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英蓮(香菱)的重要性常被忽略,而且丟的實在蹊蹺

2021-03-03 史詩論

甄英蓮(香菱)是《紅樓夢》極為重要的人物,她的重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紅樓夢》這部大書大悲劇的開端就是從英蓮丟失開始的。

英蓮就如同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她的丟失成為甄家悲劇的開端,而甄家之枯又預演了賈府之枯。

二、英蓮(香菱)排位《金陵十二釵》副冊之首位。

如同黛玉位列正冊之首,晴雯位列又副冊之首一樣。再給個參照,那位光彩照人,把寶釵都被比下去了的薛寶琴就是副冊之中人,薛家這位主子小姐卻排在了英蓮這個買來的丫頭之後,可見英蓮的重要。

三、英蓮(香菱)如同:一個無形的力量,因為她,促使了薛家進京,甚至可以說是英蓮的原因促成了薛家進京。四、正冊、副冊、又副冊首位三名女子:黛玉、香菱、晴雯有著必然和重要的聯繫。

晴為黛影,而晴雯與黛玉最大的反差是晴雯不識字,不通文墨。但副冊的香菱卻是彌補了這一點,我們讀原著會發現,黛玉與詩融為一體,詩為黛玉之生命、之靈魂,而香菱儼然第二個黛玉,當她有機會接觸到詩,有條件時,香菱學詩的沉迷和刻苦感動到眾人,香菱愛詩也如同黛玉,是天分裡自然生發的一種痴心,是精神中自帶的一份天然,而且她又拜黛玉所授,真是一脈相承,所謂熱愛必果,連寶玉都感嘆香菱必有一番事業可成。根據前八十回文本和脂批的透露,八十回後香菱應該有更重要的描寫,她的詩才達到什麼樣的高度?還有她具體是如何「香魂返故鄉」的?

87版電視劇《紅樓夢》香菱

再一個問題,英蓮是怎麼丟的?英蓮的丟失很不通、很蹊蹺,應該另有隱情。

英蓮的丟失看似僕人疏於看管,被拐子抱走了。但是屏山細讀第一回的這一段,卻發現了幾處極大的漏洞,英蓮丟的不尋常。

第一處、元宵之夜,四歲的英蓮被僕人霍起獨自抱著去看花燈,這是第一處謬誤。

英蓮有奶媽有丫鬟,而且四歲了,已經不在是需要時時抱著的幼兒了,怎麼會讓個男僕單獨帶去去繁華人雜的街市去呢?這就相當於讓焦大單獨抱上賈惜春單獨去街市,是根本不可想像的。雖然說甄家不比賈府豪門大家,但甄家在姑蘇地面上也是首屈一指的望族,況且甄土隱不也有一次抱英蓮逛廟會,碰見了賈雨村要說話,就把英蓮遞於家人讓先抱回家嗎。

第二處、這位霍起帶著小姐看燈,直看到半夜也不回家,而甄家在元宵佳節這樣的大日子,小姐不但不在家,還跟著個男僕在外至半夜,這甄士隱夫婦不但心大,也太不正常了。

87版電視劇《紅樓夢》英蓮與父母

第三處、霍起因小解讓英蓮獨坐就更不可理解了。

以甄家之威望,這街上誰不熟悉認識,暫時託付給誰一會兒都行啊,可這個霍起偏偏讓小姐單獨坐著,回來不見了英蓮,著急、害怕、尋找都在情理之中,可是英蓮一夜未回,甄家人竟然聽之任之,直到第二天早上才發現小姐未回家,屏山在想,小姐半夜都沒回家,甄家夫婦,奶媽丫鬟怎麼就能安心睡覺呢?這是大不通之三。

第四處、作者寫如此精妙的大書,為什麼讓英蓮丟的破綻百出呢?讓她丟的合情合理一點在作者來說是太簡單了,可是作者偏偏讓一男僕在如此重要的日子,單獨帶小姐出去,還半夜不歸,還讓甄家人不管不問,小姐徹夜不歸,甄家大宅人人安睡,屏山不認為這是作者的疏忽,而是故意為之。

這麼一分析,不但不通,而且有那麼一種玄妙甚至恐怖,有沒有?

