮的搭配讓營養與口感交錯相融,而且絲螺必不可少 ; 其次,在於火候,先用大火抄,再用小火燜 , 麵條充分吸收了湯汁的味道,鮮美十足。
長樂槓面
在長樂,槓面無疑是最受歡迎的風味美食,麵條特別筋道。各個鄉鎮的煮法也是略有不同的,以鶴上、首佔和金峰最為出名。
圖片來源:悅動長樂
長樂人煮槓面,往往是一大盆上桌,非常豪氣。槓面的特色不在面,而是在湯頭,好的槓麵湯頭,必須得用上蝦米、魚乾、梭子蟹、排骨、豬小腸、老鴨湯等等一大堆的食材來熬製,這樣的山海合作,煮出來的槓面才是真正好吃。
長樂魚面
把魚做成丸子和餃子,這技術已經相當了得,長樂人竟然把魚肉做成了麵條,那更是一絕。一碗鮮味十足的魚面,是愛海懂海的長樂人家冬日裡必備的美味。
圖片來源:掌上長樂
魚面將黃魚或馬鮫魚去皮去刺,剁其肉至泥醬狀,加一定比例的澱粉、食鹽揉搓成面,將面分成團,用擀麵杖將麵團擀成蒲扇大小之大而薄麵餅,然後捲成卷,用刀橫切成薄餅,攤開就是魚面。
人間有味是清歡
食物蒸騰的水汽
氤氳出一份對美食的眷戀
這個冬天有點冷
但是,因為有了這些湯水美味
讓整個福州,都暖了起來
來福州,別忘了喝一碗!
來源:海峽網新媒體
綜合自一碗福州、福州馬語美食、閩侯旅遊 、遇見福州、福州知了、新浪微博等
編輯:張文琦
文中部分圖片素材源自網絡,如有侵權,敬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