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陣地在

2020-12-23 中國軍網

【人物名片】李伯利,第83集團軍某旅「楊根思連」上士,現任「楊根思班」第33任班長。榮立三等功1次,被評為優秀士官2次,2016年被授予「維和之星」獎章。

在第83集團軍某旅,許多戰士把能到「楊根思連」當兵看作是一種榮耀,誰若當上「楊根思班」班長,更是會成為大家欽佩的對象。提起「楊根思班」現任班長李伯利,全旅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身形瘦削、皮膚黝黑,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這個英雄集體裡「尖刀上的刀尖」。

打仗要憑真本事。入伍11年,李伯利一直都在盡全力往前闖。從全軍比武到國際軍演,從普通戰士到沙場尖兵,李伯利用超乎常人的毅力把自己錘鍊成一名響噹噹的英雄班班長。

「為了勝利,向我開炮!」10年前,還在上學的李伯利第一次看了電影《英雄兒女》。熒幕中,王成抱起炸藥包撲向敵群的壯舉讓他熱血沸騰,報國參軍的志向也在他的心裡悄悄扎了根。

高考結束後,李伯利報名參軍。也許是機緣巧合,他來到特級英雄楊根思生前所在部隊。得知王成的原型之一就是楊根思時,他激動得一夜無眠。「我要去『楊根思班』,我也要當英雄。」憑藉優異表現,李伯利如願成為「楊根思班」的一名戰士。

第一次來到「楊根思班」,他認真閱讀了《特級英雄楊根思》,很快學會了唱那首《我們的連長楊根思》。在英雄事跡感召下,李伯利就像一枚「鋼釘」,牢牢地扎在戰位上。李伯利說,「當兵就要像這釘子,必須有股子鑽勁。」

憑著這股鑽勁,他先後8次奪取裝甲通信專業比武第一名,並成為該旅該專業唯一一名特級能手,所帶領車組也多次受到表彰。

2015年8月,連隊接到命令,將派人赴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得到消息後,李伯利沒有絲毫猶豫,第一時間在請戰書上按下了紅手印。「即使我不在了,家裡還有哥哥,但這次為國增光的機會沒了,我會抱憾終生。」

當李伯利真正站到戰場上,他才感受到現實的殘酷。當地時間2016年7月10日,南蘇丹政府軍與反政府軍在聯南蘇團總部北側發生激烈交火。混亂間,一發火箭彈突然擊中正在執行1號難民營保護任務的105號步戰車。現場頓時火光沖天,戰車裡湧出滾滾濃煙,堅守戰位的炮手楊樹朋壯烈犧牲。

相隔不到百米,李伯利目睹了這一慘烈瞬間,心像刀割一樣疼,一股熱血從胸腔直衝大腦。「人在陣地在!」李伯利強忍心中痛苦,迅速組織全班封控難民營東門,遏制武裝人員再度發起襲擊。

幾天後,李伯利母親看到新聞報導,才輾轉聯繫上兒子。電話那頭,母親泣不成聲。李伯利輕聲安慰母親:「軍人的榮耀在戰場,請您和爸爸為我驕傲。」回國後,李伯利因個人表現突出,被聯合國頒授「維和之星」獎章。

