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城2017——中歐電影人暢談中國藝術院線的新發展及合作機會

2021-02-22 龍躍BridgingTheDragon


坎城,2017年5月19日

 

5月19日,「中國合拍日」的活動在坎城舉辦,活動由法國國家電影中心、坎城電影節市場及龍躍中歐製片人協會聯合舉辦,活動由兩場產業論壇和一場製片人見面會組成,關注中國藝術影院的新發展及對中歐電影合作的影響。

《中國藝術電影院線:製片與創作新前景》的論壇中,《路過未來》導演李睿珺、哪吒兄弟影業創始人楊城、天空之城影業創始人路偉、FIRST青年影展創始人宋文、英國松林製片場經理孫玉輝參加。


作為今年唯一一部入圍坎城電影節的中國導演,李睿珺表示在自己剛開始拍電影時,很難尋找電影資金,但是近幾年情況大大改善,獨立電影可以找到越來越多的資源。導演同時提到這兩年低成本的藝術電影,認為如果銀幕增加,這些電影能有更大的發行機會。

楊城認為,如今的中國電影市場在類型上開始多元化,製片人也開始在主流之外更多的關注這類電影,這對藝術電影是一個新的機會。(楊城擔任製片人的《好極了》入圍今年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製片人從前只看到藝術電影投資少,現在則會考慮到它們新的極具發展的前景。」

作為新晉影視基金模式的創始人,路偉也表示電影眾籌在觀眾吸引上的作用,如果業外資金用藝術電影做嘗試,慢慢也會培養出藝術電影的生長土壤。「我們的眾籌在籌集資金和吸引觀眾上都成果顯著。當觀眾覺得他們一部電影的投資人了,自然就會關注影片的表現並且號召儘可能多的人關注。」

宋文講述了兩部今年亮相坎城的影片——《喜喪》(入圍ICID)和《中邪》(坎城市場放映)都出自FIRST青年影展,影展搭建了一個青年導演走向國際的舞臺。

《中國藝術電影院線:發行新前景》的論壇從發行的角度來探討中國藝術電影的院線,香港百老匯電影中心麥聖希表示,百老匯電影中通過會員體制、觀眾見面會、主創交流等活動來觸及藝術電影的受眾,但是有一定的難度,而現在內地的情況似乎有了改善,在成立了「中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後,藝術電影能夠依靠院線聯盟的影院來觸及觀眾。


歐洲電影聯盟總監克羅德·埃裡克布瓦候分享了歐洲在藝術電影院線方面的經驗,他認為藝術電影能夠表達和定義一個國家的身份,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應該要銘記於心。

最後,微影時代副總裁向明從網際網路的角度來看待藝術電影的發行,他認為需要利用技術尋找藝術電影的受眾,讓藝術電影走進千家萬戶;微信平臺積累的用戶觀影習慣可以引導資本做出聰明的電影選擇,而在發行方式上我們必須以針對式的互動發行才能找到受眾。

兩場論壇均由《綜藝》雜誌亞洲區主編Patrick Frater先生主持。論壇後,龍躍宣布了中歐電影實驗室入圍的名單:由中國、德國、紐西蘭合拍的紀錄長片《中國色彩》,中國和西班牙合拍的動畫片《守龍者》。據了解,龍躍中歐製片人協會將在南京舉辦中歐電影實驗室的活動。

當天下午,龍躍中歐製片人協會將舉辦製片人見面會,為40個國際公司及相應的中國公司提供交流平臺。入選的中方參與者包括:成龍的耀萊影視、萬達影業、微影時代、大地影業,以及一批潛力與前景兼具的新銳公司如:晶頂傳媒、路畫影視、無敵影業等。國際方面同樣囊括了大量與中國市場聯繫愈發密切的實力公司,如SF Studios (丹麥), Les Films du Lendemain (法國), K5Media Group (德國), Brio Films (法國), Ideale Audience (法國),Buffalo 8Productions/ BondIt (美國), N279Entertainment (荷蘭), Vaca Films (西班牙)。

Once more the China day in Cannes was a success in terms of content and attendance. This year it focussedon the new growth of Chinese art house cinema and the opportunities that thisbrings to the collaboration with the European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

 

The China day organized by the CNC, the Marchédu Film and Bridging the Dragon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Festival du cinema Chinoisen France (FCCF), was once more a very successful event, a sign of how thegrowing Chinese market is becoming relevant to many European professionals.


