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瑰寶·上海圖書館藏珍本碑帖叢刊(第六、七輯)

2021-12-21 藝苑南山

▕ 石鼓文

上海圖書館為中國收藏碑帖最為豐富的公藏機構,共有碑帖拓片20多萬件,其中宋拓、孤本、善本、精拓數量均堪稱國內第一,收藏品種幾乎囊括了整部中國碑刻史。其數量之豐富,質量之高超,堪稱「碑帖博物館」。

▕ 史晨後碑

自2005年開始,上海圖書館與上海古籍出版社深度合作,共同推動《翰墨瑰寶:上海圖書館藏珍本碑帖叢刊》系列的出版進程。叢刊所收,皆是上圖館藏碑帖「重中之重」——從20餘萬種中精挑細選出其中最佳者,件件分量十足。再以原色原大影印,完整收錄珍本碑帖題記題跋,力圖以最接近原跡的方式,逼真再現原刻原拓細微神採。更邀請國內碑帖研究專家撰寫出版說明,詳細揭示各個版本背後的掌故及獨特價值。

▕ 顏真卿李玄靖碑

《翰墨瑰寶》第一輯問世後,當年即獲得了中國書法最高獎——中國書法蘭亭獎編輯出版一等獎,此後,又陸續出版了第二至第五輯及《四歐寶笈》與《宋拓泉州本淳化閣帖》兩種特輯。如今,《翰墨瑰寶》每一輯的出版,都成了藝術界與學界翹首以待之事,亦成為碑帖出版領域的風向領跑者與典範。高規格的仿真影印,使碑帖出版物得以無限接近真跡,也讓更多普通的碑帖愛好者有機會將名碑名帖收藏到家,隨時在案頭翻閱、細研、臨摹。

翰墨瑰寶 第六、七輯

此次出版第六輯、第七輯的選目,綜合考量了各種碑帖的藝術價值、文物價值及學術價值,所選之版本均屬上乘,又經合理搭配。

▕ 洛神賦十三行

從書法藝術而言,第六輯收錄了碑刻四種,有戰國大篆《石鼓文》,漢隸名品《史晨後碑》及《武氏祠畫像題字》,唐楷《顏真卿李玄靖碑》;刻帖一種,《思古齋黃庭經潁上蘭亭序合冊》,收完石本、殘石本各一。第七輯則收錄了碑刻四本,有漢魏之際所刻、開啟魏晉書風的《上尊號碑》與《受禪表》合冊,古今獨步的懸針篆《天發神讖碑》,唐褚遂良大楷《伊闕佛龕碑》,宋蘇軾傳世孤本《趙清獻公碑》;刻帖一種,《洛神賦十三行》,四個不同版本匯於一冊。

▕ 天發神讖碑

從文物價值而言,第六輯所收,有兩種屬國家一級文物,第七輯則收錄國家一級文物一種、二級文物二本三種,其餘幾種即便未有文物品級,也基本上都是傳世最早或最佳拓本。

▕ 武氏祠畫像題字 黃易跋文

從版本特殊性以及遞藏、題跋之附加價值而言,第六輯收錄了黃易、張廷濟、何紹基、吳昌碩等多位名家的藏品,第七輯則收錄了金農、趙烈文、翁同龢等多位名家的藏品。每一種之後,往往附有大量且珍貴的題跋,不僅有極高的學術研究價值,亦提高了趣味性和觀賞性。除了書法藝術水平與文物稀缺性的考量之外,此次選品亦不乏創新之舉。

▕ 趙清獻公碑

其一是傳世孤本《趙清獻公碑》,以及清嘉慶元年黃易監拓批校本《武氏祠畫像題字》的首次公開出版。前者為此碑原拓的傳世孤本;後者天壤間僅此一件,保留了清乾嘉時期黃易搜集傳拓的歷史原貌,直觀呈現武梁祠發現與研究的歷史現場。

