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戚繼光,但很少有人知道這位女英雄,她一出手倭寇無不喪膽

2020-11-20 騰訊網

如果,要說中國哪個省份的士兵最能打仗,網絡上有一個統一的說法:「黔軍滇軍兩隻羊,湘軍就是一頭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那麼,這種說法來源於哪裡呢?有人說來自彭老總,有人說來自朱老總,還有人說來自國軍......其實,最大的可能性是網友們自己編的。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抗戰時期廣西沒有出現過一支偽軍,日軍沒能在廣西的任何一個城市和村莊佔領超過三個月。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美國將軍史迪威說過:廣西士兵是世界上最好的士兵。

今天,筆者要說的也是廣西人,他們確實善於打仗,曾經還出現過一位巾幗領袖,且是正史中記載的第一位「巾幗英雄」。這位巾幗英雄叫瓦氏夫人,她是廣西的狼兵領袖,也是一位抵抗倭寇的名將。

瓦氏夫人原來的名字叫岑花,屬於壯族,是直隸州土官岑璋的女兒。瓦氏夫人自幼勤奮好學,且喜歡練武,慢慢的成為了一位武藝高超、精通兵法的女將。等她到了婚配的年齡,按照壯族的民俗習慣和通婚習俗,她嫁給了當時的田州土官岑猛,並將自己的姓氏改成了「瓦氏」。

嘉靖六年,岑猛被誣陷為叛賊,朝廷下令抓捕。之後,岑猛乾脆起兵造反,反抗朝廷。但可惜,他們沒能戰勝朝廷的兵馬,兵敗後被殘忍誅殺了。後來,岑猛的孫子岑芝繼承了祖輩的位置,成為了新的田州土官。可是,岑芝年幼,知州的一切事務則由瓦氏夫人代為處理。

在瓦氏夫人主持工作的這段時間她總能克己礪志,為百姓營造了一個相對安定繁榮的環境。而且,她比較注重民生,積極發展本地的農業生產,同時,還積極發展教育事業,讓境內百姓都有機會接受教育。

由於,她能想百姓所想,自然贏得了百姓的大力擁護。到了嘉靖二十九年,朝廷要求岑芝前往海南鎮壓黎族的叛亂。之後,岑芝奉命前往,但不幸犧牲。於是,岑芝的兩個兒子由瓦氏夫人贍養,即使忙於政務,她也能做到兩不耽誤。

那麼,瓦氏夫人為什麼會成為廣西狼兵的領袖呢?

話說,在嘉靖三十三年,明朝東南沿海的倭寇越來越多,朝廷多次派兵均無功而返。所以,當地的百姓早已失去了耐心。而且,百姓們人心惶惶,導致「倭寇不可戰勝」的謠言,在民間更是悄悄傳開。也因此,聽到謠傳的朝廷,不得不下決心處理倭寇。

之後,朝廷委任兵部尚書張經為總督,讓他帶領廣西壯族的「狼兵」和其它少數民族的軍隊,前往東南沿海圍剿倭寇。瓦氏夫人遇上了這次機會,她以五十八歲的高齡入伍,被朝廷冊封為「女官參將總兵」。對此,瓦氏夫人激動不已,她誓言要剷除倭寇,否則將不回廣西。

之後,瓦氏夫人帶著六千八百名廣西狼兵,向東南沿海開進。

瓦氏夫人的大軍中有二十四位大將,他們個個神勇無敵,再加上,原本強悍無比的狼兵,這支軍隊猶如一支勁旅,足以橫行天下。那時候,在廣西地區人們傳唱的山歌中,就有關於這支勁旅的內容:「三塊洋鐵打把刀,掛在腰間動搖搖;誰人敢攔革命路,不斷頭來也斷腰。」

這支軍隊到達抗倭寇前線金山衛以後,紛紛投到了抗倭名將俞大猷的帳下,由他統一指揮抵抗倭寇。在這次抵抗倭寇的戰爭中,瓦氏夫人帶著自己的部隊與敵人浴血奮戰,三次大戰均取得了勝利,斬殺倭寇人數超過五千。瓦氏夫人帶來的勝利大大的振奮了人心,她讓大家明白,倭寇並不是不可戰勝的。

因為,她戰功卓著,之後,朝廷封她為「二品夫人」。《明史》中對瓦氏夫人殲敵的壯舉,也有著詳細的記載,裡面說:「嘉靖三十四年,田州土官婦女瓦氏夫人帶著廣西狼兵到蘇州圍剿倭寇。由於,她殺敵有功,朝廷賞賜了她跟岑芝的兩個兒子很多金銀。」

