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騙兩千多年,周幽王從未「烽火戲諸侯」

2021-03-05 循跡曉講
 

烽火戲諸侯連環畫

談古論金撰:在一些歷史知識科普文中,已經指出人們耳熟能詳的烽火戲諸侯一說並不靠譜,這是因為幾乎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烽火這種報警系統在先秦就已經存在,更不必說西周末年但是,即使是這些辨正科普的文章,基本上對周幽王的評價與傳統觀點並沒有什麼不同:

歷史上,周幽王的確是一名無能的苛政君王。沉湎酒色,不理國事,政局貪婪腐敗,重用奸臣,魚肉百姓,最終激起民憤,導致西周滅亡,這都是無可爭議的史實。

甚至某些基本梳理和揭示了平王和幽王父子關係的文章也有這樣的句子:

不滿周幽王的殘暴統治,不願為幽王效力;

幽王本身昏庸殘暴,引來不滿。

 

周幽王和褒姒畫像

那麼,問題來了,周幽王真的是一個好色、殘暴的國主,褒姒真的是導致西周滅亡的導火索嗎?


要釐清這個問題,需要從頭說起。

在傳統的史書《晉語》(史蘇)和《鄭語》(史伯)的敘事體系中,褒姒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身份:

第一種《晉語》褒姒是被徵服者向徵服者進行復仇的工具——妹喜、妲己一樣的雌性殺手;


第二種《鄭語》:褒姒是古代邪神的一種「轉世」,是促使西周走向滅亡的天命的工具。


這兩個版本有共性也有差異,最後在太史公司馬遷的《史記》這裡匯合在一起,司馬遷還加上了最為戲劇化的部分即烽火戲諸侯這個橋段。

於是,在《史記》這個版本中周幽王是不作不死,而褒姒也被添加了更加神秘而暗示為邪惡的特質:一點兒不笑甚至連話也不說。


高冷女神褒姒讓周幽王不惜「烽火戲諸侯」就為博紅顏一笑

但從史書中不難發現,褒姒故事本身的發展是一個逐漸疊加妖魔化的過程,有學者認為:

從更深層的意義上來看,或許只有將褒姒妖魔化,西周王朝的聲望與其恥辱的結局之間的矛盾才可以得到適當的調和。找到了西周滅亡的替罪羊,後世的史學家和政治家們就能夠求得一種心理平衡,從而他們也就有理由繼續視西周王朝為模仿王朝。


然而,在本人看來,對褒姒的妖魔化,未必全然是後世的史學家和政治家們的發明,而或許從她還在王后位置的時候就已經開始。

褒國的國君為有褒氏,姒姓是大禹的後代,這至少是像《史記吳太伯世家》李將吳國的建立歸因於周文王的兩位叔父這樣的說法,雖然是虛構,但已經在當時形成共識——從這個角度,褒姒更大的可能是出自褒國的貴族而不是一個被逃亡平民收養的私生女。

電視劇《東周列國·春秋篇》中的褒姒劇照

在褒姒的傳說中,周厲王末年,接觸龍漦的女子7歲,其15歲懷孕時,當為周宣王八年(前820),褒姒出生當在周宣王八年或九年。

然而宣王在位46年,到褒姒在史書中初次出現的「幽王三年」(前779)時(《史記·周本紀》「三年,幽王嬖愛褒姒」),按照上述的算法,她已40歲了——很難想像幽王此時單純是惑於中年婦女褒姒的所謂美色。

可能的解釋就是:幽王伐褒國獲褒姒的事件,所對應的時間並非在「幽王三年」,而極有可能是20多年以前,幽王身為太子的時候,就與褒姒結縭,如果是這樣的,他們的兒子名叫伯服,符合西周嫡長子的命名方式也就順理成章了。

《今本竹書紀年》有這樣的記載:

(宣王)四十一年,王師敗於申。


《古本竹書紀年》的記載則是這樣的:

(宣王)三十九年,王伐申戎,破之。


這也許是同一場戰役,因為記載的偏差被記錄於前789年或前787年;也許是不同的兩場戰役(周人的勝負結果也不同)。

不過,這裡的申或者申戎,稱呼雖然不同,但是指的都是當時的一方諸侯申國也就是西申(位於今甘肅省平涼市內的北部,而不是位於今河南省南陽市的南申)。

 

地圖上的申國地,請注意南陽地區同時有申國

按照通行的史料記載,申後(西申申侯的女兒)被立為王后,是在《竹書紀年》記載的周申之戰7年後,按照上述時間軸,這非常可能是一場與「申戎」的和親,申後取代了褒姒的王后地位。


