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養肺護肝!立秋養生吃這些最健康

2021-02-17 央視財經

央視財經 《驚喜連連》 周日首播...

  央視財經(《回家吃飯》)今天立秋啦!立秋,一枕新涼一扇風。當夏天的餘熱還未散盡,立秋帶著一縷清風已悄然而至。今日凌晨4時1分,立秋節氣到,意味著夏季結束,秋季開始。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寫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盡情地表達著愛秋喜秋的情懷;辛棄疾也說「卻道天涼好個秋。」如此可愛而又充滿詩意的秋季,你準備好迎接它了嗎?

  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初候涼風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蟬鳴」。初候是指立秋後,我國許多地區開始刮偏北風,偏南風逐漸減少。雖然小北風給人們帶來了絲絲涼意,但白天日照仍很強烈,同夜晚的涼風形成一定的晝夜溫差,所以清晨空氣中的水蒸氣附著在植物表面會凝結成顆顆晶瑩的露珠,此為二候。而三候最特殊的是此時的蟬,由於食物充足,溫度適宜,在微風吹動的樹枝上得意地鳴叫著,好像告訴人們炎熱的夏天過去了。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天津講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燒酒同食,民間認為可以防瘧疾。城裡人在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而農人的啃秋則豪放得多。他們在瓜棚裡,在樹蔭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著紅瓤西瓜啃,抱著綠瓤香瓜啃,抱著白生生的山芋啃,抱著金黃黃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發的,實際上也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秋忙會一般在農曆七八月份舉行,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營貿易大會。有與廟會活動結合起來舉辦的,也有單一為了秋忙而舉辦的貿易大會。其目的是為了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過會期間還有戲劇演出、跑馬、耍猴等文藝節目助興。

  秋季氣候乾燥,夜晚雖然涼爽,但白天氣溫仍較高,所以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為主,可選用芝麻、蜂蜜、銀耳、乳品等具有滋潤作用的食物。秋季空氣中溼度小,皮膚容易乾燥。因此,在整個秋季都應重視機體水分和維生素的攝入。

  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乾燥,氣燥傷肺,容易產生疾病,因此需要養肺。而此時,肝臟、心臟及脾胃還處於衰弱階段,因此,立秋過後肺功能開始處於旺盛時期,因此要加強調養,使肺氣不要過偏,影響機體健康。專家指出,要適當多潤肺,多補充水分,少食燒烤、油膩、傷胃的食物;相反,可多吃點果仁類的食物。起居還宜早起早臥,多呼吸新鮮空氣,多做深呼吸,以及時排出體內的有害物質。注意不做劇烈運動,不過度勞作,可適度慢跑,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體質。

  實際上立秋後很長一段時間,氣溫還是較高的,空氣溼度也較大。再經過苦夏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往往很虛。所以調理脾胃應該側重於清熱、利溼、健脾。脾虛的人常常食欲不振、肢體倦怠、面色萎黃,秋天吃些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食物,如芡實、山藥,並避免吃寒涼食物,如梨,西瓜等,這樣才是養生的好方法。

  對於秋季的飲食養生,中醫有「少辛增酸」的說法。所謂少辛,就是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這是因為肺屬金,通氣於秋,肺氣盛於秋,少吃辛味,才能防止肺氣太盛。中醫認為,肝屬木,金克木,即肺氣太盛可能損傷肝的功能,所以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臟的功能來抑制肺氣。什麼屬於酸味食物呢?在水果中含酸性物質種類最多的當數山楂,葡萄也含有大量葡萄酸、檸檬酸、蘋果酸等。此外,柚子、石榴也是秋天常吃的酸味水果。

【調理脾胃】翡翠雞球


  材料:雞腿 西蘭花 胡蘿蔔 雞蛋 小蔥 姜 蒜 生粉 鹽 糖 蠔油 老抽 胡椒粉 料酒 油

  做法:

  1. 雞腿去骨,切成肉片,焯水;

  2. 蒜切碎,姜切片,蔥切段,胡蘿蔔切成花狀,備用;

  3. 西蘭花改刀,用鹽清洗;

  4. 雞肉中加入雞蛋清、鹽、胡椒粉、料酒、生粉、油攪拌均勻;

  5. 焯過雞肉的水中加入鹽,再將西蘭花焯水,擺盤;

  6. 取一小碗加入蠔油、水、糖、老抽、生粉調製湯汁;

