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姒:褒國人,身世坎坷,公元前779年,成為周幽王的寵妃。
公元前778年,褒姒生下姬伯服,一時風光無兩。
周幽王廢掉申後和太子姬宜臼,改立褒姒為王后,姬伯服為太子。
傳說,褒姒不笑,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戲諸侯,褒姒笑了,西周也亡了。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攻打申後之父申侯,不料被犬戎所殺,褒姒被俘,從此失了音訊。
01
在周國幾代人的努力下,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終於伐商成功,不僅控制了商朝統治區域,也徵服了附近的許多小國,獲得了大面積的領土。
周武王為了便於統治,採取了分封制的方式,分封宗親和功臣謀士,封邦建國,共七十一個諸侯國。周王朝為天下共主。
後經成康之治,周朝進一步加強了統治,四方外族來朝,政局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然而繁華之下也有隱患,周康王晚期,喜好徵伐,南徵北戰,俘獲大批奴隸,戰爭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財力。
到了昭穆時期,這兩個天子喜歡遊山玩水,荒廢政務,周朝實力開始衰落,犬戎不斷壯大,一再騷擾周朝邊境,民眾苦不堪言。
周厲王時期,周厲王橫徵暴斂,實行高壓政策,釀成國人暴動,厲王死後,周宣王繼位,在姜後的一再苦勸下,周宣王勤勉政事,一度出現「宣王中興」,然而只是曇花一現。
宣王晚年,徵伐數次慘敗。公元前782年,周宣王去世。
公元前781年,周幽王繼位。
立申國國主申侯的女兒為王后,是為申後,申後所生的兒子姬宜臼為王太子。
周幽王雖然在周宣王時期就被立為太子,但毫無責任心,繼位後,不理政事,重用奸佞小人虢石父主持朝政,貪汙腐敗,百般剝削百姓。而周幽王聽之任之,絲毫不理百姓死活。
公元前780年,西周三川發生地震,消息傳來,正直之臣無不認為這是上天在示警,而周幽王不為所動。
大夫伯陽甫斷言離國滅時間不會超過十年,同年,三川枯竭,岐山崩塌。果不其然,十年後,西周滅亡。
周幽王大行帝王的便利,卻不擔帝王的責任。
公元前779年,周幽王攻打褒國,褒國國主兵敗被擒,褒國太子四處搜尋美女,終得褒姒,獻給周幽王。
周幽王對褒姒「見而愛之」。遂放了褒國國主。
02
說起來,褒姒的身世頗為坎坷,她的出生還有個離奇的神話故事,撇去神話故事不講,褒姒出生在周宣王的後宮。
褒姒的母親是周宣王后宮的一個宮女,周朝後宮妃子多,自然很多得不到天子的寵幸。這個宮女便是個得不到宣王寵幸的,長夜寂寂,和某個侍衛對上了眼,然後,某一天,這個宮女生下了褒姒。
宮女哪敢留著這個孩子,包了一包偷偷的扔到了荒郊野外,任其自生自滅。
合該褒姒命不該絕,哇哇啼哭的褒姒遇到了她的養父母。
說來就是巧合,這對夫妻因為在帝都做弓箭編織袋違了帝命,遭到驅逐追殺,兩人開始了逃亡,半路遇到了啼哭不止的褒姒,也是可憐,便帶了同路,逃到了褒國。
三個人相依為命,雖身處窮鄉僻壤,倒也自在,及笄的褒姒出落得分外水靈,絕色容顏在十裡八鄉出了名。
恰逢褒國國主有難,尋到了褒姒,威逼利誘之下。褒姒做為物品獻給了周幽王。
周幽王一見褒姒就被迷住了,天女下凡也不過如此,於是金屋藏嬌,一塊逍遙快活,好幾天不去上朝。
一個月後,申後才知道褒姒的存在,華服上身,就去了褒姒處。
第一次相見,申後貴為王后卻落了下風,周幽王對褒姒百般袒護。褒姒對申後並無恭敬之心。
兩人梁子就此結下了。
公元前778年,褒姒生下兒子姬伯服,周幽王愈加寵愛褒姒,只是,褒姒始終不笑。
為了博美人一笑,周幽王煞費苦心。鶯歌燕舞、奇珍異寶、名山大川,皆無法讓褒姒展顏。
這讓周幽王很苦惱,也激起了他的好戰欲,難道堂堂天子還不能讓一個小女子笑出來?
他派人搜羅點子,並一個個嘗試,還是不行,後來虢石父提醒了周幽王,或許褒姒的笑點極高,必須另闢蹊徑。
另闢蹊徑。
另闢蹊徑。
還真讓周幽王想到了。
03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這天,周幽王帶著褒姒到了驪山。驪山設有烽火臺和大鼓,敵人來犯,可以點燃烽火,一個個傳下去,諸侯國看到了,都會率兵來支援。
現在沒有戰事,那又怎樣,諸侯國還不是要聽憑天子的召喚。
於是,周幽王派人點燃烽火,一時間,狼煙四起,褒姒不明就裡,有些呆怔,周幽王卻暗樂在心。隨從擺上桌椅酒菜,兩人就坐了下來。
時間在流逝,一路路兵馬疾馳而來,卻不見戰事,只有周幽王的閒情逸緻。褒姒看著黑壓壓的一片,目瞪口呆,接著笑了。
那是怎樣的一種笑,「其一笑而百二十種媚」。
這一笑讓周幽王覺得值了,哪管諸侯們的聲討與嘲諷。
在此之後,周幽王每每想起那一笑,就再次去驪山點燃烽火,而褒姒每一次都笑了,每一次的笑裡都是嘲諷,這樣的天子也配當天子?
這樣的天子能當多久的天子?
褒姒開始籌劃,她要當王后,將來再當王太后,她必須儘快讓姬伯服當上太子。
褒姒出身不高,雖沒有世家女子的謀略,卻也有世家女子比不得的野路子。
後宮妃嬪,誰不想當王后,明爭暗鬥太多了,彼此都熟悉了,但褒姒自幼在鄉野長大,自是懂得人心。
774年,周幽王廢嫡立庶,褒姒成為王后,姬伯服成為太子。
而申後和太子姬宜臼被廢,貶去申國。
周幽王與申侯徹底決裂。
04
周幽誰誅,焉得褒姒?申侯咽不下這口氣,於是和繒國、犬戎互相往來,相約伐周。
玩多了「狼來了」的周幽王面對三國大軍,點燃烽火,卻一直等不來諸侯國的援兵。
周幽王在驪山被犬戎所殺,姬伯服也被殺死,褒姒被擄走。
於是,朝代更迭,御史文人的筆下。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褒姒一笑亡西周。
褒姒是個妖姬。
褒姒是紅顏禍水。
周幽王寵幸褒姒,西周滅亡。
然而,這道理太過牽強附會。
就是歷史上一直盛傳的「烽火戲諸侯」也可能是假的。
在《竹書紀年》和《清華簡》上並不見「烽火戲諸侯」的記載。
而且《清華簡》上記載,並不是申侯等三國伐周,而是周幽王伐申國,申侯才聯合繒國、犬戎反擊大周。
「烽火戲諸侯」很可能是後人強加給褒姒的,為周幽王成了亡國之君尋找替罪羔羊。
退一步說,就算「烽火戲諸侯」是真的,可褒姒亡國仍然像個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