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東賢:中國人幾千年前,就已懂得如何用路徑創造儀式感|演講視頻(二)

2021-02-07 最佳設計BEST DESIGN

講者|鄭東賢

PLAT ASIA聯合創始人,總裁

師從建築大師安藤忠雄

曾就職於日本磯崎新工作室

鄭東賢,韓國人,東京大學博士

師從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

建築理論大師鈴木博之

更曾與日本建築大師磯崎新共事

這樣一位東亞文化背景的設計師

他眼中,有著全新視角的「東方」

當我們都在談論空間的儀式感時

並不知道,中國傳統建築語言中

早已懂得用路徑創造儀式感

當我們都在讚美西方自然主義的純粹時

卻並不了解

中國山水畫中常見的「虛亭」

才是真正讓大自然來擔任設計師

在中國已工作15年的鄭東賢,將與大家分享

他潛心研究多年後所發現的

真正的東方精神原型

眼界會員已上線

掃碼觀看 50位講者 完整版演講視頻·圖文

「我們往往說的「自然」,實際上是nature的翻譯詞

100多年前西方的哲學、科學,傳到東方的時候需要翻譯詞,比如說nature 、science、philosophy 、space,這些都是,但是在我們語言裡面,是不存在的。然後需要翻譯的時候,就形成了自然、科學、哲學、空間、社會等等的這些詞。

美是之前就有,但是我們的祖先用的這個「美」,是善良的善,不是表面的美。所以自然也好,美也好,在我們東方的思維裡面,這兩個狀態是混在一起的。

 

西方的哲學、歷史,從柏拉圖開始都是二元化的,現實和理想、黑和白都是這種對立的關係,我和你、主體和客體,都是二元化的一個狀態。

 

