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絲徵火音,賞琵琶文化,驅邪昇陽!

2020-12-24 樂道五音堂

一、琵琶簡介欣賞中國民族樂器,發揚華夏國學文化

琵琶,彈撥樂器首座, 撥弦類弦鳴樂器。木製或竹等製成,音箱呈半梨形,上裝四弦,原先是用絲線,現多用鋼絲、鋼繩、尼龍製成。頸與面板上設用以確定音位的「相」和「品」。

琵琶,是東亞傳統彈撥樂器,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最早被稱為「琵琶」的樂器大約在中國秦朝出現。「琵琶」二字中的「珏」意為「二玉相碰,發出悅耳碰擊聲」,表示這是一種以彈碰琴弦的方式發聲的樂器。

其名「琵」、「琶」是根據演奏這些樂器的右手技法而來的。也就是說琵和琶原是兩種彈奏手法的名稱,琵是右手向前彈,琶是右手向後挑。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漢語裡對所有魯特琴族(又稱琉特屬)彈撥樂器的總稱。中國琵琶更傳到東亞其他地區,發展成現時的日本琵琶、朝鮮琵琶和越南琵琶。

中國近代漢族民族音樂史上有「海派」(浦東派)琵琶和「浙派」(平湖派)琵琶兩大流派。平湖派琵琶藝術對研究民族音樂史具有相當的歷史價值。

演奏時豎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彈奏,是可獨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樂器。

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寫「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音色悲切。

二、歷史了解中國民族樂器、欣賞世界文化瑰寶

1、琵琶由歷史上的直項琵琶及曲項琵琶演變而來,據史料記載,直項琵琶在中國出現得較早,秦、漢時期的「秦漢子」,是直柄圓形共鳴箱的直項琵琶(共鳴箱兩面蒙皮),它是由秦末的弦鞀發展而來的。大約在秦朝,開始流傳著一種圓形的、帶有長柄的樂器。因為彈奏時主要用兩種方法:向前彈出去叫「批」,向後挑起來叫「把」,所以人們就叫它「批把」。後來,為了與當時的、瑟等樂器在書寫上統一起來,便改稱琵琶。

2、琵琶又稱「批把」,最早見於史載的是漢代劉熙《釋名·釋樂器》:「批把本出於胡中,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卻曰把,象其鼓時,因以為名也。」意即批把是騎在馬上彈奏的樂器,向前彈出稱做批,向後挑進稱做把;根據它演奏的特點而命名為「批把」。在古代,敲、擊、彈、奏都稱為鼓。當時的遊牧人騎在馬上好彈琵琶,因此為「馬上所鼓也」。南朝王僧虔《技錄》:「魏文德皇后雅善琵琶。明帝嘗引後衣乞為音樂,時楊阜在側,問帝曰:『太后,陛下嫡母,君禮豈在邪?』帝愧然縮手,後乃出。傾之,帝謂阜曰:『吾知卿敬節,然誠因吾心慮不平,今從卿言,不得茫茫湘水,見伊人焉?』此言後之音律高妙。」可知在魏晉時期,「琵琶」之稱正式進入宮廷。

3、南北朝時,通過絲綢之路與西域進行文化交流,曲項琵琶由波斯經今新疆傳入中國。曲項琵琶為四弦、四相(無柱)梨形,橫抱用撥子彈奏,有人就把它和中國的琵琶結合起來,改制成新式琵琶。。它盛行於北朝,並在公元6世紀上半葉傳到南方長江流域一帶。

4、從北齊到唐代,是琵琶發展史的第一個高峰,原籍曹國(今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東北一帶)的曹氏琵琶家族是其中的傑出代表,如北齊至隋代的曹妙達,因善琵琶在北齊時即被封王,入隋後又被任為宮中樂官,於太樂教習琵琶技藝。

在隋唐九、十部樂中,曲項琵琶已成為主要樂器,對盛唐歌舞藝術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從敦煌壁畫和雲岡石刻中,仍能見到它在當時樂隊中的地位。

