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在這個世界上很少有東西是永垂不朽的,但是就像物品有等級之分一樣,不是所有老物件都會受到人們的歡迎,字畫、瓷器動不動就會賣到成千上萬的價格,對於普通的收藏者來說,這樣子的金額讓人望塵莫及。於是很多的人會去收藏雜項裡面的一些不被追捧的物件。在古代文人的書房,除了筆墨紙硯以外,最常見的就是筆筒了,而一個總是被人忽視的筆筒卻拍賣了954萬!
一件954.5萬的筆筒
在2017年6月,北京的中貿聖佳拍賣出了一件954.5萬的筆筒,引發了人們的熱議。不過是一塊木頭雕刻的筆筒,什麼時候起也那麼值錢了?都快賣到1000萬元了。普通的筆筒當然是不值錢的,但是這件筆筒是由黃花梨為原料雕刻的。黃花梨是非常難得的材料,首先在木頭的色澤上就是比較沉穩的,有一種古韻,其次,木頭上面的雕工也是非常的重要。這一件清代的筆筒是由周芷巖刻、張鵬翀題的,在筆筒的表層,堅硬的石頭屹立於此,竹葉被風吹動的颯颯作響,構圖雖然簡單但是十分的大氣,韻味十足。
在筆筒的側面還刻有兩首詩,詩文的雕刻手法有些類似於刻碑,與以陰刻技法所雕剔的竹石風景搭配的相得益彰,整體的氣韻極好,所有的雕刻都是一氣呵成的,這個筆筒最大的亮點就是要是只看圖,你不會想到這只是一個筆筒,這完全是一件完美的藝術作品,將它拿去使用就是對它的一種褻瀆。對一幅靜止的畫面最好的讚揚是什麼?那就是告訴別人你看見這個畫面活過來了,風吹著清新的竹葉,空氣中充斥著沙沙作響的聲音,那當真是美極了。
很多人都容易忽略一些東西的價值,就像這一隻黃花梨雕竹石圖大筆筒,但其實這樣還不是最貴的筆筒。一般來說東西沒有貴的,只會有更貴的,因為記錄是一正在不斷被刷新的。在2016年的時候,還是在中貿聖佳,就拍賣出過1040萬的筆筒,同樣也是清代的,是清康熙 無我款紫檀筆筒。筆筒代表著竹刻藝術,雖然是塊木頭,但是它集合了書、畫、詩詞、美景、雕刻、拋光等技術,每一件都是別出心裁之作,是高雅的文玩。
筆筒的價格是外國人炒起來的
可是你知道嗎,筆筒的價格實際上是外國人炒起來的哦。那時候參與競拍的基本上都是外國人,而這一件明顯就是有著非常地道中國味的文物,因為外國人的熱烈競拍,所以價格不斷的上漲,當時外國人看到的第一眼也一定被驚豔到了,所以在心裏面就會想:這是我的菜我要買我要買!然而讓他們哭笑不得的是競爭對手們竟然全部都是老外。與此同時,這件拍賣了954.5萬的黃花梨雕竹石圖大筆筒也並不是徒有虛名的,我國著名的收藏大家馬未都表示過這個非常罕見。
他說的罕見有三層意思。第一層:材質上是非常珍貴的,而且名家手中的每一件筆筒基本上都是孤品;第二層:雕刻這件筆筒的是康熙年間非常著名的雕刻家顧珏雕刻的,他的技藝非常的精湛,一件作品的完成起碼要一到兩年;第三層:外國人比中國人更喜歡這玩意,甚至都把價格給炒上去了。中國的傳統受到了外國人的喜歡,這說明我國文化被認可的一部分,不過競拍的全是外國人就讓人有些唏噓了,不知道大家怎麼看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