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曹汝霖和梅思平

2021-02-07 南部文化

中學的歷史教科書裡面,都介紹過五四運動。眾所周知,我們的教材,高度肯定這次運動,認為是進步的,愛國的,有思想啟蒙意義的,但是,對這次運動具體內容,介紹甚少。這也是我們歷史書的通病,經常給一些高大全的結論,強塞各種偉光正的評價,卻缺乏有血有肉、生動細緻的故事和細節。長此以往,歷史書跟政治書大同小異,甚至比黨中央的總路線還要嚴肅,這種東西,誰願意看呢?

歷史真正耐看的,竊以為,不是結局而是過程,並非意義卻為故事。

接下來我想講的,就是跟五四息息相關的兩個人,以及幾個相關的小故事。

五四運動爆發後,學生打著愛國的旗號,罷課遊行,聲勢浩大。剛開始,這種遊行還比較理性和溫和,後來,在一些學生領袖的煽動下,越來越火爆,開始打砸外貨,擾亂秩序,甚至違法毆打所謂的「賣國賊」。

首當其衝的就是曹汝霖。

這是為什麼呢?

當時,中日矛盾已經成為主要民族矛盾,國民想到抵制外貨,第一個燒的就是日本商品。曹汝霖早年留學日本,從清朝末年開始,擔任外交次長,主要負責對日關係,跟日本人打過多年的交道,所以,當時很多中國人認為他是親日派。後來,他又擔任過袁世凱的外交總長,奉命跟日本進行過借款談判。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學生眼中,這個中國人肯定不是好東西,常年跟日本勾勾搭搭,眉來眼去,必然是賣國賊。


你敢賣國,我就敢揍你。

浩浩蕩蕩的遊行隊伍,衝進曹汝霖私人住處,想揪住這個賣國賊,痛打一頓。很不巧,學生掘地三尺,也沒找到曹汝霖,這賊子不知藏起來了還是跑掉了。

怎麼辦?

好辦,點火吧,用600攝氏度的高溫,去清洗這片被賣國賊汙染過的土地,就不信老子的愛國之火,鎮不住這個賣國賊的歪風邪氣。

這一把火,燒出了五四運動中看似正義、其實無恥的一幕——火燒趙家樓。

這一把火,燒出了一個狼狽不堪的賣國賊子——曹汝霖。他從此聲名掃地,民國政府迫於輿論壓力,棄卒保車,非但沒有嚴懲違法防火的學生,反而讓他辭職,其實就是變相承認學生行為是愛國的,你曹汝霖就是賣國。

這一把火,燒出了一個威風凜凜的愛國青年——梅思平。他從此聲名遠播,因為,他是當時的學生領袖,燒趙家樓的第一把火,就是他放的。因為這種愛國行動,他被媒體廣泛報導,一時風光無限,成為愛國進步青年的代表。

如果歷史是收音機裡面放出來的節目,我願意就此按下暫停鍵,如此,賣國賊終得報應,愛國青年浩氣長存,黑白分明,恩怨兩清,於是就可以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很可惜,不能。歷史不是任人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而是歷經風霜後洞若觀火的猥瑣大叔。有些故事開端很美好,但結尾非常冷酷,甚至充滿黑色幽默般的諷刺,令人無限唏噓。

火燒趙家樓後,面對眾人非議,曹汝霖退出了政界,他對自己的十幾年外交生涯,進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他知道,自己身居其位,確實容易被人誤解,與其自我爭辯,不如篤行慎為,浴火重生。

人生安分即逍遙,莫問明時嘆不遭。

赫赫幾時還寂寂,閒閒到底勝勞勞。

一心水靜唯平好,萬事如棋不著高。

王榭功名有遺恨,爭做劉阮醉陶陶。


以詩明志,這是中國文人的傳統,曹汝霖也不能免俗。但不得不說,這首詩用得極其出色。這首詩出自南宋詩人戴復古之手,原名叫《飲中達觀》,寫出了看破世事紛擾,獨身反省修行的情懷。曹汝霖用這首表明志向,耐人尋味。清者自清,濁者自濁,真相可以被一時蒙蔽,但終將水落石出,無需過多自我分辨。《毛詩序》中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發於言。若無深厚的文化修養和深刻的自我反思,肯定難以有這種睿智超脫的情懷。

