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滄口的「露天電影院」

2021-02-08 青島城市檔案論壇
露天電影院,是曾經令無數人牽腸掛肚的地方,現如今已經淡出了人們的生活,但凡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每當回憶起孩童時代在露天電影院看電影時所享受的種種樂趣,都有一種說不出的親切感,都會有一種穿越時空,恍惚回到了曾經的孩童歲月的感覺。20世紀中期,也就是50、60年代,在青島老城區滄口的北部,有一座門面不是很大,但卻相當熱鬧的露天電影院,老滄口人都記得那座「露天電影院」的輝煌年月,因為當年的他們幾乎都進去看過電影,那家露天電影院就是離我們遠去了半個多世紀的「耐火廠電影院」。耐火廠電影院就坐落在頗有人氣的營子村,那村子是當年為防禦倭寇入侵而建造的一個軍寨,後來還發展成為一座有著百戶人家的小城池。耐火廠露天電影院也被稱為370號大院,那裡曾經是青島耐火廠的「文化館」,但它的前身卻很有來歷。370號大院的前身是一位叫許雲章的平度人開的馬車店,名字叫「恆聚棧」,滄口人都將其稱為大車店。想當年,作為進出青島的交通咽喉地段,營子的這家大車店是很有名氣的,這座有著800多平方米麵積的大院可以同時停放三十來輛馬車。尤其是那兩扇厚重的黑漆大門,足足有三米多寬,那些趕著大小馬車從遠方來的客人進入青島之後,一般都是先來這裡住上一宿,或是住上一段時間。解放後,370號大院被耐火材料廠「租借」,並成為該廠的文化集結地。當年耐火廠的職工們分期分批在大院裡脫產學習,大院裡面還設有一間袖珍圖書館。後來,為了解決職工的住房問題,這座大院裡蓋上了一些房子,其中有一半做了耐火廠的家屬宿舍,另一半是廠子裡辦短期培訓班、託兒所、商店、單身宿舍的公共建築,大院的面積被縮小了。當時的滄口,是青島市最大的工業區,人口極為密集。耐火廠露天電影院所處的位置是在四流中路的北端,也就是從老滄口街延伸過來的一條馬路,周邊有國棉七廠、國棉八廠、耐火廠、橡膠二廠、國棉六廠、華新(國棉九廠)等國營大廠,還有幾十家國營小廠、大集體、小集體企業。作為青島市三大街之一的滄口街,當年是商鋪一家挨一家,人氣很旺。作為進出青島的咽喉地段,營子街上也是商鋪林立,有銀行、郵電局、國營百貨商店、糧店、土產雜貨店、保元堂藥鋪、文具店、理髮店。而且,當年的營子是一個城市戶口和農業戶口的居民混居地,是一個充滿商機的「都市裡的村莊」。在許多老滄口人的心中,耐火廠電影院是他們看電影最多的地方,因為當時人們正生活在一個物質與精神極度匱乏的年代,那時還沒有電視機,收音機也不是家家都有,就連發源於滄口廣場的「打夠級」撲克,那時也還沒有誕生。所以,當年人們最大的樂趣就是去看場電影,而對於黎民百姓們來說,看露天電影是他們的首選。耐火廠露天電影院誕生於1955年的夏天,當時是由滄口工人俱樂部與耐火廠合作,把370號大院選定為露天電影院,人們之所以將其稱為「耐火廠電影院」,是因為這家露天電影院是耐火廠的地盤,而且電影院的工作人員也是耐火廠的人。耐火廠露天電影院並不是每天都放映電影,一般情況下是每個周六的晚上才放映電影,但也有例外。每逢周五的時候,電影海報都會滿大街貼,到處貼,所以周邊的人們早早就知道周六晚上要演什麼電影。