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皆有病」

2021-03-02 總有一款槓精讓你淚流滿面

機智的小夥伴肯定已經明白了,這句出自最近灣灣一部熱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題目80分,不勸退)。

           灣灣近年來佳作不斷,《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荼蘼》,《血觀音》,《大佛普拉斯》,《一把青》,脫離小清新傻白甜窠臼,觸碰到更為敏感的政治、社會與人性話題。

2016年3月28日,媽媽帶著女兒「小燈泡」逛街。

突然衝出一名男人,對著女孩連砍了23刀,女孩身首異處,當場死亡。

這是一場隨機殺人事件,受害者與加害人沒有任何關係。

嫌犯行為惡劣,手段殘忍,引發整個臺灣群情激奮。

小燈泡的媽媽卻做出了異於常人的舉動,她堅決不處死兇手,比起讓一個殺人魔去死,她更加想知道背後的真相。

    

(真的不是聖母本母?)

3年後,這個真實的事件被改編為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編劇呂蒔媛(表白灣灣編劇大拿)通過這起「無差別殺人案」的後續風波,多視角聚焦於兇殺案對諸多捲入其中的人物和家庭的影響與動蕩,不僅僅著眼於被害人的家屬如何療傷建立希望,更是展開了加害人的家屬是否應該接受道德和輿論的「連坐」,死刑能不能徹底根除罪惡,是否應該「廢死」,「廢死」對於受害者家屬是否造成「二次傷害」等一系列討論。沒有傾向和立場,甚至沒有主角,為殺人魔辯護的律師、失去兒子的家庭、加害人的家屬幾條主線並列交叉展現出,各種各樣人性的惡。

     

失去兒子的母親心性大變,處於自責和仇恨中無法自拔,酗酒、神經質、與女兒關係形同陌路,婚姻走到盡頭。

     

加害者父母同樣遭受煎熬,無論他們如何變賣家產補償受害人家屬,下跪祈求原諒,仍然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終日隱居戴著口罩,過著如履薄冰的生活。

想要探尋真相的法援律師,因為給嫌犯辯護,被人辱罵潑糞,舉步維艱卻堅持人權,堅持平等。

     

全劇沒有永遠站在對立面的好人和壞人,編劇撕掉標籤,赤裸裸地把人性鋪陳在觀眾面前,誰是善,誰是惡,去認同誰反對誰,觀眾自己決定。

    

新聞媒體亂象、網絡暴力、信息爆炸、輿論大眾化、精神病汙名化、死刑思辨、真相、利益與良知..每一個點都可以單獨擴展為一部新劇,糅雜在一起高潮迭起,真實而撼動人心。

對於人權的爭取,有一群人費盡心力想要廢死,但對於受害人家屬,原諒豈是旁觀者說說就能做到的事?當兩方相遇,被害人變成施暴者,究竟誰對誰錯?

      

看得越清楚,越難辨對錯。

善與惡的界限並不清晰,當你把目光對準人性,你會發現人性的善惡不是非黑即白,而是離天堂太遠,又不夠下地獄的灰色,你永遠不知道它會在什麼時候,被什麼事情激發出來。

我們對善的沉迷,對惡的追打,假善惡之名,行自我證明之實,所謂的快意恩仇充滿了情緒化的醜惡,當我們站在正義與道德的制高點譴責惡人,我們與惡的距離並不遠。

善與惡是沒有最優解法的命題,人人都在不自覺中作惡,眾生皆有病。

 

     

好吧,既然觀眾自己決定,我就不裝逼了,我認為這是一部白左聖母片,個人也反對廢除死刑。

      水平有限hold不住恢弘的大片,不接受撕逼,以此圖結尾

  

瞧,我離惡又近了一步。

     