▕ 思古齋黃庭經潁上蘭亭序合冊

其二是《思古齋黃庭經潁上蘭亭序合冊》及《洛神賦十三行》,均採用多種版本合冊出版。二帖分別為王羲之、王獻之的代表作品,多種版本合冊不僅直觀呈現了帖石之生命史,便於觀看筆畫、石花等隨著時間遷移之變化,亦可推動二帖版本問題的考訂,使之愈辨愈清。

▕ 受禪表上尊號碑合冊 跋文

其三是《受禪表》與《上尊號碑》的合併出版。上海圖書館所藏明初拓《上尊號碑》及元明間拓《受禪表》,均為傳世最早拓本,然因二本皆有殘字,紛紛屈居國家二級文物之列。此次出版,將刻立於同年、書法又極相近的這兩種碑合併為一冊,則彌補了二本孤立無援、從未出版之遺憾。

 

翰墨瑰寶·第六輯

上海圖書館藏珍本碑帖叢刊

翰墨瑰寶第六輯含五種,分別為《石鼓文》《武氏祠畫像題字》《史晨後碑》《顏真卿李玄靖碑》《思古齋黃庭經潁上蘭亭序合冊》。下作分別簡介。

6.1 《石鼓文》

▕ 石鼓文

戰國大篆,石刻之祖

明中期「黃帛」未損本,朱藍二色釋文

吳昌碩臨摹《石鼓文》所用之底本

石鼓文,春秋戰國時代的秦國刻石文字,是現存最早銘刻於鼓形石體上的「史籀之跡」和四言體敘事詩,被稱為「石刻之祖」。此冊為明中期拓本,又稱「黃帛」未損本,王楠(話雨樓)舊藏,後歸吳昌碩(缶盧)。拓紙邊側皆有朱藍筆釋文。傳世「黃帛本」僅有五本,此其一也。

眾所周知,吳昌碩的書法胎息於《石鼓文》,此件便是吳昌碩臨摹《石鼓文》所用之底本,珍貴之至。有朱孝臧、楊峴題籤,顧麟士手繪《缶廬校碑圖》,後附吳東發致皆木先生手札二通,釋六舟、楊峴、王國維等人題跋。

實拍書影


6.2 《武氏祠畫像題字》


▕ 武氏祠畫像題字

清嘉慶元年黃易監拓批校本,國家一級文物

清癯勁挺,樸茂典雅,漢代小隸名品

首次出版

武梁祠遺址的重新發現與系統研究,不僅是清代金石學家黃易一生中的最大成就,也是清代「訪碑熱」中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此冊即「黃易嘉慶元年監拓批校本」,這次監拓,從容細緻,可識之字較「乾隆初拓本」多四五十字。此外,黃易又對此冊進行了細緻的研究工作,並撰寫了大量題跋文字。因此,此冊不僅保留了乾嘉時期黃易搜集傳拓的歷史原貌,更是直觀再現了黃易研究武氏祠畫像石的思路和方法。

武氏祠畫像題字筆畫清癯,筆力勁挺,方圓結合,盡顯樸茂典雅風度,為漢代小隸名品。世人評價黃易的書法,「分隸筆意沉著,脫盡唐人窠臼」,其中小隸「尤為絕倫」,而其小隸一體,正得之於《武氏祠畫像題字》。

實拍書影


6.3《史晨後碑》

▕ 史晨碑

漢隸成熟期平整方正一路之典型

明拓本,鑑定標準件

何紹基藏本

《史晨碑》刻立於漢建寧二年,「孔廟三碑」之一。前碑(《翰墨瑰寶》第三輯收入)記載魯相史晨關於祭孔上呈朝廷的奏章,後碑則記敘了史晨到任後祭祀孔子的具體事跡。傳世無宋拓,以明拓為最早,《後碑》則明拓亦極少見。

《史晨碑》書法含蓄蘊藉、健勁遒逸,結構左顧右盼、上下啟承,風韻自然跌宕、法意俱全,為漢隸成熟期平整方正一路之典型。

此上海圖書館藏《史晨後碑》即明拓本,每行三十六字均完好,與國博所藏《史晨前碑》最早拓本同為何紹基舊藏。此本不僅傳拓時間早,又紙墨淳古,拓工一流,可以視為鑑定標準件。