因為是露天電影院,所以並不是一年四季都放映電影,放映的季節是從每年的四月份到十一月份。十二月份到來年三月份那幾個月,耐火廠露天電影院是停業的。但也有例外,那就是兩頭限制得不是那麼嚴格,偶爾也會延遲幾天停業、提前幾天開業。耐火廠露天電影院放映的一般都不是新上映的片子,基本上都是一些老片子。但當時的文化娛樂生活太匱乏,有場電影看就很開心了,所以基本上每場電影都是爆滿。耐火廠露天電影院開張之後,頓時就成為滄口北部的一個重要文化娛樂場所,因為那一帶是人口密集地區,有營子和板橋坊,有國棉七廠南宿舍和北宿舍、有國棉八廠南山宿舍和北山宿舍、有橡膠二廠的小紅房等幾個宿舍區。這些宿舍,實際上就是人口密集的居民區。甚至東到小莊一帶,北到樓山後一帶、南到滄口街一帶,以及國棉六廠和華新(國棉九廠)各個宿舍區的人們,有時候也會跑到這家露天電影院來看場電影。當年,耐火廠露天電影院的「旺」勁甚至壓過了滄口街上最大的兩家影院,也就是「滄口工人俱樂部」和「長徵劇場」。究其原因,一是因為那兩家電影院的電影票貴,如果不是學生包場的話,電影票的價錢是兩角錢和一角五分錢兩種,兩角錢的是座號在中間的那些好位置。一角五分錢的票,位置是最前面幾排和最後面幾排,以及兩邊的兩大區域,甚至還有大柱子擋住視線,得歪著頭看。如果在耐火廠電影院看電影的話,只有五分錢這一個價格。但如果哪天要連著放映兩部電影的話,票價是一毛錢。我從小就是「電影迷」,什麼樣的電影都喜歡看,而且是百看不厭。所以年幼的我,是耐火廠露天電影院的常客。我記得我看的第一部電影是《白毛女》,那也可能是我人生中看的第一部電影。儘管我當時很小,看不懂電影裡演的是啥意思,但我知道黃世仁是壞蛋,喜兒和大春是好人。我記得那天的天氣很冷,可能是已經進入初冬了,十一月份的樣子。當我看到喜兒在山洞裡躲藏惡霸黃世仁,洞外面已是大雪紛飛的場景時,我也凍得渾身發冷,好像自己也在那冰天雪地裡一樣。那時,每逢周六的下午,我都要跑去排隊買電影票,晚上再回去看電影。那時候小孩子口袋裡幾乎沒有幾分錢,只要還有五分錢,我肯定就交給耐火廠露天電影院了。如果口袋沒錢了,就只好等爸爸媽媽下班後,問他們要錢買電影票。露天電影的特點就是沒有「票已售完」一說,不管有多少人想看,隨時都可以買到票。但也有例外,那就是遇到好片子了,想買票看電影的觀眾實在是太多了,就只好控制一下入場的人數。因為是露天電影,所以一般天黑了才能放映,所以我都是掐著時間去的。最幸福的是那些住在370號大院裡的居民們,他們不花錢就可以看電影,而且還可以拿著小板凳或馬扎子佔據好的位置。大院外面的我,必須得自己買票,而且還得掌握好時間。與營子相隔一條河的那村子,就是進出青島的關卡重鎮板橋坊,那也是我的老家,是我的出生地,是我幼年、童年、少年時期生活過十幾年的地方。儘管我家離露天電影院不是很遠,但我從來不拿小板凳,因為去早了,電影院不往裡放人;去晚了,就沒有位置放小板凳了。很多孩子都願意幫放映員小洪師傅拽繩子掛銀幕,那銀幕是一塊比較厚實,而且還挺結實的大白布做的,銀幕的四邊有一圈黑邊,四個角上都有孔,以便於將銀幕高高掛起。我一直想去幫小洪師傅掛銀幕,但因為我人太小,小洪師傅不讓靠前,怕傷著我。很多孩子都願意坐在放映機旁邊看電影,為的是放映員小洪師傅換片子的時候,可以和他套套近乎,儘管事實證明這一點兒用處都沒有,因為進來看電影誰都得買票,人家小洪師傅不可能塞給你一張票。