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戰犯」也是著名導演,小津安二郎的日記裡,都寫了些什麼?

2021-01-08 奇遇電影

1963年12月12日,小津安二郎離世,那天,正好是他60歲生日。

如此傳奇一生,他只留下一個碩大的「無」字在墓碑上,被世人無限解讀。

要我說,這個「無」字,才盡得404精髓:他來過,他不見

這麼多年來,影迷無數次翻看他的經典作品,不少專門出書分析,但口無對證,關於小津本人的解讀至今無定論。

連經常被拿來跟小津比較的是枝裕和也曾說自己從來都不懂小津。

關於他的記載,唯一客觀的可能也就只有他本人寫的日記了。

最近,《小津全日記》中文版終於出版。

《邪不壓正》裡說,

「正經人誰寫日記啊?你寫日記嗎?」

話雖如此,小津日記雖然多半是吃飯、睡覺、寫劇本,但是字裡行間,我們終於可以親距離看到一個相對真實的小津了。

小津安二郎全日記 [日] 小津安二郎 / [日] 田中真澄 譯: 周以量

如果把小津日記當作一部電影來看的話,這部電影當有三個主角——「睡覺」「喝酒」「在家一整天」。

其中,「睡覺」可算是小津日記中詞頻最高的詞了。

天氣不好睡覺那是被逼的;天氣好不睡覺是浪費上天美意;工作生活不順心那就是睡少了或者睡多了。

在睡覺這個愛好上,我感覺總算跟小津有共同語言了。

杯中物也是小津一生所愛,這個習慣從他中學時期就開始,後來成了導演,就以找靈感為由,一天一小酌,三天一宿醉。

小津的作品仿佛都是用酒換來的。《東京物語》劇本寫完時,小津在那天的日記裡寫了這樣一句話:

「完稿。103天。喝空43個酒瓶。」

下次看《東京物語》時,要認真嗅嗅對白的字裡行間,是不是充滿了酒味兒。

《東京物語》拍攝現場

酒喝多了也不成,身體有些頂不住。

戒酒的想法好幾次出現在小津日記中,結果還是跟胡適打牌似的,難逃「真香」(偽)。

小津:酒它不香麼?

擰擰巴巴的,小津跟明知不好的杯中物對抗了一輩子,到人生只剩兩年時才戒酒成功。

與人交往,最能體現小津悶騷的一面。

他的日記往往是時間地點人物事情俱全,但隻字不提對任何人的情感。這人有多重要,幾乎只能通過出現頻率判斷。

1933年-1934這兩年,「成瀨」是個高頻詞,成瀨便是著名導演成瀨巳喜男,二人在任助理期間,已是千杯少的知己了。1933年除夕夜,二人還相約共飲跨年。

一張比較罕見的照片,小津與北原三枝、田中絹代、成瀨巳喜男

二人相互賞識,後來小津也多次公開力挺成瀨,延續了一輩子友誼。

另一個重要酒友是野田高梧,他是小津合作過最默契的編劇,小津曾公開提到他們之間的默契:

「野田和我,在熬夜、飲酒或者諸如此類的事情上都相像。對我們的合作,這至關重要。」

小津安二郎(左)與野田高梧(右)

一個是一生摯友,一個是黃金搭檔,日記裡幾乎都只出現過姓氏,還有什麼人是值得一寫的嗎?

答案是情人們。

眾所周知,小津終身未娶,但事實上還是有過那麼幾段罕為人知的戀情的。

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與女演員原節子的「緋聞」。

小津安二郎(左)與原節子(右)

二人並無明確的戀人關係,但才子佳人的故事都愛看,加之二人關係一向密切,也就傳開去了.小津本人在日記裡提到過這段花邊:「最近人們都在說我要跟原節子結婚」。

但你要是想著在日記裡看看有沒有「發糖」,還是算了吧,因為原節子在他日記的其他地方,也就是個人名罷了。

晚年時小津與手風琴女演員村上茂子和藝伎森榮發展過地下戀情,這段時期的日記完全展現了小津的悶騷作風。

大概1954年開始,小津與村上茂子開始密切交往,1955年後,小津日記裡對她的稱呼從「村上」變成了「茂女」。

「一人」、「同行」,或許日記裡也要保密?