曹汝霖用一首詩表達了出世修行的志向,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古人大隱隱於朝,小隱隱於市。五四以後,曹汝霖退出政界,完全打消了東山再起的心思,退出了政界。賦閒在家,他並沒開始享清福,一方面經營銀行,另一方面,利用銀行賺的錢,積極做慈善。

每年冬天,曹家都向拉洋車的車夫施捨100套棉衣。施捨的方式也比較特別,每次由家裡當差的抱著幾套棉衣出門,看見街上有衣不蔽體的車夫,便僱他的車,拉到僻靜的小胡同,叫車停下來,施捨給車夫一套,然後再去物色下一個對象。據說這個辦法可以避免棉衣被人冒領,還可以儘量讓車夫有尊嚴的接受曹家的好意,可以說一舉兩得,細思極佳。

二十年代末年,曹汝霖花了大量錢財和精力,辦了一所醫院。窮人就醫,繳費頗多優惠,甚至完全免費。醫院不賺錢,每年都需要曹家經營的銀行花錢補貼,才能保證不關門。

這種狀況持續了十多年,直至抗戰爆發。

日本人佔領華北後,曾想強佔這家醫院。這時候,曹汝霖不得不出馬,跟日本交涉,頗費口舌,總算保住了醫院。當時,日本人出於戰略需要,推行以華治華的近衛方針,大力籠絡名人政客,扶持和培養漢奸。以汪精衛為代表的人,紛紛投靠。但這並不包括曹汝霖。抗戰八年,他沒有擔任過偽職,也沒有替日本人做過一件事。

如果要投靠,他是有資本的,也是有條件的。他精通日語,曾長期跟日本人打交道,對日本情況非常了解,也認識一些日本的當朝官員。只要一點頭,立馬可以官運暢通,富貴榮華無數。

然而,他拒絕了。利誘不成的日本人,也曾一度惱羞成怒,開始威脅。曹汝霖沒有屈服,保持了自己的民族氣節。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這樣,比如,曾經的愛國青年梅思平。

這個在五四運動中風光無限的年輕人,後來進入大學擔任教授,一直受人尊敬。然而,抗戰期間,他卻秘密潛入日佔區,投靠日本人,隨後一路高升,最後做到了汪偽政權的中央組織部長。

看到這裡你一定會大跌眼鏡。想不到吧,當年萬人唾棄的賣國賊,竟然堅貞不屈,守護著家國大義和民族氣節,而當年人人佩服的愛國英雄,卻搖身一變,成為了叛國的民族敗類。

沒辦法,這就是歷史——在看似溫情脈脈的表象之下,有著冰涼徹骨的真相,揭開以後,往往令人凌然大驚,甚至不寒而慄。

初看驚恐,細思尋常。幾百年前,文天祥在元朝大都的監獄裡面,寫過《正氣歌》,其中有兩句話,頗為深刻:「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是的,不經歷真正的烈火考驗,難以辨別是破銅還是真金。一個人是否愛國,並不在和平時期對內喊過多少口號,表達過怎樣的觀點,而在於非常時期,做出過怎樣的抉擇。

賣國賊誠然令人痛恨,但更不能原諒的是,像梅思平一樣,打著愛國的高尚旗號,站在道德制高點,違法亂紀的「進步人士」,這種人不是愛國者,而是愛國賊。

這種愛國賊,與賣國賊半斤八兩,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賣國賊是真小人,這種愛國賊是偽君子。愛國賊持著正義的尚方寶劍,高高在上,傷害同胞,綁架輿論,要挾政府,逞口舌之快,走極端之路,時時煽動別人衝到一線去,事臨自己卻往往做縮頭烏龜。寫到這裡,突然想起當年某些人煽動學生,從北方一路南下,到南京國民政府請願。當時鬧得天翻地覆,輿論沸騰,南下的學生個個打了雞血一般,恨不得就去前線,最後驚動了國民政府的總裁蔣先生。蔣先生接見學生,心平氣和地給了兩個選擇。

