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三眼銃,戳中晚明殘酷真相

2021-02-13 歷史春秋網

2020年5月28日 農曆庚子年閏四月初六

【來源:朝文社(ID:ailishi777)

作者:楊基寧】

在明末花樣繁多的火器裡,誕生於明朝嘉靖年間的三眼銃,確實是「紅了很久」的一款裝備。比如1959年經典老電影《林則徐》裡,出任欽差大臣的林則徐到任廣州時,當地官員就命人用三眼銃施放禮炮,給這位不久後的禁菸英雄,好好助了助興。

不過,放在真實的明末戰爭史上,這電影裡「火光燦爛」的三眼銃「禮炮」,卻一度是大明軍隊裡的硬核裝備。特別是在抗擊後金(清軍)八旗的遼東戰場上,號稱明末精銳的遼東軍隊,就大量裝備三眼銃。比如遼東督師孫承宗麾下火力生猛的「車營」裡,每支25人的「步隊」,配備6支三眼銃。每支25騎的「騎隊」,配備10支三眼銃。而在其最精銳的「前鋒後勁營」,全營三千騎兵的規模,配備888支三眼銃。公認的「主戰火器」。

而在清朝人繪製的《滿文老檔》裡,三眼銃也是標準的「熟臉」。比如《滿文老檔》裡還原薩爾滸血戰的《諸王破康應乾營戰圖》裡,就有手持三眼銃的明軍士兵,浴血硬槓八旗鐵騎的畫面,堪稱那一系列「明亡清興」戰爭裡,無比生動的寫照。

如此「受歡迎」,是不是因為三眼銃威力很大?這款全長350到450毫米之間,口徑約15毫米的單兵火器,放在各類野史小說裡,威力常被演繹得神乎其神。但要對照真實的歷史,卻得無奈的說一句:真不是。

比如三眼銃誕生伊始的16世紀下半葉,同時代的一代戰神戚繼光,就曾精確點評過各類火器的性能。要論戰場上射程遠威力大,那要首推「力能洞甲」的鳥銃。別管是步戰還是騎戰,單兵火器就是「唯鳥銃為利器」,吊打一切同類裝備。至於三眼銃?那是「號炮必用三眼銃」,也就是打個信號彈,跟清朝人拿三眼銃「放禮炮」的操作,簡直不謀而合。

戚繼光為何如此「小看」三眼銃?明代科技寶典《天工開物》,也展現了三眼銃實錘的殺傷力:三五十步裡可以打鳥,再遠就沒咒念了。反而看人家鳥銃,八十步外還能擊穿雙層溼棉被,差距真心有點大。明末科學家徐光啟的《兵機要訣》更精確概括了三眼銃的毛病:「膛短無力,又難取準」。那真是殺傷力又小,準頭也不靈。

看過這類吐槽,也就能理解,為什麼手持三眼銃的遼東明軍,跟八旗的火器兵對轟,都被轟得七零八落,對抗裝甲防護嚴密的八旗步騎兵,更是打不透人家的甲冑,甚至哪怕「兵發槍炮如雨雪,」對方也「進擊無一死者。」實在是這傳說中的「神器」三眼銃,除了響聲大能打信號外,其他方面都不給力啊。

那如此不給力的裝備,明末時為何卻突然風靡了?難道大明朝真沒好槍?恰恰相反,明末的最後半世紀,恰恰是明朝「軍工科技大爆炸」的年代,別說「又遠又毒」的鳥銃,17世紀明朝就研發出了「自生火銃」燧發槍,歐洲先進的西班牙Musket火槍,即明朝人所說的「斑鳩腳銃」,也被明王朝引入進來。另外諸如「魯密銃」「迅雷銃」等改裝火器,也是琳琅滿目,隨便選一款,都是「世界先進水平」。