往期精彩

明代福建漳州「拒奸被殺案」細解

林黛玉所吃「人參養榮丸」的秘密,可不僅僅是一味藥那麼簡單

民間故事:村裡鬧災荒,老管家一話,得以救全村

相關焦點

  • 紅樓女兒|香菱
    1.身世     她本是甄家的寶貝幼女,而且是甄家老爺老來得子的唯一一個掌上明珠,生的「粉妝玉琢,乖覺可喜」,生活無憂無慮,受盡寵愛。      元宵節那天,一個名為霍啟(實則「禍起」)的下人,一時疏忽,英蓮被人販子拐走。下人找尋不見,怕被責罰,連夜逃走他鄉。
  • 【紅樓札記】曹雪芹塑造香菱的目的是什麼,香菱最終的結局應該是怎樣的
    香菱,雖從個體上而言沒有明顯瑕疵,然而,把她放到爭奇鬥豔的紅樓女兒國裡 ,她真不過黛玉,賢不及寶釵,美不如可卿,爽難及湘雲,純稍遜寶琴……她甚至不及鴛鴦、小紅、晴雯、彩霞這些丫頭們的個性十足。作者塑造她的目的,絕不是與大觀園裡的眾姐妹一決高下的。
  • 紅樓夢人物最先出場的英蓮
    她是甄英蓮。而與英蓮的一幸,遭遇賈雨村,就是來一層一層加多英蓮的悲苦的。那年元宵失蹤的恩公之女,他當然是見到了。他答應過封氏,幫她找女兒的,這一時侍奉過英蓮的嬌杏,連一句過堂的說辭都不見,雨村大人為了得到嬌杏倒是有過一通應付式的說詞。公堂決斷時,葫蘆僧已經明說了是英蓮,英蓮賣給金陵公子馮淵,中途卻被薛蟠搶了做小妾。雨村正好的遇上,卻是妨礙了他去巴結權貴,還英蓮於甄府那真箇兒已經是痴心妄想。
  • 薛蟠搶了香菱之後,做了一件令人感動的事,很多讀者都忽略了
    應天府的那個門子一番話,讓《紅樓夢》中這位「呆霸王」露出了廬山真面目:「……這薛公子的混名人稱『呆霸王』,最是天下第一個弄性尚氣的人,而且使錢如土,遂打了個落花流水,生拖死拽,把個英蓮拖去,如今也不知死活,這馮公子空歡喜一場,一念未遂,反花了錢,送了命,豈不可嘆?」
  • 紅樓夢:如果馮淵不死,香菱的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香菱原名甄英蓮,原也是閨閣千金,本該過著有丫鬟服侍,舒心和樂的日子。卻不想一年元宵燈會上,僕人帶甄英蓮去看花燈,一時大意,英蓮便被拐子拐走,從此便開始了她悲苦的一生。被有名的「呆霸王」薛蟠強買,閨閣千金一朝淪落為奴為婢,後更是在薛蟠娶了主母后被非打即罵受盡欺凌苦楚,終於在身心俱傷後香消玉殞。
  • 紅樓夢:那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才是紅樓夢中改變甄英蓮命運的人
    但有個人卻改變了甄英蓮的命運,這個人就是紅樓夢中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霍啟。 霍啟是甄士隱家的家奴,在元宵佳節的時候,甄士隱安排霍啟帶女兒甄英蓮去外面看花燈。正是這次看花燈,徹底改變了甄英蓮的命運,也改變了甄士隱一家的命運。
  • 《紅樓夢》中,如何看待呆香菱的一生?