周幽王和申後的婚姻是一場徹徹底底的「政治婚姻」。

回到幽王本身,他即位之初的5年內,其政府中有一位被稱為「皇父」的重臣,根據金文等的顯示,皇父擔任太師之職44年,是宣王和幽王時期西周政權中樞的一個重要人物。

按照常識和邏輯推斷,皇父在宣王死後成為西周王朝最高權力的掌控者,幽王一開始就是一個沒有實權的「虛君」,幽王八年(前774),皇父終於離開了周王室的權力中心,重新掌握權力的周幽王,一上來就組建了自己的核心「領導班子」


首先任命就是一個叫虢石父的人

 

虢國博物館是建立在西周虢國墓地遺址上的一座專題性博物館

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

虢石父就是虢公鼓,虢石父是虢國的國君,也是周幽王的卿士。

《史記・周本紀》記載:

石父為人佞巧,善諛好利

幽王以虢石父為卿,用事,國人皆怨。


這些負面評價都是一些抽象的倫理抨擊,說服力並不充分。

難道周幽王身邊儘是虢石父這樣的「奸臣」嗎?


當然不是,事實上,在史書上獲得了正面評價的鄭桓公其實也是幽王這個新的統治集團的核心(鄭桓公在幽王任命的司徒任上,贏得周人的愛戴和歡心),幽王、褒姒、虢石父、鄭桓公構成了西周王朝四人統治核心。

幽王在西周統治集團內部進行加強王權和重新財富分配的努力,而面對與申後的政治婚姻,周幽王很可能從一開始就非常牴觸。

 

大家熟知的劉備和孫權之妹的婚姻,就是典型的政治聯姻

而幽王最後終於廢掉了申後及姬宜臼,復立褒姒為後,以伯服為太子,就是周幽王一直想幹事。而此時,周幽王的兒子姬宜臼便與母親申後一溜煙逃回申國。

可惜,家中悍妻也不是吃素的,作為申候的愛女,受到如此奇恥大辱,申候絕不會輕易咽下這口氣。

《史記》關於申候知道女兒和外孫子被廢的消息後,這樣記載:

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


公元前772年,申侯勾結犬戎攻打幽王,不久,犬戎攻陷鎬京,在驪山之下殺死周幽王,擄走褒姒。

此時託庇於外祖父處的宜臼和外祖父一起是犬戎的盟友,對宜臼來說他難逃弒父之名——錢穆在《西周戎禍考》裡面明確指出:

《史記》不知其間曲折,謂平王避犬戎東遷。犬戎助平王殺父,是友而非敵。


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引《竹書紀年》:

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餘臣於攜。周二王並立。


當時「周二王並立」(平王和幽王的弟弟攜王),有著弒父原罪的平王並不具有合法性,直到平王讓渡部分權力和利益給一些諸侯,才換取了他們的支持。

 

周攜王畫像

比如:鄭武公、鄭莊公不顧殺父祖鄭桓公之仇與之合作,還有擁立周攜王的虢公翰之子虢公忌父也被平王重用來制衡鄭莊公,可見利益當前原先的派別都可以洗牌重組。


《詩經·小雅·正月》曰:「赫赫宗周,褒姒滅之。」

這種紅顏禍水、妖女禍國的說法應該被現代主流觀念所揚棄。

 

清華簡

而清華大學於2008年7月收藏的一批戰國竹簡。未經「焚書坑儒」影響,能夠最大限度地展現先秦古籍的原貌,最終還原了西周滅亡的真相,經學者研究發現:

周幽王寵愛褒姒不假,為了褒姒他還把申王后所生的太子廢掉,立褒姒的兒子為繼承人,申後之子姬宜臼擔心受到迫害,就逃回了母家的申國。

而周幽王擔心日後姬宜臼與褒姒之子爭奪王位,於是想斬草除根攻打申國要他們交出宜臼,申國候自然不肯交出親外孫,便叫來盟國曾國和西夷犬戎,三家聯軍才打敗了周幽王和褒姒之子姬伯服。

所以,自始至終都沒有所謂的「烽火戲諸侯」。

而周幽王之所以在史書上留下昭彰惡名,基本上也是成王敗寇的結果。

因為申侯和平王的引狼入室,幽王最終身死國滅,一盆盆髒水也就很自然地潑在了他的頭上,這並不公允,退一萬步講,即使他才智能力有限不足以應對複雜的革故鼎新,也並不能醜詆為不作不死純屬活該。

值得玩味的是,關於褒姒的各種妖魔化傳說,最早出現在平王最強有力的支持者鄭國和晉國的口傳文獻中。

 