實拍書影


6.4《顏真卿李玄靖碑》


▕ 顏真卿李玄靖碑

顏真卿晚年作品,「魯公極筆」

斷後毀前南宋拓本

國家一級文物

《顏真卿李玄靖碑》,唐大曆十二年五月刻,顏真卿撰書,吳崇休鐫,記錄了「天下道學之宗」李玄靖的一生事跡。此碑宋紹興年間為大風折斷,損字數十個,明嘉靖年間又遇火災,毀為石塊,因而整拓極為難得。

此碑書法價值極高,乃顏真卿晚年代表作品,有「魯公極筆」之稱。清代書法家梁巘評曰:「古雅清圓,帶有篆意……乍看去極散極拙,多不勻稱,而其實古意可掬。」吳雲則評價:「閎偉沉毅之中饒有衝舉欲仙之致,精採奪目。」

此為上海圖書館藏斷後毀前南宋拓本,存一千六百零五字,國家一級文物。張廷濟題跋云:「如此本全善之拓,目中不過三四見,此固是刻中之天球鴻寶也。」

冊末附《李玄靖碑》縮刻碑文四開

實拍書影


6.5

《思古齋黃庭經潁上蘭亭序合冊》


▕ 思古齋黃庭經潁上蘭亭序合冊

王羲之小楷

明拓完石本、殘石本兩種合冊

有張廷濟題跋十六則

《思古齋黃庭經》與《潁上蘭亭序》合刻一石之兩面,故稱「黃蘭帖」。此冊為《黃蘭帖》完石本、殘石本兩種合冊。完石本無絲毫塗描跡象,後附龔丘張登雲刻跋七行,極為難得。殘石本《黃庭經》存二百有七字,《蘭亭序》存八十餘字,石花斑駁,別有韻致。

此本有張廷濟題跋十六則,內容豐富多樣,非作於一時,由此可見張廷濟曾對此本反覆觀摩、珍愛有加。

此帖書法價值極高。清代樸學家程瑤田題跋曰:「潁上思古齋黃蘭二帖,神形超越,如遊絲嫋空,實則銀鉤鐵畫。此禊帖較之定武派,此為天仙化人,然亦非謂定武為猶食人間煙火也。」清代書法家王文治則云:「香光曾雲,昔重定武,今重潁上……此本匪唯完善,拓法精良,洵難得之物。」

實拍書影


翰墨瑰寶·第七輯

上海圖書館藏珍本碑帖叢刊

翰墨瑰寶第七輯含五種,分別為《上尊號碑受禪表合冊》《天發神讖碑》《伊闕佛龕之碑》《趙清獻公碑》《洛神賦十三行四種》。下作分別簡介。

7.1《上尊號碑受禪表合冊》



▕ 上尊號碑受禪表合冊

「曹魏第一刻」、魏晉書風之先導

漢魏權力交替之參與者、見證者

傳世最早拓本

《上尊號碑》與《受禪表》刻立於漢魏之際,前者記錄了東漢獻帝末年眾臣向曹丕勸進之事,後者則敘述了曹丕正式受禪稱帝、建立「曹魏」的歷史事件。此二碑參與並見證了漢魏之際權力交替的過程。

二碑書法以「方整峻麗」著稱,既是東漢晚期官方隸書的代表,也是隸書發展最高峰過後的「空谷迴響」。雖是曹魏碑第一刻,但若將它們視為「漢碑」,亦無不可。兩碑同為開啟魏晉書風之先導,澤潤後世,至深且遠。

此次列入《翰墨瑰寶》的《上尊號碑》與《受禪表》,均為傳世最早拓本,非同尋常,極具文物價值和版本研究意義。

實拍書影

 

7.2《天發神讖碑》

▕ 天發神讖碑

「天降符瑞,立碑記功」:特殊的政治背景

懸針篆:書法史上最具創新意義之別體

明拓佳本、天放樓失而復得之碑

《天發神讖碑》可稱得上是中國碑刻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碑刻。三國吳天璽元年,末帝孫皓為製造「天命永歸大吳」的輿論,刻立了所謂的「天降神讖」之碑,希望以此維繫瀕臨滅亡的統治。因此特殊的政治背景,此碑之形狀、書法均異常神秘詭異,以製造天外來物的效果。可惜四年後,大吳還是滅亡了。