編撰小津日記的田中真澄說:「『茂女』這種表達方式中暗示了超越性愛結合的激情的存在。」

同時期小津還跟藝伎森榮保持著關係,二人在1935年就相識相知,這幾乎是他唯一一段有可能發展為婚姻的戀情。

在日記中,森榮也有愛稱——「榮」,小津常去的名為「森」的旅館,便是森榮開的。

他對森榮的情感極深,幾乎每次與森榮見面後,都會為她賦詩一首,大概調性如下:

「獨自一人,手持著你落下的舞扇,打開了看,合上了看。」

只可惜故事的結局有些意難平,森榮認為自己配不上這位巨匠,最終嫁給了一個銀行行長,但去世後,她仍將曾送給小津的護身符放在胸口一起火化,這是後話。

小津這幾段戀情都未曾對外公開,卻在日記裡處處藏玄機了。

而小津跟電影有關的騷事,要從一碗咖喱飯說起。

小津在中學時就已經愛上了電影,自己形容是「看電影成癮」,並且最愛看禁片。

跟很多影迷類似,小津在入行前熱衷西方電影,壓根瞧不起國產片。

後來去松竹面試時,他只看過3部日本片,差點以為面試要被刷了。

好不容易託關係成了助理導演之後,小津不得不狂刷日本片,「眼睛緊盯前輩的導演方式,在腦中摸索自己的導演方法」。

這麼一通看下來,普通人該說自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了,小津卻認為自己是無師自通:「我拍電影沒有師傅,完全靠自己的能力」。

就是這麼自信

從助理轉正的經歷被小津描述得頗戲劇性——

不是頭腦優秀,也不是才華受到賞識,只是託了咖喱飯的福——《電影旬報》,1950年3月上旬號。

當時小津擔任的是大久保忠素的助理。有次在片廠餐廳,他和大久保都點了咖喱飯,但因為自己是助理遭到了服務員的區別對待,小津氣得大打出手。

後來事情傳到了廠長長城戶四郎耳中,可能覺得小津「有點意思」,就讓小津「拍部片子來看看」,小津導演的第一部電影,也是唯一一部古裝片《懺悔之刃》就這麼誕生了。

《懺悔之刃》劇照

田中真澄說:如果松竹的廠長是第一任的話,小津很可能走不上電影導演的人生。

沒有那碗咖喱飯,小津可能就是個普通文青吧。

成了導演後,小津從來不愛在日記裡提拍片的見聞,倒是非常樂於在日記裡記錄自己看過的電影和書籍,跟諸位豆瓣豆友們差不多。

1933到1962年,他在日記裡打卡過的電影有300多部,但多數只是記錄,沒有打分,也極少給影評,要放在豆瓣,就是典型的殭屍號了。

這麼做是因為他並不喜歡對別人的作品發表評論,甚至頗為排斥。

在被《文藝春秋》邀稿撰文時,他直接擬了個小標題——「不能作為參考的影評」。

對外說是說不做評價,但日記裡也有憋不住的時候。

比方說木下惠介的名作《日本的悲劇》(1953),本片入選了日本《電影旬報》當年十佳,小津看完卻忍不住吐槽——

《日本的悲劇》(1953)現在豆瓣是8.0

小津在日記裡僅有一次盛讚看過的電影——好基友成瀨巳喜男執導的《浮雲》(1955),說是盛讚,其實也就用了20多字,已是日記中最多字數的好評。

《浮雲》(1955)豆瓣8.6,被王家衛稱為影響自己最深的神作之一

小津這位豆友看書也總打卡,但通常不跟朋友或公眾談論書籍,只是自個兒看,然後在日記裡記錄記錄。

看的書非常雜,川端康成、裡見弴、志賀直哉、谷崎潤一郎等文學名家是他的最愛,文學類雜誌就偏愛《電影旬報》和《文藝春秋》等。

1954年的《電影旬報》

除了文學類以外,小津晚年時也愛看其他雜書,什麼《唐詩通解》《柳川評釋》,甚至推理小說也涉獵。

但所看幾乎都是主流書籍,戰後出現的那一大波所謂「無賴派」作家,太宰治、坂口安吾、石川淳等等,在當年流行得很,但小津一部都沒看。

柳井隆雄曾這樣概括小津的閱讀口味:「閱讀面較窄,喜愛一流的東西」。小津後期觀影也類似,只看公認好片,可不得先把豆瓣250刷完了嗎?