此外,浙江的百姓尊稱她為「寶鬢將軍」,當地百姓稱讚她為「石柱將軍」,說她是「阻擋倭寇的長城」。嘉靖朝的文學家謝肇浙,聽聞瓦氏夫人的壯舉,不僅稱讚她「勇鷙善戰」,還說她「調其兵入援浙直,戎裝跨介駟,舞戟如飛,倭寇畏之」。而且,瓦氏夫人確實讓倭寇有些畏懼。

浙江巡御史在自己的著作《籌海圖編》中,稱讚瓦氏夫人用兵如神,說她「能以少擊眾,十齣而九勝,可死而不可敗」。

然而,在抵抗倭寇運動即將取得勝利之際,統帥兵部尚書張經卻突然被抓了起來。

原來,趙文華和嚴嵩誣陷張經與倭寇有染,導致他蒙冤入獄。抗倭大軍的統帥突然不在,軍隊的士氣受到了影響,甚至,很多將士開始有了新的想法。而且,這時候的瓦氏夫人也突染疾病,不得不回鄉治病。朝廷批准了她的請求,瓦氏夫人在七月初動身回到了田州。她回到家鄉後,先祭祀先人,並犒賞出徵的將士,表達了自己的關懷之情。只是,沒過多久,她就過世了,之後,葬在了州城的太婆地。

瓦氏夫人是一代名將,治軍有方,為朝廷立下了汗馬功勞,她的作戰策略值得我們學習。她的軍隊是七人為一個小團體,作戰的時候,隊伍中需要有四個人負責擊刺動作,另外三個人負責斬首動作。作戰時「一人赴敵,則左右大呼夾擊,一伍爭救之;一伍赴敵,則左右伍爭救之。」這種作戰方式極具殺傷力,稱之為「瓦氏陣法」。而且,這種由瓦氏夫人首創的陣法,被收錄進明朝的兵書《江南領略》裡。

之後,戚繼光就是受到這種陣法的影響,才創造出新的陣法「鴛鴦陣」,且這兩種陣法都被兵法名著《紀效新書》收錄。此外,瓦氏夫人還是一位武林高手,她自創了「瓦氏雙刀功」,即:左手拿刀施展刀法,右手拿刀施展劍刺的招式。這個武功以左右撩刀為核心,以「避虛就實」為要點,施展起來威力無窮,大家都非常喜歡這種功夫。直到現在,西南地區還有人在練這種功夫。

其實,在古代,有名的巾幗英雄很多,比如:花木蘭、穆桂英、梁紅玉、樊梨花等,她們不僅非常出名,名氣還比瓦氏夫人大很多。可是,這些人都沒有在正史中真正出現過,她們更多的則是存在於文學作品中,至於是不是真實的,我們並不知情。但能夠確定的是,瓦氏夫人是第一個被正史記錄的巾幗英雄,所以,她也可以稱得上是中國的第一位女英雄。她雖然名氣不夠大,但卻真實存在。

參考資料:

【《鎮安府志》、《江南領略》、《明史》】

相關焦點

  • 抗倭英雄戚繼光:被妻子休了的「倭寇粉碎機」
    到了嘉靖年間,以日本海盜為首的倭寇,最為放肆猖獗。明朝政府曾經派出張經、胡宗憲等多名文臣武將前去蕩平倭寇,雖一度很有成績,但總不能徹底平患。山東、福建、浙江等沿海門戶的百姓深受倭寇燒殺搶掠之害,上至朝廷,下至黎明百姓,人們無不期盼著一個能徹底蕩平倭寇禍患的人出現,解救萬民於水深火熱之中。
  • 著名的軍事家戚繼光,明朝的抗倭英雄,他怎樣成為倭寇的終結者?
    最後他到了現場,很久都沒有攻打下來,但是朝廷很生氣,所以讓戚繼光戴罪立功,最後擊退了倭寇。我們可以看出他非常有耐心,能夠和倭寇進行拼死抵抗。戚繼光也因此得到了朝廷的喜歡,而他的努力不只這一點,還有很多的地方更加的令人敬仰,他的一生都在努力抗倭。戚繼光一直都在守護沿海地區,而那些倭寇並不死心,還想偷偷的進攻我國沿海地區。
  • 殺了無數倭寇的戚繼光,卻害怕老婆王氏,這說明什麼問題呢?
    圖為戚繼光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戚繼光率部追擊倭寇,並且親手斬殺了倭寇首領。倭寇們見到首領被殺,又知道自己打不過戚家軍,只能跳入江中,結果全軍覆沒。戚繼光打仗,一向身先士卒。他親手打死倭寇首領的典故。不是小說段子,而是出自正史的記載。
  • 巾幗不讓鬚眉,抗倭英雄戚繼光最害怕的人!
    戚繼光十八歲時娶了王氏,當時戚繼光已經是四品指揮了,但他老婆的家世就更厲害了。老丈人最高曾幹到過總兵,是明朝的高級將領。將門虎女,老婆王氏自幼習武,脾氣倔強,據說發起火來戚繼光都不是她的對手。如果僅僅是因為這些,那王氏頂多算一個悍婦,可性格的彪悍,註定讓她在動蕩的年代不平凡。
  • 都說戚繼光怕老婆,那戚繼光和他夫人之間發生了哪些趣事呢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還有《止止堂集》及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呈報朝廷的奏疏和修議。
  • 戚繼光對明朝有多重要?打完倭寇就去修長城抗蒙古,哪裡都少不了
    不過此時此刻明朝南方倭患終於得到平定,為支援北方,一批南方的文物官員被迅速調任到了北方,其中就包括一代名將戚繼光。 戚繼光於1568年5月調任到烽火連天的明帝國北方戰場時,不過這位經驗豐富的老將並沒有被南方抗倭的巨大勝利所衝昏頭腦 立即對戰場進行了調研。
  • 戚繼光夫人文武雙全,又愛丈夫,為何晚年卻要跟戚繼光離婚?
    而且戚繼光不但善於練兵,還勇於開創使用新式武器。這樣一位名將,和妻子的關係為什麼會決裂呢?戚繼光的妻子王氏也是出身於將門之家,王氏的父親王棟曾經做到了總兵官,王氏也是名副其實的將門虎女。因此這位王氏從小就喜歡習武,據說還曾經專門拜師學藝。歷史上也說王氏嫁給戚繼光後經常一言不合就能動手,偏偏戚繼光還打不過。如果王氏只是潑辣,戚繼光和她的關係也不會這麼好。
  • 她,戰功赫赫的抗倭英雄戚繼光的老婆,休了自己老公的奇女子
    乃明朝時民族英雄戚繼光之髮妻,將門虎女。 野史上說她"威猛,曉暢軍機,常分麾佐公成功" 。在戚繼光繼部外出抗擊倭寇,台州一戰,王氏與"戚家軍"的家眷親屬居新河所城,守軍很少,大批倭寇遠程突襲,包圍了小小的新河城,城內人人萬分驚恐,因為城外的倭寇太多了,情勢危急之下,王氏說服守城官兵,動員城中女人孩子,統統穿上"戚家軍"的軍服,大大方方地列於城上。
  • 戚繼光⑥ | 文韜武略 保家衛國——戚繼光
    戚繼光⑥ | 文韜武略 保家衛國——戚繼光 2021-01-08 16: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都知道戚繼光的鴛鴦陣能打,但怎麼打你知道嗎?
    前段時間,隨著電影《蕩寇風雲》的播出,三百多年前的一支軍隊又從歷史的塵埃裡被翻揀出來,戚繼光和他的鴛鴦陣,又再次成為一個話題而被反覆翻炒。戚繼光與其創製的鴛鴦陣很能打,這是得到公認的。但是,鴛鴦陣到底是怎麼打的?
  • 戚繼光創造的鴛鴦陣,為何作戰時幾乎無傷,就能擊敗強大的倭寇?