5、唐代後期琵琶從演奏技法到製作構造上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在演奏技法上最突出的改革是由橫抱演奏變為豎抱演奏, 由手指直接演奏取代了用撥子演奏。琵琶構造方面最明顯的改變是由四個音位增至十六個(即四相十二品)。同時它的頸部加寬,下部共鳴箱由寬變窄, 便於左手按下部音位。由於以上這倆項改革,琵琶演奏技法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據統計琵琶的指法共有五六十種。歸納起來,右手指法分兩個系統:一、輪指系統,二、彈挑系統。左手指法也分兩個系統:一、按指系統, 二、推拉系統。

三、構造

琵琶是由「頭」與「身」構成,頭部包括弦槽、弦軸、山口等。身部包括相位、品位、音箱、覆手等部分。

琵琶的頭部, 由「弦槽」、四隻「軫子(弦軸)」、「山口」等組成。

琵琶的身部,上端又稱「頸」部,即「相位」之處,頸的上端疊出部稱「枕」中與中下部是「品位」, 相與品古代都稱作「柱」,是一種音位裝置。身部的中下部分呈上狹下闊,底呈半圓,中空,即音箱;品位粘在用梧桐板製成的「面板」上,四條弦系在下端「覆手」的四個小孔內,在覆手中央處的面板上,開有一個小孔, 稱作「納音」或「出音孔」。身部背面,稱作「琵琶背」,背的上端與頭相接,背的中下部與面板相粘接, 腹內另有二條橫檔和幾個音柱,安置在一定的部位處;背料用紫檀、黑料、老紅木、花梨木、香紅木等製成的是上品,用白木製成的是普及品,因為紫檀紅木等木料善於在彈奏中發出自然泛音來。

琵琶由六個相、二十四個品構成了音域寬廣的十二平均律。其一弦為鋼絲,二三、四弦為鋼繩尼龍纏弦。琵琶發聲十分特殊,它的泛音在古今中外的各類樂器中居首位,不但音量大,而且音質清脆明亮。同時,琵琶發出的基音中又伴有豐富的泛音,這種泛音能使琴聲在傳播中衰減小,具有較強的穿透力,在平靜的空曠地彈奏時,用它演奏重強音時的琴聲能傳到二、三裡地以外。

優質琵琶聲音穿透力強(衰減小,傳得遠)。高音區明亮而富有剛性,中音區柔和而有潤音,低音區音質淳厚。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一詩中所描繪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劃,四弦一聲如裂帛」如今已不再是詩人的藝術誇張,而是當代琵琶名副其實的演奏效果。

琵琶的「頭」與「身」以及「軫子」多以硬木色木鐵梨木花梨木雞翅木酸枝木黑檀木紫檀木為主要材質。其中高檔琵琶軸相還有以牛角、牛骨、象牙等製作。

四、分類品《五音頌》,做五音養生!

1、五弦琵琶

漢魏之交,由西域樂人經「絲綢之路」由印度傳入中國。最早的記載見於《隋書音樂志》。公元五六世紀時盛行於中原。後來又流傳到中國的南方。

2、四弦琵琶

在日本被稱之為樂琵琶。

3、南音琵琶

南音是泉州地區最具有文化氣息的傳統文化,是世界非物質文化傳承的代表。南音,又稱南曲、南樂、南管、弦管,主要由「指」、「譜」、「曲」三

4、響琶

在琵琶的基礎上,將原來僅起音響反射作用的背板改薄,使之能夠振動,縛弦也改為能上下移動,以增大琴的音量,並能採用大提琴的定弦法。它可以參加樂隊演奏,最適於彈奏現代題材的大型民族管弦樂作品。穿透力強,極不易被其餘樂器所掩蓋。

5、月琶

具備月琴和琵琶兩種樂器的優點,可以按琵琶的傳統方法來定弦和彈奏,也可採用小提琴定弦法和使用小提琴弦。「月琶」的發音比月琴鏗鏘有力,音量宏大,音質純淨,音色清脆、飽滿而透亮、最適合與京胡合作為京劇伴奏。

6、高音琵琶

琴身右上部為新月形,腹面上開有音孔和音窗,琴內音柱可調,發音比一般琵琶高一個八度,高低音平衡,音色動聽。

7、電琵琶

外形上保持了原琵琶的民族風格,只在琴箱面板上裝了一些電器元件,拾音器置於靠近縛弦的琴弦下面,通過電磁感應把琴弦的振動轉變成電訊號,然後經擴大器和揚聲器發出聲音來。為避免由於共振而造成的混響,電琵琶增加了面板的厚度,減小了共鳴箱的容積,使音質更為純淨。電琵琶的音色柔潤優美、晶瑩剔透,具有豐富的表現力

8、水晶琵琶

趙聰首創,已申請專利,震驚音樂界。用高級玻璃製成,於琴面板裝了一個電揚聲器,音色清澈透亮,但餘音不長。

五、名曲欣賞!品《樂道》文明,賞《樂記》智慧!