對春秋戰國歷史感興趣的夥伴

掃描下方二維碼就可以收聽我們的專輯了


談古論金系頭條號籤約作者,本文首發於今日頭條,原標題為:「烽火戲諸侯一笑失天下的周幽王,真的是個不作不死的好色昏君嗎?」

 

相關焦點

  •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司馬遷編造的故事,卻欺騙世人兩千多年
    褒姒因為周幽王為搏美人一笑"烽火戲諸侯"而"名垂青史"。為博美人一笑,不惜"烽火戲諸侯""烽火戲諸侯"是一個典型的"狼來了"的故事。西周的末代君王周幽王不喜歡身份顯赫的皇后,反而寵愛一個出身低微的美人褒姒。奈何這位美人是個冷美人,就是不笑,周幽王日日琢磨怎麼才能讓美人展顏一笑。
  •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西周為了防備犬戎的侵擾,在鎬京附近的驪山(在今陝西臨潼東南)一帶修築了20多座烽火臺,每隔幾裡地就是一座。一旦犬戎進襲,首先發現的哨兵立刻在臺上點燃烽火,鄰近烽火臺也相繼點火,向附近的諸侯報警。諸侯見了烽火,知道京城告急,天子有難,必須起兵勤王,趕來救駕。虢石父獻計令烽火臺平白無故點起烽火,招引諸侯前來白跑一趟,以此逗引褒姒發笑。
  •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是假的?司馬遷騙了我們兩千年
    比如「烽火戲諸侯」導致失國的周幽王,他的王位,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公元前782年:「不好了!不好了!」只聽王宮外有人急匆匆地喊著,上氣不接下氣,急得跟奔喪似的,一問,還真該奔喪了,原來,說周宣王死了。你可能不知道周宣王是誰,不要緊,你知道周幽王是誰就行了,周宣王,是他爸。
  • 【歷史故事】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烽火戲諸侯,指西周時周幽王,為褒姒(bāosì)一笑,點燃了烽火臺,戲弄了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
  • 烽火戲諸侯,周幽王和褒姒,背了幾千年的黑鍋
    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最終在犬戎的兵鋒下自盡,周平王東遷雒邑,宣告了西周滅亡,春秋之世開端。然而因為一笑傾國這個桃色情節太過於著名和耀眼,讓人們往往忽略了對整個事件真實性的深究,無端讓周幽王和褒姒背了幾千年的黑鍋。
  • 烽火戲諸侯的真相其實是……
    很多人都學過一個故事,烽火戲諸侯,講的是西周最後一個天子周幽王為了美女褒姒,謊報敵情濫用烽火臺,最後當狼真的來了的時候,周幽王點燃烽火
  • 被「烽火戲諸侯」掩蓋的歷史真相
    文│楊光耀中國國家歷史新媒體·特約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烽火戲諸侯」這一典故是個流傳了兩千多年的
  • 褒姒:烽火戲諸侯,一笑亡西周
    傳說,褒姒不笑,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戲諸侯,褒姒笑了,西周也亡了。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攻打申後之父申侯,不料被犬戎所殺,褒姒被俘,從此失了音訊。還真讓周幽王想到了。03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這天,周幽王帶著褒姒到了驪山。驪山設有烽火臺和大鼓,敵人來犯,可以點燃烽火,一個個傳下去,諸侯國看到了,都會率兵來支援。
  • 褒姒:西周滅亡的鍋我不背,歷史上根本沒有烽火戲諸侯
    關於她最知名的故事,就是「烽火戲諸侯」。據說她被周幽王姬宮湦納為妃子之後,臉上從無笑容。周幽王想盡各種辦法,只為博她一笑,但全無用處。直到周幽王點燃烽火,假借蠻族犬戎入侵的警報,招來各諸侯國的大批援兵。
  • 烽火戲諸侯居然是假的
    在電視劇《大秦賦》的一集中,周朝的最後一位君主周赧王大罵秦人是養馬的家奴,一些讀者不厚道的笑了要不是當初周幽王瞎搞,自己起家的地盤怎麼會給了秦人。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被稱作史上代價最大的撩妹行為,為了讓美人褒姒開心竟然點燃烽火臺,玩起了古代版狼來了的故事。
  • 是因為幽王「烽火戲諸侯」嗎?
