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是假的?司馬遷騙了我們兩千年

2021-03-05 漳州教育百師通

面對突如其來的王位,

周幽王表示我要美女

話說,來得快的東西,去的也快。

比如「烽火戲諸侯」導致失國的周幽王,他的王位,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公元前782年:

「不好了!不好了!」只聽王宮外有人急匆匆地喊著,上氣不接下氣,急得跟奔喪似的,一問,還真該奔喪了,原來,說周宣王死了。

你可能不知道周宣王是誰,不要緊,你知道周幽王是誰就行了,周宣王,是他爸。

這個周宣王,在位46年,真夠久的,這漫長的46年,被分成兩部分,年輕時勵精圖治,創造了「宣王中興」,這是衰落的西周王朝最後的迴光返照,老了之後,這貨變得好鬥起來,大多數時候在打仗,不是正在打,就是準備打,不打仗的時候,就打獵。

不過,人上歲數了,哪兒經得起老是打打殺殺的折騰。

這天,周宣王看風和日麗,能見度高,心情大好,帶上隨從,歡歡喜喜去打獵,誰知沒高興多久,就出事兒了,周圍人什麼都沒見著,卻發現周宣王哆哆嗦嗦嚇尿了。

到底發生了什麼,可能只有周宣王自己知道,其他人以及後人知道的是,宣王打獵受驚,三天後就駕鶴歸天了。於是,周幽王在爸爸周宣王的棺材前,匆匆繼位為王。

大家都知道周幽王是西周最後一位天子,這位末代天子,野得很,沒等老爸的棺材板蓋好,就開始「來啊快活啊,反正有大把時光」。

野了幾天,膩歪了,他叫來自己的寵臣虢公石父,跟他說:美酒我有了,美食我嘗遍了,還差一樣,我的人生就圓滿了。

沒錯,周幽王的人生裡,還差個美女。不過這個時候他還不認識褒姒,只是明顯感覺到:後宮佳麗成群,我只看到醜女扎堆,比起江山,我更愛美人。

君臣兩人一商量,馬上決定:在全國舉行選美大會。聽到這個結果,周宣王的棺材板想必快按不住了,給爸爸服喪期間就幹這種事,還要不要點碧蓮,哦不,還要不要點周禮了?

周朝以「禮」立國,「周禮」規定了當時人的等級制度和行事的規範,包括什麼人做什麼事,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破壞周禮的行為,被孔子稱為「是可忍孰不可忍」,而「禮崩樂壞」代表周王朝氣數已盡,國事衰微。

但,聲勢浩大的全國選美還是開始了,畢竟,王位在手,天下我有,我有天下,還不快給我找美女!

 

選美「驚天動地」引忠臣進諫,

卻被幽王口才碾壓

周幽王的這場選美,不僅驚動全國,甚至直接「驚天動地」!

隨著選美大會的開展,後宮隊伍不斷壯大,周幽王倒行逆施的行為,似乎讓上天都坐不住了。

這一年,是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西周首都鎬京(今天的西安)和附近的涇、渭、洛三條河川都發生震動,周太公發跡的岐山,作為三川發源地,也發生崩塌。

天災就在眼前,但幽王無動於衷,選美繼續進行,趙叔帶、褒珦、伯陽父組成的「憂國憂民三叉戟」看在眼裡,急在心頭,太史公伯陽父分析到:

「岐山崩塌,三川地震,這是不祥之兆,過去伊水、洛水枯竭,夏朝滅亡,黃河乾枯,商朝亡國,如今,出現這種情況,我看不出十年,大周王朝就要亡啊!」

誰也沒料到,太史公伯陽父的這番話,看似危言聳聽,最終卻一語成讖。

聽完這番,性格耿直的趙叔帶實在按捺不住了,堅決要給幽王進言,攔都攔不住。

沒想到,這個幽王雖然昏庸,卻是個唯物主義者,趙叔帶剛介紹完地震的事,幽王就不耐煩了:地震是自然現象,不用大驚小怪。

趙叔帶繼續說,那也應該注意,這是上天要警告世人blabla……這blabla的內容還沒說出口,又被幽王打斷了:我這國君做得好好的,要它(「它」指上天)警告什麼?