至於早就公認為「五倍於弓矢」的戰場神器鳥銃?那早在戚繼光拿著三眼銃打信號彈的年月裡,就被戚繼光實現了批量裝備:戚繼光晚年苦心編練的薊鎮七大車營,每輛戰車配屬的20名士兵,至少要裝備四支鳥銃。每15000人規模的步騎兵部隊,裝備鳥銃也在1620支左右,齊射戰術更爐火純青。就是憑這兇悍的火力,戚家軍在隆慶至萬曆年間一度吊打四方,打得昔日兇橫的韃靼部落,跑來痛哭流涕求投降。

可以說,無論是先進火槍的引進與研發,還是戰略戰術的訓練與執行,明末的「軍事人員」,既不缺理念,更不缺經驗。但既然如此,晚明的軍隊卻為何無視一切「世界先進槍械」,死抱著三眼銃不撒手呢?

首先一個原因,就是「三眼銃」自己的可愛之處,別看有那麼多缺陷,可三眼銃畢竟能在距敵三四十步的距離上連射或齊射,打完了還能直接當冷兵器與敵死磕,著實簡單粗暴好使。對付防護裝備有限的韃靼遊騎或倭寇士兵,也確實在有效攻擊距離上有奇效。當然,對付「升級」了的對手,那就倆說了。

更重要的原因,戚繼光的恩師唐順之就一語中的:鳥銃是厲害,可這玩意不好造啊。放在手工業發達的江南地區,造出來的鳥銃當然個頂個靠譜。但放在其他地方,可就兩說了。明朝中後期,「兵仗局」等火器製造單位,早已腐敗不堪,工匠水平也一代代退化。嘉靖年間京城工匠造出來的鳥銃,全都是「其煉鑄既苦惡,而又無能用之者。」簡直就是殘次廢品。卻讓鳥銃的「口碑」,倒黴「背了鍋」。

而到了十七世紀時,明王朝的火器生產,更是退化到越發無底線。發往各地的常規火器,都常見殘次品扎堆。鳥銃這類高技術含量的火器,當然不是想造就造,也就是「技術含量低」的三眼銃,造起來比較保險。萬曆三十七年,明王朝曾巡查京營,發現這理論上應該裝備最精良的部隊,火器大都朽壞不堪,連戰車的擋板都腐爛掉。兵部職方司郎中徐鑾因此建議明王朝訓練「三千鳥銃兵」,結果也不了了之——鳥銃?造的出來嘛。

而且這「生產退化」的鍋,也絕不能工匠來背,其實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比如萬曆晚年時,明朝傑出軍工專家趙士禎,成功研發出殺傷力強大的「魯密銃」,然後興奮上書萬曆帝請求批量製造。這消息傳出來,明朝工部兵部各級官員,立刻成了聞著味的老鼠,紛紛蜂擁而來。結果萬曆撥了三萬兩銀子經費後,各級官員就開始扯皮,扯皮到「造槍」計劃不了了之,一條槍沒造出來,三萬兩銀子少了一萬四千兩,帳本都「意外」沒了。

看過如此鬧劇就知道,明軍能批量裝備好槍,那才是見了鬼,有三眼銃就不錯了。

更重要的原因,當年戚繼光更是悲憤吐槽:「北卒坌而不耐煩」。也就是士兵嫌用起來麻煩,不願用。事實也確是如此:鳥銃雖然強悍,但鳥銃的開火和戰術,都是繁瑣的軍事操典,必須經過嚴格的軍事訓練,才能形成殺傷力。但「嚴格訓練」這事兒,對於明末的大多數軍隊來說,簡直是個笑話,也就是良心軍隊戚家軍能做到。至於其他軍隊?還是簡單粗暴的三眼銃好用。

甚至,到了關乎明朝國運的「薩爾滸大戰」時,參戰的十萬明軍,火器都大量缺失,如《滿文老檔》裡記錄的那樣,士兵能用的,基本就是三眼銃。而且以明朝許多官員的怒斥,軍隊的操練「襲其形似」,也就是擺隊列裝樣子,以明朝官員何棟如的嘲笑說,明軍的「名將」們,也都是「恃其弓馬技藝」,毫無火器戰術理念。

