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破筆筒拍賣了954萬,馬未都稱其非常罕見,老外:這是我的菜

2020-12-27 華夏文物

藝術品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在這個世界上很少有東西是永垂不朽的,但是就像物品有等級之分一樣,不是所有老物件都會受到人們的歡迎,字畫、瓷器動不動就會賣到成千上萬的價格,對於普通的收藏者來說,這樣子的金額讓人望塵莫及。於是很多的人會去收藏雜項裡面的一些不被追捧的物件。在古代文人的書房,除了筆墨紙硯以外,最常見的就是筆筒了,而一個總是被人忽視的筆筒卻拍賣了954萬!

清 周芷巖刻、張鵬翀題黃花梨雕竹石圖

一件954.5萬的筆筒

在2017年6月,北京的中貿聖佳拍賣出了一件954.5萬的筆筒,引發了人們的熱議。不過是一塊木頭雕刻的筆筒,什麼時候起也那麼值錢了?都快賣到1000萬元了。普通的筆筒當然是不值錢的,但是這件筆筒是由黃花梨為原料雕刻的。黃花梨是非常難得的材料,首先在木頭的色澤上就是比較沉穩的,有一種古韻,其次,木頭上面的雕工也是非常的重要。這一件清代的筆筒是由周芷巖刻、張鵬翀題的,在筆筒的表層,堅硬的石頭屹立於此,竹葉被風吹動的颯颯作響,構圖雖然簡單但是十分的大氣,韻味十足。

筆筒上的刻字

在筆筒的側面還刻有兩首詩,詩文的雕刻手法有些類似於刻碑,與以陰刻技法所雕剔的竹石風景搭配的相得益彰,整體的氣韻極好,所有的雕刻都是一氣呵成的,這個筆筒最大的亮點就是要是只看圖,你不會想到這只是一個筆筒,這完全是一件完美的藝術作品,將它拿去使用就是對它的一種褻瀆。對一幅靜止的畫面最好的讚揚是什麼?那就是告訴別人你看見這個畫面活過來了,風吹著清新的竹葉,空氣中充斥著沙沙作響的聲音,那當真是美極了。

清乾隆 泥繪赤壁圖筆筒

很多人都容易忽略一些東西的價值,就像這一隻黃花梨雕竹石圖大筆筒,但其實這樣還不是最貴的筆筒。一般來說東西沒有貴的,只會有更貴的,因為記錄是一正在不斷被刷新的。在2016年的時候,還是在中貿聖佳,就拍賣出過1040萬的筆筒,同樣也是清代的,是清康熙 無我款紫檀筆筒。筆筒代表著竹刻藝術,雖然是塊木頭,但是它集合了書、畫、詩詞、美景、雕刻、拋光等技術,每一件都是別出心裁之作,是高雅的文玩。

馬未都

筆筒的價格是外國人炒起來的

可是你知道嗎,筆筒的價格實際上是外國人炒起來的哦。那時候參與競拍的基本上都是外國人,而這一件明顯就是有著非常地道中國味的文物,因為外國人的熱烈競拍,所以價格不斷的上漲,當時外國人看到的第一眼也一定被驚豔到了,所以在心裏面就會想:這是我的菜我要買我要買!然而讓他們哭笑不得的是競爭對手們竟然全部都是老外。與此同時,這件拍賣了954.5萬的黃花梨雕竹石圖大筆筒也並不是徒有虛名的,我國著名的收藏大家馬未都表示過這個非常罕見。

清雍正 五彩山水人物筆筒

他說的罕見有三層意思。第一層:材質上是非常珍貴的,而且名家手中的每一件筆筒基本上都是孤品;第二層:雕刻這件筆筒的是康熙年間非常著名的雕刻家顧珏雕刻的,他的技藝非常的精湛,一件作品的完成起碼要一到兩年;第三層:外國人比中國人更喜歡這玩意,甚至都把價格給炒上去了。中國的傳統受到了外國人的喜歡,這說明我國文化被認可的一部分,不過競拍的全是外國人就讓人有些唏噓了,不知道大家怎麼看這個問題