    香菱,出身姑蘇望族甄氏,乳名"甄英蓮"。本應是金尊玉貴的名門千金,嫁一個門當戶對的良人,福祿一生。不料突遭變故,淪為可通買賣的"物品",飽受欺凌,命運不得自主,令人無限扼腕!可她卻是紅樓女子中心思最純粹澄澈的存在。
  • 香菱:從雲端墜入深淵的千金小姐
    香菱,原名甄英蓮,是隱居江南的鄉宦甄士隱的獨生女兒,生得粉妝玉琢、乖覺可喜的她,被甄士隱夫婦視為掌上明珠。她也是紅樓夢裡第一個出場的薄命女子。她的一生,可以說有命無運,坎坷悽涼。英蓮三四歲的時候,有一年元宵節晚上,被下人霍啟抱去看社火花燈,沒想到一時疏忽,被人販子拐走,從此消失。
  • 紅樓夢:揭開《紅樓夢》千古之謎~薛蟠強搶英蓮的背後隱藏歷史上一大迷案
    這一回是寫呆霸王薛蟠,縱豪奴打死馮淵,搶走英蓮的故事,由於篇幅太長,大家也都熟悉這一章,還曾被選入中學課本,所以我就不抄錄了。我在前面的章節中已經證實,這薛蟠就是後期精神分裂後的太子。那麼這個太子,也就是文本中的薛蟠為什麼不惜一切代價,冒著打死人的風險,也要強買英蓮呢?這就是因為太子暗戀八弟媳婦郭洛羅氏所造成的,所以雍正才說八弟媳婦「殘刻狐媚」。
  • 香菱:卿本佳人,奈何命薄
    香菱也有過非常快樂的童年,她還叫英蓮的時候,生的粉妝玉琢,非常可愛,甄士隱夫婦膝下無子,只得一女,愛如珍寶。甄士隱閒著無事,就喜歡帶著自己的寶貝女兒出去閒逛,沒想到元宵節英蓮被人拐走了,她的悲劇命運也從此開始。
  • 87版紅樓刪減畫面:英蓮失蹤前曾發生一件事
    今天我們繼續說87版紅樓刪減畫面,之前分別說了甄士隱和賈雨村談詩論畫,以及賈雨村偶遇嬌杏,今天我們說英蓮被拐賣之前發生的一件事。
  • 《精靈夢葉羅麗》第7季:黑香菱終於暴露,她早已奪走白光瑩的力量!
    我認為是黑香菱,而且黑香菱的身上有著不一樣的秘密,重新看過劇的小夥伴們才會發現這其中的蹊蹺,之前黑香菱一直是被邊緣化的角色,所以大家很難對她有什麼記憶,以至於大家忽略的卻是你們最關心的角色。她到底有什麼樣的秘密呢?一起來看看這些梗,能不能對上你心中的疑問!
  • 香菱:骨子裡的一脈清香
    1.英蓮:從掌上明珠到薄命女英蓮是紅樓夢正文裡出場的第一位女子。而且主要不在於有錢無錢,馮淵原本沉溺於同性之戀,見了清新脫俗的香菱,一見鍾情,痛下決心以後戒除男風,和香菱好好過日子。所以連昔日葫蘆廟的小沙彌也感慨,倘若嫁給馮淵,倒是一段好姻緣。可惜馮淵被薛蟠家的豪奴活活打死。此後英蓮被薛蟠買回家做了妾室。第一階段:英蓮最開始是甄士隱的掌上明珠,被拐賣之後成為「門子」口中受盡折磨的薄命女。
  • 《紅樓夢》香菱:修心,可以改變命運
    香菱從小便被癩頭和尚稱為:有命無運累及爹娘之物。香菱也真的是運氣太差了。元宵節觀燈,年僅五歲的英蓮被家人霍啟抱出去,在街上被拐子拐走。從千金小姐淪為人販子手中的籌碼,從此境遇天翻地覆。如妙玉、可卿、黛玉、探春等等,可是這些人要麼長於富貴,要麼浸淫詩書,良好的家庭條件和閨閣教養塑造了高雅凜然的靈魂氣度,而生存環境和成長經歷如此不堪的,只有香菱。如此境遇中的英蓮依然讓自己長成如此美好的模樣,卻也膨脹了拐子的貪心,引兩家爭奪。鄉紳公子馮淵看中了英蓮,出了贖金,欲三日後過門迎娶英蓮。本來酷愛男風,不喜歡女人。誰知對英蓮一見鍾情,發誓不再娶第二個。
