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濤的父親是宛句縣令,不過在山濤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不在,因此家中貧困如洗。即使這樣也沒能壓垮山濤,《晉書》中記載他很早就展現出非凡的器量,隱居鄉裡每日研習經書,一直到後來同嵇康、阮籍結為莫逆之交。
山濤第一次踏入仕途是在四十歲的時候,一開始只擔任郡裡面的主簿、功曹,到後來被舉為孝廉在州裡面從事。後來山濤甚至猜到此時太傅司馬懿稱病臥床的用意為何,果然沒多久司馬懿就清除了大將軍曹爽的集團。
司馬氏一家獨大之後,山濤便就歸隱鄉間,不再理會世間雜務。但令人沒想到的是,山濤的「從祖姑」,也就是他父親的叔伯的姐妹,居然好巧不巧是司馬懿老婆張春華的母親,沾親帶故之下偶然同手握大權的司馬師相遇。
司馬師還把他當作是以直鉤釣魚的姜子牙,問他想不想要當官,接著山濤就被舉為茂才,成為驃騎將軍王昶的從事中郎。儘管身份比以前高俸祿也多,但山濤依舊保持著往日裡的簡樸生活。
接著又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山濤又被拜為趙國國相,遷升為尚書吏部郎。此時大將軍司馬昭甚至還寫信稱讚山濤清明高雅的節操,又送來錢二十萬、谷二百斛解決家中貧困。而司馬師得到皇帝賞賜的衣物之後,也轉贈給山濤,還特別為山濤母親送來一根藜杖。
頗受重視
在鍾會擁兵叛亂之後,此時大將軍司馬昭準備親自率軍平叛,臨行前將後方的事情委託此時身為大將軍從事中郎的山濤,特為其調派了五百親兵鎮守鄴城,可見此時山濤在司馬氏中頗受重視。
司馬昭曾經在兩個兒子到底立誰為世子之間為難,司馬炎是長子理應被立為世子,但司馬昭的事業都是繼承於司馬師,他有意將曾過繼給大將軍司馬師的司馬攸立為世子。
一天司馬昭以此事詢問山濤的意見,山濤以違背禮制為由認為不可,否則必然會危及國家的安危。於是司馬炎就被確定為世子,也就是後來的晉武帝,後來司馬炎親自登門道謝,沒多久司馬炎就受禪即位建立晉國。
在山濤擔任冀州刺史期間,無論是士人還是百姓,都對其治理有方而大加稱讚,山濤還在當地先後挑選出三十多位隱士進行表彰或者任命,這些人在後來都頗有些名聲。
不過當山濤母親年老之後,一心想親自侍奉老母的他接連上奏數十次,司馬炎才同意放山濤回家贍養老母。司馬炎知道山濤一向節儉度日,特別為其找來一位負責往山濤府中送去每日飯菜的人,這份待遇在當時無人能比得過山濤。
長期以來,很少有人關注竹林七賢裡的山濤,只因其作品未能留存於世,而山濤卻是竹林七賢當中除開嵇康、阮籍之外最重要的一位成員,其餘四人則作為陪襯。
再度入仕的原因
對於山濤為什麼棄官歸隱之後又再度步入仕途,古今學界內一向有兩個觀點存在,一是說山濤貪圖富貴,二是說他迫不得已才入仕為官。
不過第一種觀點的可能性極小,無論是從任何記載山濤的史料上查看,均都記載著他不管是在棄官歸隱之前,還是身居高位之後,勤儉度日的生活就沒變過,因此很多時候還需要別人「救濟」。
也不是山濤俸祿不夠,他一生也只娶了一位妻子並沒有妾室,晉書上記載他所得的那些俸祿賞賜大多都散給了親朋好友,如此這般的為人,說他貪圖榮華富貴實在有些不靠譜的樣子。
至於第二種司馬氏逼著他為官也缺乏史料考證,雖然如今再看竹林七賢事跡頗有些反司馬氏的味道,司馬要拿他殺雞儆猴當代表人物,不過竹林七賢只不過是存在了很短時間的鬆散學術組織。
由於山濤依附司馬氏的行為,讓他在後世遭到許多非議,不過在山濤勸嵇康的兒子嵇紹入朝為官時,我們或許能從他勸嵇紹為官的一段話中窺得一二,他說天地四時都在變化當中,又何況人呢。
可能這時山濤便明悟了朝代的更替自有定數,應當順應時勢通曉變化,歷史上由隱而入仕的例子很多,諸葛亮不也先是隱居,之後才效力於劉備帳下。若還有一點便是他對愛妻的承諾,或者說是戲言。
一開始山濤沒做官前家徒四壁,他的妻子韓氏對此一直沒有怨言。有一天山濤也感到不好意思,對韓氏說再忍一忍,他以後一定會位列三公,就是不知道到了那個時候韓氏能不能做得來三公夫人。
三公之位豈有那麼容易獲得的,只是令人沒想到的是,雖然晚了一點,當日安慰妻子的戲言日後竟然成真。山濤去世時享年七十九歲,晉武帝司馬炎下詔先後賞賜錢百萬之巨,用來準備喪事用品及各項用度。山濤死後留下的只有老宅中十間屋子,但是子孫眾多,晉武帝司馬炎得知後便又為其子孫重新建造了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