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電影觀後感(七)《地道戰》

2020-09-17 佐羅zgz

《地道戰》由八一廠1965年攝製,文革前夕公映。它本是一部故事片形式的軍教片,但由於拍的太精彩,遂成為一部膾炙人口的經典老電影。影片導演任旭東,作曲傅庚辰,演唱鄧玉華(煤礦文工團),演員有:朱龍廣(工程兵文工團),劉秀傑(鐵路文工團),王炳彧(北影),張勇手,朱啟,王孝忠,劉江,謝萬和,龍套演員有劉季雲,張亨利,張懷志。

這部電影小時候看過很多遍,當時雖然覺得很好看,也沒有特別的感覺,現在看多了抗日神劇後,才發現那時的電影雖然也有毛病,但就貼近真實貼近歷史而言,要甩現在的神劇好幾條街。我這次看時就注意到一個細節,鬼子第二次偷襲高家莊時,民兵阻擊一陣子後,高傳寶決定改變計劃,放鬼子進莊。我看到,那些二鬼子偽軍一進村,立刻就順著牆爬到房頂搶佔制高點,一看就是訓練有素的樣子。這就與現在的神劇不一樣:鬼子根本不講戰術,不講隊形,總是一窩蜂的進攻。

我這次重看時,一方面是看情節,另一方面是搜索那些熟悉的臺詞。我們那一代孩子,當年都能達到一看鏡頭就立刻接出下一分鐘臺詞的程度。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許多臺詞都逐漸走入生活,成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語言詞彙,進而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很多臺詞不僅我們那一代熟悉,年輕一代也都很熟悉。比如下面這幾句:

1、你地,真正軍人的不是,戰術不懂,八路軍的這個……狡猾狡猾,白天的出發,嗯,明白?

2、準備,戰鬥!

3、你們悄悄地進村,打槍地不要,

4、高家莊的不消滅,我的不收兵!

對,高家莊不消滅,我也決不收兵!但是,為了您的健康,我們還是下次再來吧。

5、各個莊的地道都有很多高招。

6、高!實在是高!既能解西平據點之圍,又能端土八路的老窩。

7、各小組注意,你們各自為戰,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不要放空槍,開火。

8、納尼?

除臺詞外,本片的音樂旋律也都熟透了,不僅插曲,連片中背景音樂的旋律都很熟悉。這一點,連另外的兩戰《地雷戰》、《南徵北戰》也不如它。一聽到那熟悉的旋律,相應的畫面立刻就在腦海裡浮現出來。比如高老鍾發現鬼子進村後跑去敲鐘時那急促的旋律扣人心弦。

此外,本片攝影水平也很高,儘管是黑白片,但很多景色拍的很美。

片中劉江演的湯司令特別經典,是他給人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個銀幕形象。還有演老鍾叔的王炳彧,這似乎是他演的唯一一個幹部角色,儘管只是個基層幹部——村支書。很多人恐怕想不到,此時的他還只是個30歲的小夥子。演假武工隊長的謝萬和在本片中是個龍套演員,連演員表都沒上,但卻是他最經典的銀幕形象,比他在《奇襲》中演的偽軍運輸隊長還經典。

最後說點較真的話,影片把民兵拍的還是過於強大了。一個村民兵隊就有機關槍,還有很多其他好武器,而且民兵的戰術水平很高,紀律又嚴明,槍法也好,就連女民兵都很厲害,堪與正規軍相媲美。一群民兵,竟然能消滅幾百號鬼子,這得有多強的戰鬥力啊。有人會說,還有武工隊配合嘛。但武工隊並不是正規軍,因為正規軍到不了敵佔區,所以才派武工隊過來。武工隊就是武裝工作隊,主要任務是發動群眾宣傳組織群眾,也鎮壓漢奸,但隊伍規模很小,不是用於打大仗的。

