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師學子搭起支教雲課堂,線上線下互動結合,萬餘名鄉村學生受益

2020-12-23 荊楚網

楚天都市報記者 國倩

同學們好,今天我們來上實驗課,讓我們透過屏幕,來看看神奇的化學世界!」徐圓一邊演示著實驗過程,一邊向屏幕另一端的孩子說道。這是近日華中師範大學元夢教育團隊在線上支教的一幕。徐圓便是元夢教育團隊的一員,2017年她就開始前往鄉村進行教學。今年由於疫情影響,她和團隊的成員便將課堂搬到了線上,通過網絡直播技術,跨越了從武漢到恩施建始520公裡的距離隔閡,實現了「遠程支教」。

大學生開展鄉村教育

2017年,團隊負責人甘元元和徐圓在教學、調研實踐中發現優質鄉村教師常年不足,每年下沉到鄉村的支教團隊,亦存在著質量參差不齊、連續性較弱等問題。如何使優秀的教育資源長期而連續地留在鄉村?就讀於師範院校的兩個大學生,一拍即合,在老師的幫助下,搭建起了一個整合華中地區優質師資的平臺,兼顧鄉村學子與高校師範生的需求,同時收取基本的教學費用以維持團隊運營。

2017年8月,團隊的第一批師範生教學隊伍於潛江、恩施等多個定點鄉村開展了教學活動,在當地收穫了良好的口碑。隨著團隊的不斷壯大,新的要求也日漸浮出水面。「鄉村教育」不能將城市授課的方法生搬硬套地灌輸給孩子們。打造特色鄉村課堂,成為了團隊進一步發展的目標。

依山傍水,雞犬相聞,炊煙嫋嫋的鄉村風光正是大自然賦予教師最好的教具。在貴州遵義市餘慶縣的一節地理課上,為了更好地幫助孩子們了解地質地貌,任課教師帶著孩子們來到當地特有的喀斯特壁巖前,實地講解該地千溝萬壑的地貌特徵。「我感覺學科知識一下都活起來了。」課堂結束後,14歲的李豔說。

「除了讓知識更真實,我們還希望孩子們能夠感悟到鄉村之美,培養孩子們對於鄉土文化的熱愛。」每每實景教學課結束以後,總會有歡欣鼓舞的孩子圍著徐圓,向她表達對於身邊事物的新見解。「老師,翻越這座山就是另一個村莊,是不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呢?」「老師,今晚我看見課本上說的北鬥七星了」……這樣天真而飽含求知慾的分享讓徐圓仿佛看見鄉村未來的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開發線上課程平臺

由於團隊不能長期陪伴在孩子們身邊,所以每到分離的時候,便是隊員和孩子們最揪心的時刻。「老師能不能不走啊?」孩子們滿懷深情的挽留讓隊員們糾結萬分。回程大巴上,團隊成員們低著頭,一路氣氛憂傷而沉重。

改變,成為了元夢團隊不約而同的默契。2019年,徐圓帶領團隊逐步開發線上課程平臺,創新地採用「線上+線下+資料共享」教學模式,實現了假期實地教學,平日網上授課,線上線下雙媒介互動結合的機制,疫情期間,團隊還在線上增加了「精準答疑」模塊。

在今年疫情影響下,線上教育的全面開花使得團隊在疫情期間得以維持運營,並持續壯大發展。「與時俱進,同樣也是網際網路帶給鄉村教育的啟示。」團隊成員王霏在報名參與線上授課時說。

四年來,當初的幾人團隊已經發展成為一個上百人,初具規模的教學團隊,在業州、黃堡等35個定點鄉村開展了教學活動,開設152個教學班,輔導學生數量達14000餘人,線上覆蓋人數達四千餘人。同時,元夢團隊也從未忘記初心所在,始終拿出部分盈利用於支持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為愛心支教社團提供資金、師資、設備等資助。現今,已經與9個貧困地區建立了長期的支教服務聯絡。