傳統琵琶曲可分為武曲、文曲以及文武曲。

1、武曲著重右手的演奏技巧和力量。格調雄壯慷慨、氣魄宏大。樂曲以敘事為主,富有寫實性和敘事性,往往 根據內容情節發展連續敘述,結構龐大,有聲有色,繪形繪影,段落分明。代表曲目有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海青拿天鵝,漢將軍令等。

2、文曲著重左手技巧的表達,格調細膩、輕巧、幽雅抒情,它以抒情為主,富有概括性和傾訴性。往往以簡樸動人的旋律或優美清新的音調,表達出深刻地內心傾訴或 令人嚮往的意境。代表曲目有夕陽簫鼓昭君出塞漢宮秋月月兒高,青蓮樂府,琵琶語,塞上曲等。

3、文武曲即文曲與武曲的結合,代表曲目有陽春白雪高山流水,龍船,夕陽簫鼓,虛籟等。

著名樂曲有《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潯陽月夜》、《陽春白雪》、《月兒高》, 《春雨》,《彝族舞曲》、《昭君出塞》,《春江花月夜》,《大浪淘沙》,《趕花會》,《飛花點翠》,《天鵝》,《狼牙山五壯士》協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等。

4、十面埋伏

琵琶大曲,中國十大古曲之一。樂曲描寫公元前202年楚漢戰爭垓下決戰,漢軍擺出十面埋伏的陣法,項羽被大軍包圍時走投無路,敗於楚軍。後項羽自刎於烏江,劉邦取得勝利。曲中仿佛能聽到兩軍交戰時,震動天地的戰鼓聲,喊殺聲,兵刃相接聲,戰馬嘶鳴聲,樂曲激烈,十分震撼。

5 、陽春白雪(琵琶)

位列琵琶十大名曲,也是中國著名十大古曲之一。表現的是冬去春來,大地復甦,萬物欣欣向榮的初春美景。流傳至元代時,甚至有「白雪陽春,一曲西風幾斷腸」的說法,可見現存的這首輕快流暢的琵琶曲,已脫離典故不再有音樂上的關聯。僅從字面意思來看,採取清新流暢的旋律,輕鬆明快的節奏也十分妥帖。

