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兒女》是我非常熟悉和喜愛的一部電影,也是全國人民非常熟悉和喜愛的,百看不厭。
它是1964年長影廠攝製的,編劇是時任總政副主任傅鍾秘書的毛烽,導演武兆堤,副導演張其,插曲的詞作者公木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的詞作者,作曲劉熾是《我的祖國》的曲作者。演員有田方、劉尚嫻、劉世龍、周文彬、郭振清、浦克、褚大章、任頤、趙文瑜、柏瑞桐、王延盛、劉效國、李萬城。客串演員有金迪、張輝、邵萬林、馬世達、達奇、張勤箴、王春英。
我喜歡這部電影,是因為每次看都讓我感動,讓我激動,都是流著眼淚看完的。之所以激動和感動,一個原因是影片充滿了英雄主義精神,而我是有英雄情結的人,當今中國很缺乏這種精神,我渴望英雄的回歸,而這部電影就是對英雄主義的召喚。影片不只塑造了王成一個英雄,還有其他許多英雄人物,比如王芳,金大爺父女,趙國瑞乃至小劉,他們都是英雄,正是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英雄才創造了新中國的輝煌。另一個原因是影片精湛的藝術感染力,歷經半個多世紀依然栩栩如生。儘管我熟悉影片每一個情節,但每到那幾處震撼人心的場景時,仍然被深深的感染,每次看到親人重逢的場景我都激動加感動,眼淚自然而然就下來了。
片中催我淚下的幾個場景:
1、王成王芳兄妹在戰場上相逢的時候。
2、王文清和王成相認的時候。
3、王成看到敵人圍了過來,喊著「為了勝利向我開炮」時
4、王芳聽到哥哥犧牲時
5、張團長得知王芳是英雄的妹妹並向戰士們介紹時
6、王芳為戰士們演唱時
7、小劉介紹王復標是王成的爸爸時
8、王復標和王東重逢時
9、王成排向祖國人民宣誓時
10、王文清和王芳父女相認時
這部電影之所以能成為經典,是因為它全方位的優秀,包括編劇、導演、攝影、音樂各方面。影片不僅展示了戰場血與火的殘酷,還展示出朝鮮三千裡江山的壯美景色,顯示了和平的美好。
本片的演員也非常出色。
劉尚嫻長得非常漂亮,清純靚麗,像一個鄰家女孩。這部電影她演的非常好,很可愛,應該是人見人愛吧。這種五六十年代年輕姑娘的氣質現在應該看不到了。如果說有什麼美中不足的話,那就是哥哥犧牲後她難過了一陣,再往後就一直是笑容滿面了,再沒有悲傷的表現。當然這不能怪她,跟那時的大環境有關,可能是編導要求的,不能過於悲戚,要化悲痛為力量。其實,如果有一個她背著人痛哭大哭的鏡頭就更好了。
劉世龍演的王成在巴金原著中只是一筆帶過的背景人物,電影給他增加了大量情節,成為了他的經典形象,這倒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田方解放後演的電影不多,這是最能展示他演技的一部,他深邃的目光給人印象最為深刻。
幾個配角演的也好。郭振清、浦克、周文彬都不愧是老戲骨,尤其是周文彬,是個正反派都能演的演技派,他演的角色幾乎都無懈可擊。而褚大章,我感覺這是他唯一一個讓人能記住的角色。
張映哲演唱的主題歌很不錯,但似乎稍顯奔放了一些,如果有一些輕柔的表現可能更好,比如郭蘭英唱的《我的祖國》就非常完美。
其他感受:
影片開始時看到美國飛機扔下的炸彈炸出那麼大的彈坑,令人觸目驚心,中美雙方的軍事實力差距太大了。但在這種情況下,我軍還能取得抗美援朝的勝利,我認為這就是我軍政治工作的勝利,優秀的政治工作是我軍唯一超過美軍的實力。
朝鮮人很喜歡使用頭,用頭頂東西,用頭甩長帶子跳舞。朝鮮人為什麼這麼喜歡用頭呢?不明覺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