相關焦點

  • 線下教培機構轉戰線上 線上線下結合是未來風向嗎?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轉戰線上,線下機構別無選擇的希望之路2020年春季,意料之外的「黑天鵝」給教育培訓行業帶來了一系列改變。線下培訓紛紛暫停,不少此前專注於線下課程的機構一時間慌了手腳。與此同時,線上教育受益於自身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特性,更兼之政策的支持,呈現出熱火朝天的態勢。
  • 【我的雲課堂】(4)線上線下 學練結合
    課程組從2016年開始製作計算機繪圖課程微視頻,在學校網絡教學綜合平臺為學生提供自學資源;同時積極響應學校的小班課改,在2019年將全院12個班的2020年春季學期計算機繪圖課全部實施了小班授課。學生反映與傳統教學相比,這種線上與線下、學練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在線混合式學習方式,獲得的知識「印象更深刻」「自己思考得更多」「對知識點的理解更到位」「對解決實際工程問題更有幫助,思路更開闊」。
  • 線上課堂如何與學生有效互動?一招讓學生的注意力牢牢「鎖定」你
    在線上課堂教學中,學生離開你的視線是分秒間的事情,很少留給教師「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機會。線上課堂教學互動的有效性影響課堂氛圍、課堂節奏以及課堂的教學效果,同時也受到平臺技術水平、學生參與意識、師生情感黏性、問題設計合理性、教師專業能力、教師教育理念等諸多要素制約。
  • 未來教育模式是線上線下相結合?
    為了保障線上學習的效果,我們開發出語音問答、語音彈幕、拍照上牆、小組PK答題、作業互相批改等項目,增強課堂參與感,調動孩子學習積極性。此外,我們將AI等技術應用其中,在課堂體驗和教學效果方面結合語音識別、智能批改、隨堂測驗等功能營造良好教學氛圍。周貴:目前,卓越教育已線下複課,但春季班課程還是繼續在線上開展。
  • 樂學培優打造「OMO線下課堂」實現線上線下融合
    許多線下教育機構停業,讓教育企業意識到:線上線下結合發展,互相賦能是未來教育的必然選擇。據悉,自今年六月份開始,樂學教育集團旗下以線下培訓為主的教育機構樂學培優面授課程全面升級,打造「OMO線下課堂」,目的就是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制約,讓線下學員能夠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
  • 線上線下相結合 呵護心靈促成長
    武漢紡織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總共32學時共計2學分,其中線上16學時1學分、線下16學時1學分。為了提升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學校建設了「你好,大學新生」線上課程。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線下課程的前置課程,「你好,大學新生」線上課程與學校迎新網同時開通,意味著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課時間前移到開學之前。
  • 「疫後教育變革」夏立新:促進線上線下教育深度融合,打造智能時代...
    我們應抓住疫情帶來的教育創新發展機遇,貫徹落實《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要求,促進線上線下教育深度融合,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為我國高校信息化條件下的教育教學改革提供華師智慧和華師方案。四是創新教學方式,促進因人、因地、因勢施教:提出並實施「物理空間·資源空間·社交空間」三空間融合教學理論,推行線上線下結合的混合課堂教學;壓縮課內學時,加強導學和課內研討,因勢利導,實現「把時間還給學生、把方法教給學生」;基於大數據開展學情分析和學習過程跟蹤,及時發現教學過程中的薄弱環節,精準定位學困生並進行針對性輔導,促進因材施教。
  • 吉林市:積極探索線上線下融合的未來教育模式
    為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找準教育扶貧和網絡扶貧的結合點,滿足學生及家長課後服務需求,解決公立學校教師私自有償補課的社會問題,吉林市教育局通過創建吉林市網際網路學校,實施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探索未來教育新模式。
  • 活躍線上課堂,調動學生積極性,老師們有妙招
    優秀網課陳小通老師說:讓隔屏互動和單獨反饋縮短線上學習的距離線上學習伊始,抱著對新型上課方式的好奇心,學生在線上課堂表現都很積極,可是時間一長,同學們的熱情慢慢褪去,加上學習視頻可以反覆觀看,有同學出現課堂任務課後做的現象。
  • 線上線下拓展教育開放性
    尊重教育規律 線上和線下都是為了孩子成長  居家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其發展的過程是連續不斷的,是一個從較低水平向較高水平有序發展的過程。學生發展的各個方面又是完整統一的,其身心發展既包括生理的成長、心理的成長,又包括社會文化理解與運用能力的成長,只有適應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並對學生的身心全面地進行影響,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教師作為居家學習活動的主導者,在組織線上學習時,不僅要考慮到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的區別,更要考慮到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
