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戰》編導任旭東
一、《地道戰》累計發行拷貝數8400餘部,創世界電影歷史拷貝發行之最
舊聞:2010年,周潤發主演的電影《孔子》以2500個拷貝的特大發行規模創造中國影史之最。據悉,此前發行拷貝數最多的紀錄是《建國大業》的1450個。片方表示,這既是源於對《孔子》鴻篇巨製水準的信心,也是對《阿凡達》、《2012》最強勢的反擊。
這是官方報導的,官方也有有誤的時候,如果拿老電影《地道戰》相比,無論《孔子》還是《建國大業》,即便是1982年風靡全球的《少林寺》,其拷貝發行量都遠遠不及《地道戰》,真可謂是「小巫見大巫」!
實情:1965年4月開始拍攝《地道戰》, 1966年1月1日公映。截至2005年底,在國內外已發行電影拷貝數已達8420部(據八一廠百年電影畫冊刊載),不僅是我國電影歷史發行拷貝數第一,也創下世界電影歷史發行拷貝數量之最!
二、軍中6大部門通力合作創作,編導出身於野戰部隊
作為故事片的創作,無論是編導還是演員,其藝術創作的來源是生活,而體驗生活則是創作前必不可少的一項基礎工作。而體驗生活屬於間接生活,比其更高一層的是直接生活的親身經歷,其創作發揮會更為生動、靈活、準確。因為直接生活是親身經歷的的,體現在方方面面的生活細節中。編導者對情節與細節的審視把握更尤為重要,它是整部影片創作的靈魂!電影《地道戰》之所以非常成功,緣於編導任旭東本人就是從炮火硝煙、槍林彈雨中走過來的戰鬥英雄。
1952年8月1日,八一電影製片廠正式建廠, 時任軍教片副主任、編導的任旭東成為八一廠唯一的來自野戰部隊的主創人員,是從戰場走到片場的軍事教學片電影編導。八一廠建廠初期,只拍兩種影片,一種是軍事教學片(簡稱軍教片),一種是紀錄片,每年拍什麼軍事片、拍多少部,以及多少製作經費,都由軍委總參謀部統籌規劃安排。
1965年5月,在地道戰外景地合影.左一為工程兵副參謀長王耀南,左二為八一廠副廠長夏川,右二為導演任旭東.右一為攝影楊光遠。
當時,軍委上下都非常重視《地道戰》的拍攝,為籌拍《地道戰》,1965年2月10日,副總長彭紹輝主持召開關於拍攝影片《地道戰》座談會議。對影片拍攝時間,內容和人物提出具體要求,並專門成立了「《地道戰》領導小組」,抽調軍中6個部門的人員組成:工程兵、北京軍區、河北省軍區、總參動員部、總政群工部、八一廠等單位組成。 組長為工程兵副參謀長王耀南。領導小組的主要任務是負責審查地道戰文學劇本,分鏡頭劇本,拍攝的樣片,作曲及歌詞。審定創作組名單等有關事項。
軍委領導小組審定《地道戰》創作編劇為四人:任旭東,徐國騰,王俊益,潘雲山。
任旭東是1939年入伍、15歲當兵的「老八路」,無論是日本鬼子還是國民黨反動派,任旭東均作戰在第一線,直接同敵人面對面拼刺刀,曾三次負傷,多次立功受獎。作為從炮火硝煙、槍林彈雨走過來的戰鬥英雄,當然對於戰場上的情景了如指掌,非常熟悉。
導演在給演員說戲。「啊!把黑風口的鬼子引出來」。導演啟發演員:這句話,是你自己對自己說的,不是講給大家聽的。
《地道戰》拍攝於抗戰勝利的20年後的1965年,任旭東1939年入伍當兵打仗的時候,主演朱龍廣才剛出生,因此演員們大多不熟悉戰場上打仗的情況。為了力求真實,任旭東手把手地教演員的舉止動作,乃至打綁腿都是任旭東教會的。