所以他們看到自然的時候,也同樣,我是人,你是自然,我要徵服你,我要克服你,是一種對象的狀態。

01傳統東方建築的核心模型:虛亭和路徑

02槐樹林餐飲會所:簡潔樸素的曖昧狀態

03金山嶺馬術中心:路徑設計,創造儀式感的過程

04河北某美術館:設計師不是我,是大自然

05成都某會所:在「一朵雲」裡就餐

06河北某酒店:從《陰翳禮讚》看東西方區別

眼界會員已上線

掃碼觀看 50位講者 完整版演講視頻·圖文

PLAT ASIA聯合創始人,總裁

美國綠色建築認證專家

韓國籍建築師,中日韓文化背景

精通漢語,韓語,日語,英語四門語言

2002 年授日本政府邀請獎學金

師從日本建築理論大師

鈴木博之與建築大師安藤忠雄

獲得東京大學博士學位

期間就職於日本建築大師磯崎新所創工作室

眼界會員已上線

掃碼觀看 50位講者 完整版演講視頻·圖文

相關焦點

  • 【英語視頻】TED演講 | 不論何時,你都需要有儀式感!
    在生命的早期,我們用儀式來標誌每個階段,像是生日、畢業典禮,但步入晚年後呢?在這個「思前想後」的冥想演講中,Bob Stein提出了一個新的儀式:當你長大後,把自己的東西(及它們背後的故事)分享給大家,來反思自己過去的生活並打開通向未來的大門。
  • 生活需要儀式感:以前的年味去哪兒了?13億中國人都在深思
    我們都很務實,不需要虛情假意,我們都很接地氣,不需要形式主義,我們節奏緊張,不需要虛頭八腦,更何況,現在快節奏年代,哪有時間去搞儀式感呢?老莫向來覺得生活是需要一些儀式感的,這跟時間無關,跟效率無關。越強調效率和時間的年代,我們越要用儀式感去對抗所謂的時間和效率。
  • 用滿滿的儀式感,和寶貝一起開啟嶄新的2021
    用滿滿的儀式感,和寶貝一起開啟嶄新的2021
  • 中國人過大年,用中國紅來表達我們中國人的儀式感
    又到一年春節時,中國人的大年總是那麼的轟轟烈烈,全國人民都在忙年,忙著貼春聯、貼窗花、殺豬宰羊買新衣。記得有一年央視播放了一個廣告,內容忘記了,畫面卻還印象深刻,是一家人都穿著不同款式的紅色新衣給觀眾朋友拜年,在我看來,穿一件中國紅的衣服便是中國年最特別的儀式感。
  • 戴維尤裡奇的演講值得聽嗎?(視頻)
    換做五年前,可能我根本不care這個事,尤裡奇跟我有什麼關係啊,他能給我們公司帶來什麼?但是,最近這幾年,當我們聚焦HRBP和人力資源轉型研究,試圖幫助更多HR成長和所在的企業轉型,特別在全國50多個城市,做了超過100場的線下分享後,尤裡奇總是是繞不開的一個人。【戴維尤裡奇是誰?】戴維尤裡奇是誰?
  • 【知識分享】手機上愛奇藝視頻【緩存路徑】在哪裡?如何【分享觀看VIP】緩存視頻?
    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些VIP視頻緩存的路徑在哪裡?又或者是周圍身邊的人也想看VIP視頻,那麼,又如何將已緩存至本地的VIP視頻成功分享給朋友呢?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愛奇藝緩存路徑問題的解決,及如何有效分享VIP緩存視頻;首先,是愛奇藝VIP視頻緩存路徑的問題;手機打開愛奇藝,找一個VIP視頻,點擊右下角的【緩存該VIP視頻】,選擇好清晰度,點擊影視劇集數,即可進入緩存界面;
  • 演講 | 抖音亮相GDMS:全民生產力,視頻進化新時代
    字節跳動營銷中心總經理 陳都燁演講從視頻傳播、內容社交、興趣消費、技術升級等維度深度解讀了移動視頻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同時指出以抖音為例的UGC移動視頻平臺在營銷場景、轉化路徑、互動營銷等方面的巨大價值。演講還提出「三域理論」營銷流量場概念,以「公域流量」、「商域流量」和「私域流量」歸納流量在抖音平臺上的沉澱和轉化通路。
  • 告別在前,體面在後——說說「儀式感」
    這個儀式,是他們雙方對對方最後的成全,也是對自己的成全。儀式感,成為了最後的體面。失敗的感情,會教會你如何去更好與自己相處、如何更好的去愛一個人。因為愛太多了導致失敗,下一次就會控制自己的付出,愛太少的那個就會把對前任的虧欠彌補給現任。
  • 結婚9年胡可卻後悔,中年人的婚姻為什麼會敗給「儀式感」?
    為什麼在很多人眼裡不務實,容易被忽視的儀式感卻成為很多中年人婚姻裡抱怨吐槽的對象呢?今天就來談談儀式感和婚姻的關係。1、什麼是儀式感1908年,法國人類學家範熱內普出版了一本叫《過渡禮儀》的書,它首次在書中提到了「儀式」的概念。
  • 日本人:我們發明泡麵,但中國人幾千年前就吃上了「方便麵」
