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彩「甲子萬年」福壽旋轉筆筒,清乾隆年制,高13cm口徑11cm,滬上德馨齋收藏。
此筆筒直口,上下兩側飾礬紅描金花卉紋樣,上部可旋轉活動,外壁軋道繪以蝙蝠、祥雲、白鷺口銜葫蘆、花籃、書札,寓意福祿壽。其壁上、下部分合畫12個葫蘆瓜形開光,其內於白釉地上墨書十個天幹,十二個地支,兩者配合轉一輪其最小公倍數為六十,即是中國一甲子六十年的中國萬年甲子歷。
天幹地支簡稱幹支,是中國古代用來計算曆法的一套符號。幹支配合,會產生六十個組合,用來紀年的話六十年為一個循環,第一年稱「甲子年」。
本器上下兩層旋轉自如,軋道藍釉立體感強,底微凹入,內壁與底部均施松石綠釉護胎,底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青花款,底周一圈無釉,為支圈燒制。
此器的製作方法為以口緣連器內壁為一片,器底為一片,器外壁下、上半身各為一片,其四片燒成後組合,將外壁上、下部分套入內壁,將器底盤與內壁黏合,則器外壁上部可靈活旋轉,可謂匠心獨具。
筆筒是重要的文房用品,而本件「甲子萬年」筆筒與眾不同之處,在於督陶官唐英趕在乾隆九年,弘曆皇帝第一個甲子年前一個月精心製作出來的。唐英奏摺:(乾隆八年)十二月初一日《恭進萬年甲子筆筒折》,奉上給乾隆帝新造的「萬年甲子筆筒一對」。乾隆九年,為「甲子」年,而「甲子年」為歌頌皇帝萬壽無疆、江山永固的吉語。此筆筒供御之後,自是龍顏大悅。
洋彩也稱瓷胎洋彩。耿寶昌指出「乾隆時把琺瑯彩、黃釉地彩器統稱為『洋彩』」。以後各朝相沿,嘉慶、道光時才有五彩、粉彩、鬥彩之說。軋道也是乾隆時期的新裝飾工藝,軋道工藝又稱為錦上添花紋。
在乾隆甲子年大慶時督陶官唐英能獻上別出心裁之「甲子萬年」旋轉筆筒,令乾隆帝驚喜,首次賞賜了唐英「錠子藥「。
此旋轉筆筒,在唐英督陶其間先後燒制三次,民間傳世數量極為稀少,北京與臺北故宮均有收藏。
這件凝聚了古代中國人智慧的天幹地支「甲子萬年「筆筒,令我們現代人從中得到有益的啟迪。
上海市現代律師事務所
周鋒律師
作於 庚子年正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