甚至鬼子、偽軍的穿戴動作,任旭東都教到家。大家不會忘記,影片開頭的鬼子大掃蕩情景,非常逼真,如上圖,畫面氣氛生動,讓人感到震撼,如身臨其境。若無戰場的親身體驗,絕拍不出來這樣的讓人感覺真實的場面。它將日寇殘酷野蠻的掃蕩冀中平原,實施慘絕人寰的燒光、殺光、搶光三光政策,以及冀中平原的鬥爭形勢十分殘酷,日寇炮樓林立,三裡一碉五裡一堡,百姓「無村不戴孝,遍地是狼煙」的歷史景象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這部軍事教學片《地道戰》,如同一部軍事戰略戰術教科書,形象化展示了冀中平原人民如何利用地道積極的開展抗日鬥爭。
三、一周時間寫出《地道戰》無編號分鏡頭劇本
最初,《地道戰》的文學劇本多次送審都沒有得到軍委領導的通過。八一廠廠長陳播了解任旭東,以前拍的片子都是沒有劇本的。他相信任旭東的工作能力,鼓勵道:「沒有劇本你也能拍好,就按照你的設想拍吧,臨場發揮你的才智。給你一周的時間,寫出一個分鏡頭劇本來。」一周後,任旭東直接寫出了無編號的分鏡頭劇本上報,故事情節是以河北高平村採訪的抗戰戰例為基本素材。送審後,最終獲得軍委的審查通過。1965年4月開始進入拍攝階段,拍攝外景地選在河北的唐莊、李莊和冉莊。
四、楊成武將軍獻《總結》,功不可沒
《地道戰》的創作,也有楊成武將軍的功勞。在抗日戰爭時期,時任冀中軍區司令員的楊成武就曾指揮冀中人民子弟兵在沒有高山大嶺,無險可據的大平原上發明了地道戰。為拍好《地道戰》,楊成武將軍及時地為《地道戰》攝製組提供了《關於冀中平原地道戰總結》。
《關於冀中平原地道戰總結》全面概括了地道戰的方方面面,如地道規模、地道口的偽裝、驢槽口、鍋灶口、地道翻口、碾子地堡等地道設施。影片中地道的設施等內容都是根據楊成武將軍提供的這份《關於冀中平原地道戰總結》(簡稱總結)中的文字闡述及繪圖和詳細說明而設計打造的。
《地道戰》中的鍋灶翻口,傳寶從灶臺下翻出突圍,打日寇個措手不及。
在拍攝電影時,冉莊的原有地道已年久失修、僅剩2、30米長的一小段,即使是冉莊打仗時原有的地道戰設施,也不如《總結》內容之全面而豐富,而《總結》又為《地道戰》全片的拍攝提供豐富、詳實的內容支撐。所以,電影《地道戰》將這些設施的功能和作用都形象生動的展現在大銀幕上。例如,片中碾盤下的地道此前是沒有的,是根據拍戲的需要臨時設置添加的。劇中樹上那口大鐘也是原本沒有的,是臨時做的假模型,而敲鐘的聲音則是後期製作模擬加上去的。
五、八一廠內搭設地道立體剖面布景
作為軍教片,必須像教科書一樣講得明、說得清。影片中的地道剖面、上翻口、下翻口、地道內陷阱、陷坑、展望孔、射擊孔、深井地道口等的拍攝,是導演、美工、制景共同想辦法,在八一廠內採取地面搭景完成拍攝的。這些場景既生動的強化了軍事教學的目的與效果,同時也充分展示了利用地道作戰靈活機動的功能。為了使布景逼真,黑塑料布、噴燈等工具都用上了。
影片充分展示了地道的作戰優勢:「既能藏,也能打,既能有效的保護自己,也能有效的打擊敵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我時,叫你看不見,打不著;我打你時,看得清,打得準。」
六、電影及演員走紅純屬意外
《地道戰》原本定性為是軍教片,但又要有故事性,所以,除大部分演員由工程兵文工團參加演出外,還調用劉江、張勇手、王孝忠等5位八一廠的專業演員參演。
而在主角高傳寶的扮演者開始選擇的是張勇手,後認為張勇手不及鐵道兵朱龍廣的塊頭大、魁梧,所以就改為由朱龍廣扮演高傳寶。
作為八一廠的專業演員,一般都願演故事片而不願演軍教片。因為軍教片受眾面窄,不出名。但當時「僧多粥少」,演員多拍片機會少,也是出於「飢不擇食」,作為專業演員的劉江、王孝忠等便加入了《地道戰》劇組,沒想到一舉成名!
