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關於支教教師的表彰大會如期舉行。陸倩芳老師受邀參加頒獎,並發表了關於支教生活的相關感悟。這場表彰大會不僅讓大家看到了眾多的支教老師,也讓大家了解到了以陸倩芳老師為首的支教教師真實的生活。為想要支教的人們提供了近距離接觸支教事業的機會,也為支教教師們帶去了一絲安慰。
據悉,陸倩芳老師在三十年的支教生活中,也經歷了很多迷茫的時刻。初到鄉村的時候,學校只有一間透風的教室,和一堆老舊不堪的桌椅,甚至沒有年級之分,村子裡所有的孩子都坐在這同一間教室裡。給孩子們上課的老師,也只有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精力和狀態都不是很好。陸倩芳的抵達,就像是學校裡的一道曙光。
而對於當時的學習也僅限於認識幾個生活中能夠用到的字和算術。沒有考學這一說,更沒有因此獲得走出大山的機會。據陸倩芳回憶,對於當時的環境來講,即便是有人想要考學,家裡也拿不出多一分的錢給孩子讀書用。身處高山深處,吃的喝的都是靠氣候,並沒有機會賺取更多的生活費。這也是使陸倩芳決心留下並要改變這裡的重大原因。
我們在陸倩芳老師的講話中,不僅看到了面對如今鄉村變化,陸倩芳老師的驕傲;也看到了一位為教育和鄉村建設努力拼搏的人。陸倩芳用三十年的行動講述了堅守的意義,也用語言表達了自己對未來的規劃。陸倩芳說:未來,我會繼續為教育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