  • 東油師生雲端相聚 線上課堂精彩紛呈——春季學期線上教學側記
    情延遲了線下開學,但無法阻止線上傳道授業的老師和勤奮學習的學子。全校師生身在全國各地,共聚雲端,在線上課堂讓2020年春季學期如期精彩開始。經過兩天的線上教學,老師們教的怎麼樣?同學們學得又如何?「同學們挺注重平時成績的,線下上課靠點名和舉手回答問題獲得,我想讓線上課堂的方式更「網絡」一些,在輕鬆中讓同學們理解教學內容,大家的參與度還挺高。」
  • 線上教學好還是線下教學好,我更傾向於線下,你呢?
    線下教學有線下的好,線上教學有線上的好,不管是線上線下都有好好壞,不過我更喜歡線下教學。我們先來說一下線上教學的好與不足。好的方面。第一,我們可以享有優質的教育資源在線上教學,我們可以接受全國各地名師的的教學,即使孩子是在鄉村,也可以受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名師的教學,從另一方面講就是可以接受到高質量的教學。通過線上教學,可以解決城市和鄉鎮教育資源不平衡的問題。
  • 當線上線下相結合教育模式成為新趨勢:擁抱變化,直面挑戰
    而在9月已經開始的秋季新學期,90%以上的學生返回校園,西浦將會進入一個新的教學階段——開啟線上線下相結合教學模式。 有時候課上老師提問後,經常會出現好幾個同學同時開麥回答而彼此打斷的情況,這也是現在讓劉穎舟感到線上和線下課堂氛圍其實差別沒有那麼大的原因之一。 「聽了他們的回答之後,我發現其實別人的答案並不一定比你想的更好,他們只是大膽去表達而已。」她說,「所以不用擔心害怕。
  • (十二)線上開學第一課
    通過中國大學慕課、智慧樹等平臺,利用雨課堂、雲班課等工具,轉換教學方式,結合專業和課程特點測試教學工具,做好兩到三套線上教學預案應對卡頓。系部群、課程群,從早上七八點到晚上十一、二點,都在討論有效線上教學問題。魯東大學「雲端」相聚 「線上」開課2月24日是學校實施線上教學開展的第一天。
  • 名家開講 | 王長華:線上線下學習相結合,為學生幸福成長奠基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線上學習」成了很多孩子的學習方式,線上教育也是被寄予厚望的。但是凡事有利有弊,就目前來看,無論是線上教育還是線下教育都存在優點和不足。 線下學習 線下課堂是在固定的教室裡,藉助於黑板和粉筆以及多媒體課件,教師和學生面對面的教學活動。
  • 華師榜樣學子背後的故事……
    勒德勐豪與隊友一同深入走訪調研精準扶貧家庭共400餘戶,並參與了扶貧精準識別建檔立卡工作,對精準扶貧學生進行了長期跟進,與兩名精準扶貧學生組成了幫扶關係,並在支教結束後長達2年的時間裡繼續對結對學生進行線上幫扶,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為他們答疑解惑,引導他們健康成長。支教結束後,勒德勐豪返回華師攻讀研究生。
  • 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名華在線」升級課堂新模式 線上學習線下考...
    2017年,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藉助慕課這種「網際網路+教育」的學習方式,開啟了「名華在線」選修課程課堂模式,並將線上學習與線下交流融合,讓學生上網學習就能拿學分。    目前「名華在線」學習平臺面向全校學生推出了《心理健康與情商修煉》、、《就業力訓練》、《法律思維與法學經典閱讀》、《成功創業指導》、《Flash設計與應用》、《計算機操作應用》、《戀愛與性健康》、等12門人文素質選修課程。在選課系統開通當天,所有課程的名額就被一搶而空,在線課程選課人數6222人,線下課程選課人數3830人,選課總人數10052人,達到歷史選課總人數的最高點。
  • 教育行業線上+線下相結合發展模式
    2020年受疫情影響,線下授課教育模式深受打擊,逐漸興起線上教育。當疫情逐漸得到控制,線下教育復甦,則開始流行起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育發展模式。但是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該如何融合呢?教育培訓機構該如何轉型?又該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小編來帶大家一探究竟。
  • 線上直播+線下互動
    本報訊 (記者 杜文婷) 昨日下午,成都市新時代文明實踐——「雲」讀溫江在溫江區舉行,活動採取「線上直播+線下互動」的形式,展示了溫江區新時代文明中心試點工作推進情況,加強了各區(市)縣、市級相關部門的交流互鑑。
  • 線上線下巧結合 鄭州市第五初級中學教學銜接求突破
    為了分析線上課堂學生學習情況,精準把握學生問題,做好線上線下教學銜接工作,鄭州市第五初級中學分別於5月19日、20日、21日召開各年級教學研討會,深入的交流,集眾人智慧,分析當前問題,尋求突破之法。研討會由各年級年級長主持,年級全體教師參加,校長張天佑和副校長郭淑娟出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