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屏時代年輕人如何專注讀書 -唐山廣電網

2020-12-23 唐山廣電網

12月上旬,2020南國書香節暨第二屆深圳書展如期舉辦,並在疫情影響、電商衝擊等多重不利因素下逆市上揚,現場銷售突破2000萬元,成為今年全國時間最長、模式最新、銷量最高的城市書展。事實上,深圳作為常住人口平均年齡僅32.5歲的年輕城市,已經連續29年蟬聯人均購書量全國第一。閱讀,也被視為這座城市創新文化氛圍的重要形成原因。

那麼,年輕城市的年輕人閱讀現狀究竟如何?在當下我們該如何對待閱讀?深圳書展期間,青年作者蔣方舟與黃燈分別以作者和教育者的視角來探討這一話題。

新媒體內容衝擊傳統閱讀

「就普通高校的大學生而言,普遍的現狀是深度閱讀、經典閱讀比較匱乏,加上碎片化閱讀太多,就導致了在閱讀現實感很強的文本上與時代之間有了隔膜。」今年獲評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的《我的二本學生》一書作者、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黃燈說。作為一名作家,同時也是高校教育者,根據她十幾年來對大學生群體的持續觀察,這一群體的閱讀習慣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相關機構此前的調查統計,當代大學生瀏覽短視頻的比例高達83%,其中56%為重度依賴,34%為中度依賴,只有2%為存在於移動短視頻之外的獨立個體。

「以我教授的文學為例,起碼有五六年的時間,遇到的學生幾乎都沒有讀過經典版本的《中國通史》和《西方哲學史》了。讀過《紅樓夢》的學生比例也在下降。資訊時代對人們閱讀習慣的改變是客觀原因。現在的學生們大多離不開手機、電腦,新媒體對注意力的分散非常多,即使是無紙化閱讀,也大多是網絡小說、新聞一類的內容。」黃燈不無惋惜地告訴記者,「我感到孩子們的閱讀質量變低了,閱讀對他們的塑造作用變少了。」

對於這一現狀,蔣方舟也有相似的感受。「讀書的好處已經毋庸贅言,但如今問題並不在於大家不知道讀書好,而是說即便大家都知道讀書是件好事,但其他媒介還是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來拉扯人們的精力。」在蔣方舟看來,這一現象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原因。一方面,讀書需要的專注力成本確實較高,需要自身毅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另一方面,當前的媒介環境中,娛樂內容的宣傳投入遠遠大於書籍,導致書在與屏幕的「注意力爭奪戰」中所能發出的聲音相當微弱,要靠讀者主動閱讀的動力和決心。

人與城市都需要閱讀滋養

「經典作品,例如《紅樓夢》,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非常形象的集大成的展現和表達文本,為我們呈現了完整的、優雅的精神質地。」黃燈認為,深度閱讀除了人格的塑造之外,還是一種綜合素養的養料,會讓年輕人的生命更有寬度和厚度,這對他們的成長特別重要。「假如沒有人文的滋養,一個人對世界的理解會相對簡單粗暴,他可能不知道世間有很多柔韌、美好的東西,人與人之間是可以寬容理解的。」

「讀書給我帶來很大的變化是看待人性和世界變得更加複雜和精細,因為書裡營造的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或二元對立的,它有非常多複雜而美妙的東西。這讓我增強了對於世界的理解能力和體察的細微程度。」蔣方舟說。

「對於城市來說,深圳的精神氣質之所以是今天這個樣子,被稱為創新之城,與閱讀也是有很大關係的。」黃燈表示,閱讀能夠讓市民變得更理性,更有思考能力,也更有創新思維,在潛移默化中決定了一座城市的氣質和品味。「這也是深圳能夠源源不斷吸引這麼多人才、保持創新動力的原因之一。」

倡導閱讀但要避免「功利性閱讀」

如今,讀書被公認是增長知識和閱歷、緩解焦慮迷茫最便捷的途徑,「年輕人要多讀書」也成為一句網絡流行語時常出現在表情包、日常對話當中。各國為了「勸年輕人多讀書」絞盡腦汁,例如英國推出「地鐵丟書行動」,美國頒布《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但效果有限。那麼,我們該怎麼做,才能讓年輕人多讀書、好讀書呢?