此碑創造性地將篆書的圓轉結體改為方折,圓起圓收改為方起尖收,形成中國書法史上最具創新意義的書法別體——「懸針篆」。又筆力雄健,呈現出「如折古刀,如斷古釵」的藝術效果,故能奇偉驚世、獨步古今。

此碑嘉慶年間毀於火,傳拓極少。此趙烈文天放樓所藏明拓本,為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二級文物。冊前有趙烈文手錄碑文圖式一葉,冊尾則有趙烈文題跋,詳述此本失而復得的經過。

實拍書影


7.3《伊闕佛龕碑》

▕ 伊闕佛龕碑

褚遂良大楷

寬博俊偉書風

剪裁合度

《伊闕佛龕之碑》為褚遂良中年代表作品,書風寬博俊偉,帶有隸意。歐陽修《集古錄》評價此碑:「字畫尤奇偉。」清代書法家梁巘則曰:「平正剛健,法本歐陽,多參八分。」翁方綱亦云:「此唐楷中之隸法也。」

此碑傳本稀少,故在近十幾年碑帖收藏熱中成為大熱門。存世最佳拓本有二:一為國家圖書館藏明何元朗清森閣藏本,一為上海圖書館藏葉奕苞藏本。此次影印出版者,即為後者。

此本雖傳拓年代較何元朗藏本為晚,但從剪裁來看,此本實更符合裝裱的法度要求,故具有無可取代之版本價值。此碑的殘損筆畫和偏旁,何元朗藏本基本剪失,此本則大多保留。此外,首行「始於六經其流分於百氏莫不美天地為廣大」十八字,何元朗藏本闕如,此本則悉數保留。

實拍書影

7.4《趙清獻公碑》



▕ 趙清獻公碑

此碑傳世孤本,蘇軾書丹碑刻之原碑原拓

國家一級文物

首次出版

此碑刻立於北宋元佑四年四月,蘇軾任龍圖閣學士知杭州之時。記述了北宋名臣、有著「鐵面御史」之稱的趙抃剛正不阿、選賢舉能的一生,碑文長達三千五百字。

此冊為明拓本,海內外孤本,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一級文物。趙之謙、翁同龢均將此冊審定為「宋拓」,可能基於新舊黨爭蘇軾所書碑版皆遭禁毀之故。

此冊是《趙清獻公碑》原碑原拓的傳世孤本。至今存世的宋刻蘇軾法帖,尚有《西樓蘇帖》《鬱孤臺法帖》等少數幾件,而蘇軾書丹碑刻之原碑原拓,天壤之間僅存一二,可見此冊之珍稀程度。

實拍書影


7.5《洛神賦十三行四種》


▕ 洛神賦十三行四種

「小楷極則」

佳拓四種

題跋眾多,精彩紛呈

《洛神賦》小楷,相傳是王獻之所書,此帖書法價值極高,被稱為「小楷極則」。帖石相傳為宋末賈似道刻之于闐碧玉者,故稱「玉版十三行」,久佚。明代萬曆年間,重新出土於杭州葛嶺賈似道半閒堂舊址。

此次影印上海圖書館藏《洛神賦十三行》善拓四種,分別為:楊守敬、陳三立、甘翰臣遞藏清初「未進內府本」及「晉字未損本」,謝伯鼎藏清初「晉字初損本」,以及翁同龢所藏「柳跋洛神十三行精拓」。

此四種合冊,不僅便於比照此帖筆畫、石花等隨著時間遷移之變化,直觀呈現帖石之生命史,且冊中包含了大量名家題跋,精彩紛呈,如翁同龢所作之題跋,考證翔實,鞭辟入裡,於《洛神賦十三行》之版本考訂頗具參考價值。

實拍書影


翰墨瑰寶

上海圖書館藏珍本碑帖叢刊(第六輯)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5

書號:9787532598519

裝幀:函套錦面折頁

定價:1980元

目 錄

①《石鼓文》戰國大篆,明中期拓本,「黃帛」不損本,經王楠、吳昌碩遞藏;

