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正文:
慈禧太后在臨終之前,察覺出京城守衛有所變動,守衛京畿要地全部都是袁世凱的兵。一時間兵變的陰雲籠罩京城上空,慈禧宣旨召滿旗兵部尚書鐵良進宮有急事商討。
原來慈禧的敏感並非是多想,當時的確是有人準備借兩宮病危之時發動兵變控制政權。而這兩個人不是別人,正是當時清廷一個掌握政權的慶親王奕劻,另一個就是掌握兵權的袁世凱。
這個慶親王是乾隆皇帝最愛的小兒子十七子永的後人,原本只屬於一個遠支皇親,屬於一個逍遙王爺。但是礙於晚清時候皇族內能幹的親王都沒了,慈禧只能趕鴨子上架讓這個慶親王出來了,說白了,熬到最後的就是贏家說的就是慶親王奕劻。
這個慶親王沒有得志之前生活十分窘迫,所以對錢財格外的在乎,而袁世凱正是看到這點,給慶親王的金子是數不勝數。在晚清時有個流傳就是:「慶親王愛財,小親王好色。」可以看出慶親王的兒子是非常好色,袁世凱針對這兩個特點將這父子倆哄的是十分開心。
借著慶親王的權勢,袁世凱也得到了很多好處。但是自從慈禧欲立載灃兒子溥儀為嗣皇帝後,袁世凱成天在家中是坐立不安。因為這個載灃正是光緒皇帝的親弟弟,然而袁世凱在戊戌年的時候就因為變法的事一直被光緒帝記恨在心,他的親弟弟必然也是將袁世凱排在第一個要殺的人。
袁世凱也曾討好過載灃,但都被拒之門外了,載灃擺出的意思就是:「待我輝煌日,就是你末日。」袁世凱深知如果溥儀繼位了,自己必然沒有好果子吃,就這樣,他冒出個想法不能讓溥儀繼位。
袁世凱便找到慶親王表示自己擁立奕劻的兒子載振為皇帝,絕不擁立溥儀。奕劻一見袁世凱如此盛情,心裡自然非常歡喜。特別對於他這個遠支的皇親家中能出一個皇帝絕對是揚眉吐氣了。
兩人一拍即合開始著手準備發動政變。袁世凱首先將北洋二鎮的兵全部調往了京畿周邊,似有待機而動的形態。而北洋第一鎮正是剛才提到的慈禧緊急召見的滿貴鐵良的兵。當時鐵良離京都很遠,所以袁世凱並沒有當回事。
但是他們都低估了這個掌握著晚清半個世紀的慈禧老佛爺的手段。慈禧雖然在宮中,但是宮內外眼線很多,很快就發現了異常。但是慈禧知道此刻如果硬來只能說是讓兵變提前發生,而自己必然是無任何還手之力。
慈禧決定來個暗度陳倉,首先命令李蓮英致電文讓鐵良抓緊進宮,並且是以最快的速度掌管現在袁世凱手下段祺瑞所駐紮的屬地,掌管後通知袁世凱。然後慈禧還以視察陵墓為由,讓慶親王奕去京外陵墓視察情況。這兩件事同時進行的時候,慈禧傳旨載灃馬上將溥儀抱進皇宮「承繼同治,兼光緒」的名義成為嗣皇帝。
慈禧這一套組合拳一出,一場馬上發動的兵變被在無形中消滅。首先慈禧讓鐵良以迅雷不及的速度接管了段祺瑞的營地,就是要打個袁世凱措手不及,因為當時慈禧雖然病危但是權威還是很大,段祺瑞在沒有袁世凱的指令下是不敢抗旨的,就這樣,鐵良輕鬆的頂替了段祺瑞的軍營。
然後慈禧讓奕劻以視察陵墓的名義離開京城,就是要調虎離山。因為慈禧深知袁世凱在宮內的黨羽是不及奕劻的,奕劻一走那麼袁世凱就等於瞎子了,只有兵權的他是不敢輕舉妄動的。而後慈禧叫載灃立刻將溥儀抱進宮內直接宣布懿旨,這樣的話天下已定,就算袁世凱敢強制發動政變,但奕是不會在去冒險的。因為慈禧了解這個奕並非是有魄力之人,是不敢冒天下大不諱去強硬發動兵變的。
就這樣果然不出慈禧所料,晚清這場兵變輕鬆地被慈禧化解。然慈禧時日已不多,也無精力去處置慶親王與袁世凱了,他們倆人也就逃過一劫。說到最後不得不為慈禧的手腕感嘆,作為一個封建時代的女人,能將清廷上下玩弄於股掌之中,不知是晚清的大臣太無能,還是慈禧太高深呢?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