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列幾個冷知識。
王家衛所有電影名字都是四個字
首先我們羅列一下他獨立導演的所有電影片名:
旺角卡門(1988年)
阿飛正傳(1990年)
重慶森林(1994年)
東邪西毒(1994年)
墮落天使(1995年)
春光乍洩(1997年)
花樣年華(2000年)
二零四六(2004年)
藍莓之夜(2007年)
一代宗師(2013年)
我們會發現,竟然都是四個字。其實關於這個,王家衛在上《魯豫有約》時說這只是個巧合,次數多了就像是個習慣。不過四個字的片名聽上去、看上去都很屌!四個字是中國人古老而自然的一種語言使用形式,詩經中就有大量四字結構,又如成語,寓意豐富而精幹短小。四字結構,是一種很經典的語言習慣,而王家衛性格偏向欣賞傳統美學風格,拍片風格一以貫之,所以如此。
為什麼盜版電影免責聲明都是【請於24小時之內刪除】
下載盜版軟體和電影,在1小時內刪除和24小時內刪除沒有區別,都不能作為免責理由。不過國外律師事務所給網站發函要求刪除侵權連結時一般都要求在24小時內完成;而很多大型網站如Google也承諾在收到可靠舉報後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根據美國《數字千禧年版權法》中的「避風港原則」,只要網站在接到權利人通知後及時刪除侵權內容,就不用承擔侵權責任。所以「24小時刪除」的說法可能和通知刪除侵權連結的律師函有關,但和網站不同,盜版軟體和電影的下載者不受「避風港原則」保護,所以24小時內刪除也不能免責,免責聲明沒有法律效力。
印度電影為什麼都很長且伴有歌舞
說起印度電影,都會想到歌舞元素,幾乎一部不落。當年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的《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是英國的導演,原以為不會再跳舞了,可萬萬沒想到就在結尾也得補上那支遲來的舞蹈。同時,印度電影都很長,幾乎每部都要近3小時。
這個原因非常神奇,因為印度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很炎熱,觀眾希望能在電影院裡一邊乘涼一邊打發時間。尤其對於最廣大的貧民來說,花一筆小錢在某個鄉鎮破電影院裡待上半天看美女跳舞是他們最大的享受。如果電影時間太短,觀眾就會覺得沒意思。早期印度電影製片商為迎合大眾這一需求,通過在電影中加入大量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歌舞以增加片長,久而久之便形成印度電影這種固定類型的風格。3小時的電影,中場還會有十五分鐘的休息時間,大部分人都會離場去櫃檯買零食、小吃。
跳舞只是幫我拖延時間陪妹子的,懂了麼。
我國第一家影院
四馬路青蓮閣樓晚清舊影
我國第一家影院,出現在晚清光緒年間。
1903年,有一位叫雷蒙斯的西班牙人,從歐洲旅行到上海,帶來幾十卷殘缺不全的膠捲。國人當時稱其為「活動畫片」。雷蒙斯在四馬路的青蓮閣茶樓一層,掛起一塊白布當作銀幕,再搭間小屋子作為放映室,裡面支起了一架舊放映機,就這樣「公映」起來。
那時候放的都是短片,每次放映的時長多在15分鐘左右,票價很低,只要幾個銅角子。當時,國人第一次看到電影,形象地稱其為「活動影子戲」,影院甫一開張,便生意興隆,觀者絡繹不絕,這是有記載的我國的一家影院。
商務印書館活動影戲部工作場景
我國第一家電影公司
大家可能想像不到,我國第一家電影公司,竟然是出版社裡的一個部門!
這個出版社,只要用過《現代漢語詞典》的人都知道,那就是商務印書館。我國第一家電影公司,就是商務印書館的活動影戲部。
1917年,有一位美國商人攜帶好幾箱底片和昂貴的電影器材,在南京投資數十萬美元開辦電影製片廠,在當時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不料,片子還沒拍完,資金流就斷了。恰巧上海商務印書館的交際科科長謝秉來和這位美商熟識,便把他介紹給了商務印書館。雙方經過談判,美商的電影器材以3000元的低廉價格全部被盤讓了過來。從此,商務印書館的兼營副業,成了我國第一家電影公司。
王漢倫
我國第一位女明星
五四運動後,越來越多覺醒的中國女性,勇敢地衝出了封建家庭的藩籬。王漢倫就是其中一位。
王漢倫出生於蘇州一個封建大家庭,就讀於上海教會女校聖瑪利亞書院。她的法文功底相當不錯。後來嫁給一個舊官僚,飽受包辦婚姻的摧殘。離婚後,她返回上海做了一名小學老師。
明星影片公司成立時,她由朋友介紹去參加面試,結果成了第一批正式錄取的演員中的唯一女性,一進公司就擔綱了大戲《孤兒救祖記》的女主角,影片一炮打響,王漢倫也成了中國第一位女明星。
王漢倫非常有女權獨立意識。在那個世風保守,演員地位不高,都用藝名的情況下,她仍舊敢用自己的真名,這在當時要有莫大的勇氣。她選片很有眼光,主演的影片都極富社會教育意義,影響力甚至還擴散到了知識分子群體。
鄭小秋與王漢倫在《孤兒救祖記》中
我國第一位童星
我國第一位童星與第一位女星同時誕生,而且都是在同一部影片《孤兒救祖記》裡。
要說這部進步影片的編劇,是被譽為「中國電影之父」的鄭正秋,而第一位童星就是鄭正秋的長子——鄭小秋。鄭小秋因為父親影的職業緣故,從小就浸淫在片場裡,久而久之,耳濡目染,也有了表演的興趣。並且流露出戲劇天賦。
所以《孤兒救祖記》開拍的時候,戲份自然落到只有5歲的鄭小秋身上。鄭小秋在影片中塑造了一位聰明機智、膽識過人的孤兒餘璞。其真實自然的表演,很好地傳達了影片的社會改良意義。
在《孤兒救祖記》之前,中國電影還是處在對西方的模仿階段,電影這門藝術還不為世人所承認,無論是導演、編劇還是演員,社會地位普遍不高。此片橫空出世,因為其反封建的進步思想、激發民族情感的教育意義,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拯救了當時瀕危的中國電影行業。甚至有人說,《孤兒救祖記》成了「孤兒救市記」。
電影行業的5個冷門小知識 (搜狐號:酷雲互動)
出版社拍電影、救市靠小童星……盤點我國影史幾個冷門「第一」(微信公眾號:中國小康網)商務合作 | 微信群 | 請聯繫微信:dgh1525298392
請留下你指尖的溫度
讓太陽擁抱你
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