蔣方舟從個人和城市層面給出了具體的建議,她認為目前國內的全民閱讀推廣活動做得很好,例如深圳讀書月、南國書香節,會把很多作家從書裡帶到讀者面前交流,這種直觀的方式讓大家和書的距離更近,對閱讀也更容易產生興趣。

黃燈則從教育者的視角提供了一些建議:「年輕人的讀書方法在從小到大的教育過程中被過多幹預,形成了一種功利性閱讀傾向,導致了目前『有知識、沒文化』的現象。」黃燈認為,由於外界的幹預太多,為了不輸在起跑線,為畢業、就業作準備,學生們閱讀的時間越來越少,學校和家長應該給孩子多留一些自主支配的時間,「不是說每天打『營養針』,孩子就會長大,應該給他們空間,讓他們自己去尋找成長的方向。」

(記者 黨文婷 嚴聖禾)

相關焦點

  • 讀屏時代年輕人如何專注讀書
    那麼,年輕城市的年輕人閱讀現狀究竟如何?在當下我們該如何對待閱讀?深圳書展期間,青年作者蔣方舟與黃燈分別以作者和教育者的視角來探討這一話題。新媒體內容衝擊傳統閱讀「就普通高校的大學生而言,普遍的現狀是深度閱讀、經典閱讀比較匱乏,加上碎片化閱讀太多,就導致了在閱讀現實感很強的文本上與時代之間有了隔膜。」今年獲評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的《我的二本學生》一書作者、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黃燈說。
  • 屏時代年輕人如何專注讀書
    那麼,年輕城市的年輕人閱讀現狀究竟如何?在當下我們該如何對待閱讀?深圳書展期間,青年作者蔣方舟與黃燈分別以作者和教育者的視角來探討這一話題。新媒體內容衝擊傳統閱讀 「就普通高校的大學生而言,普遍的現狀是深度閱讀、經典閱讀比較匱乏,加上碎片化閱讀太多,就導致了在閱讀現實感很強的文本上與時代之間有了隔膜。」今年獲評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的《我的二本學生》一書作者、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黃燈說。
  • 新媒體內容衝擊傳統閱讀 讀屏時代年輕人如何專注讀書
    那麼,年輕城市的年輕人閱讀現狀究竟如何?在當下我們該如何對待閱讀?深圳書展期間,青年作者蔣方舟與黃燈分別以作者和教育者的視角來探討這一話題。新媒體內容衝擊傳統閱讀「就普通高校的大學生而言,普遍的現狀是深度閱讀、經典閱讀比較匱乏,加上碎片化閱讀太多,就導致了在閱讀現實感很強的文本上與時代之間有了隔膜。」
  • 讀屏本是「零食」 讀書才是「正餐」
    兩種閱讀生態讀屏與讀書有天壤之別毛玉西:在「掌媒」時代,只有碎片化的內容,沒有碎片的人,願大家都能成為自主「掌握」的人。各類調研的數據都表明,伴隨讀屏時代的到來,紙質書刊的銷售量、流行度、閱讀率日益呈現衰落之勢,很多人正在與書籍報刊漸行漸遠。
  • 淮北廣電|【悅·讀】人生如何快樂
    ——佚名 ▾  點擊收聽  ▾  人生如何快樂作者:佚名朗讀者:小凡    人,都是想享受快樂的。可是,人往往不快樂,甚至會感到痛苦。為了擺脫這種痛苦,人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讀周作人的《上下身》,感到人快樂不快樂根本上緣於人對生活所取的基本目標取向。
  • ScreenBar海外熱銷 一盞屏幕燈點亮讀屏時代
    讓人不禁懷疑:人手一盞屏幕掛燈的時代真的要來了?明基ScreenBar Plus熱銷海外This helps me from squinting at the screen.讀屏時代ScreenBar屏幕掛燈在海外熱銷的背後一方面是疫情期間驟增的居家辦公需求,另一方面,則要歸因於電腦在人們工作、學業、生活中日趨核心的地位。辦公室上班族們每天8個小時對著屏幕,他們的手邊常備綠植、眼藥水和加熱眼罩。
  • 捷成華視網聚擁抱廣電新媒體大屏內容創新風口 「棒棒堂親子電視...
    捷成華視網聚攜新產品」棒棒堂親子電視」驚豔亮相本屆網絡視聽大會,並講述通過棒棒堂探索廣電新媒體大屏內容運營與創新的更多可能性。解讀新產品「棒棒堂親子電視」,以IP構建生態圈國家統計局於本周發布了《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首次將「數字創意產業」納入國家統計局「戰略新興產業分類」。其中,動漫產業也出現在「數字創意產業」列表中。
  • 中國廣電、廣電股份董事長宋起柱:「全國一網」下的廣電5G融合戰略
    全國一網的廣電網絡是一張新型的媒體融合傳播網,是一張新型的數字文化傳播網,是一張新型的數字經濟基礎網,更是一張重要的國家戰略資源網,將在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打造智慧廣電媒體、發展智慧廣電網絡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 廣電系上市公司掀起整合潮,祭出「大招」力拼5G時代
    同時中國廣電也積極協同各省網公司召開了整合、確定參與「全國一網」股份公司的組建等會議工作,正將「一網整合」拉向了高峰。今年4月,中國廣電召開網絡整合審計評估工作布置會,全國有線電視網絡整合審計評估工作正式啟動,「一張網」的節奏也終於得以加快。
  • 世界讀書日:書,讀起來!
    一年一度的世界讀書日來了。世界讀書日全稱為世界圖書版權日,又稱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於國際出版商協會。1995年11月15日正式確立每年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
