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候為什麼殺死周幽王?西周的滅亡,申國扮演了什麼角色?

2021-03-05 歷史

關於西周滅亡的這段歷史,我們聽得最多的就是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結果因為諸侯不來救援被犬戎所滅。但是根據古本《竹書紀年》等史料,與出土的《清華簡》等文物的相互對照。我們發現了一個不同的結論。

滅亡西周,殺死周幽王的是申侯與繒國以及犬戎的聯軍。而申侯又起到了主導的作用,那麼申國為什麼要殺死周幽王呢?它又是怎麼滅亡西周的,我們就聊聊這個申國。

【申國增封】

關於申國的位置到現在依然是有爭論的,說法有很多。筆者依據錢穆先生《國史大綱》為基礎,說說一個總體的看法。

申國本來在陝西,宗周的西北方向,為西周初年的封國,姜姓。西周末年,周厲王就曾娶申國女,兩家聯姻。周宣王上臺後開始重用申侯。

周宣王在位時,四方叛亂蜂起。他親自領兵北伐,命召公伐淮,命秦仲伐西戎。可以說是四面出擊。為了保證對地方的統治,他把外戚申侯分封到河南坐鎮,鎮壓當地諸侯,防範楚國及南蠻向北入侵。

於是申國在河南南陽的謝地建國,也被叫做南申國,原本在陝西的申國則被稱為西申國。

【西申國還是南申國?】

宣王到幽王的時候,西周應該有這兩個申國。一個西申國,一個南申國。那麼最後殺死周幽王,滅亡西周的是哪一個呢?

通常我們認為是西申國,因為申國攻打宗周的盟友就有犬戎,而我們通常認為犬戎在宗周的西北方向,這與西申國的位置相符。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犬戎可不一定在西北,這其實是我們後世的偏見。鄭桓公說過:「四方之國,非五母弟甥舅,則蠻夷。」西周時華戎雜處是很常見的現象。在春秋中晚期,河北地區依然有赤狄,白狄的蠻夷。所以犬戎不一定非要在宗周的西北方向,錢穆先生針對此事就寫道:「戎不在周之外而在內。」

又因為申國是聯合繒國與犬戎共同伐周,繒國的位置在河南,南申國的位置也在河南。從繒國的位置看,那麼推論犬戎應在申繒與宗周之間。

如果犬戎在西北,申國也在西北,那河南的繒國為什麼能夠獨自從河南響應申國呢?繒國有獨自開闢一條戰線的實力嗎?顯然這不現實。

另外,周幽王死於驪山腳下,而驪山的位置在宗周鎬京東南方向,並非西北,似也證明了申繒與犬戎聯軍其實是從東南方向進犯的。

此外還有一個證據,當時秦人就在鎬京西北任西垂大夫,執掌軍權。如果犬戎從西北進犯,必定先經過秦人的駐地。那麼為什麼西周都滅亡了而秦人卻獨善其身,甚至到後來還有實力從平王手中接管關中地區呢?這也不符合邏輯。而且秦人後來統一關中也是從西北向東南的驪山進攻,也證實犬戎在宗周東南而非西北。

【廢立太子】

我們假設滅亡西周的即為南申國,再來看看西周滅亡的過程,很多事情都更容易解釋了。

在周申交惡中,一個關鍵點就是廢立太子。周幽王把申侯女兒給自己生的太子廢掉了,後來申侯女兒帶著廢太子出逃到了申國,這直接引發了周申的軍事對抗。

那麼周幽王為什麼要廢掉太子呢?如果說他只是昏庸妄為,那就沒什麼可說的了。但是只要我們看看南申國在當時的地位和所處的位置,那麼就很容易理解他為什麼廢掉姬宜臼,進一步也能理解周申為什麼一定要刀兵相見。