還有,民兵埋地雷應該是在村外阻擋敵人的,如果在村裡到處都設置地雷,牆上門上都有,炸敵人時倒痛快,但敵人走後,自己家也毀了,村子也毀了,這在現實中是很難實行的,畢竟村民也是要生活的。

相關焦點

  • 老電影《地道戰》幕後的諸多珍聞軼事
    這是官方報導的,官方也有有誤的時候,如果拿老電影《地道戰》相比,無論《孔子》還是《建國大業》,即便是1982年風靡全球的《少林寺》,其拷貝發行量都遠遠不及《地道戰》,真可謂是「小巫見大巫」!實情:1965年4月開始拍攝《地道戰》, 1966年1月1日公映。
  • 老電影觀後感(四)《五朵金花》
    2007年的觀後感《五朵金花》是我最喜歡的三部國產愛情電影之一,(另外兩部是《劉三姐》和《我們村裡的年輕人》,)這部電影塑造了一個桃花源般的世界,一個充滿美好人性、充滿陽光、讓人無限憧憬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真善美無處不在,愛情如夢似幻,環境優美迷人,社會風氣友善質樸,這個世界讓人陶醉其間,難以自拔。
  • 老電影觀後感(三)《南徵北戰》
    就拿華東我軍來說吧,宿北戰役之前,華中野戰軍連打勝仗,七戰七捷,而山東野戰軍就老打敗仗。孟良崮戰役之後,華野實施七月分兵,又打了幾次敗仗,比如南麻戰役。所以,歷史不是像我們小時候看這部電影時想的那樣簡單,消滅了張軍長部隊後就一帆風順了,歷史是複雜的。影片強調的另一個就是要打運動戰,認為只有靠運動戰才能打勝仗。這種觀點是值得商榷的。
  • 最早抗日老電影《地道戰》:主演飾演如來佛祖與佟湘玉父親佟老爹
    老觀眾一定很熟悉下面這張圖片,圖像、鏡頭、寶書、主角,都會叫出電影的名字《地道戰》,劇中人物名叫高傳寶。」,埋伏在村口的遊擊隊一陣排子槍和手榴彈打倒了七八個,敵人措手不及。1963年初,軍委指定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地道戰》,劉傻子成為《地道戰》中黨支部書記高老忠和民兵隊長高傳寶這兩個人物的原型。
  • 老電影《地道戰》,最初準備讓張勇手演高傳寶,為何換成了朱龍廣
    全民皆兵,全民參戰,把侵略者徹底消滅完……」是的,這是老電影《地道戰》的同名主題曲,因當年《地道戰》風靡全國,該歌曲也成為了一首非常著名的的經典紅歌。可以說,《地道戰》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No.2《地道戰》拍攝時,並沒有召集太多的知名演員,除八一廠的張勇手、劉江、王孝忠、謝萬和四人外,剩下的其他演員幾乎都是工程兵文工團話劇隊的演員,包括男一號朱龍廣、女一號劉秀傑等都是。朱龍廣飾演了男一號——高家莊民兵隊長高傳寶。
  • 《奇襲地道戰》首先感謝第一觀影團.(奇襲地道戰)所有主創人員.豆瓣電影平臺.
    地道戰.地道戰.發生在地下的道路電影🎦.故事有依有據.將敵人引入動態.全部絞殺.節約了子彈.人力.為大部隊保駕護航.打的敵人嗷嗷叫.這個洞進.那個洞出.真是過癮.看的人帶勁.同時也感激老一輩革命人.英勇殺敵.奮不顧身.抗日戰爭劇.智慧結晶.最後勝利.為解放全中國.功不可沒!才有了我們今天的生活.
  • 《奇襲地道戰》上映,戰爭場面震撼升級,對老《地道戰》有繼承