  • 香菱懷孕、妙玉發情,是《紅樓夢》續寫中的大敗筆
    對一名紅樓愛好者而言,最遺憾的事情莫過於「紅樓未完」。 從第一次通讀《紅樓夢》起,腦子裡便開始飄逸著大觀園女兒們的悲歡離合、愛恨情仇。看了幾遍之後,就覺得《紅樓夢》的個性比任何一部書的個性力量都更顯得大得多。 人們常說它是一部「奇書」,裡面都是「奇人」,但奇在哪裡,解說起來也頗為麻煩。
  • 紅樓人物更名淺析(1)
    而且,書中對林紅玉所更之名「小紅」卻並未使用,「紅玉」之名反倒是從二十四回至六十回文中一直沿用,按此理解,寶玉所贈之帕和小紅所遺之帕,乃異曲同工,這一邊緣人物的存在絕非可有可無,本名「林紅玉」也應是作者借用其名其人其事對寶黛情緣做出的重要讖示。
  • 《紅樓夢》香菱的悲苦一生——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
    香菱原名為甄英蓮,是姑蘇名士甄士隱的女兒,甄士隱年歲已高,僅有這一個女兒,因此愛如珍寶,可元宵節那天,僕人霍啟(諧音禍起)帶著英蓮出去看燈火,期間霍啟一個小解的功夫,英蓮就被人販子給抱走了。馮淵本身喜好男風,不愛女色,可是在看見英蓮之後,他原本的人生觀被打破了,他一眼就看上了英蓮,甚至為此發誓以後再也不娶第二個,鐵了心要跟英蓮好好過日子,英蓮到底哪裡吸引到了馮淵呢?
  • 紅樓女兒的故園之情
    如果說黛玉尚且有故鄉明月可以追思,那有一些紅樓女兒則更加不幸,連故鄉、父母俱不記得了。香菱,是整部書中第一個出場的紅樓女兒,那個時候她還叫「英蓮」。她生的粉妝玉琢,乖覺可喜,是鄉宦人家甄士隱夫妻的掌上明珠。
  • 《紅樓》三釵
    香菱出生於書香門第,是大家閨秀,最不濟也算是一個殷實之家的小姐。父親甄士隱是個厚道人,只有這一個獨生女兒,天生的標緻,四鬢如刀裁,眉不施黛而黑,口不點朱而紅,眉心端端正正生得一顆紅痣。父母愛如掌上明珠,取名英蓮。「英蓮」正諧音「應憐」,可見香菱本應人人愛憐,而實際上她卻是個沒人憐惜,自幼沉淪,有命無運的可憐女子。英蓮三歲,就被人販子拐賣,她的悲慘命運從此開始。
  • 林黛玉的死因被解開,不是上吊和投湖,答案就在香菱判詞中
    可千萬不要忽略判詞圖畫的描繪,那個更直觀!圖上一圍玉帶是懸在木上的。幾株木?兩株(四株)。並非掛在一株樹的樹枝上,大體形成一種捆大蔥或者京劇演員腰間虛掛的那圍玉帶的樣子。足以證明林黛玉並非上吊自盡,而是油盡燈枯(枯木)前被強權脅迫圍困。縱觀《紅樓夢》中有資格圍玉帶的只有三人。北靜王、忠順王、皇帝! 記得那串鶺鴒香念珠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