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
民謠音樂迷的大本營,獨立音樂人的根據地
Start here:
對於今年24歲的朱一帆來說,大多數時間他是學生眼中的數學老師,只在少部分人那裡,他成了能在手機播放器裡出現的音樂人。
剛過去的一個月,趁學校裡一陣難得的清閒,朱一帆發布了一張個人專輯。朱一帆說,「算是給自己的一個交代。」最終,這張ep拿到手裡,比他的課本薄多了。
雖說只有三首歌,但卻拖了一年多的時間。主要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沒空。他自己說,要想寫自己的歌,只能擠出夜裡的一點點時間,寫一點就放下,第二天一早去上課,半夜回來再寫一點。
就這樣寫到了年底,用課餘的零碎時間拼湊出來的這張專輯,名字正如這12月的天氣,就叫《天冷了》。
01
當老師的朱一帆,最忙時一天要上12堂課。從早晨8點一直上到夜裡10點,高三的學生都很拼,下課了也沒空休息,圍著他問問題。結果回到家發現嗓子廢了,徹底失聲。
等學生熬過了高考,他也得了一場大病。去醫院檢查身體,查出是免疫系統崩潰。這才二十多歲,朱一帆說自己嚇壞了。
躺在床上的時候,他回想著自己是怎麼走上這條路的。雖說十多年過去了,回憶卻依然清晰,畫面裡全是自己的父親。
如果那個年代就有文藝青年一說,朱一帆的父親鐵定算上一個。他是個性格粗獷的報社記者,平日裡愛好頗多,用朱一帆的話說,什麼都要來點兒,畫油畫、彈吉他……
就這樣從小在父親的身邊耳濡目染,父親彈吉他,朱一帆就坐在旁邊聽,父親唱歌,他就跟著學。久而久之,被父親帶上了音樂的路。
朱一帆也跟父親耍過脾氣。那時候父親帶回家一大堆VCD,朱一帆由此喜歡上了理察·克萊德曼。「浪漫鋼琴王子,《夢中的婚禮》好聽,非常羨慕,就想彈鋼琴。」
於是他吵著要買琴,純粹孩童的任性。父親的收入很低,只有一張寶貴的銀行卡。朱一帆把它藏了起來,逼得父親沒轍了,終於給他買了臺「雜牌子的電子琴,如獲至寶」,對音樂的喜愛也由此一發不可收拾。
02
等到上了初中,那臺珍寶已然滿足不了進階的需求。就在同學爭相逃學去網吧的年代,朱一帆盯上了校門口的一家落寞的琴行。老闆跟他講,彈琴要收費,一小時兩塊錢。從那時起,他就把父親給的早飯錢,拿來用在午休時的彈琴開銷上。
也就是那時候起,朱一帆開始察覺到,做音樂是件足夠燒錢的事,買設備需要錢,錄歌更需要錢,沒有份穩定的收入來維繫根本不行。朱一帆想著當老師是個不錯的選擇,所以考大學時報考了安慶師範大學,於是畢業了就當起了高中老師。
「老師是我的職業,音樂是我的興趣。」朱一帆分得很清,或許也因此更專注,從寫第一首歌起到今天,已經快有十年。年齡上雖然還是個小鮮肉,但已然有了自己的實戰經驗。
和如今活躍在大眾視野裡的多數音樂人相似,朱一帆的第一首歌也是寫給一個姑娘的。只不過心愛著這個姑娘的人,是高中時坐在他前排的那個「詩人同學」。
偶然的一次機會,朱一帆無意間發現了那些充滿愛意的小詩,都是男生寫給他中意的女孩的。原來給心愛的女孩寫情詩,並不是父輩那個年代的特產。
那些詩的名字也符合情詩的一貫風格。《闌珊雨夜》《擦肩在雨天》,朱一帆看上了這兩首,就走上前跟他講,「你會寫詩,我能譜曲,不如我把這兩首寫成歌,你學會了對她一唱,興許就追到手了!」
詩人沒等他把話講完,只是轉了個身,就跟他一拍即合,達成了合作。朱一帆回憶道,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創作,就這麼帶著驚喜來了。「我覺得歌寫得不錯,也挺好聽的,我還教給他唱了挺多次。」