到了風雨飄搖的崇禎年間,也晚明悍將盧象升的嘆息說,哪怕是精兵,有時候在校場上站一會,就有「僵而僕者」,士兵們「饑寒逼體」,肚子都吃不飽怎麼打仗?這還是明末的「精銳」部隊。軍制敗壞到這地步,這樣的軍隊,別說用三眼銃,就是一人給一挺機關槍,這大明,也得亡啊。

一根三眼銃,或許更像一支「試紙」,測出那看上去繁華的晚明,一身觸目驚心的毛病。

參考資料:《明史》、《紀效新書》、《練兵實紀》、中國軍事史編寫組《中國歷代軍事思想》、李夢陽《明帝國滅亡真是因沒進口西班牙重型火繩槍而打不穿清軍鎧甲?》、鷹揚銃手《話說棉甲真的能防彈?》、飛龍刀八重櫻《鳥銃與三眼銃誰強誰弱—聽聽戚繼光怎麼說的》、周維強《明代戰車研究》

本文轉自朝文社(ID:ailishi777)作者:張嶔,如需轉載請聯繫"朝文社";

相關焦點

  • 三眼銃!
    而這個時候,三眼銃就大顯身手了。  看玩會的人最怕三眼銃,當人們看表演爭相往前擠打不開場子的時候,放銃的人就一手高高地舉著三眼銃,另一隻手裡拿著一隻煙或一根香,靠近引焾。看到此狀,大都嚇得往後面撤,實際上很多時候,放銃的是在嚇唬人,他不會輕易就點火,因為往銃裡裝藥很費勁的。
  • 《大宅門》裡「活得最瀟灑的女人」,戳中民國殘酷真相
    白景琦兩句話,戳中了其中原因:「可你喜歡的偏偏是一個戲子」。「戲子當然是人,可誰都知道,鵪鶉戲子猴,沒人把他們當人看」。不許嫁萬筱菊,就因為這個簡單而殘酷的原因:紅遍京城的萬筱菊,是個「戲子」。這樣一個讓現代很多人或許難理解的原因,戳中的,卻是那個民國時代,極其殘酷的真相:整個病態的民國社會,對藝人們深入骨髓的歧視。說起民國的戲壇,今天常有人津津樂道那「繁華」,甚至懷念「老戲臺」的風情。
  • 晚明三大案:那個追查真相的帝國官員,最後冤死獄中
    這,就是晚明三大案中的梃擊案。張差被關押後,整天表現得瘋瘋癲癲,看他的樣子,像是個精神小夥。經過刑部等有關部門會同審問,認定張差就是個瘋子,並得出結論:此人是一個薊州(今天津)樵夫,因為自己家柴薪讓人燒了,氣瘋後進京伸冤。走到半路,兩個不願透露姓名的熱心群眾告訴他,訴冤可以帶上一根木棒。張差信以為真,就手持木棒,迷迷糊糊地從宮門外一路走到了慈慶宮。
  • 《雍正王朝》的這三處細節,戳中清朝殘酷真相
    典型下面這幾段,《雍正王朝》劇中看似不起眼的情節,卻都是以簡短的劇情,精準戳中背後清王朝殘酷的興衰真相。其中的反思回味,確實勝過多少歷史論文。細節一:孫嘉誠撕八爺《雍正王朝》裡的權鬥,別管正角奸角,大多都走背後捅刀的套路。但戶部六品主事孫嘉誠,卻是不按套路出牌。
  • 真相很殘酷,揭露真相的過程才殘酷!
    《沉默的真相》開播,瞬間重新佔據了網絡中心熱點,豆瓣評分在開播後不久就達到了與《隱秘的角落》同樣的高度,隨著劇集的全部播完,觀影人數的不斷增多,這部劇的豆瓣評分竟然一路飆升至9.2分,這種「高開高走」的路數在國產劇身上出現可以說是非常罕見的。這部改編自小說的電視劇到底有什麼魅力讓人對它有如此好的評價!在我看來,與其說這部劇拍的好,不如說它的情節好!
  • 晚明文學家李若訥
    兒子李若訥,官職做到正三品的四川布政使司攝布政使,文名異常顯赫,著述頗豐,是山左詩人圈中的佼佼者,與新城王象春、蒙山公鼐號稱「山東三才子」。由於李若訥的詩文集在清代被列為禁書,不僅沒被收入《四庫全書》,也不準社會上刊印,因而一代文化名人被湮滅於歷史的塵埃之中。