相關焦點

  • 馬未都:我有個罕見收藏,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醫的「寶貝」!
    馬未都:我有個罕見收藏,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醫的「寶貝」!在八十年代之前,我國是禁止民間私自買賣文物的,所有文物都由國家文物商店統一收購,那個時候買賣古董都是偷偷摸摸,沒人敢大張旗鼓,後來禁令解除,收藏也成為了一門聲勢浩大的生意,無數人投身其中,但能夠發財的並不多,馬未都算是其中一個。
  • 一個「爛」筆筒賣出千萬,信不信由你,老筆筒原來這麼值錢!
    但如果我說:「一件筆筒賣出了百萬甚至千萬」,你信嗎?就在紐約蘇富比·2019春拍場上,一件「清康熙 五彩望月詩文筆筒」以380萬元成交。而這,其實已經算是老筆筒裡價格較低的了。   清乾隆  茄皮紫鏤空如意筆筒   大維德·2016秋季拍賣會   成交價:1800萬元   出現於明中晚期的筆筒比起這些文具,只能說是一個晚輩。
  • 因姥姥去世,大鵬將主演換成了三舅,馬未都:內容破膜、形式破圈
    馬未都這篇影評,總結起來有兩個要點:第一、馬未都在柳巖的推薦邀請下了解這部電影,但他卻自己獨自去看了首映;第二、馬未都認為這部電影有兩點值得肯定——內容破膜、形式破圈。這看上去好像有點簡單,但是難度卻非常之大。五年前的某一天,大鵬突發奇想,想要拍一部紀錄片,然後再將自己的拍攝過程拍下來。於是,他召集了兩個劇組,一個是他拍他的姥姥,一個是拍他怎麼去拍他的姥姥。拍攝的對象是他的姥姥,以及以他姥姥為中心的親人們。
  • 馬未都的人生,就成在這倆字上
    在編輯之外,馬未都也一直在堅持創作,而且成績斐然,中青社曾為他和顧城舉行過大型座談會,他代表小說,顧城代表詩歌。而就在文學事業如火如荼時,馬未都卻選擇了江湖隱退。他說:「我原來覺得文學神聖得要死,誤認為我可以一輩子弄文學,後來只幹了十年,在看到文學興盛和衰退的速度、看到文學業內那種齷齪的嘴臉後就放棄了。」
  • 一隻筆筒,拍出5520萬,刷新世界紀錄!
    其中「明周制魚龍海獸紫檀筆筒」拍前估價高達1200萬~1800萬元,最終以5520萬元成交,刷新了木質筆筒的拍賣成交紀錄。(截止2017年10月7日發文,依舊保持!)緣何一隻小小的筆筒能拍出如此的天價?那還要從「翦淞閣」說起。
  • 從馬未都賣藏品看李嘉誠,如果非要評價,馬未都可能只有兩個字
    對於文人和商人的區別,不光是因為其從事的職業,如果放在古代,他們在社會上的階級層次就差多了,簡直就不在一個檔次上。我們今天換個話題,如果我們將其再抬一個高度,上升了民族、國家的層面,你覺得他們誰更愛國?
  • 馬未都:大眾收藏的黃金時代來臨
    馬未都從收藏及文化的角度梳理了中國歷史上幾次大的 「盛世」:「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和「康乾盛世」等,認為這幾次大的「盛世」最大特點就是物質富足,百姓的文化需求在上升。在論壇上,馬未都對與會投資者表示,隨著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又一輪收藏盛世尤其是大眾收藏已經來臨,注重樂趣成為一條重要的標準。
  • 張宗憲+馬未都:他們的故事就是半部中國收藏史...
    《漁樂圖》,起拍價7000元,手持一號牌的張宗憲率先出價:「今天是嘉德首拍,我出一萬八,一拍就發!」將這件寶瓶收入囊中的不是別人,正是張宗憲的妹妹張永珍女士,後來,這件寶物被捐給了上海博物館。2006年,張宗憲先生收藏的清乾隆「御製琺瑯彩杏林春燕圖碗」,在香港佳士得以1.51億港元成交,由著名陶瓷收藏家、經紀人翟健民購得。2013年香港蘇富比春拍,張宗憲舊藏清康熙御製胭脂紅地琺瑯彩蓮花圖盌以7404萬港元投得,刷新清康熙瓷器拍賣紀錄。
  • 馬未都收藏傳奇:「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馬未都說,有一次拍賣,拍賣行說有件東西起拍價太貴,要退回去,他問為什麼,他們說是康熙仿成化的瓷器,不值4萬元。 箱子打開一看,馬未都就愣了,實際上就是明代的。 馬未都告訴他們這是真的,他們不信,找人鑑定,最後確認的確是明代瓷器。
  • 顧珏宗玉款竹雕筆筒法國小拍126萬歐元落槌!
    以巧窮毫髮為經營方略,另闢蹊徑,自成一格,引領玲瓏巧致一派,精刻而成的筆筒,其老樹危橋、懸崖絕澗,遮掩壓疊可數十層次,端奉輾轉欣賞,有幽遠無際之致。每制一器,少則數月,巨構者必經二載始成。《竹人錄》對顧珏評價甚高,認為「朱沈相承,平淡天真,純以韻勝,珏則刻露精深,細入毫髮。」
