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紅1師:4任師長3位犧牲,1人成開國上將,只剩右臂

2020-12-21 騰訊網

75個紅軍師1

作者:卡迪羅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開欄的話】

在中國工農紅軍的光榮歷史上,曾經存在過75個師的番號,編制序列從第1到第99(中間有部分空缺)。目前在史料書籍中,對紅軍軍級單位的戰史稍有介紹,但對於變動較為頻繁、存在時間普遍不長的紅軍師級單位,鮮有系統介紹。我們開設戰旗獵獵:75個紅軍師傳奇專欄,以師為建制單位,系統介紹各個紅軍部隊的英雄戰史、各師師長政委的基本情況、官兵的英勇事跡和偉大精神,以此紀念我們偉大的紅軍。歡迎關注。

在工農紅軍歷史上,紅軍主力部隊先後存在過3個紅1師,分別是鄂豫皖紅1軍第1師、紅3軍團第5軍1師和紅1軍團第1師。我們首先介紹紅3軍團第51師的徵戰經歷。

1930年7月,紅3軍團連克嶽州、平江,目標直指長沙。軍團長兼紅5軍軍長彭德懷鑑於前一段時間部隊作戰頻繁,減員較大,遂決定在平江作短期休整,並把各部建制由縱隊-支隊改為師-團。紅5軍的4個縱隊,被整編為第1、3兩個師,其中,1師由第12縱隊編成,第2縱隊長李實行任師長,第3縱隊長吳溉之任政委。

李實行,原名李謂黃,1902年出生於湖南橫山,在安源煤礦工作期間入黨。1928年,李實行任平瀏遊擊隊隊長,曾配合紅5軍2大隊隊長黃公略將部隊發展到3個縱隊。後來李實行又單獨指揮第2縱隊轉戰湘鄂贛地區,展現了很強的獨立指揮能力,被湖南軍閥何鍵稱為「瀏陽悍匪」,他能成為師長,可以說是意料之中。

7月23日,軍團長彭德懷獲悉,何鍵的先頭部隊2個團已經抵達距平江15公裡的晉坑一帶,遂下令全軍出擊。紅1師成功迂迴到晉坑之敵側後,切斷了其退路,迫使敵全線後撤。26日拂曉,紅8軍在金井敵軍打成膠著狀態,紅1師再次迂迴到敵人後方,切斷了敵人退往長沙的道路,並配合軍團主力將敵主力全線擊潰。攻佔長沙後,紅1師出城一直追擊到長沙以南25公裡的易家灣,負責保障長沙外圍的安全。

紅1師首任師長李實行,政委吳溉之

紅1、3軍團會師後,鑑於久攻長沙不克,遂決定退往江西蘇區,準備迎擊蔣軍的第一次大規模圍剿。12月紅1師隨軍團部撤退到江西東固,與紅1軍團其他部隊一起隱蔽起來,等待蔣軍上鉤。敵第18師追擊至此,對佔據龍崗山頭的紅7師展開猛攻,紅1師配合3軍團各師直插敵後,切斷了敵師部及兩個旅的退路,為全殲蔣軍第18師創造了有利條件。

第一、二次「圍剿」先後失敗後,不甘心失敗的蔣軍又調集30萬大軍發起第三次「圍剿」。此時,紅1師正在福建建寧一代籌款、建立根據地,接到上級命令,全師冒著7月的酷暑天氣,繞道根據地南部,急行軍1000裡後抵達興國,與方面軍主力匯合。8月5日夜,紅1師從敵兩個縱隊間僅20公裡的空隙中悄無聲息得穿過,準備打擊落單在後面的第三縱隊。

蔣軍第三縱隊的第141旅,此時剛抵達興國蓮塘一帶,紅1師師長李實行指揮部隊搶佔了蓮塘附近的制高點,指揮紅1師居高臨下從正面殺向敵軍,與敵軍展開肉搏戰。在友軍各師的配合下,終於全殲第141旅。不幸的是,在戰鬥中李實行師長大腿被敵機槍子彈擊中,後被送入後方醫院,由於缺乏藥物導致傷口長時間感染未癒合,最終於19335月在醫院犧牲。