  • 熊秉真 歷史之幻與文字之真一一折照晚清與晚明
    這樣一再不斷地折照,也許就像光學襄說透過時光的流,一如透過無嗅無味而透明的水一般,水雖是無味而透明,但任何一支筷子放置中間,人已經不再能夠看穿直線或木質實體,只能看到一個有角度的折照。時間在現在強調主觀成分的學術思考中,反覆作用而折照,其效果與帶來的挑戰當然不只一端,應該也帶來一些警訊。 二十世紀末的眼光與興趣不但凌駕過去,獨佔文壇變成了一個不可氓滅的因素。
  • 《沉默的真相》殘酷的正義
    有藝術的加工,有現實的寫照,還有理想的折射,但揭開這些,我看到更多的卻是掩蓋在殘酷的正義之下的血淋淋的現實。意氣風發,青春陽光的江陽,從最初的單純的想還老同學一個真相,到最後失去了愛情、家庭、事業、名譽,直至生命,這個慘痛的過程旁人是無法體會的,就如,你看到別人受傷知道他很痛,但是永遠無法感同身受一樣,只有身在其中才有真正的切膚之痛。這個過程中,他有無數次停下來的機會,如果單純的從不太牢固的「同學情誼」出發,真的能堅持到最後嗎?
  • 殘酷的溫柔___關於表象與真相
    這就是螳螂為什麼要放棄吃掉丈夫的權力的真相。那蟋蟀為什麼要放棄妻妾成群的權利呢?蟋蟀要繁育後代,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在新婚的那一夜,螳螂說的第二句話是:如果你膽敢勾搭第二個,我就會收回我的承諾。吃了你,以及她或者她們,我發誓。於是蟋蟀只得被迫放棄了妻妾成群的權利。這才是事實的真相,殘酷的真相。你看,這與愛情根本無關。
  • 李公明 | 一周書記:殘酷劇場中的……理想與歷史真相
    但是在閱讀中深感布魯瑪在這些藝文評論中所思考的實質性問題以及產生這些問題的歷史語境要更複雜一些,我想起的是《零年》第五章的題目「瀝乾毒藥」,如果重新用在這個「殘酷劇場」中不但適用,而且深刻。這是從《零年》到《殘酷劇場》一直貫穿的主題,也就是作者在前言中說「那幾個我最掛念的主題」之一。為什麼說是「殘酷劇場」?因為「我們對權力、殘酷、死亡可怕的痴迷,可以在藝術中實現,而本文集的書名即源於此。這並不是說所有偉大的藝術或戲劇都和這些負面的主題相關,但最讓我感興趣的,是藝術和戲劇揭露了我們所謂的文明行為,在光鮮亮麗的外表下,經常有其他動機」。
  • 與秦淮八豔相媲美的晚明女詞人——王月
    秦淮八豔是晚明歷史中一道絢麗的風景,八位青樓女子以絕世稀有的美貌和才華,不僅在晚明後三十年風月場中獨領風騷,更成為近四百年來從學術殿堂到街頭巷尾的熱議話題。然而,有一位與秦淮八豔同時期的青樓女子,在當時豔名高標、才華出眾、冠壓群芳,甚至比秦淮八豔影響力更大,去世後卻在歷史的塵埃中湮沒無聞,這位奇女子就是王月。
  • 一代文宗袁中郎 讀曾紀鑫《晚明風骨·袁宏道傳》
    《晚明風骨·袁宏道傳》   曾紀鑫著   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中國文學史上,和陶淵明、謝靈運一樣,明代的袁宏道(字中郎)屬於開宗立派式的人物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未曾言明的殘酷真相
