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春假結束返工的第一天,有個開心的新聞跟大家分享一下。
昨天一天,Facebook被「多謝高登先」給洗版了——
擁有超過20年歷史的香港本土電影品牌,高先電影(Golden Scene)首家自建電影院,「高先電影院」,於昨天(大年初七)正式揭幕。
有影評人說,這是香港電影史上,要大大記上一筆的事情。
昨天,也是香港電影院重啟的第一天。
去年12月初,第四波疫情在香港捲土重來,電影院再度全面關閉。
這一關,就是78天。直到昨天才重開,但,已經錯過了聖誕新年檔期和農曆春假這兩個重要檔期了。
在過去這78天裡,港人再度被迫在家辦公,電影院重開遙遙無期,從業者叫苦不迭,不少電影院支撐不住,或停業,或轉手,沒有人能看到希望。
在這個背景下,高先電影院的開業,既是高先電影的一大裡程碑,對更多人來說,更多是意味著一種鼓舞,一種激勵。
港人越是艱難,越是迎難而上。
高先電影院位於港島中西區堅尼地城吉席街2號,交通異常方便,地鐵站出來直走兩分鐘便到。
共擁有4個小影廳,分別有58到81個不等座位數,合共200人次左右。
一家靠海的電影院
當然不能與國內動輒一個廳便有數百人座次相比,因為,有些東西,只能在這個電影院裡擁有。
高先電影院開幕酒會 圖源:立場新聞
如果你是影迷,你肯定看過高先製作和發行的電影。
1998年,《不夜城》、《午夜兇鈴》;
2000年,文德斯的《百萬美元酒店》;
《百萬美元酒店》
2000年代,高先除了發行這些看起來很小眾的外語片,開拓了自己的製片市場,立足本土。
《低俗喜劇》《狂舞派》《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點五步》《一念無明》《黃金花》《淪落人》,以及去年被稱為「高先三寶」的《幻愛》《叔·叔》《金都》等,都是這家公司製作發行的。
無一例外,高先優先扶持新導演。
「高先三寶」
2013年,《狂舞派》的導演黃修平在連續碰壁之後,最後拿著劇本,抱著試一試運氣的心態叩門找到高先的老闆曾麗芬(Winnie Tsang)。
高先電影的幕後操盤人,曾麗芬(Winnie Tsang),圖源:立場新聞
這個劇本沒有大明星、講的是當時尚屬小眾的青少年街舞文化故事,根本無人看好。
曾麗芬看過劇本後,拋下一句:「別人覺得不行的東西,我就最願意去做。」
據說,聽完這句話後,導演和監製,抱頭哭作一團。
結果,《狂舞派》第一集狂收1300萬港元票房,新導演黃修平一炮而紅。
《狂舞派》續集(但命名為「3」)也在昨天剛開幕的高先電影院全天連續放映,許多人說,這部電影期待太久了。
它是高先的榮光時刻,以此開幕,別有意義。
在後港片時代,什麼才是「港產片」?「香港電影」會變成怎樣?在這亂象紛紛的年代,恐怕一時三刻沒有人說得清楚。
高先不算激進,它一邊持續地引進國外有趣的藝術電影,另一手扶持香港本地新導演的獨立製作,《點五步》《一念無明》《淪落人》等,都取得不俗的口碑。
用作品去探路,是最為實際和科學的做法。
回到1998年,19歲就加入嘉禾的曾麗芬,因為老東家要解散宣傳部門,但此時她手頭上還有一份與日本角川書店籤訂的合作合同,雙方細節已經談得差不多了,就差一個蓋章。
如果此時她亦離職,丟失合同事小,失信事大。權衡之下,她決定成立一個新的發行公司,接收被嘉禾辭掉的同事之餘,也能履角川之約。
這便是Golden Scene,最初,並沒有中文名字,在字面上,仍能看出與嘉禾(Golden Harvest)的藕斷絲連。
角川那批片約中,有香港導演李志毅赴日本拍的《不夜城》,講的是歌舞伎町黑幫題材,香港導演拍攝,匯聚港臺當時尚屬新生代演員的金城武,成績不過不失,但最後也成為了經典,當然,那時後面的故事了。
倒是當時無人看好的《午夜兇鈴》,最後竟然成了大黑馬,成為了高先創業代表作,這部恐怖片,在當時華人地區產生了核爆一般的影響力,在1997年後金融風暴市場一片看淡的背景下,《午夜兇鈴》在香港大收3000萬票房。
曾麗芬的選片和商業理念,也許可以從1990年的《搶錢家族》可見一般。
當時,這部日本小眾影片在灣仔的影藝戲院上映了569天,1100萬票房。
,就連電影院的阿姐也會打電話跟她講:「曾小姐,周星馳今天又來看多一遍。」
「當時VCD要隔一年才出,大家想回味喜劇,都會回到戲院再看一次,於是積累了不俗的票房。」
《搶錢家族》(木村家の人々,1988)
獨特、特有、好看,也許才是在Netflix等流媒體大軍壓境之下,最好的應對。
回看高先電影的出品,無不貫徹了「刀仔鋸大樹」的理念,即,小成本,但能擊中觀眾,往往能取得大回報。
當然,有個前提條件是,再好看的電影、口碑再好的電影,排片上不去,也是白搭,今年春節檔裡的《人潮洶湧》就是個範例。
假如,我有好的片子在手,也有我可以自主排片的電影院,我還有熟知和喜好我發行的電影的觀眾,那麼,再冷僻的電影,是不是也不至於輸得一敗塗地?
《狂舞派》就是個例子。當年,這套從導演到演員無人認識的新作,導演自己也只是預期只有10個院線會安排上映,結果,曾麗芬讓這部電影同時在20個戲院同時上線,成績超出了預期。
如何將好的電影送達到目標觀眾那裡,今天,高先電影院走出了自己早已預設好的那一步。
多年來,曾麗芬一直對傳媒說,希望早日有屬於自己的院線和電影院,今天,她的夢想終於實現了。
排除萬難,也一定要達到。
圖源:文化者
多年來,曾麗芬也一直為選址而煩惱,況且,在香港這個寸金尺土的地方,沒有人會為你的夢想而買單。
在經歷過無數次的講演失敗後,堅尼地城的這處街鋪,終於能承載她的夢想。
高先電影院的原址,原是個教會場所,業主一拍即合,也很希望新租客能為這一區帶來文化氣息。
畢竟,堅尼地城已經很久沒有電影院了。
堅尼地城靠海,看完電影,不出十分鐘,你就能看到港灣。
過去,對於喜歡電影的遊客來說,油麻地的百老匯電影中心簡直是電影的天堂。
而從昨天起,堅尼地城——高先電影院,也會成為第二個香港電影聖地。
多期待,疫情快點過去,香港恢復通關,到時,一定會再拜訪堅尼地城海旁的咖啡館,去高先電影院看一場電影,才不枉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