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邢臺的堯山突然火了,火的不是它的歷史,也不是它的風景,而是它的「慘狀」。因為它的「慘狀」像新疆的「魔鬼城」,所以它被網友稱為邢臺的「魔鬼城」。一傳十十傳百,於是乎,引來眾多網友前來打卡。堯山為什麼現在混得這麼慘呢?以至於變得像「魔鬼城」?
邢臺「魔鬼城」是因挖礦所致
咱們先說一下新疆的「魔鬼城」。其實,「魔鬼城」並非魔鬼,它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區域,是在乾旱、大風環境下形成的一種風蝕地貌類型。千百萬年來,由於風雨剝蝕,地面形成深淺不一的溝壑,裸露的石層被狂風雕琢得奇形怪狀。「魔鬼城」地處風口,每當風起,飛沙走石,天昏地暗,怪影迷離,的確有點恐怖,難怪被稱為「魔鬼城」。
現在再看一下邢臺的堯山,堯山及其附近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有煤,有可以生產白灰、石灰、石膏的巖石。試想一下,在那個可以挖礦的年代,這裡是怎樣一個繁忙景象。後來挖礦被叫停,而被挖開的山石又難以恢復原狀,在風雨的侵蝕下,於是就變成了現在的樣子。
有意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堯山因此變成網紅地不是壞事,當地不妨好好利用一下。至於怎麼用,那就要好好研究一下了。
堯山的歷史悠久、文化豐富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它的表象,其實,堯山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說實話,作為一名石家莊人,2018年10月我第一次來到這裡,也是第一次知道離石家莊僅約100公裡的邢臺隆堯縣還有個堯山。還好,在現場實物和相關人員的介紹下,我初步了解了這個「唐堯聖地、李氏故裡」。
隆堯縣是由隆平縣和堯山縣合併而成,據隆堯縣政府網站介紹,隆堯自公元前206年漢朝置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是上古堯帝的始封之地,是唐朝李氏帝王的祖籍,也是後周皇帝郭威、柴榮的故鄉,曾先後湧現出戰國名將李牧,隋代趙州橋設計者李春,著名音韻學家樊騰鳳等一批歷史名人,縣內有唐祖陵、柏人城遺址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和116處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唐堯聖地、李氏故裡」。
每年四月初一這裡有大廟會
現在你知道為什麼這裡很多地名帶「堯」字了吧?其實,堯山海拔只有150米,如此矮的山我還是第一次爬。山矮,再加上有紅葉相伴,雖然上面的建築有此簡陋,但讓我興趣盎然。從下面的大門進入,多半個小時即可以把這個小山繞一圈。
在這裡,你會看到一個「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牌子,原來每年這裡有五個廟會,四月初一的為最大,持續半個月時間,人數達幾十萬。堯作為中國歷史上仁德之君的典範,受到歷代人民的崇敬,更深入堯山一帶的民心。至少從漢代起,歷代都在堯山之巔建有堯帝廟,千百年來,受到廣大民眾的祭祀和朝拜。
堯山廟會是中國歷史上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深入挖掘、研究和弘揚堯文化提供了廣闊的文化空間,難怪堯山文化被評為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到明年四月初一時,如果有時間我要來這裡看看廟會的盛況。
這裡是李姓發源地
堯山又名唐山、宣務山(本文圖片裡多次用到這兩字,可惜帶山字旁的字打不出來),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這一帶是唐侯之故土、堯帝之封地,山頂有自漢代以來歷代所建的堯祠、唐帝廟碑、舜禹殿碑等珍貴文物,堯帝曾建都於此,並禪讓於舜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禪讓制的起源,只可惜很多珍貴的文物都被破壞。
堯山因帝堯始封而得名,所以被稱「唐堯聖地」。歷史記載,堯舜時期有一位大臣名叫皋陶,官名大理,主管刑律,以官為姓,稱為「理」氏。皋陶和堯帝一起活動在隆堯一帶,在這裡治理洪水,教化萬民,繁衍生息。
皋陶的第26代孫——理徵因勸諫紂王被殺,他的妻子契和氏和兒子利貞逃命深山,摘樹上的李子得以為生,因此把道理的理改成木子李。李氏後裔尊皋陶為李氏血脈始祖、尊李利貞為李氏受姓始祖。當然,關於李姓的起源還有多種說法,但邢臺隆堯作為李氏的故裡是得到公認的。
2018年10月18日至20日,由世界李氏宗親總會主辦,隆堯縣趙郡李氏宗親聯誼會、隆堯縣李唐故裡文化研究會承辦的2018年全球李氏懇親大會在李氏故裡——邢臺隆堯舉行。來自海內外的88個代表團、1268名李氏宗親歡聚一堂,懇親聯誼,共謀家鄉發展。我有幸參加了這一活動,共同見證了李氏宗親的歡聚時刻。
根據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2019年1月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李姓人口達到1.009億人,為全國第二大姓。
說到這裡,你對邢臺的堯山是不是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堯山成為網紅地是無心之舉,我們應加以保護,但更應遵循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合理利用好我們的自然礦產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