  7. 鍋中倒入油,下入雞肉、蒜、姜、胡蘿蔔、蔥,淋上湯汁,翻炒均勻。

  宮保魚丁


  材料:鱸魚 雞蛋 油炸花生米 蔥 姜 蒜 幹辣椒 辣椒麵 紅油 花椒 玉米澱粉 胡椒粉 鹽 白糖 白醋 醬油 油 料酒

  做法:

  1. 魚剔骨去刺,切成拇指大小的丁;

  2. 將切好的魚丁放入碗中,加料酒、鹽、胡椒粉醃製;

  3. 打雞蛋,加入玉米澱粉、油拌勻,並將醃製好的魚丁倒入;

  4. 蒜、姜切片,蔥切丁,幹辣椒切段,備用;

  5. 鍋內倒入油,待油溫七八成熱,炸魚丁,炸至金黃撈出控油;

  6. 取一小碗加入鹽、料酒、白糖、白醋、醬油調製湯汁;

  7. 鍋內留底油,放入幹辣椒、花椒,變色後放入姜、蒜、辣椒麵、適量水、剛剛拌好的湯汁、水澱粉、蔥;

  8. 下入魚丁,加入紅油、花生米翻炒均勻即可。

  魚骨湯


  材料:鱸魚 豆腐 香菜 小蔥 姜 鹽 胡椒粉

  做法:

  1. 魚骨放入油鍋中煎制;

  2. 加入薑片和水煮開;

  3. 加入鹽、胡椒粉、豆腐;

  4. 香菜、小蔥切碎,放在碗底,將魚湯盛入碗中。

  羊肉湯


  材料:羊肉 白蘿蔔 蔥 姜 蒜 花椒 大料 陳皮

  做法:

  1.羊肉切塊;

  2.蔥切段,白蘿蔔、姜切片,備用;

  3.鍋內倒入水,水變溫時下入羊肉;

  4.打沫子;

  5.放入蔥段、薑片、蒜、花椒、大料、陳皮燉2小時;

  6.起鍋前半小時放入白蘿蔔。

豆腐創意菜】煎釀豆腐夾

  材料:豬肉餡 豆腐 胡蘿蔔 芹菜 杏鮑菇 大蔥 姜 胡椒粉 鹽 醬油 玉米澱粉 油

  做法:

  1.蔥、姜切末,胡蘿蔔、芹菜、杏鮑菇切小丁,備用;

  2.肉餡中加入胡椒粉、鹽、醬油、適量水、蔥、姜攪拌均勻;

  3.豆腐修邊,先切成正方形,再斜對角切成四份,然後切成厚約2cm的三角形塊;

  4.每個三角形塊從頂端向下劃開,不要劃到底,成為豆腐夾;

  5.盤子中撒上一層玉米澱粉,將適量肉餡塞到豆腐夾中,碼放到盤子裡;

  6.所有的豆腐夾依次處理好,在最上面再撒一層玉米澱粉;

  7.鍋中放油,燒至8成熱時,將豆腐夾依次放入鍋中,煎至表面金黃,夾出擺盤;

  8.鍋中留底油,將胡蘿蔔、芹菜、杏鮑菇入鍋煸炒到7成熟,加入適量水、醬油、芡汁;

  9.將炒好的汁澆在豆腐夾上即可。

  玉袋獻寶


  材料:肉餡 蝦蓉 豆腐 白靈菇 雞蛋 韭菜 高湯 南瓜泥 姜 蔥 醬油 鹽 雞精 澱粉

  做法:

  1.白靈菇切片,放入油鍋中煎至金黃色撈出,切成末;

  2.肉餡中加入薑末、蔥末、適量水、醬油、鹽、蝦蓉、白靈菇、雞蛋清攪拌均勻;

  3.豆腐切成長約6cm左右的塊,放入油鍋中炸至金黃撈出,將中間嫩的部分掏空;

  4.將肉餡塞進豆腐裡,用韭菜將口部繫緊,澆上高湯上屜蒸5分鐘;

  5.鍋燒熱,倒入高湯,加入鹽、南瓜泥、雞精,煮開後加入芡汁製作湯汁;

  6.最後將湯汁澆在「玉袋」上即可。

【麻辣大餐川】香黃辣丁

  材料:黃辣丁 胡蘿蔔 青椒 西芹 蒜 姜 豆瓣醬 辣椒麵 陳皮 花椒 白糖 芝麻油 鹽

  做法:

  1.蒜、姜切片,胡蘿蔔、青椒切丁,西芹切段,備用;

  2.用蒜姜墊底小火煎魚,然後倒入開水煮,加入陳皮、鹽;

