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廣東省某縣教育改革鬧的沸沸揚揚,總結起來就是痛斥該縣教師年度績效獎金不合理分配,嚴重挫傷教師的積極性。
根據老師透露,在沒有改革之前,他年終獎能拿到2.7萬,改革後,到手7千元,他聯合其他老師上訴反對,也有一點效果,去上年底只低5千多,究其原因,該老師表示肯定是被其他領導人員分了。教育改革是不是真的讓一線教師獲益,成了老師最大的疑惑。
目前按職稱高低來發放績效工資,已然是默認不爭的事實,不管課時任教多少,教學能力怎樣,職稱高那就薪資高,這種模式,顯然不公,憑什麼高級老師要比中級老師和一級老師要多這麼多錢呢,工作量應該是差不多的,而且有的高級老師年齡大了,課時上的還比較少,按職稱來發績效,弊端很明顯,廣東這縣區打破按職稱高低來發放績效工資,也很明顯是值得鼓勵跟推廣的。
普通老師的工作量是一定得,想拿更多績效就要進入管理層,忍忍都想謀得一官半職,不助長不正之風也很難,這真的很打擊一線教師。
在筆者看來,不管從哪個方向來看,肯正視教育群體問題,進行績效工資改革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向一線傾斜,實現多勞多得,但實際操作也讓有的人動了歪念,應該還教師一片淨土,專心從教,多勞多得是總體方向,帶動正確的價值理念,再有付出的崗位多給予獎勵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