    周幽王八年(公元前774年),周幽王廢嫡立庶,廢黜王后申後和太子姬宜臼,立寵妃褒姒為王后,又立褒姒所生之子姬伯服為太子,並加害原太子姬宜臼,致使申後的父親申侯大為憤怒。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申侯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在驪山下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周幽王死後,諸侯們與申侯共同擁立前任太子姬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史稱東周。
  • 烽火戲諸侯?為了讓女人背上亡國這口大鍋,啥武德文德的都不講了
    01 西周最後一位君主是周幽王,他留給我們最著名的故事,就是烽火戲諸侯。 這是我們熟悉的烽火戲諸侯的故事,這個故事還有一段,就是講這個褒姒並非周幽王的大老婆,他的大老婆姓申,生有一個兒子,是所謂的嫡長子,周幽王如果去世,他的王位應該由這個兒子來繼承。 但是呢,褒姒也給周幽王生了一個兒子,叫伯服,這個名字是有史書記載的。
  • 烽火戲諸侯: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被犬戎所殺?這謠傳騙了我們多久
    本期話題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國和犬戎聯軍殺死於鎬京東南的驪山,西周滅亡,周平王被迫東遷洛邑,開啟東周時代。這個保存在《史記》中的故事被後世稱之為「烽火戲諸侯」。司馬遷的這個故事大有紕漏:第一,周幽王因為廢太子事件而和太子宜臼(即周平王)勢如水火。
  • 春秋戰國簡史第一回||幽王烽火戲諸侯
    周幽王鄭武公春秋戰國簡史第一回||幽王烽火戲諸侯作者||yesuo各位看官:周朝自周武王伐紂成立西周,周平王遷都史稱東周,至秦始皇滅六國建立秦朝,前後八百多年,而東周又稱春秋戰國,前後五百多年,在中國是最為波瀾壯闊的一段歷史。
  • 《不一樣的歷史故事》——烽火戲諸侯
    褒城唐,胡曾恃寵嬌多得自由,驪山舉火戲諸侯。只知一笑傾人國,不知胡塵滿玉樓。褒城(古褒國)在今天的陝西漢中市周邊,坐落於鎬京的西南方,兩千元七百多年前,那邊出了個美女,弄垮了西漢。褒姒慢慢長大的情況下,宣王過世,皇太子宮湦當到了君王,便是周幽王。周幽王和褒姒簡直知子莫若父,周宣王對自身的孩子宮湦還是很掌握的。這個人性子粗魯,貪慾腐敗問題,一天到晚就了解休閒娛樂,普通百姓都不敢說話。重臣叔帶看奉勸幽王。幽王哪裡肯聽,二話不說就把叔帶抓進了監獄。
  • 「幽王烽火戲諸侯」這個段子,其實是司馬遷編造出來的道德謊言!
    「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大家應該都聽過,說的是西周的周幽王自從得到美女褒姒以後,對她百般寵愛
  • 烽火戲諸侯導致周都被犬戎攻破,褒姒要負多大責任,其下場如何?
    秦說漢(334)烽火戲諸侯使周都被犬戎所破,褒姒要負多大的責任?為了博美人一笑,周幽王「烽火連天」,褒姒也笑他「好傻好天真」。最終代價是國內重臣聯絡犬戎入侵,看到京城狼煙四起,諸侯們也不願意出兵勤王。周幽王在驪山腳下被殺,褒姒也被蠻族犬戎俘獲,不知何故,西周王朝隨之滅亡。
  • 春秋戰國典故匯集四:烽火戲諸侯竟是司馬遷的謊言
    21 、烽火戲諸侯見《史記·周本記》記載:「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說(即「悅」)之,為數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
  • 周幽王與褒姒
    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每個中國人都聽說過,故事大略講的是周幽王寵信褒姒。由於褒姒不愛笑,為了逗笑褒姒,周幽王就點起烽火,讓諸侯勤王。
  • 烽火戲諸侯的真相是什麼?並非只為博美人一笑,而是一場政治集權
    公元前771年,中國歷史上發生了一件大事:西周的最後一任天子周幽王被殺。而周幽王的死,正式揭開了春秋戰國爭霸的序幕。至於周幽王的死因,歷史上最具有戲劇性說法就是為博美人一笑,烽火戲諸侯的故事了。於是有一次一位奸臣就向周幽王獻策:天子可以假裝有外族入侵,點燃烽火,當分封在各地的諸侯紛紛趕來,發現沒有戰事,那種滑稽被戲耍的樣子肯定會把褒姒都得大笑。在西周時期,烽火是很重要的一個象徵。因為當時的通訊實在是很不發達,那一旦有了外族入侵,周天子遇到了危險,諸侯來不及緊急救援怎麼辦?所以古人就用烽火來作為軍事示警,烽火的燃起是表示國家戰事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