  3.鍋內倒入底油,放入豆瓣醬、花椒、青椒、胡蘿蔔煸炒;

  4.倒入適量水、白糖、芝麻油,放入煮好的魚,澆上魚湯;

  5.加入辣椒麵、西芹燉煮。

  酸湯肥牛


  材料: 肥牛 西芹 豆芽 香菜 泡椒 紅椒 黃燈籠辣椒醬 料酒 紅醋 鹽 糖

  做法:

  1.鍋裡倒入水,放入泡椒煮;

  2.黃燈籠辣椒醬中加入糖、紅醋、料酒、泡椒調製辣味汁;

  3.西芹、紅椒切絲;

  4.鍋中加入豆芽、肥牛、辣味汁、料酒、紅醋、西芹、紅椒、鹽;

  5.香菜用手撕成段放入鍋中;

  6.打沫子。

花樣麵食】莜麵蒸餃

  材料:蝦仁 燕麥麵 土豆澱粉 雞蛋 韭菜 料酒 胡椒粉 糖 醬油 蠔油 香油 雞精

  做法:

  1.燕麥麵中加入土豆澱粉和適量水攪拌,和面;

  2.韭菜切碎;

  3.雞蛋攪拌均勻,放入油鍋中炒到八成熟,然後攤開降溫;

  4.蝦仁中加入料酒、胡椒粉、糖、醬油、蠔油、香油、雞精攪拌均勻;

  5.晾涼的雞蛋剁碎和蝦仁一起放入韭菜裡拌勻;

  6.將面分成大小均勻的劑子,然後擀皮;

  7.包餡;

  8.兩指配合捏出波浪紋;

  9.上鍋蒸6分鐘左右即可。

  煎餅


  材料:小麥麵 綠豆面 豆面 小米麵 玉米面 小乾魚 雞蛋 花生碎 青辣椒 紅辣椒 幹辣椒 小蔥 姜 鹽 油 醬油 醋 胡椒粉 糖 雞精

  做法:

  1.雞蛋攪拌均勻,加入鹽、適量水、油、小麥麵、綠豆面、豆面、小米麵、玉米面順時針攪拌,然後醒10分鐘左右;

  2.小乾魚無油幹炒至黃色,倒入涼水泡一會,然後清洗幾遍;

  3.小蔥切段,姜、紅辣椒、青辣椒、幹辣椒切絲,備用;

  4.鍋裡放油燒熱,放入花椒、八角,炸出味道,撈出;

  5.放入小蔥、薑絲、幹辣椒,爆炒出味,倒入小乾魚,炒熟後,加入青紅辣椒、鹽、醬油、醋、胡椒粉、糖、雞精、小蔥、花生碎翻炒均勻;

  6.用電鰲子把麵攤成薄餅狀;

  7.把菜卷到餅中即可。

  韭菜餃子


  材料:豬肉餡 韭菜 西紅柿 麵粉 料酒 胡椒粉 鹽 糖 醬油 橄欖油 老抽

  做法:

  1.韭菜切碎,加入豬肉餡拌勻;

  2.再加入料酒、鹽、胡椒粉、糖、醬油、水、橄欖油調味;

  3.把麵團搓成長圓條,揪成面劑子,然後擀餃子皮;

  4.包餃子;

  5.西紅柿切塊,放入油鍋中炒成醬,加入老抽、白糖;

  6.餃子下鍋煮熟。

  吃好了,讀讀詩吧,讓靈魂也饕餮一下。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宋]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立秋