我也找機會坐在放映員小洪師傅的邊上看過一次電影,但只一次,我就感覺夠夠的了,因為離著放映機太近,放映機膠片滾動的聲音吱嘎吱嘎地響,很煩人,我再也沒去那地方坐過。一部電影的拷貝一般是三到四個,因為是單機放映,所以小洪師傅把一個拷貝放完之後,就掛上新的拷貝繼續放映。每當小洪師傅換膠片的時候,放映機投射出來的光線就會直照射在銀幕上,放映機前坐著的那些調皮的人們,此時就會站起來做出各種手影,如小狗、小貓、小雞、小鳥等。小洪師傅放電影的時候也會出一些故障,就是大伙兒看的正帶勁的時候,電影拷貝突然斷了。遇到這種情況,小洪師傅就會不慌不忙地把斷了的拷貝片子繞到拷貝盤上,一連繞了一大截子之後,他繼續放映。這樣的話,就有一部分鏡頭被卷進去了,觀眾看不到了,就會發出一些怨言,但小洪師傅也不搭理,穩如泰山,繼續工作放片子。在耐火廠電影院看電影,搶個好位置是很重要的,因為坐的位置不能靠著銀幕太近,太近了必須得仰著頭看,時間久了就很累,而且還會看得眼花,眼睛難受。坐的位置太靠後了也不行,因為看不清也聽不清。能坐著看電影的觀眾很少,大部分人都是站著看,我一小孩子在後面根本就看不著,只能往人縫裡鑽,因為打擾到大人們看電影,就會被人家呵斥,給擠到一邊去。接著,我就再找個人縫往裡擠,直到鑽到一處位置不錯的地方,就自顧自地看我的電影。如果我進大院早的話,就在院子裡找磚頭或石頭,因為露天電影院裡有不少前人們扔下的石頭或磚頭,當然數量是有限的,晚了就一塊也找不到了。我或找幾塊磚塊,或搬一塊石頭,找個地方坐下來,靜候電影開始放映。在銀幕的正面看電影,比在反面看要好得多,但有時候遇到好電影,看電影的人太多,就不得不跑到銀幕後面去看反的。我在耐火廠露天電影院也看過幾次反的電影,儘管反面看的人物都是反的,影片開始時的演職員表也是反的,而且銀幕後面的空間太小,必須仰著脖子看。即便是那樣,我也看得津津有味,一直看到「完」那個字出現,才拍打一下屁股上的灰土,隨著人流走出大院,走回一河之隔的板橋坊我的家。鄉土文學代表作:《青島板橋坊的悠悠歲月》、《青島滄口街的變遷》、《青島人挖蛤蜊的往事回憶》、《青島夠級半個世紀的興衰》、《命運多舛的滄口大廟》、《滄口大廟一代奇人匡老道》、《滄口海水浴場的往事回憶》、《兩兄弟的不同命運》、《李村500年的滄桑歷史》等。

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公眾號、青島城市記憶頭條號編輯整理髮布,文中圖片均源自網絡,轉載請註明。

 喜歡請關注我們。轉載請註明出處。

點我在看

幫我點讚~

相關焦點

  • 露天電影院
    孩提時代,最喜歡的就是在曬穀場上看電影,那曬穀場被人們稱之為露天電影院,在曬穀場看電影的那個場景至今還是念念不忘。那時候的農村還沒有電視機,更談不上電腦,人們的精神生活極度匱乏,幸好縣裡的電影院會定期派出放映隊下鄉放電影。
  • 露天的電影院
    就是現在能記起來看過的《咱們的牛百歲》、《快樂的單身漢》這些故事片,也是後來翻家裡訂的《大眾電影》才明白講了啥故事。所以那時候去看電影主要是看著影片裡的食物流口水,盼著媽媽出了影院能給我買根冰棍。可惜幾乎每次願望都落空,媽媽每次都說,口渴啦呀,一會兒回家喝白開水。那種掃興和委屈的感覺如此強烈,以至於比看了什麼電影更令我記憶猶新。
  • 露天電影院回來了?