【南申國的實力】

其實南申國建立伊始就是為了震懾成周洛邑南部諸侯及蠻夷,是擁有征伐權的南部諸侯之長。這個地位就決定了申國在當時是洛陽南面最為強大的諸侯國,很可能沒有之一。

再從繒國能夠跟隨申國攻打西周來看,如繒國等一些河南諸侯,在當時聽從申侯的指令而非周王。這意味著申侯在周幽王即位後,開始脫離王室的控制,在南方發展起了自己的勢力。

面對這樣的申國,周幽王必然想要削弱申國的力量,甚至可能已經出現了對立態勢,這才是廢掉申候外孫太子之位的關鍵。

【撕破臉的周申兩國】

周幽王廢掉了申候的外孫姬宜臼,冊立了沒有任何背景的褒姒之子伯服。這樣他就能沒有後顧之憂的去對抗申國了。但是周幽王的失誤是沒有及時處置廢太子姬宜臼。

後來姬宜臼出逃到申國,這等於是周王室和申國撕破臉皮。而更嚴重的是,南申國地處成周的南大門,二者接壤。前面也說過申國是當地最強大的諸侯,那麼他會不會對成周的洛陽造成威脅呢?

按當時的政治格局來看,洛陽所在的成周地區很可能已經被劃入到了申國的勢力範圍,至少形成了嚴重威脅。加上申國手裡握著一個廢太子,這種威脅無疑被放大了,而這才是周幽王必須且必要對申國動武的原因。

【進軍路線】

可能有人會質疑南申國與關中地區距離遙遠,他們是怎麼打到驪山的?關於申繒兩國與犬戎的進軍路線,其實當時有一條現成,且通達的「高速公路」。

在今湖北省大冶市有一處古代煉銅遺址,叫做銅錄山。這裡在西周時的遺址就不下十多個,後來春秋,戰國的遺址也非常多。通過對銅錄山留下的煉銅殘渣進行分析比對,這裡的青銅出產量是極其龐大的。

青銅在西周時期的價值不用多說,他既是青銅禮器的原材料,也是兵器的原材料。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這兩件事都離不開青銅。

所以銅錄山作為當時重要的青銅礦,源源不斷的向周王室輸送青銅。長久以來就形成了一條重要的運輸線,這條運輸線就被叫做金錫之路。而申繒兩國恰在這條金錫之路的必經之處。

由於金錫之路是一條成熟的交通路線,申繒與犬戎的進軍中不可能不把這條路線利用上。而有了這條道路,與周王室的交戰就很容易實現了。

與此同時,申國截斷了這條路線,就可以獲得更多的青銅資源,從而生產出比周王室更多也更鋒利的青銅武器,形成一定的軍事優勢。

【平王東遷】

在驪山殺死周幽王以後,申侯攻佔鎬京,擁立自己的外孫姬宜臼為王,是為周平王。隨後平王東遷洛陽,開啟了東周時代。

傳統的觀點認為平王東遷是為了躲避肆虐的犬戎,但是犬戎是申侯的盟友,為什麼因為躲避盟友而遷都呢?這說不通。

平王東遷的真相,事實上是因為申國無法掌控關中地區。當時宗周的貴族並沒有等待申侯來統治。而是擁立了周幽王的弟弟周攜王,出逃到北方去了。

宗周天災人禍以後,一片破敗。而同時北方又有周攜王的威脅,留在宗周的貴族及百姓也很有可能與周攜王存在勾連,再加上盟友犬戎不受控制。不論怎麼說,宗周已經不是一個便於管理的地方。

反觀洛陽,那裡就在申國的北面。附近又沒有比申國更強大的諸侯,屬於申侯的勢力範圍。如果姬宜臼到了洛陽,扯著周王室的大旗,那就更利於申國的發展。所以從申國的角度講,沒有理由不進行東遷。

至於年幼的周平王怎麼想,誰在乎呢?