贛州烈士陵園,贛州戰役紀念塑像

李實行師長負傷離開部隊後,在第一次反圍剿後成為師政委的侯中英,因為表現突出又熟悉部隊,被任命為紅1師新師長,原紅3師政委黃克誠改任紅1師新政委。在高興圩戰鬥中損失較重的紅4師被撤編,一部編入紅1師。

侯中英,原名侯國棟,1899年生於湖北省陽新縣,1929年2月率一個民團起義參加紅軍,曾任紅5軍3師8團團長。

1932年2月,受錯誤指導的影響,紅3軍團奉命攻打被蘇區三面圍困的贛州城。紅1師奉命攻打贛州西門,由於守敵頑強抵抗,部隊久攻未克,軍團部遂命令攻城各部採取坑道爆破法攻擊。在2月23日的總攻中,紅1師爆破隊成功炸毀西門,但狡猾的敵人卻在前一天在西門內又築起一道新的城牆,殺入西門的紅1師激戰1小時後,前進無望,被迫撤出。

2月底,蔣軍嫡系軍3個團秘密潛入城內,並挖掘數條通往城外的地道,在3月7日夜2時突然發起反攻。其中一條地道正好挖到紅1師師部附近,蔣軍攻擊時,師長侯中英還在睡覺,黃克誠聽到槍聲,把他一把拉起來,兩人指揮部隊邊打邊撤,暫時脫離了險境。這時候中英擔心還有部隊沒有撤下來,又殺回去查看情況,結果不幸被蔣軍俘虜,後遭到殘忍殺害。

洪超烈士墓

贛州戰役中,紅1師共損失近900人,事後由軍團司令部作戰參謀洪超接任師長。

洪超,1909年生於湖北黃梅縣,年僅22歲的他是當時紅軍將領中的佼佼者。如果不是為了接手紅1師,彭德懷原本想任命他為軍團副參謀長。不過,洪超的師長職務也僅僅做了三個月。1932年6月,紅1師隨軍團進入贛西南地區作戰,洪超在與粵軍作戰中手臂負傷致殘,被迫去醫院休養。長徵初期,洪超任紅4師師長,並在一次遭遇戰中遇襲犧牲。

時年26歲的紅1師參謀長彭紹輝接任該師第四任師長。紅1師隨後參與了南雄水口、樂安宜黃戰役,但都擔任次要和預備任務。在11月的黎建泰戰役中,紅1師部署在軍團右翼,攻下滄浪以北高地以及滄浪以西雲山主陣地。但在兩個月後的黃獅渡戰鬥中,擔任外圍警戒的紅1師疏忽放跑了敵第13旅殘部,受到了彭德懷的批評。

1933年2月,紅1、3軍團緊密配合,在黃陂殲滅蔣軍第18軍52、59師共3萬餘人,獲得空前大捷。這次彭紹輝將功補過,率領紅1師從右翼繞到敵後,攻打敵第59師的背側,殲其1個旅,俘敵2000餘人。蔣軍將領陳誠惱羞成怒,集結6個師來尋求決戰,紅軍決定集中兵力殲滅突出在草臺崗、徐莊一帶的蔣軍第11師,這次紅1師將擔任艱巨的主攻任務。

紅1師第四任師長彭紹輝

彭紹輝親自帶領部隊,衝上草臺崗的制高點霹靂山,與有著同樣目的的蔣軍打了個正著,雙方隔著一條100米的山溝互相射擊起來。紅1師被蔣軍機槍火力壓得抬不起頭,遲遲無法攻上山頭。彭紹輝心一橫,撿起一支步槍,冒著槍林彈雨帶隊衝向山頭,終於搶佔佔領霹靂山山頭,為重創敵第11師創造了有利條件。不幸的是,彭紹輝在衝鋒過程中,左臂被敵機槍子彈擊中致殘,成為我軍的獨臂上將。