    露天電影院回來了!夜幕低垂,初夏的微風混合著爆米花的香氣,久違的「壩壩」電影重現成都街頭。
  • 露天電影院,是 2020 正確的打開方式
    電影院沉寂的這半年,我們懷念起影院角落裡發生的那些好的和不好的一切,就連後座的呼嚕聲也變得可愛起來。在這份持續的懷念裡,還有對記憶深處獨特的「噠、噠、噠」轉動聲的回憶和期待。我家樓下的空地是一個電影院在夏天的夜晚它不再出現如今的孩子們已不懂得從前那時候的人們陶醉過的世界鬱冬用憂傷的嗓音唱著一曲《露天電影院》,關於露天電影的種種記憶隨著歌聲浮上心頭。
  • 記憶深處的露天電影院
    上海老底子《露天電影院》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沒有比看露天電影更令人興奮的了。那時候,看電影去呀!決對是一句振奮人心的號召。那時候的電影大都在晚上露天放映,每當這時,不管大人小孩,全弄或全村出動,近地的會自帶凳子,遠道時則輕裝上陣。逢山過山逢水過水,在那種激情的驅使下徒步行走一二十裡是常有的事,而且樂此不彼。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一直到九十年代末漸出歷史舞臺,露天電影一直是國人最重要的娛樂項目。
  • 青島老滄口火車站
    位於滄口板橋坊附近的百年老膠濟鐵路線,自從2014年1月青島北站投入運行後,這段鐵路就結束了它的使命,現在靜靜的躺在那,仿佛還在訴說著過去的輝煌。鐵軌已經鏽跡斑斑了,附近雜草叢生。這是老滄口火車站站界標識,過了這個標識說明已經進入滄口火車站了。
  • 盤點全墨爾本的露天電影院 夏日最棒休閒娛樂
    特別是左手一杯冷飲,右手牽著愛人,一起看場露天電影,簡直再美好不過。那麼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墨爾本有哪些露天電影院吧!位於QV中心廣場的露天電影院將會給你提供一個難忘的觀影經歷——無聲電影。千萬別誤會,這裡說的無聲電影是指觀影者必須佩戴無線耳機,對路人而言才是真正的無聲。
  • 你期待露天電影院嗎?
    文德斯的電影《柏林蒼穹下》顯得別有意味我們經歷了這些年電影院的變化,經歷了電影院變遷歷程,每一座城市,每一個人帶著對電影院的記憶,都從這裡開始……露天電影院回來了!各大電影節露天影院各種因地制宜的露天電影院也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坎城電影節的沙灘電影院成為打卡聖地甚至在地圖上也能看到,坐標27°57'45.8"N 34
  • 新品發布 | 露天電影院
    星空和山影是它的背景,風聲雨聲是它的樂隊,那是兩根木桿子高高撐起的盼望,那是人潮人海中飛出的歡笑與淚水,那是化身主角的美妙心思與無盡遐想……來自露天電影院的回憶,在多少人的生命裡深深地珍藏,那是最美的光陰故事……
  • 記憶深處的豐縣露天電影院…
    今年中秋期間在劉邦廣場南面的綠楊春酒店吃飯,得以有機會再次和當年的豐縣露天電影院進行零距離的接觸。由於多年在外,豐縣露天電影院極少有機會光顧,今日故地重遊突然發現它不知何時被廢棄了!徘徊於此,滿眼凋敝不堪,二樓的放映處蛛網瀰漫,一如當年劉邦母子躲避官府追捕的破廟。昔日的售票處變成了賣燒雞的店鋪,招牌還掛在那裡,但大門緊閉,大概關門了吧。
  • 被時間塵封的露天電影院,(只)可以懷念
    前陣子微博流傳著1張臺灣誠品電影院的排期表,影迷們紛紛轉發,表示羨慕。疫情期間,人就像被裝進了盒子裡,無論是肉體還是精神。我家樓下的空地是一個電影院看著電影的時候已看不見星星電影院關門N天后,我無意中刷到了民謠歌手鬱冬的這首歌,忽然燃起了對露天電影院的無限懷念與想像。
  • 青島滄口唯一百年國營老店,特色羊肉灌湯蒸餃,老滄口鍋貼最出名
    青島老滄口唯一的一家百年老字號,曾經的國營老店,始於1913年,與春和樓,聚福樓並稱為「島城三大樓」,當然,這些也只有老青島們也許還有印象,現在的年輕人,可能去過老滄口,吃過這家老字號的還真不多。曾經的國營老店,大約都曾被吐槽過服務,如今早已不是當年,有了很大的變化,經歷了百年的老店,有些不同的底蘊,可能特意跑去老滄口去吃一頓老店的還是少數,大多還是正好在附近,何不去感受一下李滄唯一的百年老店呢。