第一,停止罷課,現在就回學校去好好上課。

第二,停止罷課,現在就去南京孝陵衛新兵訓練營報到,訓練完第一批送去前線報國。


結果,北方來的學生很快走得無影無蹤,如人間蒸發一般,沒有一個去南京孝陵衛報到。

可笑吧,但這就是事實,也是一些愛國賊的集中寫照。孔子說過,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一個人是否愛國,真正的標準是「聽其言」且「觀其行」,很多時候,行為比言論更具有參考價值。

讓我們回到火燒趙家樓吧。當年梅思平振臂一呼,點起愛國火炬的時候,明明知道,那棟房子裡面看不到賣國賊曹汝霖,卻有曹汝霖的小妾和幼子。熊熊大火中,面對從濃煙裡跑出來孤兒弱婦時,這個愛國青年,是否心中有過羞愧,她們雖然是賣國賊曹汝霖的親屬,但他們也是血肉同胞——無辜的中國人啊。

即便當時熱血衝暈了頭腦,激情之下,難以自持。那麼,事後冷靜以後,有沒有過反思和懺悔?

沒有,一點都沒有。這個所謂的愛國青年,一直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合乎情理的正義之舉,高尚之行,若不信,且看看他的《獄中自白》吧。抗戰勝利以後,以叛國罪被關押在監獄中的梅思平,想到的依然是為自己辯護,從來沒有懺悔和反思。

相反,「賣國賊」曹汝霖卻在晚年,對火燒趙家樓進行了全面的自我總結:「此事距今四十餘年,回想起來,於己於人,亦有好處。雖然於不明不白之中,犧牲了我們三人,卻喚起了多數人的愛國心,總算得到代價。」

行文最後囉唆兩句,以此作結:

1946年9月14日,因叛國罪,50歲的梅思平被國民政府槍決。

1966年8月4日,曹汝霖逝世於美國底特律,終年89歲。

歷史真相雖然殘酷,但冥冥之中,自有安排。黑白不同道,恩怨自分明。

相關焦點

  • 一個「賣國賊」和一個「愛國賊」
    一個「賣國賊」和一個「愛國賊」遠見時評2018 2019-02-12晨霧 / 轉帖在我們中學的時候,歷史書上介紹五四運動都是高度肯定的,認為是非常有進步意義的,愛國的,有啟蒙意義的。但是,卻未對其仔細的介紹和闡述,缺乏有血有肉的、生動細緻的故事和情節。
  • 回望五四:那天北洋警察以為曹汝霖門上貼了封條學生就不敢撞
    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五四運動」中的一幕。       在這次活動中,學生們口號中的「還我青島」,是怎麼回事?而學生們為什麼認為曹汝霖是「賣國賊」?       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簡單地說,是這樣的。       青島早在1898年3月,就被大清國租借給了德國。
  • 民國第一大律師曹汝霖:兩姐妹強姦一男致死無罪辯護詞
    獄將成,律師曹汝霖適赴吳淞遊覽,聞其事而哀之,語人曰:「貴地豈無人知法律者耶?」人奇其言,爭相詰問,曹告以周氏姊妹不應受此枉罪。有周之戚沈某,求曹代為辯白,曹乃慨然允之,並不求報,乃對客揮毫,代做一控訴狀,上訴江蘇高等廳。(江蘇寶山某地一對姓周的姐妹,雖為村姑,但天生麗質,且喜與青年男子私混。
  • 歷史上真實的火燒趙家樓事件
    當夜,大家各自行動,有的去聯絡各校志同道合者;有的去調查曹、章、陸的住宅地址及門牌號碼;有的設法從大柵欄一帶的照相館裡搞到三賊的照片,以便臨時有所對證;有的去準備火柴、汽油等點火器具。散會後,匡互生和三四名更相知的會員密議,準備做流血大犧牲,認為血鐘不響,民眾是不能從酣夢中醒來對抗媚外的政府的。這場密議差不多到4日天明才結束。這天夜裡,與高師同時,北大、工專、法專等學校的學生團體也舉行了集會。
  • 處決大漢奸梅思平,臨刑前的神秘一槍
    然而,就在臨刑前,在戒備森嚴的監獄裡,一顆神秘的子彈在法警、記者的眾目睽睽下,提早結果了梅思平的性命,讓他逃脫了法律的嚴懲。汪精衛及梅思平等人抵達東京羽田機場這是怎麼一回事?這背後又究竟隱藏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 清平樂曹評是誰和曹皇后什麼關係 歷史上曹評人物簡介
    清平樂曹評是誰和曹皇后什麼關係 歷史上曹評人物簡介  《清平樂》中,趙徽柔和梁懷吉的愛情令人動容,感動了很多的觀眾,但是有很多人卻不了解,其實趙徽柔一開始喜歡的人並不是梁懷吉,而是一位叫做曹評的少年。曹評樣貌俊俏,詩書文採出眾,長著一張初戀臉,他不僅是趙徽柔的初戀,還是曹皇后的侄兒,身份地位都很高。
  • 歷史上都有哪些奇聞趣事?
    後來,有一次搶劫過程中,張大千一直在旁邊站著不動手,別的土匪就強迫張大千拿幾樣東西,於是張大千便從被搶的人家拿了一本《詩學涵英》和幾幅畫。就這樣,張大千在其後的山寨生活中,每天都在看書看畫。據張大千晚年回憶,正是從這時開始,他才作詩畫產生了興趣。一百多天之後,土匪窩被官軍消滅,張大千被解救。
  • 歷史上宋仁宗和曹皇后感情如何?
    這讓許多追「帝後CP」的網友大呼「憋屈」、「玻璃渣裡找糖」,為此還有很多人惡補宋朝歷史,以從歷史中彌補遺憾。那麼,歷史上的宋仁宗和曹皇后究竟感情如何?歷史上,曹皇后真的容貌醜陋嗎?其實,史書上並沒有確切的關於曹皇后容貌的記錄。《宋史·卷二百四十二》中只評價曹皇后「性慈儉,重稼穡,常于禁苑種穀、親蠶,善飛帛書。」
  • 清平樂仁宗和曹皇后成親快一年才圓房,歷史上的曹後其實更悲慘
    跟皇后吃了早餐之後,仁宗以為皇后會留他,結果曹皇后起身給他行了個禮,讓他回自己的福寧殿休息去了。仁宗沒辦法,只能露出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然後轉身走了。仁宗和曹皇后圓房,那都是快一年以後的事情了。在電視劇裡面,仁宗和曹皇后之間有三重隔閡。第一,曹皇后是眾大臣推舉的,並不是他心儀的,不過看到曹丹姝這麼貌美端莊,這條基本可以忽略了。
  • 《清平樂》中江疏影飾演的曹皇后歷史上是個什麼樣的人?
    近期熱播的宋代題材電視劇《清平樂》大受古裝迷的追捧,劇中由江疏影飾演的曹皇后備受關注,然而還有一個話題一直讓大家牽腸掛肚,那就是帝後何時圓房,這也成為宣傳方的一個宣傳熱點,但是小編心急就去查了一下曹皇后的歷史原型,結果是宋仁宗和曹皇后膝下並無子女,但是身為劇中主角的曹皇后的下場如何呢,其實還是相當不錯的。
  • 江疏影在《清平樂》中飾演的曹皇后,歷史當中曾解救蘇軾