1933年6月,按照上級命令,為充實部隊建制,在大湖坪整編中,紅3軍團第1、2、3師被合編為紅4師,紅1師被縮編為紅4師10團,結束了其將近三年的徵戰歷程。

附錄

歷任師長:

李實行(1930.07-1931.08,傷重不治犧牲)

侯中英(1931.08-1932.03,被俘後犧牲)

洪超(1932.03-1932.06,長徵途中犧牲)

彭紹輝(1932.06-1933.06,1955年上將)

歷任政委:

吳溉之(1930.07-1930.12,最高法副院長)

侯中英(1930.12-1931.08,被俘犧牲)

黃克誠(1931.08-1932.06,1955年大將)

江華(1932.06-1933.06,浙江書記)

相關焦點

  • 他當八路軍師長時才23歲,但是在41歲就成開國上將,子女中出了3位將軍
    建國初授銜時,57位開國上將中,年齡最小的是蕭華,只有39歲。 40歲的開國上將有兩位,一位是陳錫聯,一位是劉震。 41歲的開國上將有三位,他們是李天佑,葉飛和楊成武。 楊成武文武皆備,武有松柏之姿,文有蘭竹之韻。
  • 他是紅軍師長,卻只授大校軍銜,搭檔師政委成開國上將
    毛主席根據《新中國首次軍銜制實錄》, 1955年9月,我軍共授予大校軍銜1266人,上校軍銜4439人,中校軍銜8139人,少校軍銜20799人,因此,校級軍官共計34643人。另外,由於當時晉升退休制度不完善,有些人校官職務上去了,軍銜卻一直停滯,例如某大校已經升軍長了,但軍銜還是原來的,沒有跟進。為了解決六十年代那一大撥正軍大校,所以有了那時候晉升少將的操作。很多1955年的大校都晉升少將了。例如周時源,1955年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少將。
  • 紅軍時期,兩人同在一個師,後來師長成為上將,政委成為開國大將
    紅三軍團經歷了多次改編,曾在1933年的時候劃分了3個師,分別是第4師,第5師,第6師,組成了東方軍,進軍福建,而當時擔任第4師的師長和政委後來都是赫赫有名的將軍,在1955年大授銜時師長被授予了上將,而政委更厲害被授予了開國大將,那麼這兩位將軍都是誰呢?我們今天就來看一看。
  • 1614位開國將帥又少1人,104歲開國少將楊思祿今日逝世
    1933年參加少共國際師第45團1營3連。同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廣昌保衛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一軍團第2師警衛班班長。參加了長徵。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343旅警衛連排長、代連長,冀熱察挺進軍第37團副營長、營政治教導員,冀東軍分區特務營營長,冀熱遼軍區特務團團長。參加了著名的平型關戰役。
  • 長徵初期,紅1軍團3個師的師長政委都是誰?結局分別如何?
    眾所周知,中央紅軍長徵初期,共有5個軍團,即第1、3、5、8、9軍團。其中,實力最強的無疑是紅1軍團,它是由井岡山時期的朱、毛紅軍為骨幹發展而來的,軍團領導班子非常強大:軍團長和政委分別為林帥和聶帥,參謀長是左權和朱瑞,前3人都來自黃埔軍校,朱瑞則是蘇聯的「海歸」。
  • 他是少共國際師的師長,手下走出了17位開國將軍,他功不可沒
    開國上將肖華是大名鼎鼎的「娃娃司令」,他17歲的時候就當上了「少共國際師」政委,是紅軍史上最年輕的師政委。在1932年7月的南雄水口之戰中,吳高群表現十分出色,朱老總一眼就相中這個少年英雄,於是就升任他為紅2師師長。緊接著,吳高群就接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命。1933年8月成立了「少共國際師」,第一任師長和政委分別是陳光和馮文彬,但很快就換成了吳高群和肖華,這一年,吳高群只有23歲。這支部隊非常特殊,因為成員大多是14歲到18歲的青少年,所以吳高群就被稱為是「娃娃頭師長」。