  • 公主嶺市露天汽車電影院項目
    1.1.2 市場分析   (1)國外露天汽車電影院發展現狀分析上世紀60年代,美國汽車電影院一度衰落,從2000年開始,由於其發行渠道與室內電影院同步,增設了服務項目,又恢復了發展,目前美國大約有4000家汽車電影院。
  • 鬱冬《露天電影院》復刻發售
    像記憶中的露天電影院,重新亮起銀幕。 90年代,流行音樂的「頂峰」勢不可擋地拉開了序幕。新音樂的春天裡,唱歌近乎本能,歌者們即便只用三兩和弦,在夕陽餘暉鍍紅了的教室裡,一個個才情捂不住地往外冒,極其浪漫,任誰都忍不住沉浸。再早一點,那些歌者們是寫詩的。80年代的大學生,在安靜念書的同時,也身處經濟文化浪潮的巨大衝擊裡,詩歌達到空前熱度,也順理成章地入了歌。
  • 長春設「露天電影院」 老電影重現熒幕
    【解說】6月29日晚,老電影《鋼鐵戰士》在吉林長春進行露天放映,引來市民觀賞。據了解,長影集團精心選擇了23部經典影片,自六月中旬開始進行露天放映,頗受好評。當晚,記者來到這間為長春市民消夏而開闢的「露天電影院」,隨著夜幕降臨,7時30分電影準時播放。
  • 爛尾二十七載,滄口大廈「涅槃重生」變身教育綜合體
    家住滄口街道辦事處永定路社區,今年65歲的居民劉美香感慨萬分。她說,20多年前自己還是一名正當年的婦女,如今都成了一位年逾花甲的奶奶。「老青島都知道滄口大廈,三十年前這裡曾經紅極一時,是滄口片區最繁華的商圈。90年代爛尾了,當時大家感到特別痛心。」劉美香說,如今停滯20餘年,這座曾經的「青島地標」終於重獲新生,一定要第一時間過來看一看。
  • 墨爾本露天電影院約起來!!
    夏天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午後的傍晚暖風徐徐,一切室外活動都變的活躍起來。夜幕降臨,與小夥伴、好基友三五成群的看著電影,感受晚風送爽,享受曼妙的夏夜,豈不是很愜意~~在墨爾本到底有哪些露天影院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Moonlight Cinema Melbourne墨爾本月光影院,光是憑著影院的名字就足以勾起人們想看電影的欲望。
  • 露天電影放映再現 電影院沒開門可以這樣看電影!
    回憶起少年時代露天電影院的火爆場景,著名導演張藝謀依然滿懷感慨。 各大電影節上,各種因地制宜的露天電影院也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坎城電影節的沙灘電影院成為打卡聖地,國內的平遙國際影展也專門搭建了可容納1500人的「站臺」露天電影院。
  • 沃爾瑪吸客放大招:160座停車場改露天電影院!
    沃爾瑪8月起將陸續在160家美國門市的停車場設置露天汽車電影院。 美國最經典的兩項元素即將在這個暑假聯袂登場---露天汽車電影院和零售巨擘沃爾瑪(Walmart)。 CNNC報導,沃爾瑪8月起將陸續在160家美國門市的停車場設露天汽車電影院。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進展,對傳統電影院業者來說,露天汽車電影院就成為相對安全的替代選項。美國多數電影院目前仍暫停營業。 沃爾瑪準備與Tribeca媒體公司合作播映電影,這家公司受到知名影星勞勃狄尼洛(Robert De Niro)鼎力支持。
  • 還記得歌曲《露天電影院》嗎?原唱者後來到哪去了?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中國,大街小巷的音像店飄出的不止是港臺的歌曲,祖國內地的原創歌曲也開始越來越多的傳入國人的耳中了,其中校園民謠就有著許多的受眾,比如發行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和《露天電影院》等校園民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