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兵變」,袁世凱是幕後主謀,還是壓根就不知道?

2021-01-14 吊蘭書苑

清朝末期,袁世凱掌權後的北洋新軍,出現了一批軍事將領。這些軍事將領又稱為北洋軍閥。1862年12月12日,出生於天津塘沽一貧困造船工家庭的曹錕,即是北洋軍閥之一。

1882年,20歲的曹錕應募入伍,經過數十年的摸爬滾打,1907年被袁世凱任命為北洋軍第三鎮統制官。鎮統治官相當於現在的軍長。

1912年2月29日晚8時許,曹錕第三鎮一部在北京發生譁變,隨即波及保定、天津等地,亂兵搶掠放火,通宵達旦,京津一帶一片混亂。兵變發生在清王朝剛剛宣布遜位的北京,就顯得不同尋常,在中國近代史上十分有名。

這次兵變稱為「北京兵變」。又因兵變不僅在北京,還殃及天津和保定,又叫「京保津兵變」。

我們都知道,清帝退位時間是1912年2月12日。翌日,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為踐行他的諾言,即向參議院提出辭職,並推薦袁世凱繼任大總統一職。

孫中山在辭職的同時,還提出了三個附加條件:

其一,臨時政府設在南京,不得更改;

其二,新總統到南京受職之日,本總統及國務員始行解職;

其三,《臨時約法》新總統必須遵守。

孫中山提出上述三個附加條件的目的,旨在讓袁世凱離開他經營多年的北京,以便於實行民主共和制度。

為促使袁世凱南下就職,孫中山委派蔡元培、汪精衛、宋教仁等八人作為專使團隊,北上迎接袁世凱。

專使團於2月27日抵達北京時,全城遍懸五色國旗,主要路口均搭起了彩牌樓,並大開中華門,請專使團由中門而入。中華門是清代的「大清門」,平時關閉著中門,只有皇帝出入時才大開中門。可見,袁世凱對專使團歡迎規格異乎尋常。

是日下午,專使團會見袁世凱,袁世凱表示願意南下。在此之前,北京市政當局就通知京城各家各戶舉行三天慶祝活動,以示對專使團的歡迎。

2月29日袁世凱與專使團舉行茶話會。

當晚,正當蔡元培等人在迎賓館準備就寢時,突然發生了兵變,窗外槍聲大作,火舌紛飛。不一會兒,兵士縱槍闖入迎賓館專使住所,擄掠財物。嚇得專使們第二天一大早就移入六國飯店躲避。

對於這次兵變,目前學術界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一是袁世凱操縱;二是與袁世凱無關。

關於袁世凱操縱一說的人們認為,兵變是袁世凱具體策劃和部署的,似乎言之鑿鑿。

因為,北洋新軍第三鎮是袁世凱嫡系部隊,統制曹錕又是袁一手提拔的心腹愛將。袁世凱不發話,或沒有私下授意,曹錕怎敢放縱部下搶劫商民四千餘家,劫掠京奉、京漢鐵路局,還有大清、交通、直隸三銀行以及制幣廠。更為惡劣的是,竟將蔡元培等專使團住地的衣物行李也洗劫一空?

但也有學者認為,將這次兵變指為袁世凱的預謀,目前還缺乏直接的史料證明。

譬如南京臨時政府軍令部長徐永昌,在其回憶錄裡就說,袁世凱不是「北京兵變」的主謀,如果硬要這麼說,那是對袁世凱的污衊。北京大學教授尚小明稱,袁世凱策劃「北京兵變」的說法根本不能成立。

袁世凱的女兒袁靜雪在《我的父親袁世凱》中說,兵變是她大哥袁克定串通第三鎮統制曹錕搞起來的,目的是把她父親留在北京,袁世凱本人事先並不知道。

袁克定是袁世凱的長子。袁克定後來連《奉天日報》都能偽造出來,策劃「兵變」這樣的事,應該不難。

還有,袁世凱有一個叫陶樹德的侍衛,曾寫過一篇記述北京兵變的文章,裡面就有這樣的記載。他說,據他所知,當兵變時,袁世凱正在石大人胡同外交大樓臨時總統府樓上辦公。突然聽到有兵變,即傳令叫曹錕過來。