「就算不聽上天警告,也要關心幫助百姓才對!這次天崩地裂,很多百姓的房屋被壓壞,連住處都沒有,無法生活啊!」見神啊鬼啊嚇不住幽王,趙大夫也開始唯物主義,看幽王你怎麼反駁。

這一回,幽王使出了詭辯論:「這幫老百姓出點什麼事兒都來找我,我這個國君,還有精力處理國家大事兒嗎?」 趙大夫面對周幽王,還是「太傻太天真」。

趙叔帶說,百姓的事兒就說大事,周朝自文王武王以來,一直把百姓的事放在首要位置……所以,現在先停止選美吧。

幽王一聽要讓他停止選美,堅決不幹,趙叔帶看不出幽王臉色不對,繼續各種進諫,幽王實在不耐煩了:「身為大臣,妄議天命,誹謗朝政,我看你活得不耐煩了!給我拖出去!」

輪到「憂國憂民三叉戟」褒珦說點什麼了,他的論點可以概括為:趙叔帶很好,為國為民立過大功;趙叔帶冒犯你也是為你好,所以不該治罪。

這個時候的周幽王,還沒有那麼壞透底,他揮一揮衣袖,饒了趙叔帶,不過趙叔帶不領情,撂下一句「危邦不入,亂邦不居」,你這個動亂的國家,老子不待了。

忠臣趙叔帶大跨步離開,奸臣虢公石父不依不饒:趙叔帶說的話,對國君您大不敬,不能讓他就這麼走了。

褒珦真說淡定不了了:虢公石父你這奸臣,亂進讒言;周幽王你個昏君沉迷酒色,這樣下去,大周王朝要亡!

就這樣,趙叔帶被趕走,褒珦被入獄,忠臣不敢進言,奸臣權傾朝野,而周幽王,可以專心在酒色中沉溺。

 


冷麵褒姒是個謎:

為救一個人,亡了一個國!

又四年過去了,奸臣昏君「酒肉臭」,褒珦牢房皮包骨。

期間,褒珦的兒子褒洪德想盡各種辦法救父親,都無濟於事,於是,他找到了「憂國憂民三叉戟」中唯一倖免於難的伯陽父:「伯伯伯,快救救我爸爸!」

伯陽父之所以能倖免於難,全在於他的低調,身為太史公兼預言家,他沒有直接告訴褒洪德怎麼做,而是跟他講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叫「妲己亂商」

「商紂王時期,曾發動大軍,攻擊有蘇部落。有蘇部落抵擋不住強大的商軍進攻,在滅亡和屈膝間,有蘇部落首領選擇屈膝,獻出牛羊、馬匹及美女妲己……」

點撥到這裡,褒洪德恍然大悟,於是,為救父親,他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一位絕色佳人褒姒,他帶著金銀財寶和褒姒,來到了周幽王跟前。

接見褒洪德的時候,周幽王的心裡充滿輕蔑:褒珦自己勸諫停止選美,結果自己的兒子卻獻上美女,真是天大的諷刺啊!不過,周幽王有點高興得太早!

收到褒珦兒子褒褒洪德獻上的財寶和美女褒姒,周幽王眼睛都直了,當然看的不是財寶,而是褒姒——這哪裡是美人啊,這分明是天仙啊!

周幽王被褒姒迷得神魂顛倒,自此心裡沒有別的,全是褒姒,不想這美人容顏面若桃李,性格卻冷若冰霜,完全是個冰美人,怎麼都逗不笑。

褒姒的笑點要麼太高,要麼就是太怪異,因為到了她為幽王都生下兒子,幽王還是一次都沒見他笑過。

為了博褒姒一笑,幽王廢第一任王后申後,立褒姒為王后,廢黜申後都兒子宜臼太子之位,立褒姒的兒子伯服為太子,都沒用,褒姒還是不笑。

幽王不屈不撓,不肯罷休,為了讓褒姒笑,他堅持不懈,插科打諢也願意,傾國傾城也甘心。

終於,周幽王想出了能讓褒姒笑的絕招,還真的「傾國傾城」了,這就是「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在驪山的烽火臺上點上烽火,烽火本是召集援兵的指示標,遠方的諸侯一看烽火燃起,就以為敵軍來了,馬上趕來支援周天子,不想卻被周幽王戲弄了,褒姒看到諸侯混亂緊張的樣子,不禁哈哈大笑,為了讓褒姒多開心幾次,周幽王多次點燃烽火,於是這西周版的「狼來了」讓周幽王進入諸侯們的失信人名單。

等到「失信人」周幽王真正需要援兵的時候,一切已為時已晚,當周幽王的第一任老丈人——申後的父親兼前太子的外公聯合犬戎,前來進攻的時候,周幽王最後一次點燃狼煙,曾經被當猴耍的諸侯們,沒有一個幫他,戰火紛飛,犬戎在驪山之下殺死周幽王,俘虜了褒姒,西周滅亡。

這一年,是周幽王十一年,跟伯陽父預言的亡國時間不謀而合。

不知道這一次,褒姒有沒有笑?如果笑了,那褒姒要麼是受刺激瘋了,要麼本來就不太正常?