【申國衰亡】

東遷洛邑後,申國控制住了周平王,但是周攜王的威脅並沒有解除,壓迫力甚至越來越強。而申國背負著弒王的罪名,也得不到當時主要諸侯國的承認。

比如當時最有話語權的諸侯國魯國,直接就無視了周平王。甚至周攜王死後多年,只有周平王一個周王的時候也未曾朝貢。從平王東遷一直到到齊桓公「尊王」以前,東周一直處在「王命不行」的狀態。一些諸侯根本不承認周平王。

至於平王派系的內部還有鄭國,晉國的相繼崛起,搶佔申國的地位。在內部瓦解申國的影響力,後來鄭國徹底取代了申國的地位。

與此同時,南方的楚國趁著申國自顧不暇,橫掃申國南方的江漢諸姬,強勢崛起。金錫之路也被楚國截斷了。

就這樣,曾強盛一時的申國在內外交迫下徹底衰落,最後被壯大的楚國滅亡。楚國也踩著申國的屍體走上了爭霸中原的道路,因為跨過申國,前面就是中原了。

相關焦點

  • ​被騙兩千多年,周幽王從未「烽火戲諸侯」
    但是,即使是這些辨正科普的文章,基本上對周幽王的評價與傳統觀點並沒有什麼不同:歷史上,周幽王的確是一名無能的苛政君王。沉湎酒色,不理國事,政局貪婪腐敗,重用奸臣,魚肉百姓,最終激起民憤,導致西周滅亡,這都是無可爭議的史實。
  • 導致西周滅亡的另一面:周平王引狼入室弒父殺弟
    西周的滅亡,打擊熟知的是從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開始的。周幽王寵愛褒國獻來的美女褒姒,但褒姒不愛笑,於是周幽王為了逗褒姒笑,攜同褒姒去烽火臺玩,並點燃了烽火。諸侯們聞迅以為外敵入侵,慌忙派兵救駕,結果發現只是周幽王與褒姒的一個遊戲,於是不再信任周幽王,烽火臺也形同虛設。更過分的是,周幽王為了哄褒姒開心,廢掉了王后申後和申後的兒子太子姬宜臼,改立褒姒為王后,褒姒的兒子姬伯服為太子。
  • 周幽王滅亡東周---狐狸精的前世
    兒子周幽王繼位,對,就是烽火戲諸侯的那位。 周幽王娶褒姒的時候才16歲,一晃三年,褒姒生了兒子,19歲的周幽王愛屋及烏,就想把褒姒的兒子封為太子,還想把褒姒升為皇后,廢掉原來的皇后--申後,申後是名門之後--申國國君申侯的女兒。皇子本就應該娶公主,這才是門當戶對。
  • 褒姒:西周滅亡這個鍋,我不背
    周幽王和褒姒玩「烽火戲諸侯」故事,被司馬遷記載在他那本被認為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周本紀》中。從此,周幽王成為被後世唾罵最多的君王之一,「一笑傾人國」的褒姒也背上了導致西周滅亡的黑鍋,兩千多年都甩不掉。但是,近代兩位史學界大V對司馬遷的記載產生了疑惑。
  • 周幽王與褒姒
    而這一段記載是什麼人寫下的,我們已經無法考證了,但是我強烈懷疑這是一個楚國人的傑作。換句話說,這個故事可能是源自楚國的一個謠言。為什麼是楚國?烽火戲諸侯的原型在楚國就暫且不提了。楚國其實還有著一個傳統,這個傳統甚至影響至今。現在湖北人在表達不甘心,不服氣的時候總會說一句「不服周」。這源自於西周在分封諸侯的時候,給予楚國的不公正待遇。
  • 西周為何滅亡?是因為幽王「烽火戲諸侯」嗎?
    公元前782年至公元前771年,在位十一年,西周第十二任君主。公元前782年,周宣王去世,姬宮湦繼位,是為周幽王。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鎬京,殺死姬宮湦,西周滅亡。姬宮湦死後,諡號幽王,諸侯共同擁立其子姬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史稱東周。《搜神記》稱,姬宮涅生於周宣王三十三年(公元前795年),這一說法可能是依據《竹書紀年》。周宣王在位時期,將姬宮湦立為太子。
  • 周幽王被殺後,周平王、周攜王二王並立,最後分別是什麼結局?
    烽火戲諸侯,指西周時周幽王,為褒姒(bāo sì)一笑,點燃了烽火臺,戲弄了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興,因而又多次點燃烽火。後來諸侯們都不相信了,也就漸漸不來了。後來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後來周幽王的兒子周平王即位,開始了東周時期。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在周朝歷史上,周幽王可謂一位承上啟下的君主。周幽王姬宮湦(前795年?