七、兩首歌詞均出自任旭東之手,四十多年後與曲作者傅庚辰為著作權對簿公堂
《地道戰》中的插曲《毛主席話兒記心上》的歌詞,是任旭東在1963年到正定縣高平村採訪時,十餘位老民兵講述當年的戰鬥經歷,其中一位老民兵吟誦道:太陽出來呀照呀照四方,毛澤東思想呀閃呀麼閃金光….。他當即將其記錄下來,並以此為架構,經過填詞修改,定為歌詞《毛主席話兒記心上》作為影片中的插曲。並且,任旭東根據楊成武將軍的《關於冀中平原地道戰總結》中的文字整理改寫出片尾的歌詞。
《地道戰》影片中兩首歌詞手稿
1965年5月14日,任旭東導演將自己創作的《地道戰》影片中的兩首歌詞呈送陳播廠長和夏川副廠長審批。任旭東向廠領導提出要在《地道戰》影片中搞兩首歌曲,起初廠長陳播不同意,他說軍事片沒必要搞歌曲唱歌。而任旭東自作主張,搞好了樣片請廠領導審查,廠領導觀後覺得還不錯,就同意了。電影完成之後,《地道戰》影片中的兩首歌詞署名權被他人惡意奪名,且沒有跟廠領導和編導打招呼。那個年代沒有著作權法,發生這樣的事情,也只能向廠領導反映。之後動蕩的年代,廠領導也自身難保,這件事就變成如今的樣子。
《地道戰》公映於1966年1月1日,誰也未曾想到,時過34年後2000年,詞作者任旭東與曲作者傅庚辰,這兩位文藝界舉足輕重的泰鬥人物,老同事、老戰友,會因倆人合作的《地道戰》歌曲的版權之爭打起了官司、對簿公堂。根據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 《(2000)一中知終字第211號》顯示:
傅庚辰的法律責任:因歌曲《地道戰》的歌詞系任旭東和傅庚辰兩人的合作作品,故兩人均對歌詞享有署名權。由於當時載有該歌詞初稿的電影分鏡頭劇本上並無歌詞作者的署名,而任旭東又未能舉證證明傅庚辰明知任旭東系歌詞作者而未為之署名。同時,根據八一廠提供的資料製作的影片《地道戰》在香港的宣傳海報亦將該歌曲的詞作者署名為傅庚辰,八一廠對該海報進行了存檔,故可以認定八一廠作為影片《地道戰》的製片者對歌曲《地道戰》署名傅庚辰為詞曲作者表示認可。傅庚辰將其自己署名為歌曲《地道戰》歌詞的唯一詞作者,儘管給任旭東的署名權造成了侵害,但因其不具備主觀故意,且這一後果有歷史原因,並非由其個人原因造成,故不應由其承擔侵權的法律責任。任旭東未積極主張權利,也是造成這一損害後果發生的原因之一,其個人亦應對此承擔相應的責任。因此,對任旭東提出的要求傅庚辰公開賠禮道歉的上訴請求,本院不予支持。但因任旭東是歌曲《地道戰》的歌詞的合作作者,傅庚辰應將其收到的該歌詞稿酬的一半支付給任旭東。
首長審查《地道戰》
八、軍委領導徐向前,陳毅,楊成武,彭紹輝,陳士渠等首長給予高度評價
《地道戰》殺青製作完成後,在1966年1月1日的公映之前,中央主要領導大都觀看審查了這部影片。據八一廠1966年第一期《藝術工作簡報》刊載,1965年12月,先後有十多位軍委領導、元帥、將軍審查了影片《地道戰》並發表意見。其中包括陳毅元帥、徐向前元帥、李富春、譚震林、王叔聲、楊成武、張宗遜、彭紹輝、王新亭、梁必業、肖望東、吳法憲,陳士渠,蘭橋等軍委首長。
徐向前元帥評價說:「不錯,是個好片子,真實可信,教育意義很大,思想性很高,主席的思想體現得很明確,形象地說明主席思想的勝利」 。
陳毅元帥評論說:「這部影片對民兵對軍隊都有教育意義。這樣的片子要多拍一些,把山地的,水上的都拍下來,教育人民。電影是最好的形象化教材。」
楊成武副總參謀長評論道:「影片總的來說是好的 ,明確地表達了人民戰爭的思想,引用毛主席的話如:你有你的一套打法,我有我的一套打法等。」
工程兵司令員陳士渠評論:「片子思想性很高,很好的反映了毛澤東思想,通過具體形象生動地體現了人民戰爭思想,教育意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