不過,很遺憾地告訴你,都不是。

「烽火戲諸侯」這個事兒,壓根就不存在,司馬遷的《史記·周本紀》確實有「褒姒不好笑……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的記載,但中國古代的烽燧制度,到戰國時代才有,西周末年,還沒有烽火臺這一說。司馬遷的記載,更可能是以訛傳訛。

而為何一向嚴謹的司馬遷將訛傳寫進正史?據一些歷史學者推測,原因可能是,在編寫史書的過程中,面對第一個破壞宗法制的褒姒,作為嫡長子繼承制的捍衛者,司馬遷不自覺就給褒姒加了黑料,藉此表達對漢朝時局的擔憂。

相關焦點

  •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司馬遷編造的故事,卻欺騙世人兩千多年
    褒姒因為周幽王為搏美人一笑"烽火戲諸侯"而"名垂青史"。為博美人一笑,不惜"烽火戲諸侯""烽火戲諸侯"是一個典型的"狼來了"的故事。西周的末代君王周幽王不喜歡身份顯赫的皇后,反而寵愛一個出身低微的美人褒姒。奈何這位美人是個冷美人,就是不笑,周幽王日日琢磨怎麼才能讓美人展顏一笑。
  • ​被騙兩千多年,周幽王從未「烽火戲諸侯」
    烽火戲諸侯連環畫談古論金撰:在一些歷史知識科普文中,已經指出人們耳熟能詳的烽火戲諸侯一說
  •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出生於周宣王三十三年(公元前795年,據幹寶《搜神記》記載)。宣王四十六年(公元前782年)即位,以781年為元年。繼位後,自然災害嚴重,涇、渭、洛「三川皆震」。他貪婪腐敗,重用「為人佞巧,善諛好利」的虢石父進行專利。又廢嫡立庶,廢除申後及太子宜臼,立褒姒後及其子伯服為太子,並加害太子宜臼,致使申侯、繒侯和犬戎各部攻周。周幽王為取悅褒姒,數舉驪山烽火,失信於諸侯。
  • 烽火戲諸侯: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被犬戎所殺?這謠傳騙了我們多久
    本期話題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國和犬戎聯軍殺死於鎬京東南的驪山,西周滅亡,周平王被迫東遷洛邑,開啟東周時代。這個保存在《史記》中的故事被後世稱之為「烽火戲諸侯」。司馬遷的這個故事大有紕漏:第一,周幽王因為廢太子事件而和太子宜臼(即周平王)勢如水火。
  • 眾多史書,為何只有司馬遷寫了烽火戲諸侯?這隱藏著一個天大的秘密!
    文:穿越君(讀史專欄作者)我們先來看看「烽火戲諸侯」這個故事的女主角。本名:褒姒[bāo sì]生卒:不詳出生地:褒國(今陝西省漢中市中部、留壩縣以南地區)職業:妃子→王后大事:烽火戲諸侯(仿佛專門為烽火戲諸侯而生)結局:被犬戎所擄,下落不明關於褒姒,在司馬遷的《史記》中是這樣記載的:夏朝末年,一天夜裡,有二條神龍停在夏帝面前,說道,我們是褒國的兩個先王。
  • 「幽王烽火戲諸侯」這個段子,其實是司馬遷編造出來的道德謊言!
    幽王烽火戲諸侯這個故事最早出自於司馬遷的《史記——周本紀》,我們聽完以後有的會覺得褒姒紅顏禍水,有的會覺得幽王昏庸無道,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烽火戲諸侯」在歷史上真的發生過嗎?目前從考古發現來看,我國關中地區年代最早的烽燧建造於西漢,沒有其它考古發現證明西周時代的關中地區有過烽燧。
  • 【歷史故事】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烽火戲諸侯,指西周時周幽王,為褒姒(bāosì)一笑,點燃了烽火臺,戲弄了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
  • 烽火戲諸侯,周幽王和褒姒,背了幾千年的黑鍋
    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最終在犬戎的兵鋒下自盡,周平王東遷雒邑,宣告了西周滅亡,春秋之世開端。然而因為一笑傾國這個桃色情節太過於著名和耀眼,讓人們往往忽略了對整個事件真實性的深究,無端讓周幽王和褒姒背了幾千年的黑鍋。
  • 我們可能歷史都學錯了,其實根本沒有「烽火戲諸侯」
    我們小時候都聽說過一個故事叫做「烽火戲諸侯」它跟「狼來了」一起經常教育小朋友要講誠信。周朝的時候有個周幽王他平時特別寵幸一個叫做褒姒的妃子,但是這個小姐姐平時特別的高冷從來不笑周幽王想盡辦法也哄不來。於是他召開股東大會 會上有個叫虢石父的人就給他出了個餿主意。