  [宋]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立秋前一日覽鏡

  [唐]李益

  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

  惟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

  秋詞

  [唐]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來源:央視財經

本文編輯:姜美羊

↓↓↓健康養生從現在開始!歡迎分享和點讚哦~

相關焦點

  • 立秋養生變美食譜,愛美的女孩子快進來,美容養顏無負擔
    導語: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意味著秋天就要到來了。前幾天下雨還可以感到一絲絲涼爽,不知道你們那裡天氣如何呢?過渡到秋天以後,斂肺氣,滋養潤燥,益氣補血變成養生主節奏,接下來小編給大家準備了一些秋季養生食材。
  • 立秋養肺,不咳嗽 | 劍花排骨湯
    立秋處在夏秋交際,由炎熱轉為涼爽的過渡區間。在以前的觀念裡,我認為節氣就只是節氣,關身體能量變化什麼事。現在則覺得以前真的是too young too simple了。 比如有很多人在換季的時候會比平時掉比較多的頭髮,有很多老人在大的節氣裡會復發舊疾或者疾病突然加重。這些是比較容易觀察到並感受到的。其他細微的一些變化則需要更加深入地去感知。
  • 健康養生:中醫養生時刻表,簡單實用!
    因此,每天十二個時辰養生要遵循規律,而丑時和寅時是養好肝和肺的至關重要時辰,一定要睡好覺。下面小編給大家推薦一張簡單實用的中醫養生時刻表,趕緊收藏吧! 一、丑時:(1時—3時)
  • 立秋後,養肺「黃金期」,潤肺排毒「三步走」,讓肺鮮活如新!
    《黃帝內經》言:「秋氣通於肺」。傳統中醫認為,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肺是人體最嬌嫩的器官,所以自古就有「嬌肺」之稱。立秋後,空氣會由溼潤漸漸變得乾燥,而肺臟性喜潤厭燥,因此,立秋後若是不養肺,肺很容易受秋燥所影響,到了冬季時,寒氣上升,肺臟就可能被感染到一些肺部疾病。立秋後,養肺「黃金期」,潤肺排毒「三步走」,讓肺鮮活如新!
  • 吃豆豆長肉肉!今天立秋"貼秋膘",可不是這個樣子的啊!!!
    在本節氣期間,太陽從巨蟹座運行到獅子座:獅子座+秋老虎=立秋!立秋一到獅虎相會,吾輩該如何自處?還費什麼話,你幹的過老虎嗎?幹的過獅子嗎?聽話:立秋當養收!秋季養生的最高境界!古人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之說,養生一定要順應四時,才能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今年立秋仍處在「三伏天」內,暑氣一時還很難消。養生專家提示:「秋後一伏熱死人」,此時節,市民要密切注意天氣預報,一旦出現「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溫。此時晝夜溫差逐漸變大,也要預防感冒著涼。立秋後,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應當開始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
  • 今日立秋,想要健康「貼秋膘」就該這麼吃!祛「溫燥」、清暑氣~
    俗話說「一葉知秋」,暖暖今日通勤路上便看到環衛阿姨在掃落了滿地的枯葉,且早晨也沒有前陣子炎熱了,而中午的大太陽還是打消了我出門吃飯的想法,午飯又是一頓外賣解決~暖暖決定晚上回家要做一頓大餐來彌補午飯的潦草,正值立秋當日,這些傳統食俗便免了我絞盡腦汁思考菜譜之苦~
  • 明天立秋,泗洪人一定不要忘記做這事!
    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醬肘子香拌藕片推薦理由:木耳同樣是秋冬養生保健的佳品,其營養豐富,含有糖類、蛋白質、脂肪、磷脂、胺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還含有木耳多糖、麥角甾醇、黑刺菌素等成分。立秋養生, 重在「收」與「養」。
  • 中醫養生6字決,調補肺氣,健康養肺
    中醫有句話叫「肺為嬌髒」,「溫邪上受,首先犯肺」,意思是說肺是輕易受到外來有害物質侵害的臟器。尤其換季時節,天氣寒冷乾燥,讓肺部健康受到各種挑戰,許多哮喘患者更是表示秋冬季節難過。那麼,如何調補肺氣、健康養肺呢?噓、呵、呼、呬、吹、嘻 六字調息祛肺疾六字訣是一種吐納法。
  • 立秋後吃什麼?養生食譜請收好!
    中醫認為,養生要遵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所以秋季養生要以「收」為要,立秋之後,三伏未盡,吃些什麼?一、貼秋膘尚早,蜂蜜水先喝起來經過炎夏,人的胃口還沒有徹底恢復,此時急著貼秋膘,肯定是不合適的。為貼秋膘大吃大喝,更不是養生,而是傷身。立秋後,喝蜂蜜水有潤肺祛燥的效果。