②《武氏祠畫像題字》黃易嘉慶元年監拓批校本,傳世最佳拓本,國家一級文物;

③《史晨後碑》漢隸名品,明拓本,何紹基藏本;

④《思古齋黃庭經、潁上蘭亭序合冊》王羲之小楷,完石本、殘石本兩種合冊,傳世最善本,張廷濟藏本;

⑤《顏真卿書李玄靖碑》顏真卿正楷,「斷後毀前南宋拓本」,王楠藏本,國家一級文物。

翰墨瑰寶

上海圖書館藏珍本碑帖叢刊(第七輯)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5

書號:9787532598526

裝幀:函套錦面折頁

定價:1980元

目 錄

①《上尊號碑、受禪表合冊》 曹魏隸書,金農藏明初拓本、莫棠藏元明間拓本,均傳世最早拓本;

②《天發神讖碑》 三國吳懸針篆,明拓佳本,趙烈文藏本;

③《伊闕佛龕碑》 褚遂良大楷,明拓佳本,葉弈苞藏本;

④《趙清獻公碑》 蘇軾楷書,明拓孤本,費念慈藏本,國家一級文物;

⑤《洛神賦十三行四種》 王獻之小楷,四種分別為楊守敬、陳三立、甘翰臣遞藏清初「未進內府本」「晉字未損本」二種合冊,謝伯鼎藏「晉字初損本」,以及翁同龢藏「柳跋洛神十三行」精拓本。

《翰墨瑰寶》系列叢書一直採用八開本,冊頁裝,原大原色彩印,完整收錄碑文前後的題記、題跋,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逼真還原了館藏善本碑帖的原貌,閱讀時如見實物。

為保證這樣的效果,出版每個環節都經過嚴格把控:採用極高精度的數碼設備進行攝錄;反覆對照原帖,調校色彩;使用目前最先進的印刷技術,配合精心挑選的、與原碑帖紙張質感與厚度非常接近的紙張……以期臻於完美地再現珍本碑帖之原貌。

別冊為導言,上海圖書館碑帖專家仲威先生執筆,細說該碑帖的刻拓時間、原碑狀態、版本流變、遞藏情況,以及書法藝術特點,另有編號藏書證,每一輯限量600套。發貨時編號隨機發送,發完即止。