這時正值夜晚。就在袁世凱等曹錕之時,袁所在辦公樓的窗玻璃已被槍彈打破數處。但焦躁不己的袁世凱仍不肯下樓。

袁的內衛傅國寶見情勢危殆,強將袁世凱攜到地下室。不一會兒,曹錕急急趕來,一到袁世凱面前就伏地請罪。可見,「北京兵變「應非袁世凱授意。

陶樹德估計,兵變可能與當時傳言的裁兵、減餉有關,或許也不是曹錕指使。陶樹德是袁世凱身邊的親隨,他所說所講,皆親眼所見,應該可信。

北京兵變發生後,英美兩國表示,將調兵進京加強使領館警戒,日本在秦皇島登陸,俄國也調兵1000人由哈爾濱開到天津,欲進京保護使館 「安全」。一時北京黑雲壓城。

此時,商界人士也籲請袁世凱「萬勿南下」,而眾多北洋將領更是通電全國主張「大總統在北京就職」。在這種情況下,南京方面被迫讓步,同意袁世凱於3月10日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

袁世凱本來就一萬個不想離開自己的老巢北京去南京,「北京兵變」正好稱了袁世凱的心。

無可置疑的是,不管是不是袁世凱主謀,「北京兵變」的發生,袁都是最大的受益者。

如果沒有「北京兵變」,如果袁世凱真的到了南京就職,民國的歷史進程或將改寫。

相關焦點

  • 1912年2月袁世凱為什麼在北京自導自演了一場兵變
    而這一鬧劇正是中華民國的大總統袁世凱示意外號曹三傻子的曹錕率領麾下的北洋大兵上一年了這一齣好戲。原來是孫中山把大總統的位置讓給袁世凱後,火急火燎地制定一個《臨時約法》,還想出一個把中華民國國都南遷定都南京的想法,而南京是革命黨人的勢力範圍,袁世凱離開自己老巢北京到南京就職無疑事被拔了牙的老虎猖狂不得。袁世凱為了避免去南京就職,只能命令曹錕自演自導。
  • 慈禧的手段絕了,沒動一兵一卒,巧妙化解袁世凱兵變
    直接正文:慈禧太后在臨終之前,察覺出京城守衛有所變動,守衛京畿要地全部都是袁世凱的兵。一時間兵變的陰雲籠罩京城上空,慈禧宣旨召滿旗兵部尚書鐵良進宮有急事商討。原來慈禧的敏感並非是多想,當時的確是有人準備借兩宮病危之時發動兵變控制政權。
  • 袁世凱告密導致戊戌政變爆發,這個說法真的可靠嗎?
    晚上他去總督府,向榮祿密告了八月初三(9月18日)維新骨幹分子譚嗣同,要求他「殺祿圍園」(殺害榮祿,軟禁慈禧)發動兵變奪權的事情。榮祿得報後,當夜趕往北京向慈禧密報。於是,次日(9月21日)慈禧在紫禁城早朝發布上諭:囚禁光緒帝,捉拿康有為等維新首領,爆發了戊戌政變。問題來了。榮祿當夜能夠乘火車去北京嗎?顯然不能。因為當時天津到北京的火車只有白天開行,夜間沒有火車。
  • 此人是民國初年黑社會1哥,無奈惹怒袁世凱,中計死在亂刀下
    但即便是他有這麼高的官職,他還是改不了他的不良惡習。他開始欺壓百姓、騙取政府的錢財,這件事情讓他被孫中山免了職。被免職後的他,準備東山再起,不久後就加入了中華共進會,成為會長。這是一個只會惹是生非的組織,這引起了袁世凱的注意。當時的應桂馨正因為這個組織參與了武昌兵變被黎元洪通緝。為了讓他為自己所用,袁世凱對他實行了招安,託關係取消了他的通緝令。
  • 戊戌政變:袁世凱為什麼出賣維新派?為何不賭一賭光緒的帝黨?
    變法運動初期,袁世凱曾經表現出支持變法、積極推動變法的熱忱:強學會成立之後,袁世凱積極參與,稱為強學會的發起人之一;袁世凱又派人到北京與維新派保持緊密地聯繫;袁世凱積極的幫助維新派…………袁世凱對戊戌變法的熱情和關心,贏得了維新派志士和光緒皇帝對他的信任。為此,光緒皇帝還專門在頤和園召見了袁世凱,破格提升他為候補侍郎,專辦練兵事務。
