蠱: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此蠱卦卦辭,言全卦之大用也。
蠱、隨為往來卦,隨備具四德,而蠱則唯有元亨之佔。其關於利者,只涉川一事,是與隨異也。
蓋隨一陽居下,得震動之勢;一陰居上,得流澤之功,備乾坤之大用,孚四德之流行。
而蠱之六爻恰與相反,巽以一陰居下,而上有二陽;艮以一陽居未,而中梗二陰。
陰雖在下,而陽間之;陽反居終,陰乃阻之,剛柔失調,上下交悖。
陽德主升,巽之二陽升而被阻;
陰德主降,艮之二陰,降而被隔,以成交悖之象。
然其要,尚在初、上之一陰一陽。
初爻本宜升而為陰,上爻本應止而為陽,陰陽皆反其道,恰與隨異,此隨之具四德,蠱則不能及也。
其德有元亨之佔者,實以蠱之中爻,陰陽相孚,有同既濟與泰之象,則九三、六四之謂也,此義已見謙卦講辭。
中爻為上下相接之樞,統屬六爻,指揮三極,為全卦主幹。
其爻德既孚於泰濟,其致用有合於坤乾,遂得佔元享,而獨應於天道。
天道莫明於天時,天時莫著於春夏。
元享喻生長之德,即春夏之天時也。
春生夏長,萬物同繁,此即天下元亨之象也。
蓋天道秋收冬藏,萬物墊伏,以培育其根苗,待春而後生發,至夏而皆長成。
此蠱之功用,亦猶天時之於萬物也。
春夏之生長,天地之繁榮,而要其源,則歸於時。
春為四時之首,言春既足賅夏,言生即已包長,以不生固無所長也。
是蠱稱元亨,實得乾元之氣,發為大生之功,成為大始之用。
乾主大生大始,乃乾元之用也。
故蠱之用,純孚於乾元,而見於生始,以時釋之,皆歸於春。
春氣在東,而德在木,合之幹支,則甲乙也。
此由蠱下卦之巽得震之氣,分坤之道,而以協於乾也。
乾坤合而巽始生,而艮又繼之。
艮本少男,以附於巽之長女,其用初不著。
此彖辭明時以甲,而不及其它也。
利涉大川者,以出行宜也。
先甲三日,後甲三日,即明時之義。
甲合於春,而為時之始,先甲後甲,不出甲之先後也。
易之明時用者,以此為例。
三日者,以數極也。
數備於三,三極即天、地、人也。
先、後合之為六,即全卦六爻之數也。
然言甲不及乙,且不及辰者,以天道重始,易數重陽也,稱甲即賅之矣。
蠱為天時所啟,天地尚不違其時,況人物乎?
且蠱者事也,事有吉兇,行有先後,合之則成,背之則敗,此古人重卜筮之意。
不獨蠱也,全易各卦,皆足資用,皆有宜不宜,而特於蠱明著其例者,以蠱之用正在此也。
如當有事紛繁之時,或所事不決之際,則唯有卜之於時,決之於數,以祛其惑。
此卦之名蠱,以其有惑也。
惑而不決,則蠱為害;
惑而決之,則蠱為功。
故蠱以天道正人事,以時日定吉兇,而彖辭則舉幹支之名以釋之也。
先、後以甲三日為限,過此皆非所宜。
譬之萬物乘時生成,過者則失時;
譬之萬事因時成功,過者則無成,此聖人貴知時,而隨卦即以隨時為教也。
蠱、隨同一卦,而有正反之別,隨時無所滯,蠱則有所限,此隨之兼四德,蠱則止於元亨也。
然人生不得無事,則事之吉兇,時之宜否,必有所決。
此以時為言,即明利之所在。
利之所在,即事之所成;物之所生,即用蠱者之所重也。
故利涉大川,言其遠行之有得,而非其時不可。
不獨涉川也,凡事皆以此時為宜;
不獨宜也,凡事皆以此數為斷,蓋本於蠱之數所合也。
如天時然,非春而欲其溫,非夏而欲其暑,不獨不能,且不可也。
果違時而求之,得之亦為害,況不得耶?
此時之所為,天道之所至也。
甲固居數之始,而蠱亦孚於乾之大始,即凡事之始也。
有始者方有終,始之未善,將何以終?