購買地址:杭州市上城區南山路210號南山書屋

淘寶:集美南山書屋

或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南山書屋微店購買

相關焦點

  • 重溫賈貴榮老師大作:新編古籍叢書影印出版的編輯規範問題——以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為例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新編古籍叢書的影印出版,始於1996年出版的《二十四史訂補》。1998年,歷時十年的大型綜合性古籍叢書《北京圖書館藏古籍珍本叢刊》全部出齊。1999年《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的編輯出版,標誌著國圖社的新編古籍叢書步入了規模化、系統化、專業化的發展時期。截至2010年底,國圖社共出版新編古籍叢書二百多種,包括古籍一萬餘種。
  • 謝輝丨梵蒂岡圖書館藏漢籍版本價值初探
    通過對此批文獻進行全面研究,可以看出,梵蒂岡藏漢籍具有收藏版本豐富、珍本善本眾多兩大特點,其在版本方面的價值不容忽視。一、收藏版本豐富由於梵蒂岡圖書館對漢籍並非是系統而有意識地加以收集,而是集合了不同時期的傳教士與漢學家的收藏而形成,諸家所藏典籍常有重複,故梵蒂岡藏漢籍中,一書而有多部藏本的情況也較為常見。這些藏本中,有些是版本完全相同的複本。
  • 中國嘉德2020秋拍丨古籍善本 金石碑帖
    2020嘉德秋拍「古籍善本 金石碑帖」專場攜六朝以來唐宋元明清各朝各代高古寫經、御賜文獻、佳槧善拓、內府檔案二百餘件向各位藏家鄭重奉獻。
  • 2020上海書展|七百多場線下活動我們推薦這些
    2020上海書展|七百多場線下活動我們推薦這些 方曉燕 整理 2020-08-11 10:35 來源:澎湃新聞
  • 上海圖書館3年開發近百精品文創,明年新館還要搏「出圈」
    2020年11月20日,上海圖書館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現場,舉行「上海圖書館IP資源暨東館開館文創開發項目發布會」。澎湃新聞記者在現場獲悉,上圖文創3年開發近百款文創精品,明年上圖東館開館,還將利用深厚的文創寶藏,再搏精品出圈。
  • 古籍新書·2020年秋季|近代史研究所藏稿鈔本日記叢刊
    凡《清代詩文集彙編》《清代詩文集珍本叢刊》等大型叢書已收錄者,不再重複收錄;原書詩、詞、文合刊者,本書僅收錄詩集、文集部分。本書為山東省一流學科曲阜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資助項目、曲阜師範大學古典學研究中心重點規劃項目。
  • 李珮瑜、宋清秀丨《歷朝杭郡詩輯》考述
    內容提要:浙江圖書館藏《歷朝杭郡詩輯》清稿本四十卷,是丁丙仿照《國朝杭郡詩輯》編纂體例,在《武林耆舊集》殘本的基礎上纂輯而成的一部地域性通代詩選集。《歷朝杭郡詩輯》以詩存人,以人系傳,搜羅六朝迄明杭郡詩人2625位,詩作5720首,小傳2487條,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
  • 肖亞男主編《清代閨秀集叢刊續編》目錄
    成品尺寸:185*260mm出版時間:2018年10月ISBN978-7-5013-6576-0定價:23000元本書是《清代閨秀集叢刊》的續編,收錄了國家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南京圖書館、浙江圖書館等多家圖書館的館藏清代(含部分清末民初)女性之詩、文、詞別集及其附錄文獻240餘種,按照作者的生年先後編排,而且每種文獻前附以作者小傳一篇
  • [好書推介]《藝文叢刊》第一輯/售書啟事
    呈現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細節《藝文叢刊》第一輯發售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最新出版全套22本 32開 繁體豎排 精印選題、封面、內容、開本,閱讀的手感都是超一流的唯美,風雅親切的繁體豎版,清逸雋永的高士美文《山谷題跋》內容豐富,輯録黃氏題跋四百餘篇,品題的對象包括書法、碑帖、繪畫、詩詞等多種藝術形式,筆調輕鬆活潑,『謔浪小碎,皆有趣味』,是黃庭堅藝術見解的生動體現。
  • 新書介紹:清代閨秀集叢刊續編(全三十二冊)
    所用底本主要來自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影印出版可最大限度地呈現文獻的原始面貌,規避整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失真和錯誤。故此,《續編》中收錄的幾種文獻雖已被《江南女性別集》整理過,但仍有影印出版的必要性。對刻本而言,影印可再現其版刻風格,反映豐富的文獻信息、時代信號。
  • 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公布:752部入選 新發現傳世典籍
    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涵蓋我國不同時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載體形態、不同裝幀形式的各類珍貴典籍。通過古籍普查,還新發現了一批珍貴古籍,比如孔子博物館藏《乾隆御定石經》,為2019年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在舉辦碑帖普查編目培訓班時的新發現,確定為清乾隆初拓本,自嘉慶元年賞賜孔府後,保存至今;重慶圖書館藏明初拓本《汝帖》等,亦為碑帖普查編目中的重大發現;上海圖書館在古籍普查時發現的宋刻殘本《杜工部草堂詩箋》,可與國家圖書館、上海博物館藏本合璧。
  • 長三角文博會|開發文創,上海圖書館全面發布館藏IP資源
    11月20日,上海圖書館在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現場,舉行了「上海圖書館IP資源暨東館開館文創開發項目發布會」,向廣大業內人士推介上海圖書館的各類珍貴館藏資源、研究成果以及上圖東館建設的相關信息
  • 髯心翰墨-于右任書法作品專場
    北京匡時2015年春拍即將拉開帷幕,屆時將輯結百餘幅于右任先生不同時期書法作品推出「髯心翰墨-于右任書法作品專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