The rich program started in the morning of Fri the 19th with two panels exploring from different angles the new developmentof Chinese art house cinema. After many years in which the interest was concentrated only on commercial movies and on a purely financial approach to film production, the local market is starting to demand more quality films anda new generation of filmmakers is emerging.

The panellists analized this phenomenon from thepoint of view of daring producers like ChengYang, (Have a Nice Day - Berlinale competition 2017), Wen Song founder of FIRST, the Chinesefilm festival focusing on new talents, LiRuijun, director of Walking Past theFuture, in this year’s Un Certain Regard, financiers like Wei Lu that through social media andonline platforms raised funds for such big productions like The Monkey King. Ming Xiang, deputy director general of the market leader ticketing platform Weying Technology and founding member of Alliance of Arthouse Cinemaexplained how on line ticket sale can benefit artistic movies as it candirectly reach specific niches of public; GaryMak, director of the cinema chain Broadway Cinematheque reported on thegrowth of a young public interested in more special movies; Yu-Fai Suen, managing director of Pinewood Pictures,explained the plans of Pinewood to contribute to the funding of movies coproduced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

 

Li Ruijun: 「When I started making films a fewyears ago, it was very difficult to find the funding. Sometime I had to look for money myself or making the films with very low budgets. Now in the last few years the situation changed completely and there is more and more resources available for independent movies.

 

Cheng Yang: 「The Chinese market is finally starting to be more and more diversified in terms of genres. This is creating all sorts of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art house film market. I think that the producers, that before saw such films only as way of buying their way into the business at very low costs, are now considering artistic films to have a new and promising potential.」

Lu Wei: 「Our crow funding activities proved tobe terrific in terms of raising funding but also creating a affectioned audience. After someone feels he or she is a small investor into a movie is very committed to follow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icture and involving as many people as possible into making it successful.」

Ming Xiang: 「We can use technology to make art housefilms enter every door of Chinese families. And the interactive discussion offered by social media are now creating a new fast and powerful way of promoting movies at a lower cost.」

Gary Mak: 「Until some time ago it was very difficult to push art house films into the theaters. But now thanks to the new Alliance that was created among a group of players, we can rely to a good chain of cinemas that can guarantee to these titles a good number of screens all overthe country.」

Claude Eric-Poiroux (Europa Cinemas):「Thelesson that we learned in Europe is that art house films can help  express and defend the identity of a country. This is an important lesson to always keep in mind.」

After the panel, Bridging the dragon announced two new co-productions with China, the animation feature Dragonkeeper (Spain) andthe spectacular feature documentary Colours of China (Germany, New Zealand), together with the programme of Bridging the Dragon’s upcoming Sino-European Project Lab that willtake place in June before the Shanghai Film Festival in the city of Nanjing in collaboration with ARRI and One More Pictures

 

In the afternoon the company meetings event matcheda selection of 40 international companies with as many Chinese counterparts. Marketleaders like Jackie Chan’s Sparkle RollMedia, Wanda Pictures, Weying Technology, Dadi Century, nextto new and promising names like Spire Media, Road Pictures, WD Pictures were paired with a rich array of internationalcompanies such as SF Studios (Denmark), Madelines(FR), K5 Media Group (Germany), Brio Films (France), Ideale Audience (France), RoadSide Attractions (USA), N279 Entertainment (Netherlands), Vaca Films (Spain).

 

Judging from the attendance of the event and fromthis year’s general presence of Chinese companies at the market, the Chinamission that in the beginning seemed to be a 「long march」 is apparently becomingmore and more a reality. 

關於龍躍中歐製片人協會(Bridging the Dragon)

創立於2014年8月,總部位於德國柏林,由創意歐洲媒體歐盟特別項目支持,是第一個由中歐電影業內資深人士共同創立的製片人協會,通過建立聯繫、加強理解、共享資源、突破文化阻礙等方式,橋接中國和歐洲電影產業,在內容、製作、融資和發行等各方面,實現中歐電影產業長久而優質的合作。



