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以心相交,淡泊明志,友不失矣

2020-12-18 騰訊網

圖丨茶人世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不用完全敞開,開一扇窗就夠了,想要照進的光自然會進來。

圖丨芥子工房(此款泥爐微店有售)

個人有了堅實的自我,他在這個世界上便有了精神坐標,無論走多遠都能夠找到回家的路。——周國平

圖丨靜山停雲

你以為很多事是可以重複的,還有下一次,但你錯了。包括你兒時的萬花筒或紙飛機,抄作業或買糖果,早就是此生的最後一次。

——韓少功

圖丨頑玩-石夫人

盆中之景最宜老乾婆娑,疏花掩映,綠苔錯綴,怪石玲瓏。更蒼蘿碧草,嫋娜蒙茸,竹欄疏籬,窈窕委宛。閒時澆灌,興到品題。生韻生情,襟懷不惡。

———(清)呂初泰

圖丨半農

朋友: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棄;以情相交,情逝人傷;唯以心相交,淡泊明志,友不失矣。

圖丨白鳥與山

當有的年輕人向我感慨不知道將來做點什麼時,我會給他們兩個建議:如果不想浪費光陰的話,要麼靜下心來讀點書,要麼去賺點錢。這兩點對你將來都有用。

—— 熊培雲

圖丨集山堂祁峰

因為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然後看看別人,他有我沒有,就焦慮了。一個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他要的一定是符合自己性情,秉性的,追求這些東西,他才會平靜,從容。

——周國平

圖丨大·明

會心處不在遠,杯碗爐煙,蒲石可寄;