  • 懶人讀書時代 文化類綜藝節目下一個火爆的會是誰?
    音視頻幫人們隨時隨地「讀書」   如今時間有限的都市人群,更鍾愛以視頻或者音頻的方式,乘地鐵的同時,在嬉笑怒罵間就獲取資訊和新觀點的「讀書」方式。   每周一本書,每年一起讀50本書,用20%的時間習得書中80%的知識,這是當下人們熱衷的高效讀書方式。前央視主持人王凱也創辦了「凱叔講故事」,每天與600萬家庭互動分享。細分下來,還有更多涉及小圈層的後起之秀,比如給學生講的百科知識類節目、人文歷史、生活休閒等。   《一生之書》能像「聽寫大會」那樣火嗎?
  • 善讀書 讀好書 樂分享
    今年以來,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深入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營造閱讀氛圍,培育閱讀習慣,引領全體幹部職工多讀書、讀好書。一是針對疫情防控特殊時期,開展網上閱讀、線上讀書活動,在特殊時期依然書香浸潤。二是加大宣傳力度,營造閱讀氣氛,利用公告欄、電子屏展示宣傳全民閱讀活動,令閱讀氣氛不斷濃厚。
  • 書該如何讀?看朱熹的讀書六法
    面對魚龍混雜的書海,最穩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先讀傳世經典。可如何讀經典呢?同樣一本書,同樣一段話,會讀書與不會讀書的人得到的收穫也是天差地別,更兼「盡信書,則不如無書」【1】,即使勤奮認真,苦讀終日也有可能「自己的腦袋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2】,頭腦渾渾噩噩,成為名副其實的「書呆子」。可見,讀書是一件好事,但如何讀書是一件難事,更是一門學問。
  • 說《讀書》 | 強世功:我的《讀書》時代
    二、《讀書》的第一個時代:中西文化比較時代進入大學剛好趕上「文化熱」和讀書熱,我的讀書世界一下子打開了。不僅有充足的時間讀書,而且有讀不完的書。面對圖書館成排的書架,往往不免發呆。不像某些有志青年產生想讀完所有書的雄心,而是困惑這麼多的好書怎麼能讀得完,讀書從哪兒開始呢?那時候,我見到有學識的學長、老師,都會問怎麼讀書,讀哪些書。
  • 5G時代,迎著風,砥礪前行中的廣電人
    正在快速走入我們世界的5G將會如何與現有的及未來的廣電產業相結合共同發展、如何結合著高速的帶寬與速度與全新的視頻為廣大用戶帶來全新體驗、如何借鑑網際網路行業與資本、技術、內容等生產因素相輔相成共榮發展並為我所用……上述嘉賓們紛紛結合著自身的從業經歷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 看紙書、聽書……讀屏時代 你的閱讀方式變了嗎?
    (原標題:看紙書、聽書……讀屏時代,你的閱讀方式變了嗎?)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 日前媒體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調查統計,北京市2020年居民閱讀總指數大幅提高,達到83.62。其中,居民「個人閱讀指數」達到87.98。讀好書能令人眼界開闊。
  •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廣電與網際網路如何在洪流中找到自處方式
    不過將廣電的市場劣勢都歸咎於總局的政策,顯然是不對的。事實上,廣電總局的限娛令並沒有一刀切,對於經典文藝類節目和精品文化類節目,總局放行了。1月26日大年初二,由兩大醬香白酒之一青花郎贊助的、中央電視臺大型文化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亮相CCTV-1晚8點黃金檔,連續兩晚霸屏央視,為全國觀眾獻上一場中華傳統文化的饕餮盛宴。
  • 網絡文學IP如何實現優質影視轉化 -唐山廣電網
    中南大學教授歐陽友權指出,其所創造的經濟「長尾效應」不僅賦形中國獨有的IP文化產業,還聯通了文字和視頻兩大核心媒介,極大豐富了中國人「小康時代」的娛樂生活,把「以人民為中心」的國家導向落實到從網文創作到影視聯動的全過程。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胡邦勝表示,網絡文學重要發展方向就是IP化,今後將有更多網絡文學走向影視化改編,要助推打造精品網文IP。
  • 數位化時代,如何跳出「淺閱讀」
    武警廣西總隊來賓支隊定期組織「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活動,豐富官兵業餘文化生活,提高官兵文化素養。圖為11月3日,象州中隊官兵分享讀書體會。 果志遠攝對每一名軍人來說,在逐夢強軍的徵程中,讀書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加油站」。
  • 建航母級公司 廣電系重組攻堅「一張網」
    如何將股權結構不一、業務多樣的省網公司整合入股是這次廣電系重組的難題也是關鍵。上述人士指向的正是同一件事:廣電系「巨無霸」即將誕生。繼今年5月宣布中國廣電與中國移動就5G共建達成合作後,廣電系整合重組、廣電5G商用的步伐加速,「全國一網」股份公司的成立被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