相關焦點

  • 《我們與惡的距離》:眾生皆有病,而我們的希望在哪?
    《我們與惡的距離》把觀眾拉進了劇情中,而身處劇中的我們又被強行的拉回了現實,眾生皆有病,而我們又何嘗不是呢?我們眼中應思聰是瘋子,而在他眼中別人何嘗不是瘋子呢?這個世界的思想層面似乎存在著辯證關係,在高度的精神世界中,誰才是病人呢?
  • 《我們與惡的距離》:如何走出眾生皆有病的社會
    對精神疾患的去汙名化是相當漫長的社會系統性功課,但它的起點一定是個體先有意願去了解。劇中給出的回答是「眾生皆有病」:精神官能疾病的病患,需要接受藥物治療抑制情緒失控,但媒體和輿論環境的失控、以及衍生而出的巨大暴力又該如何抑止呢?而且顯然它們的危險程度更高,造成的傷害也更持久。
  • 《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尺度驚人的臺劇,告訴我們眾生皆有病(含資源)
    他們本來有一個小麵館,在兒子闖下大禍後,他們關了麵館,賣了房子,想盡一切辦法彌補受害者家庭。炎熱的夏季,戴起口罩帽子,生怕別人認出來,活得像下水道的老鼠。裝滿之後,就有一些情緒就會溢出。每個人發洩情緒的方式都不同,可能是哭泣、可能是憤怒、可能是悲傷。也有可能是抑鬱、是自傷、甚至像李曉明一樣,無差別殺戮。
  • 佛說,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常有朋友與我抱怨,生活太苦,過的好沒意思,求神拜佛沒少去,卻沒什麼變化,問我有沒有什麼辦法。他們中不乏有大老闆,也有普通小市民,但是談及到生活,都有著各自的苦水。其實,眾生皆苦,芸芸眾生都在這個婆娑世界之中,婆娑世界雖大,但是苦海無邊,想要脫離苦海,自渡才是關鍵。
  • 佛說: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茫茫人世間,眾生皆苦。每個人的人生都會經歷許許多多的坎坷、磨難和不如意,這些經歷都給每個人的心靈造成了巨大的苦惱和折磨。快樂都是相同的,但痛苦卻多種多樣。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取蘊,這些苦致使不同的人們都在無盡的苦海裡拼命掙扎,與這些苦抗爭的過程,就是所謂的人生。掙不脫,永受其擾;掙脫了,才能常樂。既然每個人都是苦的,我們就不能總指望別人來幫自己救贖,若想真正脫離苦海,就唯有自渡。看開一切,坦然接受。生命中所有的得與失、去與留都是前生今世修得的因果。得到的,是修來的福報;失去的,是應有的懲罰。
  • 眾生皆苦,你唯有看開、放下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人生的路上,有太多的苦難。 當你默默無聞的時候,不願意惹是非,但總有人會欺負到你頭上,你萬分忍讓,對方就會肆無忌憚,還告訴你,這個世界就是弱肉強食,就是這樣殘酷的法則。
  • 佛教故事:精進三事升天,調治心馬,眾生皆平等
    佛陀問手居士說:你曾經不厭不倦地做過哪些事情,才能讓你有此福報生在淨居天呢?    手居士恭敬的回答說:我曾經努力精進,毫不懈怠地做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供養及瞻仰諸佛,我不曾有過厭倦;第二件事情,對於聽經聞法,我總不厭倦的反覆聽聞;第三件事情,無有疲厭的供養僧眾一切所需,所以今日我才能有此福報生於淨居天。
  • 眾生皆苦,黃粱一夢終須醒
    眾生皆苦,黃粱一夢終須醒!文/姜子說書很多80後90後都很絕望,認為自己恰逢高房價的時代,沒有房子,也娶不上媳婦。他們羨慕00後不用買房,因為他們70後的父母,已經在房子瘋狂漲價之前,買好了房子。現在生病的年輕人很多,年輕人原本就是月光族,要麼賺多少花多少,要麼工作幾個月就辭職休息幾個月,一生病,就淪落到貸款看病的地步。一場病,花費無數不說,還損傷了身體,連休養的時間都沒有,又得出去賺錢還債了。
  • 佛說:眾生皆有緣!
    一切緣業所轉,故佛隨緣說法,只度有緣人;可佛又說自己以度化眾生為己任。到底佛度有緣人,亦或佛度所有人?這個問題不只困擾諸多弘法志士,早在佛陀時代,比丘僧眾中便有這樣的疑問。《增一阿含經》中記載了這麼一則故事:佛在拘深瞿師園說法時,優填王帶著舍彌夫人和五百妓女在園中遊玩。
  • 佛說:我亦說有我,眾生皆成佛!
    佛有無量善巧,為了適應眾生,還有另一方便,約迷悟依說轉依。這個依,指法性而說,或名真如。真是非假的,如是不二的,這就是一切法空性,事事物物的實相。眾生為什麼輪迴生死?即因不悟法性,顛倒妄執,造業受苦。若修持而悟證了法性,即得解脫。