  • 烽火戲諸侯: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被犬戎所殺?這謠傳騙了我們多久
    本期話題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國和犬戎聯軍殺死於鎬京東南的驪山,西周滅亡,周平王被迫東遷洛邑,開啟東周時代。這個保存在《史記》中的故事被後世稱之為「烽火戲諸侯」。司馬遷的這個故事大有紕漏:第一,周幽王因為廢太子事件而和太子宜臼(即周平王)勢如水火。
  • 褒姒:西周滅亡的鍋我不背,歷史上根本沒有烽火戲諸侯
    等到犬戎真的進犯,周幽王再舉烽火,諸侯無人來救,西周王朝因此滅亡。這是一個有趣的傳奇,但並不是歷史的事實。02烽火要等到六百多年後的漢朝,才留下文字記錄。在那之前,即便是歷經五百年戰亂的春秋戰國時期,也沒有見到一處烽火預警的記載。
  •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司馬遷編造的故事,卻欺騙世人兩千多年
    褒姒因為周幽王為搏美人一笑"烽火戲諸侯"而"名垂青史"。為博美人一笑,不惜"烽火戲諸侯""烽火戲諸侯"是一個典型的"狼來了"的故事。西周的末代君王周幽王不喜歡身份顯赫的皇后,反而寵愛一個出身低微的美人褒姒。奈何這位美人是個冷美人,就是不笑,周幽王日日琢磨怎麼才能讓美人展顏一笑。
  • 周幽王被亂兵殺死,他的寵妃褒姒去了哪裡?
    周幽王(前795年到771年)名為姬宮涅,是周宣王的兒子,西周末代君王。  周宣王死後,其子宮涅繼位,是為周幽王。
  • 褒姒:烽火戲諸侯,一笑亡西周
    傳說,褒姒不笑,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戲諸侯,褒姒笑了,西周也亡了。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攻打申後之父申侯,不料被犬戎所殺,褒姒被俘,從此失了音訊。公元前780年,西周三川發生地震,消息傳來,正直之臣無不認為這是上天在示警,而周幽王不為所動。大夫伯陽甫斷言離國滅時間不會超過十年,同年,三川枯竭,岐山崩塌。果不其然,十年後,西周滅亡。周幽王大行帝王的便利,卻不擔帝王的責任。
  • 西周亡國的真相,其實是00後霸道總裁的狗血言情劇
    然後第三年,周幽王攻打褒國。褒國在今天的陝西勉縣,也就是在漢中一帶。褒國把美女褒姒獻上,西周控制了今天的漢中地區。年齡也就十七八歲的周幽王江山和美人都有了,一定很開心。等到周幽王四年夏六月的時候,又發生了一件事,那就是突然降霜。然後到了周幽王五年,當時的太子宜臼出奔申。那麼申國在哪呢?一種說法是今天的河南南陽,另一種說法是今天的陝西眉縣。
  •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周幽王姬宮涅(shéng)古人稱西周昏王,向以幽厲並稱,而以幽居前,於貶損之中,尚稍有區別,因為周幽王的罪惡比周厲王具體得多。生卒年:前795—前771在位時間:前781—前771生平簡介周幽王是周宣王的兒子,周厲王的孫子,西周末代君主。姬姓,名宮湦(湦一作涅、湼)。
  • 【讀史】西周的衰亡
    西周的滅亡,一般說是緣於周幽王昏庸,「烽火戲諸侯」,犬戎攻打周王,殺幽王於驪山之下,犬戎乘機掠走大量財寶,西周就此滅亡,這是大家都熟悉的教科書的內容。其中的「烽火戲諸侯」之說,來源是司馬遷的《史記》。
  • 看年表學歷史 丨61.西周(20)前777年-前771年
    西虢於西周末年東遷至三門峽、平陸一帶,建都於下陽,這時稱作北虢;公元前775年,虢人滅焦,將都城遷至上陽,這時稱作南虢。東遷後的西虢、北虢、南虢,只是不同時期的稱謂,實為同一國。此時南虢國的國君為虢石父。)人滅焦(西周國名,姬姓,始封君為召公奭之子譙侯,故址在今河南陝縣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