  • 白夜追兇幕後主謀浮現,劉長永被誰殺了?周巡是好是壞?
    《白夜追兇》幕後主謀浮現,周巡想除掉誰?劉長永被誰滅口?《白夜追兇》幕後主謀浮現,周巡想除掉誰?劉長永被誰滅口?《白夜追兇》幕後主謀浮現,周巡想除掉誰?劉長永被誰滅口?不知道你們有沒有一種感覺就是關宏峰越來越不簡單,相比弟弟的坦誠相待,關宏峰的很多當年案件的情況都沒有告訴弟弟,而且當時就是他調節了劉長永和周舒桐的關係,他很可能在周舒同將飲料放在車裡返回店裡拿手機的時候下毒,因為他知道周舒同對花生過敏,一定不會喝,而且當時也分析了周舒同這杯飲料不是給劉長永就是給關宏峰,他可以保證不是給自己,那一定就是給劉長永的。
  • 陳玄禮發動兵變逼死楊貴妃 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其實他的身份很不簡單,照白居易所說的那樣,他家三代都是金吾衛的官員,根正苗紅!其爺爺更是逼死楊貴妃的直接兇手,事後非但沒有被唐玄宗清算,反而一直很重用!這倒是為何?說到這部電影,不得不吐槽一下,本來看著這部電影的畫風、介紹覺得很不錯,於是到電影院看了下,誰知道在電影中有一些可恐怖的情節,真是有點小失算!
  • 長安十二時辰小說最後結局解析 誰是兇手幕後黑手boss主謀
    幕後黑手boss主謀是誰?  在《長安十二時辰》的小說結局中,真正的幕後兇手賀東死了,而李泌和張小敬也成功的解除了長安城的危機,李泌想要離開長安去隱居修行,而張小敬卻沒有說自己要選擇去做什麼。  在小說的最後,張小敬和李泌才弄懂了事情的真相,他們之前以為賀知章是幕後主使,因為賀知章是忠於太子的重臣,他願意為太子赴湯蹈火,而兇手之所以是賀東,是因為賀東是賀知章的養子,而且賀東極其孝順,因為知道父親想要的是什麼,所以他寧願犧牲自己也要幫父親去做
  • 袁世凱死後,為什麼一個不受寵的朝鮮公主為其殉情?
    近代中國的風雲人物怎能不提袁世凱?他立的功是大功,過也是大過,當然這裡我們不提他的功過是非,我們只來看看他的家庭生活。袁世凱死後,其中一位朝鮮籍的妾自殺殉情。這位妾姓金,也有稱閔氏。她是朝鮮皇族人,小名叫碧蟬,朝鮮明成皇后的表妹。小時候被朝鮮王妃母家收養了,做了閔氏的養女。也有說她是朝鮮公主,不過以訛傳訛罷了。
  • 如果李鴻章同意袁世凱的建議,我們的領土,就能增加22萬平方公裡
    鴉片戰爭爆發後,各種不平等條約便接踵而至,不是要我們割地,就是讓我們賠款,還有的就是讓我們放棄某些國家主權。尤其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沙皇俄國趁火打劫,通過各種手段,強行佔領了我國北部一百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
  • 八國聯軍攻打北京,袁世凱為何靠邊站?
    ——雨果(法)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1041,閱讀約3分鐘有網友留言提出一個問題:1900年8月,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山東巡撫袁世凱為何選擇袖手旁觀?袁世凱有何考慮?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值得今天朝九晚五的白領認真思考。