    不僅口味眾多,價格便宜,儲存時間長,就連食用都只需要用熱水泡幾分鐘就可以。不過一位研究中國歷史的日本人卻表示,雖然是我們發明了泡麵,但中國人其實幾千年前就已經吃上了方便麵,他認為中國的歷史還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地方,如果不是中國人不太懂得宣傳自己的話,可能很多專利都要被中國人先攥在手裡。
  • 雪人思維:看透女人迷戀儀式感的深層原因,學會它,創造高峰體驗
    我一直都不明白,女人為什麼如此迷戀儀式感,直到我聽到一種說法,據說,越是經常面對不確定性的人,越是容易迷信。比如做生意的老闆等等,而他們都會有一套屬於自己的儀式,比如上牌桌前不看書,因為書就是輸的意思;比如談一筆大生意前,必須要請神拜佛等等。據說不少運動員在大賽之前,也都會做一些只有他們自己才懂的儀式。
  • 生活,為什麼需要一些儀式感?
    儀式感,其實就是一種慢,一種把生活過得精緻的奢侈,一種悠閒的心情,一種不湊合的生活態度。張愛玲曾說過:生活需要儀式感,儀式感能喚起我們對內心自我的尊重,也讓我們更好的更認真的去過屬於我們生命裡的每一天。
  • 生活的儀式感,讓富士instax mini Link來加持
    《小王子》裡有句話:"所謂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 對新媒體環境下短視頻製作與傳播路徑探討
    本文簡要介紹了新媒體與短視頻,分析了製作短視頻的方法與要點,同時探討了傳播短視頻的有效路徑,希望能夠充分發揮短視頻的作用,提高製作與傳播水平,促進其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短視頻製作;傳播路徑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9)10-0000-02 行動裝置現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 視頻平臺也打造儀式感?《這!就是街舞》成了優酷的《紙牌屋》
    從IP角度出發,《這街》已然成為國內綜合視頻平臺第一個具備符號感的節目,既與平臺緊緊相關,又與觀眾一期一會、緊貼當下的熱點和議題,濃縮平臺以及時代的價值。對壘BHO、奈飛,視頻平臺也要玩」儀式感」把時間拉回到直播前的半小時。
  • 鄧超孫儷甜哭眾人:沒有儀式感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可不,就在前幾天,等等妹妹掉了人生第一顆牙齒,孫儷就樂壞了,興衝衝地把牙齒放在一個準備已久的寶盒裡。為人父母,給孩子創造一個有儀式感的世界,就是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提升家庭的凝聚力。聰明的父母,都懂得用家庭儀式感給孩子幸福感和安全感。第一、日常作息上,點綴儀式感在一檔綜藝節目中,何炅曾提出一個主題:「生命中最重要的儀式感。」一個小女孩的回答令人印象深刻。
  • 2019,我們需要一場有儀式感的春節!
    △本次大會一大亮點:可愛的「金豬」登場此次分享大會作為#廚房很有趣#三期系列的收官之作,以「年」為切入點,通過對中國年的講述,喚醒更多中國家庭對經過漫長歲月流傳,仍具備強悍生命力的傳統美食文化的關注和傳承。義大利未來食物研究所已與中國食育倡導者行動籤訂國際食育創新戰略夥伴合作協議,其創始人Sara發來視頻。
  • 生活需要儀式感|重讀《小王子》解析什麼是儀式感
    儀式感,這一術語在學術界至今都未能形成統一概念。目前能查到的資料大多是將儀式感與營銷相聯繫。2011年,學者 FangYingfeng在 《Study Oil Efects of Ritual in Marketing》「儀式感營銷」是營銷主體通過對人們特殊消費行為的儀式化設計賦予消費行為神聖意義或傳承性價值,從而達到創造、引導消費活動的營銷目的。
  • 儀式感
    記得那年畢業的時候,有些同學已提前在工作單位實習了。在拍畢業照的前一天晚上,好幾個同學從別的城市趕回來,其中一個同學說:「上了幾年學,不拍畢業照太沒勁了。」多年後看著畢業照上大家的笑臉,似乎都忘記有過這麼一段,因為照片上的人是齊的,我們都在,是一個儀式感讓我們的回憶沒有遺憾。但是因為疫情,讓曾經覺得「沒拍畢業照就太沒勁」的想法只能變成遺憾。
  • 春節的儀式感,為什麼會輸給感恩節、聖誕節等洋節日呢?
    事實上,中國年的味道正在變淡,一些儀式感也在新一代年輕人中逐步消失;相比之下,一些洋節日,如聖誕節、感恩節以及更早的愚人節、萬聖節等等,都在中國很有市場,洋節日期間標誌性的儀式感也從西方歐美國家漸漸在全球範圍內流行開來,如自11月開始,全球人民就是開始學著感恩:西方人感恩的是一些小事,如家庭,健康的體魄,朋友相會,夫妻耐心等等;中國人則更喜歡感恩國家,感恩時代和地方管理者,有網友調侃說:感恩小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