  • 烽火戲諸侯的真相其實是……
    很多人都學過一個故事,烽火戲諸侯,講的是西周最後一個天子周幽王為了美女褒姒,謊報敵情濫用烽火臺,最後當狼真的來了的時候,周幽王點燃烽火
  • 烽火戲諸侯居然是假的
    在電視劇《大秦賦》的一集中,周朝的最後一位君主周赧王大罵秦人是養馬的家奴,一些讀者不厚道的笑了要不是當初周幽王瞎搞,自己起家的地盤怎麼會給了秦人。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被稱作史上代價最大的撩妹行為,為了讓美人褒姒開心竟然點燃烽火臺,玩起了古代版狼來了的故事。
  • 褒姒:烽火戲諸侯,一笑亡西周
    公元前778年,褒姒生下姬伯服,一時風光無兩。周幽王廢掉申後和太子姬宜臼,改立褒姒為王后,姬伯服為太子。傳說,褒姒不笑,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戲諸侯,褒姒笑了,西周也亡了。公元前782年,周宣王去世。公元前781年,周幽王繼位。立申國國主申侯的女兒為王后,是為申後,申後所生的兒子姬宜臼為王太子。周幽王雖然在周宣王時期就被立為太子,但毫無責任心,繼位後,不理政事,重用奸佞小人虢石父主持朝政,貪汙腐敗,百般剝削百姓。而周幽王聽之任之,絲毫不理百姓死活。
  • 春秋戰國典故匯集四:烽火戲諸侯竟是司馬遷的謊言
    21 、烽火戲諸侯見《史記·周本記》記載:「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說(即「悅」)之,為數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
  • 烽火戲諸侯這事是真的嗎?
    烽燧作為一種古老的預警系統使用了很長時間今人所熟悉的「烽火戲諸侯」的典故,出自太史公撰寫的《史記-周本紀》。那麼在太史公之前有沒有關於幽王戲弄諸侯的文獻記載呢?當然有!幽王戲諸侯的故事還見諸戰國末期的《呂氏春秋》,只是此版本與太史公的版本的最大區別在於,幽王是「擊鼓戲諸侯」,而非烽火戲諸侯。兩個文本記載了不同的傳令方式。
  • 被「烽火戲諸侯」掩蓋的歷史真相
    文│楊光耀中國國家歷史新媒體·特約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烽火戲諸侯」這一典故是個流傳了兩千多年的
  • 是因為幽王「烽火戲諸侯」嗎?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河枯山崩事件發生正好十年,周幽王被犬戎所殺,西周滅亡。寵幸褒姒:夏朝末年,有二條神龍,停在夏帝的朝廷前,說道:「我們是褒國的兩個先王。」夏帝佔卜,或殺掉龍,或趕走龍,或留下龍,都不吉利。夏帝又佔卜,請求能得到龍的唾沫儲藏起來,才吉利。於是陳列玉帛,並以簡策寫文告請神龍,龍離去後留下唾沫,夏帝用匣子把唾沫裝起來,除掉地上的唾沫痕跡。夏朝滅亡,這匣子傳到商朝。
  • 烽火戲諸侯?為了讓女人背上亡國這口大鍋,啥武德文德的都不講了
    01 西周最後一位君主是周幽王,他留給我們最著名的故事,就是烽火戲諸侯。 這是我們熟悉的烽火戲諸侯的故事,這個故事還有一段,就是講這個褒姒並非周幽王的大老婆,他的大老婆姓申,生有一個兒子,是所謂的嫡長子,周幽王如果去世,他的王位應該由這個兒子來繼承。 但是呢,褒姒也給周幽王生了一個兒子,叫伯服,這個名字是有史書記載的。
  • 周幽王與褒姒
    那麼,為什麼說烽火戲諸侯這個故事不是真實發生的,而這個故事沒有真實發生又為什麼會被後世傳的有模有樣,甚至被司馬遷當做正史寫在了《史記》中呢?【虛假傳言】其實反駁烽火戲諸侯的證據有很多,專門解釋過這個問題的文章也有不少。這裡簡單舉幾個例子。
  • 褒姒:西周滅亡的鍋我不背,歷史上根本沒有烽火戲諸侯
    關於她最知名的故事,就是「烽火戲諸侯」。據說她被周幽王姬宮湦納為妃子之後,臉上從無笑容。周幽王想盡各種辦法,只為博她一笑,但全無用處。直到周幽王點燃烽火,假借蠻族犬戎入侵的警報,招來各諸侯國的大批援兵。
  • 烽火戲諸侯導致周都被犬戎攻破,褒姒要負多大責任,其下場如何?
    秦說漢(334)烽火戲諸侯使周都被犬戎所破,褒姒要負多大的責任?為了博美人一笑,周幽王「烽火連天」,褒姒也笑他「好傻好天真」。最終代價是國內重臣聯絡犬戎入侵,看到京城狼煙四起,諸侯們也不願意出兵勤王。周幽王在驪山腳下被殺,褒姒也被蠻族犬戎俘獲,不知何故,西周王朝隨之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