    令人豔羨不矣真實歷史中的曹皇后與仁宗皇帝的感情卻只是相敬如賓我們來一起通過史籍當中的蛛絲馬跡探究真實歷史中仁宗皇帝與曹皇后的感情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已經了解曹皇后相貌很平常,又是因為曹家在當時的影響力而當上大宋國母既相貌平平,又是政治婚姻。
  • 歷史上的曹皇后,贏得天下人的稱讚,卻從未贏得宋仁宗的聖心
    景祐元年,仁宗立開國功臣曹彬的孫女為皇后,即曹皇后。我們無從得知,這位年僅18歲的女子是以什麼樣的心情登上後位的,但是,歷史告訴我們其後等待她的生活是無盡的無奈與委屈。成為皇后的曹氏寬仁大度,從不參與後宮的爭風吃醋,也不參與前朝的政事。一心只想著做一個」三從四德,相夫教子「的好妻子,無奈她膝下無子。
  • 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國天才曹原再度獲獎
    他就是1996年出生的曹原,在22歲就登上了美國的NATURE雜誌,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又再次獲得了諾貝爾獎項。這對於中國乃至於對於全世界來說都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在此之前沒有過像曹原這麼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就連該雜誌的評論者都說,曹原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年強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了。為什麼曹原這麼年紀輕輕就可以獲得此項殊榮呢?
  • 清平樂電視劇中宋仁宗愛的人是曹皇后嗎 宋仁宗和曹皇后結局怎麼樣
    宋仁宗和曹皇后的感情好不好?讓娛樂塘主來告訴你們吧。宋仁宗愛曹皇后嗎最近很多這個網友都在看個清平樂了,還是非常非常的好看的,這個劇是小說改編的,又是歷史劇,所以在製作上異常的精良,細節滿滿,評分非常的高,所以人氣不錯,最近很多小夥伴也問了,這個宋仁宗和這個曹皇后兩個的人感情線是真的搞不懂哦,因為在孤城閉中就有很多小夥伴看不懂這個宋仁宗到底愛不愛這個曹皇后了,所以這個問題還是值得一研究的。
  • 《清平樂》中她大婚五年沒圓房,被舞女欺負,歷史上的曹皇后更慘
    之前那麼明豔生動的曹皇后,一入宮門深似海,從此「活潑」再也不復存在。名門將女的她,卻被舞女出身的張貴妃欺負,被張貴妃奪了帝王的寵愛。劇中的曹皇后怎麼看都是一個悲劇,那麼歷史上的曹皇后呢?其實比劇中的更慘,如果說劇中的曹皇后人生中還有那麼一點甜的話,那麼歷史中的曹皇后真的是一生苦楚。
  • 看看歷史上曹皇后的一生就知道了
    看看歷史上曹皇后的一生就知道了 《清平樂》中最令人期待的大概就是帝後CP。 江疏影飾演的曹丹姝,聰明活潑,志存高遠,頗有巾幗不讓鬚眉之風。 雖然生在宋代,卻不缺現代女性的獨立自主,令人讚嘆。 但夫人還是要給大家打個預防針   原標題:《清平樂》帝後CP有愛情嗎?
  • 數一數歷史上姓曹的十偉名人,曹家人你知道幾個?
    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漢朝在西域的建置。除軍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學,於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於五言詩,與其父曹操和弟曹植,並稱「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論》,當中的《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論作品。
  • 歷史上真實的曹真:兩次擊敗過諸葛亮的名將
    很多歷史人物的形象在各種小說和演義中常常被歪曲,而現在很多影視劇在改編時更是肆無忌憚。
  •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甄嬛」們
    這部電視劇通過一幕幕充滿陰謀和陷害的後宮爭鬥戲,展現了雍正皇帝身邊的女人「甄嬛」的一生。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歷史上到底有沒有「甄嬛」這個人?大清後宮的女人們過著怎樣的生活?現在就為大家還原歷史真相。事實上「甄嬛」不過是一個虛構的人物,在她的身上有著不同後宮女人的影子。劇中雍正見到甄嬛就被她吸引住了,其原因是她長得很像現任皇后的親姐姐,即已故的純元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