    這時候,抗倭名將、民族英雄戚繼光走向了歷史前臺。戚繼光帶著一身血性,卻不帶絲毫功名之心行走在明代的舊時光中,他在沿海地區堅持抗倭十餘年,取得了輝煌戰果。我們仰嘆他赫赫戰功的時候,禁不住要問,他憑藉什麼打敗了武藝高強的倭寇呢?今天,我們來說說戚繼光和他的「鴛鴦陣」。
  • 你可能對倭寇有誤會,大多數倭寇都不是日本人,他們的目的很簡單
    說起倭寇,我們對這個詞非常熟悉。在學習明朝歷史的時候,我們知道倭寇經常騷擾我國沿海地區,所以才有了民族英雄戚繼光。當時很多人都覺得戚繼光很厲害,打敗了日本人,保衛了我國的疆域。其實絕大多數人對倭寇都有誤解,倭寇中雖然有日本人,但絕大多數都不是日本人。而且他們的目的並不是侵略,反而很簡單。我們看一下倭寇的大致狀況。倭寇這個詞是出現在明朝時期。
  • 抗倭歷史比戚繼光早,曾讓倭寇聞風喪膽的瓦氏夫人有多厲害
    ——雷蒙阿隆 一提到明朝的抗倭英雄,大家就會想到戚繼光、俞大猷等人,其實有一位抗倭女將,比戚繼光出名還要早,那就是瓦氏夫人。 受廣西好武的風氣影響,岑花自幼便喜愛武術,對刀槍兵法等無一不精。特別是一手雙劍,更是出神入化,讓人近不得身。 15歲的時候,岑花遵父母之命,嫁給了田州知府同知岑猛。 由於在當時娶同族是頗有忌諱的事情,因此岑花在嫁給岑猛後,便以乳名為姓,於是人人都尊她為瓦氏夫人。
  • 抗倭名將戚繼光,晚年捲入黨爭,生活悽慘含恨而終
    「萬曆十五年,當日國泰民安,全年並無大事可敘,在歷史上,萬曆十五年實為平平淡淡的一年」可這一年,帝國曾經的邊疆守護神,61歲的戚繼光病故。戚繼光,山東蓬萊人,明朝抗倭名將。他前半生抵抗倭寇,後半生戎馬北虜,訓練著一支戰無不勝的鋼鐵之師。
  • 方友德:戚繼光橫嶼平倭第一捷
    我問當地的大人小孩:「你們知道戚繼光嗎?一位群眾說:「誰不知道戚繼光!他在我們橫嶼打倭寇,取得一次大勝利!」一位小同學馬上接口吟道:「戚繼光,響噹噹,殺倭寇,保家鄉。」「月光光,照泥塘,戚公爺,出奇將,打得倭鬼無處藏。」另一個接著念:「天皇皇,地皇皇,莫驚我家小兒郎;倭寇來,不要慌,我有戚爺會抵擋!」
  • 觀《倭寇的蹤跡》後的啟示
    習武之人,心懷仁慈之心,執正道者,雖身懷絕技卻沉於市,遇不平出手相助,招式剛勁有力一瞬既扭轉局面,應了那句老話: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是最近在國內武術圈發生的事情,或者說長期以來形成的不良風氣正在逐步毀掉中華武術良性發展的土壤。武術的初衷在強身健體陶冶情操,經過不斷地演化發展與現代各類搏擊術融合形成的新流派,習武不但能夠強健身心,而且也可用於保護自身合法權益免遭侵害。
  • 時代的縮影——電影《倭寇的蹤跡》賞析
    嘉靖年間,東南沿海起倭寇之亂,訓練有素的日本武士、浪人與大量中國人組成的倭寇團夥輕鬆擊潰了明朝海道防軍隊,對沿海的城市、村落燒殺搶掠。電影《蕩寇風雲》中鴛鴦陣的運用當朝兩位名將戚繼光和俞大猷針對倭寇問題,分別提出了發展火器與海上作戰的大戰略。由於開銷過大,兩大戰略均未被文人政府採納,於是兩位將軍便採用更為「廉價」的方式克敵制勝。
  • 俞大猷:站在戚繼光光環背後的民族英雄
    引子:讀歷史之人都知道,在明朝肅清海患的戰爭中,戚繼光和俞大猷可謂是雙子星座,絕代雙驕,他們都屬主持東南沿海防備的胡宗憲節制,按時人的說法是「俞龍戚虎
  • 明朝名將戚繼光,為何將兒子就地正法,這背後到底有什麼原因?
    戚繼光的簡介戚繼光是山東蓬萊人,但也有人說他祖籍是安徽,後來在山東出生。到了明朝戚繼光那個時代的時候,已經推崇文學,所以當時滿是高談闊論的文人雅客,卻少有舞刀弄槍的將軍騎手。抗倭大戰戚繼光小的時候家裡很窮,但是他十分好學,很小就可以熟讀儒經和史籍。到了1544年,戚繼光便正式繼承家裡祖上傳下來的職位,負責登州指揮一事。從此,戚繼光便開始了自己與倭寇長達幾十年的戰鬥。
  • 讓日本人膽顫的戚繼光,日本曾怎麼評價戚繼光?字字讓人感到無奈
    1546年,山東沿海一帶飽受日本倭寇的侵擾。倭寇是13世紀到16世紀侵擾朝鮮半島以及我國沿海地區日本海盜集團的貶稱。當時的日本社會,在九州沿海一帶,那些無業游民和落魄武士聚集在一起,靠海吃海,做起了海盜行徑。嘉靖時期,他們和明王朝的海盜汪直、徐海勾結在一起,在我國沿海地區四處掠奪,引起了明王朝的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