  • 【大玉之美】談馬未都從不公開的4件藏品
    這麼些年來,馬未都一直是我國收藏者不可逾越的大山。然而坊間傳言:馬未都有4件稀世珍寶很少對外公開,這4件珍寶到底藏在哪裡?連馬未都的妻子都不知道。上世紀70年代後期,我國結束了10年革命狂潮。此時馬未都在北京走街串巷收了不少好東西,隔三差五馬未都排到大興、昌平等農民家收一些沒人要的陶瓷碗或者是大瓦罐。
  • 馬未都從不公開的4件藏品,市價已超過10億!妻子都不知藏在哪
    常說"身有家產萬貫,不如鈞瓷一片,"可想而知這副滿屏的鈞瓷掛屏價值已至巔峰。北宋汝窯洗那更不用說了,汝窯在我國瓷器史上有著無法替代的美感。2006年香港蘇富比拍賣出一款汝窯洗價格大約是3億人民幣。截止到2020年,馬未都手中的這件北宋汝窯洗其拍賣價格肯定輕鬆超過6億人民幣以上!第3件是宋代官窯長頸瓶,宋代官窯其精美程度或許不用筆者頗費口舌。
  • 馬未都|九連環
    我第一次見到九連環時,這東西把我氣著了。別說全解開它,連看都看不懂這個勞什子。後來讀《紅樓夢》看見林黛玉也玩九連環,想必這東西有吸引人之處。
  • 馬未都,成龍因收藏而結識
    明星和收藏,似乎是兩個不沾邊的話題,但實際上,大多數明星對收藏可是抱有非常濃厚的興趣,作為收藏界內數一數二的「大佬」,馬未都跟成龍算是老相識了,兩人結緣與一場拍賣會。 馬未都在節目中分享了曾經與成龍的一次飯局,馬未都說到:成龍找我吃飯,親自在門口迎接,30人沒動筷就等我一個。
  • 馬未都的狷狂之氣,淘汰一個春晚小品,致另一個小品突破春晚紀錄
    黃宏、鞏漢林而春晚劇組聯繫馬未都洽談著作權時,已是小品《兩毛一腳》通過了語言類節目四審之後。有位工作人員在電話裡對馬未都說:「我們沒想到你也寫了一篇」,這句話讓馬未都哭笑不得,也刺激到了馬未都。春晚劇組工作人員要求他籤一份同意改編的確認書,由於工作人員傲慢的態度,遭到馬未都的拒絕。不曾料到年輕的工作人員發了脾氣:「我告訴您吧,這節目上不上還不一定呢,籤不籤隨便!」工作人員接連出言不遜徹底惹惱了馬未都,他堅持不籤合同。馬未都稱,他本就不在意這個小品能不能上春晚,若能改編成小品登上春晚的大舞臺,讓全國觀眾感受到歡樂,他非常樂意。
  • 馬未都的狷狂之氣,淘汰一個春晚小品,致另一個小品突破春晚紀錄
    有位工作人員在電話裡對馬未都說:「我們沒想到你也寫了一篇」,這句話讓馬未都哭笑不得,也刺激到了馬未都。春晚劇組工作人員要求他籤一份同意改編的確認書,由於工作人員傲慢的態度,遭到馬未都的拒絕。不曾料到年輕的工作人員發了脾氣:「我告訴您吧,這節目上不上還不一定呢,籤不籤隨便!」
  • 馬未都到底多有錢?一件藏品來告訴你
    馬未都現在在收藏界是大名鼎鼎,無人不知。可是馬未都從小的志向並不是搞收藏,他的理想是成為一個作家。八十年代初,已經在中國青年報上發表過小說(今夜月兒圓),屬於是一個文藝小青年。後來被調到青年文學雜誌社當編輯,包括後來參與電視劇(編劇部的故事)策劃。
  • 馬未都:古董圈裡最狠的局,我第一次聽到的時候,渾身直冒冷汗!
    馬未都:古董圈裡最狠的局,我第一次聽到的時候,渾身直冒冷汗!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能會說組個「飯局」,在這裡,「局」代表著聚會,但是在古董圈裡,「局」可就不是那麼簡單的意思了,因為在這裡,「局」可就是騙局的意思,浸淫古董圈這麼多年,馬未都自然也見過大大小小的「局」。
  • 劉江逝世,馬未都發文悼念:他的一生,唯獨沒學會這一個字!
    劉江逝世,馬未都發文悼念:他的一生,唯獨沒學會這一個字! 提起劉江,可能很多朋友都不知道,但如果說起大名鼎鼎的《時尚》雜誌,大家應該都有印象,劉江就是這本中國第一本高端雜誌的創始人,在3月9日晚間,他因為急性白血病在北京逝世,娛樂圈眾多明星都發博悼念,而身為劉江好朋友的馬未都,自然也不會缺席。
  • 製作一個可以旋轉的魔方筆筒,方法簡單實用又好玩
    魔方筆筒大家好,歡迎來到「白雲之語摺紙大全」。今天小編帶給大家的是魔方筆筒。我相信很多人都玩過魔方,也有很多魔方高手。小編這款魔方筆筒不但可以自由轉動而且還可以放筆哦,既好玩又實用,受到很多人的喜歡。而且製作方法也非常簡單,喜歡的朋友請點個讚吧!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魔方的詳細教程圖解吧。步驟1:大家仔細看圖就能夠知道這是一個正方形小盒子的展示圖,它的高度是2釐米,寬度是6釐米。大家可以用稍厚的紙板來製作,大約有牙膏盒子的厚度即可。兩個正方形的中間都畫出一個圓形,兩個圓形大小相同,可以用圓規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