  • 除了三個主力師, 八路軍還有一個師, 師長是開國上將
    很多人以為,三個主力師,115師、120師和129師。真的是這樣嗎?非也。八路軍至少還有一個師,這就是獨立第一師,師長楊成武后來是開國上將。楊成武應該是第一位當上八路軍師長的開國上將。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其實呀,在八路軍成立之初,115師除了下轄兩個旅之外,還有一個獨立團,團長就是楊成武。為什麼要設一個獨立團呢?
  • 師政委是開國上將,下屬是少將,師長卻授大校,他為什麼高開低走
    1935年6月,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立下戰功的周時源晉升為紅4軍第11師師長,上級任命陳錫聯為師政委,下轄第31團和第33團,其中第33團團長鄒國厚。到達延安後,開展了批判張國燾的運動,周時源被被安排到紅大等學校學習,然後重新分配工作,分到新四軍遊擊支隊任副參謀長,後任新四軍遊擊支隊副參謀長兼第3團團長和政治委員,率部轉戰於永城、蕭縣、碭山等地,多次粉碎了日偽軍的進攻,打開了豫皖蘇邊區的抗戰局面,應該說,抗戰之初,周時源的職位還是不低的。
  • 曾擊斃日軍少將的他壯烈犧牲後,毛主席寫了輓詩,蔣介石寫了輓聯
    黃埔3期生中,後來成為我軍出名將領的,不算多,主要有黃公略(紅3軍軍長)、朱雲卿(紅一方面軍參謀長)、吳光浩(黃麻暴動的副總指揮,鄂豫皖蘇區的創始人之一)。令人扼腕嘆息的是,此3人都過早地壯烈犧牲了。國民黨軍方面,畢業於黃埔3期的,主要有王耀武、戴安瀾、方先覺、李天霞、康澤等。尤其前3位,打仗都很厲害。
  • 紅一方面軍參加長徵的十二位師長,後來都是什麼軍銜
    長徵時,紅一方面軍共有1、3、5、8、9五個軍團,共下轄十二個師。在長徵中,他們浴血搏殺,與反動軍隊展開了一幕幕生死較量,為二萬五千裡長徵的偉大勝利,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那麼這十二位師長都是何人?在日後的發展又是怎樣的呢?且聽本人一一道來。
  • 他是少共國際師走出來的開國將軍,104歲健在,他是誰?
    8月5日,少共國際師即第1軍團第15師在江西省博生縣(今寧都縣)成立,第1軍團第15師由一群平均年齡不到18歲的青少年組成的武裝部隊,少共國際師的前後四任師長都是20幾歲年紀,1935年遵義會議後不久,2月10日,第1軍團第15師分別編入紅軍第1、第2師」。至此,「少共國際師」也就成了歷史名詞。
  • 四野第41軍轄四個師,先後有6位師長,為何就他授了中將軍銜?
    第41軍的軍長是開國中將吳克華,他從部隊成立不久就帶領著這支光榮的部隊,先後任第5支隊副司令員、第5旅旅長、第5師師長、第41軍軍長。第41軍成立之時,下轄有四個師,先後有6位師長:蔡正國、左葉、周光、田維揚、江燮元、盧燕秋。一、第121師師長,先是由蔡正國擔任,1949年6月蔡正國調40軍任副軍長後,由152師師長左葉接任。
  •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紅1軍團師長和政委都是誰?軍銜最低是上將
    紅1軍團的軍團長是左權,政治委員聶帥,副軍團長陳光,參謀長孫毅,政治部主任朱瑞,供給部部長鄺任農,衛生部部長姜齊賢,政治委員黃連秋。紅1軍團下轄第1師,第2師和第4師,3個師的師長和政委都是我軍大名鼎鼎的高級將領,建國後軍銜最低的是上將軍銜。