    文/馬慶雲8月7日,電影《奇襲地道戰》正版視頻平臺上映。這部電影因為老《地道戰》的原因,而備受期待。《地道戰》、《地雷戰》和《小兵張嘎》等抗日題材的電影,曾是一代人的經典記憶。這批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作品,曾被反覆放映,甚至於可以說,老影迷們全都看過,乃至於看過無數遍。正因如此,這部《奇襲地道戰》才被很多老影迷也異常關注。對於這部新版的《奇襲地道戰》而言,它對老版《地道戰》是有繼承的,同時,也有自己的開拓,但依舊應該指出,老版當中的很多精髓味道,在新版當中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丟失。
  • 《奇襲地道戰》上映,戰爭場面震撼升級,對老《地道戰》有繼承
    文/馬慶雲8月7日,電影《奇襲地道戰》正版視頻平臺上映。這部電影因為老《地道戰》的原因,而備受期待。《地道戰》、《地雷戰》和《對於這部新版的《奇襲地道戰》而言,它對老版《地道戰》是有繼承的,同時,也有自己的開拓,但依舊應該指出,老版當中的很多精髓味道,在新版當中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丟失。
  • 老電影觀後感(十五)《廬山戀》
    這部電影當年曾轟動一時,主要是緣於它的「美」。一個是景美,影片把廬山風光拍得非常美,介紹了廬山許多著名景點,展示了廬山迷人的風光,讓觀眾大飽眼福。這部影片等於為廬山免費做了一次廣告。如果現在再拍這部電影,肯定不會這麼做了,除非廬山景區出錢邀請電影製作商拍攝。
  • 老電影觀後感(十四)《打擊侵略者》
    最近又看了一遍抗美援朝老電影《打擊侵略者》,八一廠1965年攝製。這是一部非常經典非常熟悉的老電影,當年看過n多遍。這次重看,那熟悉的情節、熟悉的面孔,熟悉的臺詞,還有那感人的場面,讓我一邊看一邊眼淚撲簌撲簌往下掉,仿佛又回到了難忘的少年時代,重溫了年輕時的美好。
  • 老電影觀後感(十)《偵察兵》
    這部電影當年上映時曾轟動一時,因為它是文革期間拍攝的第一部驚險戰爭片,看時覺得情節緊張,扣人心弦,引人入勝,加上主演是大帥哥王心剛、大美女楊雅琴,再加上國軍制服穿上去帥氣漂亮,看著特別過癮。那時電影少,一部優秀電影總能衍生出一些經典臺詞,比如「繼續操練」,就是我們小時候常用的口頭禪。今天重看這部電影,雖然還覺得很好看,但也發現很多毛病,主要是把敵人寫的太蠢了。
  • 跟著《地道戰》《小兵張嘎》,走一趟老電影裡的紅色之旅
    電影的背景華北某古城,是以河北保定為原型。無獨有偶,《敵後武工隊》也以抗戰時期的保定清苑縣一帶為背景。楊沫《青春之歌》故事發生的主要地點是北平,但其第二部的前六章寫的是發生在定縣(定州)的事。1963年上映的《小兵張嘎》改編自徐光耀同名小說,故事發生地在白洋澱。
  • 老電影觀後感(五)《紅日》
    我是讀完鍾子麟寫的《蔣介石王牌悍將張靈甫》後特意又看了一遍這部電影的,邊看邊對照書,印象更深刻。第二場是萊蕪戰役(《南徵北戰》中的鳳凰山戰役),此戰我軍大獲全勝,六縱也繳獲甚多,不過此役74師沒參加。最後是本片的重點孟良崮戰役,經過一場殊死血拼,我軍終於在孟良崮殲滅了國民黨五大王牌軍之首整編74師,驕橫高傲的張靈甫也被我軍擊斃,王必成終於報了漣水的一箭之仇。其實,第二次漣水保衛戰我軍雖然失敗,但就傷亡而言雙方損失差不多,我軍的失敗主要是丟了漣水城。
  • 老電影觀後感(十六)《地下尖兵》