#中國民族樂器#

相關焦點

  • 立春時節,山林舞蹈文化培育中心開出舞蹈處方——舞行於昇陽
    立春時我們要注意口鼻健康,防止呼吸系統尤其是肺部受到溫邪病毒的侵犯,還要順應春天陽氣升發,萬物開始生長的特點,立足於「昇陽」。立春與大寒交替,應以五行特性順時應變,去適應人體生理活動特點,控制好情緒,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良好的心態。所以,立春時以養陽之昇陽,使自己的情志與大自然情景相適應,力求身心和諧,精力充沛。
  • 昇陽升新聞盤點 | 九一專刊
    這裡是昇陽升新聞盤點,我是主播梁婷怡。一、近期集團要聞值得關注1、為熱烈慶祝中國第93個建軍節,昇陽升工會於8月1日組織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座談會。10餘人參加了此次向老兵致敬座談會,在深區域的退伍軍人暢談了當兵的歲月,暢聊了在昇陽升的點滴,同時也暢想了在昇陽升的發展。
  • 火鬱發之——李東垣昇陽散火湯
    昇陽散火湯治療四肢發熱、肌熱等症,但昇陽散火湯共十味藥,其中多風藥以辛散。若因血虛得之,恐風藥之溫燥更傷陰血,病因多為過食冷物,而致陽氣抑遏,進而形成鬱火,出現發熱等症。       「寒則泣不能流,溫則消而去之」(《素問·調經論》),寒邪收引凝滯,過食寒涼或感受寒邪,耗傷脾胃之陽氣,中軸不得運轉,則脾胃之陽氣為陰邪阻遏,凝滯而不行。此處之鬱火乃寒邪收引所致。
  • 除邪圖文「碾壓」艾草、雄黃,河東地區端午時節如何「驅邪捉鬼」?
    相對於南方的菖蒲、艾條插於門楣,懸於堂中,北方的驅邪更顯得細緻入微——用雄黃酒點小孩耳、口、鼻,用門畫飾件裝點門、窗、臥室、蚊帳和孩子們的穿戴……其中河東地區作為中華文明重要的發祥地,其民俗文化資源如端午除邪圖文——端午節所用的門畫、飾件,因其種類多樣顯得尤為突出。
  • 從清潔服務到人居環境,昇陽升正式更名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袁靜嫻為了更好地適應「物業城市」發展需求,記者今日獲悉,「深圳市昇陽升清潔服務有限公司」已於11月13日正式變更為「深圳市昇陽升人居環境服務有限公司」。談及此次更名,昇陽升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城市的綜合管養,早已從初期的市政一體化管理:如城市環境衛生管理、城市公共綠地養護、市政基礎設施養護、城市市容市貌管理等;逐步過渡到包含了社區治理、城市專項設施運維等更專業、更精細、更智慧的城市服務,越來越多知名企業正在布局城市服務領域。「此次更名將是一次重大的戰略飛躍。」
  • 琵琶《葬花吟》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 點擊藍字關注,感謝一路同行琵琶:彭雅萍
  • 道教驅邪
    道教驅邪 驅邪 驅邪之物    1.玉器:趨吉避兇,平安吉祥具有驅邪避兇的魔力。
  • 默默無聞的「除熱」劑——昇陽散火湯
    導讀:昇陽散火湯出自金·李東垣《內外傷辨惑論》。昇陽散火湯,是得對之方。果煎服一劑,熱退 身安,神氣清爽。再煎八珍湯,加黃芪、五味子,兼服六味地黃丸,至今不發。
  • 《康河藝術與文化》期刊|「琵琶女神」趙聰專訪,細談音樂教育
    演奏小提琴的小女孩 Picture ©️ sina.com在本期的《康河藝術與文化》雜誌中,康河出版社有幸邀請到了創作與演奏俱佳的「琵琶女神」趙聰,與我們聊一聊她在音樂生涯中的學習經歷,以及對於音樂教育的獨到見解。從小生長在音樂世家,父母親無形中影響著她對音樂的感知和興趣。
  • 冬至昇陽數九長,春聲漸朗和琴揚(詩詞四首)
    2020年12月17日三、七絕 吟冬節冬至昇陽數九長,春聲漸朗和琴揚。高山翠柏迎風舞,瑞雪梅開慶節祥。2020年10月30日二稿作者簡介:萬希文,青島市即墨區人,1976年2月入伍,大專文化,青島西車務段機關退休。
  • 日本人過夏天要避災驅邪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孫秀萍】日本人為了讓炎熱的夏季好過一些,就在每年夏天舉行很多的活動,除了人們熟悉的「花火大會」,避災驅邪的儀式也不少。特別是今年,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人們更重視各種祭典,越夏儀式也格外豐富。
  • 抖音長夜漫漫飲一杯無罪是什麼歌 琵琶淚完整歌詞介紹