    電影以倖存後派講述的兩個版本漂流故事為內容,一虛一實,一奇幻一殘酷。如果這就是故事本身,雖然殘酷,但還不到讓人頭皮發麻的地步。這也就意味著一個令人頭皮發麻的真相:憤怒之下的派殺死殺了派媽的廚子。並吃掉了廚子、水手以及派媽的屍體。
  • 第五十八夜:美麗世界的殘酷真相
    分享兩張旅途中的小風景。布魯克林路邊的小店,門口擺著小黑板,兩面分別提到兩個歌手。我們路過,看到,笑了,記得。
  • 晚明福州曹學佺石倉園平面復原及特徵研究
    / 研究方向為風景園林歷史與理論、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 摘要:晚明福州著名文人曹學佺的石倉園是當時福建地區最負盛名的園林之一,其設計營造既表達了晚明文人園林普遍的趣味與手法,又呈現出較為鮮明的閩中地區的造園特徵。
  • 文史知識 | 周育德:湯顯祖與晚明社會
    《牡丹亭》的經典地位確定了湯顯祖是偉大的戲劇家,但是湯顯祖的身份屬性不限於一個戲劇家,他是和晚明社會大有關係的人物。湯顯祖是晚明官場中很難得的清正官吏,他和張居正的關係為史家所深切關注。在不長的從政生涯中,湯顯祖以上《論輔臣科臣疏》而載入史冊。湯顯祖是「王學」後勁羅汝芳的及門弟子,是李贄的崇拜者。他對宋明理學有重大的突破,主要是他把王陽明心學的「良知說」置換為「尊情說」,給「至情」以超越時空、超越生死的地位,在文化界影響廣遠。湯顯祖是晚明宗教界的活躍分子,有關於佛教和道教的重要論著,與名僧真可交情深厚。
  • 《好小子們》成長的殘酷真相
    本文首發公眾號 【沉默的阿光】 歡迎關注這部R級戲劇真的讓我哈哈哈大笑好多次,回想自己的童年或者青春期,當時的好朋友和玩伴,現在已經失去了消息,不知道大家在各自的生活中過著怎麼樣的人生,是否有朋友陪伴,是否組建家庭,是否遇見自己的愛人。
  • 【MOD推薦】新版《晚明悲歌》V2.0震撼發布!
    新版《晚明悲歌》V2.0今日正式發布!《晚明悲歌》是騎砍中文站近年來發布的一款以明末為背景的精品國風劇本MOD,在汽油圈廣受歡迎,十分火熱!已製作《漢殤194》、《晚清1856》等優秀MOD的作者幼稚園殺手大大仍然堅持花費大量時間去構思和創作,旨在讓晚明更加完善!新版本《晚明悲歌》加入了眾多全新元素與玩法。
  • 林志穎和李佳航告訴我們,這才是殘酷的婚姻真相,心酸落淚
    林志穎和李佳航告訴我們,這才是殘酷的婚姻真相,心酸落淚李晟媽媽在忙活做飯,因為惦記女婿愛吃辣,所以給佳航做湖南的辣味,做的都是他愛吃的菜。林志穎和李佳航告訴我們,這才是殘酷的婚姻真相,心酸落淚就連李晟都說,媽媽對佳航特別好,特別滿意,倆人吵架的時候,媽媽一直說自己,可能這就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歡」,親媽了哈。
  • 不為人知的可愛大象表演背後一個非常殘酷的真相……
    經過這次大象傷人事件,我們又不得不再次揭開大象旅遊業殘酷的背後。去東南亞旅遊的人都少不了去看看大象——到泰國的象園騎大象看場中的大象作出抽象派的畫作然而沒有人知道在這些看似美好的場景背後那些原本自由生活在野外的大象到底經歷了什麼此前一部名為《黑象》的紀錄片刷屏它曝光了大象旅遊業背後的殘酷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