  • 當年他是師長他是師政委,20年後政委當了上將,師長卻是大校
    不久後部隊重新進行整編,紅11師也在此時成立,下轄第31和第33團,周時源任師長,陳錫聯為師政委。周時源是安徽金寨人,15歲參加紅軍,之後他跟隨部隊南徵北戰,參加了許多重要的戰役和戰鬥,憑藉戰功升任紅31軍274團第2營營長。1933年11月,四川軍閥劉湘率領20萬大軍對川陝蘇區發起六路圍攻。紅軍在經過大半年的運動防禦後決定發起反攻,並選定了青龍觀為突破口。
  • 1945年八路軍山東軍區8個師的師長都是誰?分別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8月1日朱德總司令發布了對日軍大反攻的命令,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和山東軍區將所屬部隊主力及基幹部隊編成野戰兵團,共8個師、12個警備旅、4個獨立旅和1個海軍支隊,共21萬餘人。那麼這八個師的師長都是誰呢?分別被授予了什麼軍銜呢?
  • 朱姓唯一開國上將,來自湖南;驍勇善戰,被譽為「軍中良才」
    他驍勇善戰,三次負傷,建國後被授予上將軍銜,而就在此時他急流勇退,建國後他第一個下野。朱良才上將人如其名,毛委員稱之為「軍中良才」。值得一提的是,他也是朱姓唯一的開國上將,在朱姓23位開國將軍中,江西人最多,因為朱姓兩位開國中將,如朱明,朱輝照都是江西人。朱姓的元帥是四川人,而唯一的朱姓開國上將就來自我們湖南。
  • 梁姓開國將軍:湖南人多,還是湖北人多?
    梁紅玉韓世忠劇照 筆者注意到,梁姓開國將軍有三位開國中將和八位開國少將,總計有11位開將軍。湖北人沒有,湖南有一位,所以湖南和湖北比較,湖南人勝出。不過,梁姓開國將軍最多的省份,還是我們江西。在開國將帥中,「三楊」的名氣很大,都是戰功赫赫的開國上將,其實除了「三楊」,還有一個「三梁」,也是大名鼎鼎,而且不可思議的是,這「三梁」還是爺孫仨!就是爺爺輩的梁仁芥,叔叔輩的梁興初,和孫子輩的梁必業。三位梁姓開國中將,兩位是江西人。網友們如果不信,那麼就來看看筆者整理出來的以下信息。
  • 紅軍有14個師改編為八路軍,師長建國後獲得什麼軍銜
    先說說紅一軍團三個師——紅1、2、4師。 紅一師師長大家都很熟悉了,就是大名鼎鼎的楊成武。 楊成武,福建長汀人,1929年參加紅軍,在紅軍中提拔很快,17歲當團政委、23歲當師長,他所帶的紅四團是著名的長徵開路先鋒,飛奪瀘定橋、血戰臘子口都是紅四團當主力。
  • 長徵時紅4團3任團長,後來一位成副國級一位當村長一位犧牲被誤解
    ,他們付出重大的犧牲,立下赫赫戰功,那麼,這個先鋒團的3位團長都是誰?在這裡與大家說說紅4團在紅軍長徵時期的3位團長的英雄事跡。首任團長耿飈,湖南醴陵北鄉嚴家衝人,早年參加工人運動,組織領導工人赤衛隊,開展革命武裝鬥爭,後回家鄉組建並率領農民赤衛隊參加醴陵暴動和十萬農軍攻長沙,併入黨,後任瀏(陽)、醴(陵)遊擊隊隊長,積極開展遊擊鬥爭,配合主力紅軍作戰,隨後,他率領遊擊隊參加紅軍,歷任師參謀、師幹部教導隊隊長、作戰教育科科長。
  • 紅一軍團三個師六位首長,五個開國上將,剩下的一個非常可惜
    在紅軍的歷史上,曾經有過十個軍團,每個軍團人數不一、戰鬥力不一,紅一軍團是絕對的主力,在建國後的十大元帥中,有六人都出自紅一軍團,我們偉大的主席也擔任過紅一軍團政委。這個番號的存在時間很長,也經過多次變革,在長徵初期,政委已經變為了聶榮臻,軍團長則是林彪,當時的紅一軍團下轄三個師,有六位首長,這六人後來各是什麼軍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