言甲即舉其始,以概其終,未必即止於甲日也,而以時之所孚為準耳。
故有先後三日之期,先後雖非甲,猶按甲之氣,其數可推移,若過此則不得用,以氣盡矣。
氣以七日為周,為來復之數。
以七日天數已改,不復續也。
以後之言三日者,亦此理,即它卦所宜之時有推移者,亦依此例,以先後三日為準。
古人重遠行,凡有事跋涉,必選其時。
而事或未集,人或未至,則以其先、後三日為限。
此即體用天時之大則也,而蠱則尤有關乎始終之義焉。
蠱,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卦辭是高度抽象的,跟天幹地支有關。相關的解釋過去有很多,我們講大原則就好。也就是說,改革、治病想要「元亨,利涉大川」,就得遵循「先甲三日,後甲三日」這八字真言。
「甲」是天幹之首,「甲」的意思是土生。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十天幹,甲是創造新循環的開始,就像「元亨利貞」的「元」是一個新的開始,所以乾卦是「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中國用幹支紀時,甲是一個新生的狀態,蠱之時,就是新生。
所以從小學開始,我們都期待成績得到「甲」。「甲」代表最高檔次,是新的,是演化到高層、表現最優秀的。改革治病就是希望能有這個結果,過去糟糕的狀態已經撥亂反正,現在有「甲」的優秀表現。
可是,要得到甲等表現也沒那麼容易,這跟第二十四卦復卦的「七日來復」有關。
想要復「元」、想要剝極而復,至少要經過七天的周期,不能著急。
復卦跟父母的遺傳有關,代表生生不息;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更新剛好就是天幹第七、第八,就是「庚、辛」,這是時間密碼。
「甲」是一種新的、優秀的狀態之始,充滿生命力,前途不可限量。但再好的狀態也會衰敗,所以隨卦之後就是「蠱」。
專講改革的革卦用到第六天幹「己」的「己日乃革」的觀念,當狀況開始走下坡,就要改弦更張,非變不可。
後面就進入第七天幹「庚」,就是變更。一元復始,七日來復,時間的第七個階段,就是變更的階段,也就是剝極而復、重生再造。
第八就是「辛」(新),變更之後就是全新的了。於是又進入一個循環——「庚辛」而後「壬癸」,然後再「甲」。這都跟復卦的「七日來復」有關。
人可能是先有「蠱」,發現不足,可是真正的原因不知道,直到復卦才清楚生命深層的原理,既需要遺傳,又需要變異。所以復卦的卦序反而在後,發現之後就要運用,前面的卦才能得到圓滿的解釋。
人一定會衰老,任何東西都有敗壞的可能,如果能掌握復卦「七日來復」的原則,用在治病也有效。
巽卦第五爻叫「先庚三日,後庚三日」,那是第七天幹,蠱卦是「先甲三日,後甲三日」,一個是甲,一個是庚。
好,那為什麼跟「七日」有關呢?
蠱卦如果改革成功,就代表有一個新的開始。決定要改革的那一天、開始推行新政的那一天都叫「甲」,希望經過改造之後,有甲等的表現。
以農業社會來講,「甲」就是種田要深入紮根。蠱卦的下卦巽就是深入的象。改革、耕種一定要往深處紮根,代表要深入了解「蠱」的病因,才能進行改造。況且「蠱」的病根往往是很深的,可能累積了好幾代,所以一定得下深入的功夫。
「甲」就是深入紮根的象,深入紮根才能長得好;長得好,往上生長,就叫「由」,合起來就叫「申」。在巽卦就有「君子以申命行事」。
要啟動一個新的循環、希望有一個「甲」,必須前三天就開始布局,一方面深入研究,一方面推出改革方案。
也就是說,「幹蠱」的那一天就叫「甲」,但絕不能到那一天才臨時動手,必須前三天就展開布局,然後等到「甲」的那一天真的就幹起來了。
當然,改革必然會招致反彈,也可能有很多頑強的病毒,無法按照既定方案把它消滅,還要有一個觀察期、試行期,看績效再決定怎麼調整方案,不是說前面研究了三天,第四天把新方案推出來,馬上就成功,哪有這麼好?所以還要有三天檢驗期,再根據各方反應調整,那就叫「後甲三日」。
可見,蠱卦的改革是很周密的,預先有一個方案,像豫卦;然後看看當下的狀況,像隨卦。「先三日、後三日」,「甲」的前面、後面各需要三天,加上「甲」的那一天,剛好就是七天,正是「七日來復」。想要剝極而復、重生再造,這是必須遵循的規律,急不得。
歷史上很多變法都是欲速則不達,失敗是必然的,因為沒有真正深入,以為一紙行政命令就可以改過來,哪有那麼簡單?不但得瞻前顧後,還要去除剛愎自用,別以為已經研究三天,到「甲」那一天推出來,一定是天下響應,沒有的事!然後要針對實際反應再推什麼新的調整方案,也要有一段時間,即「後甲三日」。如此,一個完整、周密的改革才有機會成功。
我們現在按照卦序才學到蠱卦,這是《易經》的第一個改革,到下經革卦是要革命了;再學到巽卦的時候,既不要改革,也不要革命,但卻能實際達成目的,那是潛移默化、借殼上市。
所以中國歷史上轟轟烈烈的變法改革叫蠱;
改朝換代的革命叫「革」,那是更劇烈的行動,但可能比改革容易一點。
還有一種是既不革命,也沒有轟轟烈烈的改革,可是最後發現它借殼上市,那就是採用巽卦長期部署的陰柔手法,叫「先庚三日,後庚三日」。
舉例來說,戊戌變法失敗了,因為「幹蠱」失敗了,最後沒辦法,就有了辛亥革命,用革卦的方式解決中國的問題。但這個革命並沒有真正搞定,直到1949年共產黨革命才獲得成功。
換句話說,從《易經》卦的觀點講,對現狀不滿,要打破現狀,就是用這三個卦。
想要改變現狀的人,就要學這三個卦;想捍衛現狀的人,也要學這三個卦。一個攻,一個防,都不出這三個卦的招式。若能深入體會,要獲勝或是達到預期效果就有所依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