  • 到秋三月如何養生?
    我們講養生,從狹義來說,木主生,養生即養肝木;從廣義來講,養生命力,養生機。我們一般所理解的養生,應該是廣義的。我們不但要養肝木的生,還是要養心火的長、養肺金的收、養腎水的藏。養生,使陽氣生氣,以應於春;養長,使陽氣健旺,以應於夏;養收,使陽氣收斂,以應於秋;養藏,使陽氣閉藏,以應於冬。
  • 心肺專家:養肺記住2樣,1為「有氧」,2為「水養」
    導語:關於肺,我最先想到的是中醫所說的「肺為嬌髒」,「溫邪上受,首先犯肺」,肺是我們人體臟腑處於最上的那一個,也比較脆弱,需要我們小心的呵護。如果你想知道自己肺部的情況,不妨看看以下情況你是否會出現,如果沒有,說明你肺部情況還是良好的。
  • 春主肝,夏主心,秋主肺,冬主腎,養生教你看四季!
    冬季養生在我國早已是由來已久的民俗之一,其實對於身體的保養,最重要的還是身體五臟重要器官的保養,《黃帝內經》有云:春主肝,夏主心,秋主肺,冬主腎,即為四季五補之道。因此,把養生和季節變化結合起來,才能更精準的達到滋補養生效果。
  • 今日立秋丨三宜三忌,不怕「秋老虎」!
    《本草衍義補遺》說:「香薷有徹上徹下之功,治小甚捷,肺得之則清化而熱自下。又大葉香薷治傷暑,利小便,濃煎汁成膏,以丸服之,以治水脹病效。」香薷飲由厚樸、扁豆和香薷三味藥組成。厚樸有下氣、燥溫、消脹之功效;扁豆為滋養藥,常有健脾化溫、清熱解毒的功效。由這三味藥配成香薷湯,是一張最佳的夏月衛陽要方。立秋期間按摩豐隆、足三裡、脾俞等穴,也可讓脾胃強壯。
  • 肺不好的人,建議少吃這5種食物,或有利於養肺
    但是建議大家可以適當的吃一些,不要吃太多,因為臘肉或者臘腸在製作過程中放入了大量的添加劑和食用鹽,吃太多的話就會影響肺黏膜影響氣體交換,所以就算好吃也要儘量少吃。2、少吃辣條辣條是很受人喜歡的一種零食,味道刺激,價格便宜,是很多小夥伴的最愛。但是辣條儘量也要少吃,因為在製作過程中添加了很多的辣味素和添加劑,吃太多的話就會影響肝臟代謝,導致肺上火,所以再喜歡也要少吃。
  • 今日立秋:涼風有信 祝君秋安
    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立秋養生小知識,要記好哦~↓↓↓立秋飲食禁忌1F宜吃酸性食物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補肝氣,如: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櫻桃初秋時節,天氣仍較熱,空氣潮溼,悶熱蒸人,且秋季瓜果成熟,難保人們不貪食過度,這些均會傷損脾胃,所以秋天早晨多吃些粥,既可健脾養胃,又可帶來一日清爽。
  • 冬季是養肺「黃金期」,多吃六種食物,養肺防冬燥,就會少生病!
    導語:冬季是個乾燥的季節,很多人會出現口舌乾燥、咽癢易咳、大便乾結等症狀,這往往是冬燥惹的禍,冬季養生,重在養肺,冬季養好肺,就會少生病。我們不妨在最簡單的食物上開始。2.蓮藕荷蓮一身寶 冬藕最補人。蓮藕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潤肺,益腎固精的效果。鮮藕汁也可用來治療咳嗽、哮喘和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熱蓮藕茶具有鎮咳祛痰的功效。肺不好的人不妨經常吃點蓮藕或喝點蓮藕湯、鮮藕汁、熱蓮藕茶等。
  • 1月補陽,3月護肝,5月養心……20年的養生月曆來了,每月學一個
    人體有生物鐘,養生也有時間表。一年12個月,不同月份有不同的養生方法。新的一年,除了工作、生活需要規劃,健康養生計劃也是必不可少。今天養生君為大家整理了一份「2020年養生月曆」,學會了,一整年都健康!
  • 張群:立春養生,護肝為關鍵
    所以,在這個時候養護身體是多麼的重要,立春之後的養生要做到下面這幾點。養肝可以常伸懶腰,多吃小米、青蘋果、海帶、蘑菇、綠色食物等養肝護肝的食物。    枸杞菊花仙烏龍茶中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胺基酸、多種礦物質,而且枸杞子具有清肝明目,養肝益腎等作用,菊花可幫助敗火,除宿便,烏龍茶中含有豐富的茶多酚更有預防預防肝內脂肪累積,起到養肝護肝等作用,趕黃草有抗病毒護肝的作用,特別適合B肝患者或者B肝病毒攜帶者,可以當其日常護肝飲品。
  • 春季護肝,可以試試這些招數
    春季護肝,可以試試這些招數 2020-05-07 20: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肺出問題,手先露「破綻」?多吃3物,或在不知不覺中養肺
    肺是我們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跟其他的器官相比,肺會直接暴露在外部環境中。其實我們的肺是特別嬌嫩的,如果生活在嚴重受到汙染的環境中,肺會受到極大的考驗,懂得養生的人會通過手部的變化來得知肺的健康與否,及時採取措施是最重要的保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