楊根思廣場上,剛剛被連隊任命為第33任「楊根思班」班長的李伯利,仰著頭大聲向老連長的雕塑報告……陽光下,《英雄讚歌》的旋律久久飄揚。

相關焦點

  • 三年級上冊語文《27手術臺就是陣地》理解「手術臺就是陣地」
    他在中國工作的一年半時間裡為中國革命嘔心瀝血,毛澤東主席稱其「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27手術臺就是陣地》生字2.詞語釋義當頭一棒:意思是迎頭一棍子。比喻促使人醒悟的警句或者比喻給人以突然打擊。
  • 中國「兵王」一戰封神,上甘嶺獨守兩陣地殲敵280人
    1952年10月14日,「聯合國軍」先後調集兵力6萬餘人,對志願軍上甘嶺陣地發起猛攻。美第八集團軍司令官範弗裡特是火力制勝論者,在約3.7平方公裡的陣地上,敵人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在狂轟濫炸下,上甘嶺陣地山頭被削低兩米,成了一片焦土。在「聯合國軍」猛攻下,志願軍防守部隊進行了頑強抵抗,陣地多次失而復得。
  • 志願軍:人在陣地在,美軍:人在就好
    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而中國軍隊與美國軍隊相比,則更崇尚視死如歸的獻身精神,「人在陣地在」、「誓與陣地共存亡」等等,不惜一切代價攻堅或固守的命令,常常會出現在戰鬥最為關鍵的時刻,決心書和石頭往往都是處在艱難境地中的志願軍士兵們堅持作戰到底的武器
  • 盤點NBA陣地戰的好手,奧尼爾內線基本無解,中距離是陣地戰殺器
    盤點NBA陣地戰的好手,奧尼爾內線基本無解,中距離是陣地戰殺器 導語:在盛行小球的時代,陣地戰的大殺器有哪些呢?
  • 影評| 《奇襲60陣地》
    澳大利亞本土製作的戰爭電影《奇襲60陣地》是一部通過澳大利亞人自己的視角來回憶這場殘酷戰爭的電影,而在這場戰爭中澳大利亞軍隊創造了一項足以載入史冊的歷史紀錄,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次人工製造的爆炸。如同電影《1917》的風格,電影《奇襲60陣地》並沒有展現氣勢恢宏的大規模戰爭場面,而是通過艱苦卓絕的坑道作戰來讓觀眾感受這場戰爭的殘酷和血腥。
  • 川普掉入了預設陣地陷阱
    這位華裔女記者問道:「當美國人每天都在死去的時候,為啥你卻特別在乎檢測率高這件事,還把這視作是一種國際競爭呢?」川普先是來了一句「世界上每個地方都在死人」,然後他突然對那名華裔記者說「或許你該向中國提出這個問題」。
  • 奇襲60陣地:講述了爆破小組對敵人的60號陣地,進行爆破的故事!
    《奇襲60陣地》是一部獨具特色的澳大利亞戰爭片,取材自真實戰爭故事,講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協約國的隧道爆破小組排除險境,在敵人駐守的60號陣地之下埋設數噸炸藥,並最終爆破成功的故事。由傑瑞米·西姆斯執導,傑奎琳·麥根斯、傑拉德·勒帕斯基等人主演。
  • 淺談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陣地建設
    即堅持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   二、強化兩個意識。   即強化全黨全社會高度重視陣地建設的關注意識,強化思想政治工作者「守土有責」的責任意識。   三、做好「三個結合」。
  • 上甘嶺新兵傳奇:陣地剩一人,他卻退敵41次+殲敵280餘人
    他在頑強抵抗敵人41次的瘋狂衝鋒中,單兵殲敵280餘人。最重要的是他還能全身而退,說毫髮無損可能有點誇張,但他的確沒有受傷。在戰場上遭到敵人瘋狂反撲,殲敵如此之多,自己卻沒有受傷,這算不算是戰爭史上的奇蹟?今天要說的英雄叫胡修道。
  • CFM:陣地戰究竟該如何獲勝?遊戲中陣地戰靈活利用地圖才是王道
    其中陣地戰往往是發生在擁有一定防禦手段的築城或者陣地周圍的,隨著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戰術安排上也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 在陣地戰中,攻擊方需要有強大的火力支援以及出色的頭腦和戰術安排,靈活分析對方防禦中的薄弱點,進行集中進攻或者分散深入的安排,從而快速突破對方的封鎖線,穿過層層防禦工事,達到深入陣地的目的
  • 淞滬會戰之陣地戰(下)