  • 袁世凱企圖把朝鮮變為一個省,為什麼李鴻章卻拒絕了這個提議?
    雖然心中非常不服,但是實力不允許,表面上還是畢恭畢敬。大清對於朝鮮也是非常關心的,畢竟那裡距離東北實在是太近了。近代的時候,朝鮮有了麻煩,列強盯上朝鮮了,與此同時,朝鮮自己也不爭氣,國內開始動亂不堪。日本明治維新後開始染指朝鮮,逼著朝鮮籤訂了《江華島條約》,打開了朝鮮的國門。
  • 幕後主謀是誰?劇中人物結局如何?
    《長安十二時辰》周一圍飾演蕭規而在《長安十二時辰》最後的大結局中,只留下一個懸念:蕭規及此前的突厥狼衛,之所以能在長安搞出這麼大的危機,是因為還有幕後主謀,策劃和支持整場行動。在馬伯庸的原著小說中,這個幕後黑手,最後被安在何孚(賀東)的頭上。實事求是地講,小說這樣的處理,是不太能令人滿意的。
  • 《長安十二時辰》右相都被嚇得改主意幫李必破案,幕後主謀不簡單
    在大唐的官場也是如此,多是為了自己的官場生涯,為了自己的利益,有幾個是像張小敬這樣一心只為天下,只為百姓,任誰的規矩他也不講,誰的面子他也不賣,只圖個國泰民安。看了差不多近一半的劇,相信很多觀眾應該也看出點門道了。
  • 袁世凱二十二三歲就敢殺人立威,這樣的膽識世間幾人有
    01吳長慶是淮軍將領,朝鮮的壬午兵變後,他率部入朝彈壓兵變,袁世凱殺人立威的事兒就發生在這時候。而袁世凱是志在天下的。古今中外都一樣,無論在官場還是在職場,所有能接燙手山芋的人,最後都可能成為炮灰。因為在大老闆那裡,你的價值就是讓燙手山芋不落地,至於你的前程和抱負,沒有人關心,解決眼前的麻煩永遠是現實必需。
  • 辜鴻銘罵袁世凱比誰都狠,為何袁世凱不殺他?一句話道出真相
    1903年,辜鴻銘在天津見到袁世凱,當時清政府在北京設立練兵處袁世凱任會辦大臣,負責創辦武備學堂,並聘請大批日本軍官擔任教習。袁世凱見到辜鴻銘,極為謙恭地請教辜道:"湯生兄,西洋人練兵的要旨是什麼?"
  • 高平陵兵變
    但是發動兵變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發動兵變者能掌握主動權,王允發動兵變成功是爭取到了在并州軍中有影響的呂布。宦官們能發動兵變是藉助皇帝的權威,而司馬懿能發動高平陵兵變除了他本人對軍隊的影響,主要是他的對手太過差勁。本來司馬懿控制洛陽未必就能兵變成功,主動權應該說還是在曹爽手裡,只要有小皇帝這張王牌,討伐司馬懿也是名正言順。
  • 袁世凱為什麼要稱帝?
    做為強勢統帥,袁世凱絕對不能容忍。另外,新成立的民國太混亂了。清朝遜位以後,朝野瞬間冒出幾百個黨,各自拉幫結派攻訐不休,幾年來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尤其是國民黨,通過競選獲得大部分議員席位,平時沒什麼有用的建議,只知道維護自家利益,只要不符合國民黨利益的全部反對。
  • 王傑嗓子被毒啞,幕後主謀是謝霆鋒?香港著名記者揭露事實真相
    在採訪的時候,王傑多次談到自己嗓子被毒啞的事情,王傑稱當時正是因為有人嫉妒自己的才華,所以才從幕後下了黑手,自己嗓子出問題,不能再唱出一些經典的歌曲,這也是幕後對手對他的打擊。那麼很多人就有一個疑問,王傑的嗓子到底是被誰毒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