結果是,詩人還沒把歌對著姑娘唱完,人家已經先走一步閃了。回頭總結原因,兩人覺得不能怪歌不好,主要是詩人天生的「五音不全」。回憶到這時,朱一帆笑著說,「我聽我也跑了。」
03
那些往事再被想起時,雖已變成了笑談,卻在無意間成為了另一個故事的起點。再後來,朱一帆上了大學,第一年不許學生帶電腦去學校。他就跑去烏煙瘴氣的網吧,戴上了耳麥,提心弔膽地守在電腦上做編曲,一整個通宵生怕網吧突然斷了電,一切努力就全都歸零了。
比起那些頂著生存壓力、依然堅守夢想的音樂人,朱一帆說自己是幸運的,自始至終沒遭受太大的困難與波折,反而遇見的都是給予無限幫助的伯樂。
就像是他的父親,那個從未說過不的領路人,還有早年的另一位啟蒙老師。
許芳,是朱一帆的小學音樂老師。那會兒許老師上的音樂課,沒幾個小同學能真心聽得進去,都是在課上調皮搗蛋的。朱一帆卻對音樂課著了魔,私底下往前串座到了第一排,老師講的那些音樂知識他都聽進去了,包括識譜、練耳、試唱,如今再回想起來,早期的音樂啟蒙大部分都是在小學課堂上完成的。
如今,十多年過去了,當啟蒙老師許芳看見了學生的個人專輯,那年的翩翩少年已能獨當一面,她給朱一帆寫了幾句話,當做再一次的鼓勵:
彼時,一個稚嫩,卻異常執著的孩子
總是讓我對你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和莫名的期待
此刻,窗外寒風瑟瑟,可心裡卻是融融的
是的,一段打動人心的旋律,足以抵消這料峭
願你用最美的作品去溫暖你我的人生
感動之餘,朱一帆更多是慶幸,並不是誰都能有如他這般的幸運:總能在你需要鼓勵的時候給你鼓勵,在你滿懷希望的時候幫你實現願望,而從未有過一次的阻止和反對。
進入了社會,一個人要承擔的責任和壓力,要比少年乃至青年時放大了許多倍。朱一帆想先做好一個兒子,所以當個合格的老師;緊接著,他想繼續做好那年的小學生,把如父親和老師的這些教誨與鼓勵都記在心裡,用在未來的音樂創作上。
04
去年8月,他寫了一首單曲名叫《會吸菸的貓》,找來了大學時酷愛文學的好友李光耀填詞,從而有了這首獨特卻有深意的歌。有時候,一個人生活在遠離家鄉的杭州,他會把自己當做這隻孤獨的貓。每當旋律想起時,「放下的放不下的就那樣不去管就好/忘掉的忘不掉的不去看就罷了。」
朱一帆告訴民謠故事:現實生活中,我不太會表達自己,很多東西唯有放在音樂裡,它是我精神層面的保護,一種我獨有的享受。
2015年的夏天,大學畢業時,朱一帆應邀在畢業晚會上臺,鋼琴彈唱了一首歌,後來變成了《尋人啟事》。此後不久,是這首《會吸菸的貓》,以及專輯的同名歌曲《天冷了》,都在屬於他工作以外的零碎時間裡,逐漸拼湊完成了。
從去年開始,他就跟身邊的朋友打趣說:我要發專輯了。這句話到此刻才算真正完成,朱一帆有些苦笑著說,還好,起碼是完成了,它也是此刻最好的我。
在這首《天冷了》裡,24歲的朱一帆在結尾處唱到:
世界不需要歲月
城市總是別人的
如果某棵樹上還有幾片葉
一定會,懂我的感覺
我想,最好的音樂總要先解決屬於自己的問題,給自己最真摯的感動,才能去溫暖更多人心,才能在寒冷到來時給予火焰般的熾熱。
轉眼2017年就要過去了,天冷了,聽這首歌吧。
讀到最後的驚喜:
在本文留言,說說你印象最深的老師~
點讚數最高的3位和最少的2位朋友,每人將獲贈朱一帆《天冷了》實體專輯1張。
- End -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聽更多朱一帆的好音樂
每一首民謠的背面
都是一個民謠故事
▽點擊閱讀原文,聽更多朱一帆的好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