長摁下圖二維碼即可訂閱龍躍中歐製片人協會

相關焦點

  • 中歐政企人士齊聚羅馬暢談創新合作
    原標題:中歐政企人士齊聚羅馬暢談創新合作  新華網羅馬10月18日電(記者羅娜)正在義大利訪問的中國企業家代表團與義大利及歐洲各國政商界人士17日在羅馬市政廳舉行圓桌論壇,就中歐未來的經濟發展、合作願景以及雙方如何攜手實現可持續增長等話題進行交流。
  • 中歐女性電影論壇坎城落幕,下一站——香港
    看電影傳媒也在為她們爭取更多的話語權與發聲平臺——我們攜手亞太傑出女性聯合會共同舉辦了中歐女性電影論壇,作為「中國面對面」系列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落地坎城。論壇舉辦適逢女性話題在全球掀起熱烈討論之際,可謂格外應景。
  • 約會音樂,就在坎城~ 愛聽卓樂受邀擔任第51屆坎城國際音樂博覽會Midemlab創業大賽評委
    ,它更是一座文化藝術的殿堂,全球電影人、音樂人、廣告人心中的麥加:坎城國際電影節每年五月在這裡與全球影迷相約;坎城國際廣告節的饕餮大餐則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廣告人;還有國際音樂行業的年度盛事 -- 坎城國際音樂博覽會(MIDEM),每年6月初都會如期舉行。
  • 【國際官方賽事】「發世界之聲 鑄民族之魂」 2017中歐(義大利)國際藝術節
    為加強中國與歐洲人民之間文化、藝術、教育等多方面的交流與合作,為中國合唱團體及聲樂藝術愛好者提供走向國際舞臺的平臺,提供國際藝術交流的機會。義大利盧卡市政府、義大利盧卡百合花劇院等多家官方單位與義大利維託索&柏坎圖國際音樂節、國際合唱藝術研究會、 Blooma Arts Promotion Co., Ltd進行跨國合作,於2017年7月16日至26日在義大利盧卡隆重舉辦舉辦中歐(義大利)國際藝術節。2017中歐(義大利)國際藝術節像一條色彩斑斕的紐帶,連接起中歐文化交流的「生命力」。
  • 【國際合唱大賽】2017中歐(義大利)國際藝術節國際合唱大賽
    >承辦單位:義大利維託索&柏坎圖國際音樂節Blooma Arts Promotion Co., Ltd中國國際合唱藝術研究會2017中歐(義大利)國際藝術節中國(北京)組委會媒體單位: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人民日報、人民網
  • 中歐「郵差」,深化中歐經濟貿易合作
    在疫情導致全球物流不暢、國際貿易大幅萎縮的背景下,中歐班列逆勢高質量、常態化穩定開行,有效助力沿線國家和地區抗擊疫情、復工復產,為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提供有力支撐,為世界經濟復甦和發展注入動力。  逆境中奮進,聯通中歐顯擔當。
  • 2017年中國戲劇發展報告
    黨的十九大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寫入黨章,戲劇工作者倍感振奮和光榮。2017年,中國戲劇堅持方向砥礪前行,追求創新突破,把文化自信熔鑄在藝術創作和文化服務中,努力從高原向高峰邁進,把握新機遇,取得新成就。
  • 把穩中法關係方向盤 推動中歐關係邁上新臺階——中法、中歐關係...
    今年是中法關係克服疫情挑戰、實現逆勢發展的一年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兩國人民相互支持、守望相助為中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不斷注入新內涵疫情發生以來,中歐相互支持、相互幫助展示並豐富了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內涵(新華社記者應強攝)法國中國問題專家索尼婭·布雷斯萊——人類正處在一個歷史性時刻,「我們需要進行戰略對話,以促進相互理解,法中合作需要邁上新的臺階」,期待法中繼續深化多領域務實合作。
  • 中歐女性影展再度啟程 許晴小S黃璐助論壇活動
    在女性議題於世界各地掀起廣泛熱議的背景下,坎城的態度不僅是對阿涅斯·瓦爾達作為傑出電影人的肯定,也是對所有女性電影人的肯定,同時也彰顯了自身的遠見。  在2018年坎城電影節期間,由中歐電影俱樂部及看電影國際共同發起的中歐女性電影展,首次在坎城落地舉辦了中歐女性電影論壇。
  • 坎城怎麼就成了亞洲電影的後花園?
    2016年,看電影傳媒首次與中國電影基金會吳天明青年電影專項基金攜手,共同在坎城電影節國際村設立中國館,並主辦了「中國面對面」系列活動。從中國電影工業、產業、文化等各個方面,為中外電影工作者提供了一個了解中國電影,並與之面對面的平臺與機會。
  • 央視紀錄片點讚一帶一路,義烏中歐班列演繹合作共贏!