    《地下尖兵》是長影廠1957年攝製的一部諜戰片,導演武兆堤,副導演尹一青,演員有浦克、張園、陳汝斌、安震江、夏佩傑、李林、張巨光、蒙納、李孟堯、吳必克、張鳳翔、孟憲英(武兆堤夫人),客串王楓、周文彬、孫敖。這部影片有一個很重要的情節,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就是影片開頭,專門標明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1947年、北平。本來是一個虛構的文藝作品,為什麼要標明時間地點呢?
  • 老電影觀後感(二)《渡江偵察記》
    最近又看了一遍經典老電影《渡江偵察記》。這部電影有兩個版本,一個是54年拍的老版,一個是74年拍的新版,我這次看的是老版,記不清是第幾次看了。當年第一次看老版時,因為先入為主的緣故,覺得不如新版拍的好,覺得老版裡孫道臨演的李連長過於文弱,不如新版裡王惠威武,還覺得老版裡演劉四姐的李玲君不如新版的張金玲漂亮。
  • 「地道戰,嘿!地道戰!」
    老電影《地道戰》作為一部影響了幾代人的戰爭電影,真是讓人記憶深刻。舒老師在一次翻譯過程中,得知越南也有過地道戰,就去胡志明市體驗了一次。▼1965年,一部家喻戶曉的電影《地道戰》,讓許多人看到,在河北冀中平原上,曾經有一支神出鬼沒的八路軍遊擊隊,在抗日戰爭中貢獻了精彩又壯烈的地道戰。但越南也有地道戰,我是很晚才知道的。
  • 老電影觀後感(十二)《奇襲》
    《奇襲》是我小時候看過很多遍的電影,那時正值文革,大部分國產電影都禁放了,只有寥寥幾部還能公映,其中就有《奇襲》。所以,這部電影的情節我熟透了,很多臺詞都能正背如流。最近又看了一遍《奇襲》,和小時候看個熱鬧不同,這次了解了一些歷史背景,於是有一些新感受。
  • 老電影《地道戰》《小兵張嘎》中的「壞蛋」們,你還記得誰?
    《地道戰》這部電影是任旭東導演執導,朱龍廣、張勇手、劉江等領銜主演。這部電影是一部經典的革命老電影。《地道戰》主要講述了1942年的時候,日寇侵略了冀中平原地區,偉大的中華兒女不願意屈服於日寇的鐵蹄,奮起反抗,大家一起團結起來共同抗日。高家莊的人民志願抗日,大量民兵利用當地地形作戰。整個電影熱血沸騰,也讓我們明白了侵華戰爭對於中國的傷害有多大。
  • 老電影觀後感(十三)《知音》
    電影當年上映時觀眾對張瑜的表演評價不高,認為她不像民國時期的妓女,還是像《廬山戀》裡的那個摩登女青年。其實張瑜長得顯小,演小鳳仙從外形看還是可以的。有部電影叫《建黨偉業》,裡面有個情節是劉德華扮演的蔡鍔到日本拜訪孫中山,孫中山大言不慚的對宋慶齡說「我的兵來了」,這句話純屬編導瞎扯。作為梁啓超高足的蔡鍔從來都跟孫中山沒有關係,當年他在昆明領導辛亥重九起義時就不是同盟會員,發動護國戰爭時依然跟中華革命黨沒有關係,不可能去拜訪孫中山。第三部分是老同盟會員,這部分是護國軍將領中最多的。
  • 他是《地道戰》中的高老忠,《小兵張嘎》中老滿叔,可惜47歲就去世了
    那就是《地雷戰》、《地道戰》和《南徵北戰》。這三部電影中的前兩部,是八一電影製片廠作為軍事教學片來拍攝的,但沒想到上映後竟大受歡迎。而拍攝於1974年《南徵北戰》,則是在1952年版的基礎上進行了重拍。這三部電影中,我個人印象最深的是《地道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