    第8師繼續反覆阻擊,第36師和稅警總團各一部也趕來增援,殺傷敵千餘人,但仍無法阻擋日軍瘋狂進攻。戰至10月10日,該師才奉命撤下火線,轉到後方整補;全師從戰前8000餘人減員至700餘人,傷亡竟高達91%,可謂徹底打光。史料來源陶峙嶽:《第8師在薀藻浜的日日夜夜》,《八一三淞滬抗戰》。
  • 你的榮光 我的高地(之二)人在陣地在
    ——編 者人在陣地在■陳文龍他身形瘦削、皮膚黝黑,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這個英雄集體裡「尖刀上的刀尖」。打仗要憑真本事。入伍11年,李伯利一直都在盡全力往前闖。從全軍比武到國際軍演,從普通戰士到沙場尖兵,李伯利用超乎常人的毅力把自己錘鍊成一名響噹噹的英雄班班長。「為了勝利,向我開炮!」10年前,還在上學的李伯利第一次看了電影《英雄兒女》。
  • 楊石頭:什麼平臺是你的品牌陣地?
    品牌陣地並非新鮮事物,而是早已有之,並隨著新型媒介的出現不斷遷移重心,擴充功能。受媒介和用戶觸媒習慣多樣性影響,每個新興陣地都不是對過去的顛覆,而是增值。同時,出於品牌營銷布局「戰略需要」,需要找準核心陣地。
  • 老山輪戰解放軍1個營奇兵出擊,攻佔4個陣地殲敵900多人
    越軍在小青山、漢揚的各陣地能夠居高臨下以火力控制戰場,作戰態勢非常險惡。從3月8日拂曉7時許激戰到深夜,攻佔了全部預定目標,以傷亡60餘人的代價斃、傷越軍348人,勝利完成了出擊任務。 戰鬥中俘虜一名越軍中尉排長,因該敵的臀部股動脈被打斷而血流不止,突擊隊又事先沒有搶救俘虜的準備,致其在3小時後流血過多而死亡,沒能活著帶下陣地。後來,這一事例還被改編到了電影《雷場相思樹》中。
  • 塔山陣地駭人一幕:蔣軍一個炮營,被東野炮兵從陣地完全抹去
    諸多蔣軍精銳在海軍艦炮火力掩護下,向東野4縱堅守的塔山陣地發起了排山倒海般的進攻,卻宛如巨浪拍到岸邊礁石上一般,浪碎潮退,礁石卻仍巍然屹立。這其中,固然是我軍指揮部署正確,步兵指戰員們驍勇異常,但我軍炮兵的作用亦不容小覷。 4縱炮兵團下轄2個營、6個連,共計裝備榴彈炮和野炮15門,高射機關炮5門。
  • 1968年,越軍朝著美軍陣地發起圍攻,美軍飛機卻將炮彈扔在自己的陣地
    1968年,越軍朝著美軍陣地發起圍攻,美軍飛機卻將炮彈扔在自己的陣地 文/無計讀史 老村高地戰役是溪山戰役的開端,美軍部隊在越南戰場上面徹底出現的頹勢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 《奇襲60陣地》真實再現一戰故事
    昨日首映 3月11日上映———本報訊 將於本月11日上映的澳大利亞電影《奇襲60陣地》昨日在傳奇時代影城首映,這部根據真實的一戰故事改編的戰爭片曾獲得2010年度澳大利亞電影大獎的12項提名,是澳大利亞年度最受矚目的影片之一
  • 1個連抗擊2個南朝鮮聯隊,堅守陣地五天四夜,只剩5人斃傷1800
    ▲志願軍戰士合影在朝鮮中部戰線,志願軍68軍204師替下了朝鮮人民軍5軍團,在魚隱山一線陣地展開,其中612團負責204師的右翼陣地,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知道我軍在魚隱山一線有堅固的防禦陣地高成山奔走在各班陣地之間,及時地發現防線上的缺口,就立即將其堵死。
  • 上甘嶺戰役一等功臣張家邦:200人堅守陣地 最終僅4人走下來
    「200多人頂上去,剩4個人走下來。」說起抗美援朝,張家邦的記憶繞不開他親歷的上甘嶺戰役:敵人的炮彈不分晝夜地「傾瀉」在陣地上,戰火硝煙瀰漫,「我們最長9天不敢睡覺,誰都不知道眼睛閉上後,還能不能睜開……」  10月12日,在成都市金堂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在金堂十裡大道一小區內,找到今年已87歲的張家邦。
  • 「紀念」《銘記》第十八集|張鵬:人在陣地在
    以「尋找最可愛的人」、「講述最可愛的人」為主線,重點採訪志願軍老戰士、支前模範和鐵路、電力等戰線職工,通過親歷者和見證人的親口講述,使人們對抗美援朝有更加豐富、更加全面的認知和理解,繼續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激勵丹東「英雄的城市 英雄的人民」,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不斷開創丹東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