  • 大佛普拉斯——眾生皆「佛」
    大佛普拉斯——眾生皆「佛」近段時間看了一部非常有意思的電影,很黑,很黃,還充斥著五彩斑斕的黑。這部電影叫——《大佛普拉斯》,我是很鄭重其事的想再重複一遍他的名字,因為很有趣,普拉斯不是佛的名字,而是PLUS。
  • 《有翡》:謝允的「生之苦「,你我皆凡人,眾生皆苦,幸得安之
    《有翡》今天最喜歡的一個鏡頭吧。「師父,世人可有不苦的麼?」「那是有大造化的人,有父母長輩頂著風刀霜劍,他才能一生下來就是自由身,是前世修行來的,你我沒有這個福分,我也未曾見過。」「眾生皆苦。」謝允,佛祖不收你,要你目睹這眾生皆苦。謝允為了這好多人,用命換他的命的師叔,自盡的忠心老公公,以他為信念復國的將士……忍受這半生凜冽。
  • 《寶石之國》眾生皆苦
    然而金剛怒目,菩薩低眉,佛家終究是慈悲為懷,月人回到月球卻喜怒哀樂俱全,一切人類的情緒皆體現在臉上。他們學來佛的莊重肅穆,但終究不是佛。動畫常出現的一幕是眾多月人伸出手尋求老師的超度,老師一揮手,一切化為虛無。月人(魂)也許是人類本身的業。佛曰:受身無間者永遠不死,壽長乃無間地獄中之大劫。當脫離六道輪迴,達到境界,皆純是大丈夫身,無男女色相。
  • 眾生皆苦普拉斯 萬法皆空普拉斯 -《大佛普拉斯》
    眾生皆苦普拉斯這是一部看完讓人覺得很喪的電影,而且影片開場是辦喪事,結尾還是辦喪事。看完之後,難以不相信佛家所講的眾生皆苦,看起來歡樂的有錢人的人生,雖然是彩色的,但他們實際上都是在單純的追尋欲望,沉溺在欲望的河流中無法自拔,並且不惜一切代價的保護自己可以沉溺欲望的特權。生活在底層的人,更是疲於奔命的保證生存的基本條件。
  • 豆瓣9.4《我們與惡的距離》:眾生皆有病,希望又在哪裡?
    以及,我們每個人,與惡的距離,有多遠,有多近?許久不看臺劇,沒想到臺劇竟已不是記憶中不痛不癢的戀愛腦、小清新。《我們與惡的距離》,將社會現實和人性撕碎了呈現出來,深刻反思人性議題。豆瓣評分9.4,這是目前為止今年華語劇集的最高分。
  • 佛法的本意:宇宙、眾生、人、我皆是自性所現幻境
    將生命諸種的表現聚合起來,我們的思想,我們的意識,我們的體驗,我們的覺知、情緒、感情,我們的喜怒哀樂,人性種種的欲望,和滿足欲望之後的經驗體會,當它相續凝聚而成概念,概念的相續就會呈現出現有的,非常真實系統的,真切、有血有肉的「自我」。如果這個「我」,他是永恆不變的,那麼我們就不可能老去,人體就不可能生病,我們的心就不可能體驗喜怒哀樂情緒的起伏,我們也不可能最終走向四大分解。
  • 眾生皆苦 唯有自渡、文/南嶽-梧桐雨
    ID:bxq2233眾生皆苦 唯有自渡文/梧桐聽雨一、曾經,我們總是盼望著快點長大,長大了就可以脫離父母的管束,隨心所欲,二、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註定背負太多,長大、求學、工作、家庭、生活,毎個階段都有自己的快樂和煩憂。而成年人的世界,不能讓情緒影響到工作和生活,更不能輕易示弱,所以,在人前總是一副堅不可摧的樣子,即使,轉過身有淚流出來。
  • 【影評】眾生皆苦普拉斯 萬法皆空普拉斯 - 《大佛普拉斯》
    眾生皆苦普拉斯這是一部看完讓人覺得很喪的電影,而且影片開場是辦喪事,結尾還是辦喪事。看完之後,難以不相信佛家所講的眾生皆苦,看起來歡樂的有錢人的人生,雖然是彩色的,但他們實際上都是在單純的追尋欲望,沉溺在欲望的河流中無法自拔,並且不惜一切代價的保護自己可以沉溺欲望的特權。生活在底層的人,更是疲於奔命的保證生存的基本條件。
  • 佛說:眾生皆苦,只可自渡!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生老病死乃宇宙之規律,概莫能外。其餘四苦皆是人七情六慾、因果業力所感召。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於心間。眾生皆苦,苦在心地。
  • 同程生活:眾生皆苦,但有一種峰迴路轉的甜~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北有冰糖心,南有冰糖橙,以小而得名,削成球來吃,純甜不帶酸。01—眾生皆苦,但有一種峰迴路轉的甜從不暈車的攝影師,在車子進入大山之後,成功被顛簸到暈車。麻陽苗族自治縣,為湖南省懷化市轄縣,位於湖南省西部,這裡山路崎嶇,交通很不方便,但這裡的麻陽橙名聲遠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