得意事不在多,清風一榻,伴書閒眠。

相關焦點

  • 「求名求利一場空,方寸小匣唯始終」名利之於人生而立之年小感
    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棄;以情相交,情逝人傷;唯以心相交,淡泊明志,友不失矣 ——出自【文中子·禮樂】隋·王通(字仲淹,號文中子)錢帛進珠籠內收,若非出道少貪求。親朋道義因財失,父子情懷為利休。自古及今矛盾的起始點無非名利二字!
  • 寧靜致遠,淡泊明志
    寧靜致遠,淡泊明志。出自諸葛亮給兒子的一封家書--《誡子書》。他在家書中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理解
    我們這顆心也很熱烈,每樣東西都想抓住,像猴子掰苞谷一樣,抓一個掉一個,抓不住主線,也沒有放到自己的「聚寶盆」裡。其實,要抓不妨抓一個最重要的,這就是「非淡泊無以明志」。  我們要提起志向,生命到底要什麼?
  • 非淡泊無以明志 非寧靜無以致遠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弗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信,年於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這一段話講怎麼樣立志成就自己的事業。他的開頭的第一句說的是君子之情,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所以學習知識與學習做人的第一要務,是要寧靜,只有凝神靜氣,深沉厚重,才能夠面對千難萬險。
  • 38張勵志姓氏微信頭像:寧靜致遠,淡泊明志!
    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志。這是來自於諸葛亮的《誡子書》,娜娜這段時間一直在原創製作勵志類的微信頭像,剛好就製作了38張帶有大家想要的姓氏,希望大家會喜歡,同時娜娜還會闡述下自己對這句話的看法,歡迎大家發表意見。
  •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是什麼意思?
    以前只覺得這兩句讀起來朗朗上口(明明很多文言文都朗朗上口),又是大名垂宇宙的諸葛公的遺篇,自是牢記於心,至於其中的意味,倒是未曾深究的。      直到最近,從懵懵懂懂的心境中走出,也漸漸意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開始思考人生的規劃,並慢慢去實踐時,才意識到這句話的深意。
  • 樂於奉獻的人,才能做到甘於平淡,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只要已經付出過努力,則應順其自然,甘於平淡,樂於平淡,少一些浮躁和欲望,多幾分淡泊和寧靜,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寬廣的胸襟。平平淡淡就是有所求而亦無所求,鄙視庸俗的功利目的,而追求精神的升華。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裡,固守節操、甘於平淡並非易事。樹立遠大的理想和人生追求、樂於奉獻的人,才能做到甘於平淡,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 每日竇摘|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這樣的孩子自小生活環境優越,卻極有可能對自己的人生不甚了解,也不明白自己的才華能夠如何為國家效力。因此,在臨去世之前,諸葛亮為自己的兒子留下了這麼一封《誡子書》。而我們今天的摘抄句子也是由此而來。「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意思就是說,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幹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通過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對諸葛瞻的期許。他希望自己的兒子可以不浮躁,也不醉心於名利,而是踏踏實實、認真地去紮實學問,去把每一件事情做好。
  • 以心相交、以誠相待:銀川與日本松江市締結國際友城16載
    中新網銀川8月15日電 題:以心相交、以誠相待:銀川與日本松江市締結國際友城16載楊迪 李佩珊9月將至,寧夏銀川市與日本松江市的國際友城關係即將走過第16個年頭。雖不能謀面,但兩座國際友城16年來的情誼一直未斷。銀川市與日本松江市的交流與合作最早可追溯至1994年6月,時任松江市議長加藤滋夫、市長宮岡壽雄來訪銀川,就兩市友好合作關係進行探討。經過十年時間的交往交流,兩市於2004年9月籤署締結國際友好城市協議,正式結為友好城市。
  • 恐懼只是一種自我假設,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但對過去的事情一直糾結放不下,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就進入深層次的焦慮之中,長此以往,身體機能必然處於一直緊張狀態,防礙人的潛能及思維的正常發揮,身心健康受損也不自知。此時,不防捫心自問,我們究竟在恐懼什麼呢?找到問題的根源,一切就迎刃而解。
  • 「以利相交,利盡則散」,君子與小人如何交朋友?
    在古代,交通不發達,朋友之間一分別可能就是一兩年都難以見面,而彼此之間的交流可能更多的也只能依靠「鴻雁傳書」。在這樣一個車、馬都很慢的歲月裡,中國古人又是怎樣看待友情的呢?要想了解古人的交友文化,就得先從「朋友」一詞說起。何為「朋」?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提到「朋,古文鳳。象形。
  • 關於曲洋、劉正風以琴相交的考證
    伯牙驚曰:「善哉,子之心與吾同。」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斷弦,終身不操。金庸寫曲劉二人的友誼大概也借鑑了這個典故吧!只可惜,這種高情雅致非我輩俗人能理解,書中寫到:「群雄越聽萬料不到他和曲洋相交,竟然由於音樂」,欲待不信,又見他說得十分誠懇,實無半分作偽之態,均想江湖上奇行特立之士甚多,自來聲色迷人,劉正風耽於音樂,也非異事。」
  • 淡泊名利,笑看人生
    擁有一顆淡泊之心    漫漫人生旅途,看風起雲卷,花開花落;守一顆淡泊之心,擁一份淡然之美。    淡泊名利,不是不為名利,而是分清利弊,近利避弊,輕鬆快樂過一生。     淡泊名利,並不是人生的目的,只是人生必需保持的一種好心境。我們還應該在淡泊名利的前提下,充實實力,不懼挫折,迎難而上,自信發揮,盡力而為,努力實現自己所追求的夢想,做個人傑和精英!
  • 淡泊是福
    有人說生活是由痛苦和幸福串成的念珠,這話極有道理。人活一輩子,總要嘗遍酸甜苦辣,時時感覺到生活中的無奈與沉重。那麼,怎樣才能多擁有一些幸福,少些痛苦和遺憾呢?其實細細想來,只要多些淡泊,一切順其自然,少些勉強和自尋煩惱,自然會灑脫輕鬆些,少幾分怨天尤人和唉聲嘆氣。「天生我才必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