    據悉,這首歌叫《琵琶淚》,是最近剛出來的一個新歌,演唱者是歌手辰晨。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辰晨琵琶淚完整版歌詞介紹。  琵琶淚 - 辰晨  詞:辰晨/筱筱雨沐  曲:辰晨  編曲:筱筱雨沐  混音:Rown  出品:逐音尋聲製作團隊出品  逐影尋聲  琵琶入耳中  嫣然如夢  月明風清我自醉  你撥動琴弦  月雖明難了你的美  琴聲落你放下了誰
  • 問道手遊射柳驅邪怎麼玩 問道手遊射柳驅邪玩法攻略
    問道手遊新上線的射柳驅邪要怎麼玩呢?可能還有好多小夥伴們都還不是很清楚呢,小編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了關於射柳驅邪相關玩法介紹啦!  問道手遊射柳驅邪怎麼玩  活動背景  1.清明時節,東南風臨,吹拂柳枝,風中搖曳。  2.百萬妖魔,蠢蠢欲動。百步穿柳,震懾邪祟。
  • 用心彈琵琶的女孩
    一次無意間我聽到了一位朋友在演奏琵琶,瞬間被其獨特的聲音所吸引,便產生了除鋼琴之外再學習一門樂器的念頭。帶著好奇,我於初中一年級時開始正式接觸琵琶這件樂器。隨著學習的深入,我發現這是一件極富文化底蘊的樂器,尤其是那些傳統曲目,每一次的用心演奏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讓人忍不住想要去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在不知不覺中,我愛上了這件傳統的、蘊含著民族文化的樂器。
  • 著名琵琶演奏家塗善祥從藝50周年紀念音樂會特輯:琵琶旋舞 金鳳和鳴 贛江流韻 遊子鄉情
    他創造了在世界各地的演出3200場次以上的奇蹟,為中國琵琶藝術在世界的推廣作出了傑出的貢獻。2000年是塗老師從藝30周年,他在美國卡內基音樂廳等五個國家、十二個城市進行了琵琶音樂會的巡迴演出。琵琶古韻尋月,天籟撼樓堂。蹄急追風馬嘯,白帝川江號子,贛水屹滕王。廳席眾鄉梓,凝氣賞華章。香樟水,袁州路,浦江窗。終身從藝,遊子播愛旅扶桑。
  • 預告 | 陳奕好琵琶獨奏音樂會
    她在教學的同時,不斷潛心藝術研究,撰寫了《琵琵演奏的理性把握及再創造》、《琵琶聲音與技術漫談》、《劉德海琵琶教學思想芻議》、《琵琶樂曲演奏中整體與局部關係探微》、《中國琵琶教程》、《劉德海傳統樂曲演奏譜》、《中國音樂學院校外考級教材》等學術論文及教材,創作改編了多首琵琶獨奏曲及練習曲。
  • 著名琵琶演奏家趙聰琵琶搖滾新作《紅旗升》致敬祖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著名琵琶演奏家趙聰攜手青年中提琴演奏家李柄熹,青年小提琴演奏家劉洋東昇,推出琵琶搖滾新作《紅旗升》。作為《紅旗升》的詞、曲作者,趙聰在10月9日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希望能用搖滾和琵琶的巧妙結合,激起各個年齡階段聽眾的共鳴,尤其是當今中國的年青一代們,銘記過去,更是要將這種「國旗精神」傳承與發揚下去。歌曲《紅旗升》由趙聰作詞、作曲,新生代音樂人李尚謙、杜漠編曲共同創作完成,李柄熹擔任主唱,並邀請到中央歌劇院副院長么紅女士獻聲、吉他大師劉麟助陣。
  • 三亞愛新覺羅文化藝術節圓滿成功
    為了共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發揚中華文化藝術精粹,以「弘揚傳統文化,回歸精緻生活」為主題的2019三亞愛新覺羅文化藝術節圓滿成功。本屆2019三亞愛新覺羅藝術文化節是由瀋陽愛新覺羅皇家生活館指導,由三亞市愛新覺羅皇家生活館主辦的一場文化盛典,同時,特別鳴謝三亞市孔子學會、三亞市茶葉學會、三亞市茶葉行業協會、三亞市旗袍文化協會、海口古月心文化工作室、三亞見義勇為服務中心、海口慧璞人文美學、沙龍樂團、三亞悅思琵琶工作室、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等多家單位以及文化學者的到場支持。
  • 此物有南北之分,李時珍說它「發表而又和裡,清熱卻又昇陽」
    此物有南北之分,李時珍說它「發表而又和裡,清熱卻又昇陽」。在中藥寶庫裡,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這些名字,對我們普通人來說,也許就是一個名字,或者和某個具體的證候聯繫在一起。但真實情況顯然不是這樣的。
  • 用琵琶帶你走進《十面埋伏》的世界
    琵琶藝術被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琵琶至今已有兩千年的歷史,在各個朝代都是宮廷中最受歡迎的樂器。琵琶的音質明亮、渾厚,其文化根基裡既有中國文化中含蓄內斂的養分,又有西域民族中奔放熱烈的情感,具有極強的表現力,被稱為「民樂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