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可以依止的真正的、有功德的上師之後,也進行了依止,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將是對自己的今生、後世都有著重要意義的事情。那就是----依教奉行。
四個字很簡單,可是真正能做起來的人不多。也許你能看到很多人匍匐於上師的法座前,頭觸地於上師的足前。但是內心的這份恭敬有多少成份是純淨的?又能維持多久?這些都是未知數。打從心裡依教奉行於上師的弟子,都會希望上師能長久駐世,這樣才能廣轉法輪,利益廣大的眾生,也包括自己,從中才能儘可能長久的依止上師,得到上師的所有功德以及法義。這種心情與希望父母能夠長命百歲無異。父母能給你的身體、血脈或者是一些資具,但是真正能夠利益自己生生世世的人卻是上師,因為他能引導自己走上解脫之路,能夠讓自己的今生、後世都能與法在一起、與佛在一起。上師是人生中真正的明燈,不僅僅能夠告訴世間的學問,還能教會自己出世間的道理。明白今生來人間走一回,到底是來幹什麼來了?
依止上師所傳的教法而奉行。上師傳的是佛陀的法,是無尚、無謬的真正的法。上師有著不共的功德。此生做為一個引導者,引導著有緣眾生走向解脫之路。也許有時在凡夫的眼裡,上師的有些行為不如法,甚至是不對的,那麼對此行為如何才能視為是功德呢?遇到這種情況時應該當這樣想:看起來是個過患,看起來不如法,但是上師可能是為了調化某一類這樣問題的眾生,在他面前示現同類問題,比如說,有些人喜歡說綺語,上師為了調伏他也跟他說很多綺語。不理解的人會認為:這個上師怎麼說這麼多綺語呢?是不是過患?這時怎麼把綺語看成功德呢?因為這類弟子,很喜歡說綺語,如果直接讓他不要說,可能不一定能調伏他,所以上師為了調伏弟子的緣故,顯現上給他說一些綺語,讓他生起歡喜心,之後進一步親近上師,願意依止,上師再給他講法,就可以調伏了。
同樣的,上師發火、嗔恨等行為,也要同樣觀清淨心。不能將上師看成是與凡夫一樣的行為,否則永遠也無法得到上師的功德。
上師是再來人,上師在的時候,會直接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做才如法。不能在上師身邊的弟子,無論是通過視頻還是音頻也能感受到上師的慈悲、廣大的菩提心,能夠攝持我們的心。但是顯現上上師也會離開我們的,一但離世,再口口聲聲的修習實相等,如果既不具備使上師斷證功德融入自相續的誠信恭敬,也不進行祈禱等,這就與上師「能修所修相違」,無論如何是不可能成就的。所以在上師住世期間,全力以赴的依教奉行,通過三種承事,令自心與上師的智慧成為無二無別,這樣才有機會被上師所攝持。
「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說的是:子女想要贍養父母,但父母卻已等不到這一天。孝順父母都是需要「時效性」的。依止上師也是一樣的,上師在的時候,一定要儘量、儘快的依教奉行,等到上師不在的時候,除了依照教言繼續修行之外,還要不斷的祈禱才行。相比之下,上師在總好過不在。另外,對於這個「時效性」,針對自身也是同樣的道理,無常時時在,也許上師還在做弘法利生的事情,可是自己卻沒有機會繼續向上師學習,繼續依教奉行了。
有人說等我有時間了我再修行;
有人說等我歲數大了我再修行;
有人說等我閒下來的時候再去修行。
等,再等、再再等。時光就這樣一點一點的流走了,等有時間了,時間總是別人的;等歲數大了,精力就會不濟了;等閒下的時候,活著的人哪一個能閒下來?
別再等了,依止上師和自己修行都不能再等!
人生短暫,及時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