    第一集 人民情懷:講述中國精準扶貧、醫改、教育、高鐵建設等民生領域的故事,集中闡釋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第二集 大國治理:講述供給側改革、科技創新、環境治理等領域的案例,集中闡釋中國的新發展理念和成功實踐。
  • 麥克斯米利安:「一帶一路」倡議是中歐合作發展的重點
    2018年中德雙邊貨物貿易額達1993億歐元,意味著中國已連續第三年成為德國在全球最大的貿易夥伴。2018年中國是德國最大的進口來源國,也是德國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國。麥克斯米利安表示,中德經濟具有很大互補性,一帶一路倡議以及5G合作都是中德、中歐合作的重點。此外,德國東部地區具有很強發展潛力,該地區不僅有良好的經商與科研環境,又直接面向潮氣蓬勃的東歐市場,經濟輻射作用明顯。
  • 中歐班列「中國郵政號」為國際抗疫合作提供物流保障
    中歐班列在歐亞大陸經濟恢復過程中必將發揮獨特的作用。」 據統計,今年1月1日至4月9日,從義烏始發的中歐班列去程共開行96列,發送8114個標準箱,同比增長70.2%。「中歐班列今年一季度開行數量逆勢增長,顯示出中國經濟在迅速恢復,這對穩定國際物流供應鏈、促進貨物和服務跨境流動、重振國際經貿發展信心等具有重要意義。」格澤拉克說。
  • 中歐班列成「一帶一路」上「新郵差」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球海運、空運受阻,中歐班列成為國際郵件應急疏運新通道,在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方面,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  如今,以國際郵件應急疏運為契機,中歐班列運郵已實現常態化,成為「一帶一路」上的「新郵差」。其背後,是中國郵政、海關和重慶市等各方歷時多年的創新探索——依託中歐班列突破國際鐵路運郵禁令,構建國際鐵路運郵新規則,改寫國際鐵路運郵歷史。
  • 2017年中歐漁文化交流之旅系列活動即將盛大開啟 ——海牙中國文化中心中歐垂釣文化暨中國魚拓作品展覽交流活動介紹
    2017年中歐漁文化交流之旅系列活動是由海牙中國文化中心、中國休閒垂釣協會、垂釣傳媒共同主辦,愛濤文化集團、法國RIVE公司、荷蘭釣魚協會共同承辦
  • 2017年中歐漁文化交流之旅系列活動即將盛大開啟 ——海牙中國文化中心中歐垂釣文化暨中國魚拓作品展覽交流活動作品展示
    2017年中歐漁文化交流之旅系列活動是由海牙中國文化中心
  • 2020年,流媒體如何激活藝術電影?
    藝聯發展4年來,支持藝術放映的屏幕略有增加,但增長幅度與中國總票房相比微乎其微,此外專門的藝術院線與歐美國家相比,數量也是少得可憐。換句話說,中國文藝片在院線發行的天花板非常明顯,即使曾有《百鳥朝鳳》《岡仁波齊》《二十二》等這樣的票房黑馬出現過。
  • 獎項在手也難逃院線放映取消,文藝片發行仍然困難重重
    當代「富春山居圖」坎城國際電影節影評人周單元藝術總監、電影史學家查爾斯·泰松評價《春江水暖》為一部從未曾見過的中國電影:「它最出眾的地方就是將當代中國與古中國的迴響融合在了一起,呈現了一個藝術和詩之中捕獲的當下中國。」六百多年前,元代畫家黃公望以富春江兩岸風貌畫下《富春山居圖》。
  • 坎城封殺Netflix背後的電影革命
    發展了百年、已進入穩定態的電影行業正在被Netflix為代表的網際網路流媒體公司撕裂著。我們正身處一場電影工業革命之中。「院線電影」和「網際網路電影」之間的角力,在從根本上挑戰我們對「電影」的理解。這種事不會再發生了——上周坎城電影節宣布,以後Netflix被禁止走坎城紅毯,它出品的影片也不再有資格參加坎城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的評選。
  • 中國歐盟商會成立20周年慶祝晚宴舉行 中方冀中歐深化合作
    中國歐盟商會成立20周年慶祝晚宴2日在北京舉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出席並致辭。新華社報導,胡春華表示,今年以來,習近平主席同歐盟領導人兩次視頻會晤,同多位歐盟成員國領導人互致函電、通話或視頻會見,為下階段中歐關係規劃了前進方向、確定了重點領域。中方願與歐方一道,認真落實好雙方領導人重要共識,積極推進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不斷拓展合作廣度和深度,為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發展注入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