文青小津年輕時還愛寫小詩,準確地說應該是俳句,這些作品從來不發表,只在日記裡寫著玩兒。

幹啥都得寫句俳句,或可發起「小津式生活流俳句大賽」

俳句這種抒情方式與小津早年間寫日記的風格相似,通常語焉不詳,像是小年輕裝暗逼。

但後期的日記裡,俳句幾乎不再有了,敘述也從過去的抽象寫意表達,轉向具體客觀陳述。他的後期電影作品,也明顯呈現出這樣的跡象。

這種轉變發生在那場戰爭前後。

這次《小津全日記》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沒有1939年一整年的日記。

不過我們依舊可以從他的日記推測他的政治傾向。

戰前小津幾乎沒有什麼明確的政治觀點,日記裡記載的每次首相大選,小津全部棄權。

後來一張紅紙徵召令徵召入伍,參與了二戰的他,很大程度上陷入了集體無意識的情緒當中,戰場上,他的關注點也從來不在戰爭本身。

戰後,許多日本導演開始以戰爭為題材探索人性、進行一些反思,但小津沒有,他一部戰爭片都沒拍過。

也不是不想拍,他多次提起要拍一部戰爭片,但從來未真正著手。

小津安二郎(右)與早逝的電影天才,山中貞雄(左)

或許確實迴避,或許得出了應有立場上不該有的結論,總之,小津對這場戰爭的看法從來都是一個擰巴的謎。

後來在《秋刀魚之味》(1962)裡,倒是出現了一幕戰友重逢的場面,倆大叔談起戰爭往事,想像日本如果沒有戰敗會是怎樣。語焉不詳,更多是感慨,仍然避重就輕。

擰巴,悶騷,時常言行不一,這樣的小津安二郎,哪有人能能摸得透呢?如他本人所說:

「就算吃一模一樣的咖喱飯,口感也是因人而異吧。有人覺得『再辣點才夠勁』,有人會覺得『太辣了』。電影也一樣。」

又想起《邪不壓正》說的:

「誰把心裡話寫在日記裡啊。」

要真正了解一個人,看零零落落的日記當然遠遠不夠的。

小津也一樣。

世道蒼茫,想來想去,還是以這個字不糾結地完結吧——

本文首發於奇遇電影:cinematik

歡迎關注奇遇電影,解鎖更多影視乾貨

相關焦點

  • 這位偉大導演的日記裡,都寫了些什麼?
    ▲《我出生,但……》《戶田家兄妹》《父親在世時》電影海報小津安二郎是公認的日本電影史上三大導演之一,和溝口健二(1898—1956)、黑澤明(1910—1998)鼎足而三,也是世界電影史上風格鮮明、辨識度極高的大師級導演。小津一生執導的五十四部劇情長片中,有三十七部存世。
  • 《小津安二郎全日記》出版:在生活與電影之間的真實小津
    近日,上海譯文出版社引進出版了《小津安二郎全日記》(以下簡稱《全日記》),這部日記是小津安二郎現存個人日記的集大成之作,全書四十餘萬字,收集整理了小津導演多達32冊,時間跨度從1933年至1963年,接近完整的日記。從三十歲到六十歲,小津安二郎用日記記錄他生活與藝術的真實側影。
  • 電影大師小津安二郎全日記出版
    本報訊(記者 路豔霞)《小津安二郎全日記》近日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引進出版,該書是日本世界級電影大師小津安二郎現存個人日記的集大成之作,全書四十餘萬字,收集整理了小津導演多達32冊、時間跨度從1933年至1963年接近完整的日記。
  • 「當代書評」想起秋刀魚之味,日記裡的小津安二郎
    電影雜誌《視與聽》曾對全世界範圍三百多位電影導演投票調查,在各個著名導演和影評人的參與評選下,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郞的《東京物語》位列世界電影史上名作第一名。小津的電影善於從細微之處觀察生活,反映日本社會的風俗習慣和世態人情,這種風格和他的日記記錄如出一轍。
  • 《小津安二郎全日記》出版:愛吃愛睡愛讀書
    小津安二郎是影壇公認的日本電影史上三大導演之一,他和溝口健二、黑澤明鼎足而三,也是世界電影史上風格鮮明、辨識度極高的大師級導演。他的《東京物語》《晚春》《早安》《浮草》《秋日和》等作品,經常被認為是人們了解日本文化的一大窗口。小津安二郎近日,上海譯文出版社引進出版了《小津安二郎全日記》。
  • 32冊40餘萬字 小津安二郎全日記首次翻譯出版
    近日上海譯文出版社引進出版了《小津安二郎全日記》,這部日記是小津安二郎現存個人日記的集大成之作,全書四十餘萬字,收集整理了小津導演多達32冊、時間跨度從1933年至1963年、接近完整的日記。在大歷史的變遷下,一位真摯而有個性的電影人,如何在藝術之路上越走越深,最終成為世界級藝術家,《全日記》試圖在小津的文字中,探尋其中的故事和秘密。
  • 404,小津 not found
    連經常被拿來跟小津比較的是枝裕和也曾說自己從來都不懂小津。關於他的記載,唯一客觀的可能也就只有他本人寫的日記了。最近,《小津全日記》中文版終於出版。《邪不壓正》裡說,「正經人誰寫日記啊?你寫日記嗎?」話雖如此,小津日記雖然多半是吃飯、睡覺、寫劇本,但是字裡行間,我們終於可以親距離看到一個相對真實的小津了。
  • 《小津安二郎全日記》:「我要拍的不是故事,而是輪迴與無常」
    小津安二郎是國際影壇公認的日本電影大師,他的電影經常被作為了解日本文化的窗口。近日上海譯文出版社引進出版了《小津安二郎全日記》,這部日記是小津安二郎現存個人日記的集大成之作,全書四十餘萬字,收集整理了小津導演多達32冊、時間跨度從1933年至1963年、接近完整的日記。
  • 電影至誠,日記至真:《小津安二郎全日記》中譯本問世
    電影至誠,日記至真:《小津安二郎全日記》中譯本問世金羊網  作者:何晶  2020-03-04 出生日與去世日的重疊,六十一甲子輪迴,為小津安二郎的人生蒙上了淡淡的傳奇色彩
  • 小津安二郎的「日常之味」
    (1951年11月10日)比往常起得都要早。[吃]雜煮。在被爐裡稍微睡了會兒午覺。讀《文藝春秋》。洗澡。晚上,做酒糟鮭魚。很好吃。( 1955 年 1 月 17 日)這是大師級導演小津安二郎的「日常之味」。
  • 《小津安二郎全日記》:還原一代電影巨匠的人生
    [日] 小津安二郎 著 田中真澄 編 周以量 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小津安二郎是日本電影史上三大導演之一,和溝口健二、黑澤明鼎足而三,也是世界電影史上風格鮮明、辨識度極高的大師級導演。在各種史上最偉大的電影導演和最偉大的電影評選中,小津安二郎的名字和他的代表作《東京物語》等都是榜單上無可爭議的常客。其獨特的電影語言和電影美學、固定機位和低拍攝角度,成為無數電影人研究解讀的課題。  在日本電影研究界,田中真澄主要以研究小津安二郎而聞名,其編著的多部著作都是日本研究小津安二郎的必讀文獻,尤其是耗時多年的日記收集和整理成就,盡在 《小津安二郎全日記》。
  • 不喜歡黑澤明的小津安二郎,他的日記藏著怎樣的秘密和私生活?
    不喜歡黑澤明的小津安二郎,他的日記藏著怎樣的秘密和私生活?小津日記裡有哪些值得玩味的細節?小津作品打動人之處,並非溫情而是犀利?戰爭對小津個人和作品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本 期 嘉 賓周以量「知日派」日本文化學者,《小津安二郎全日記》譯者。
  • 小津安二郎的日記,關於他淡淡的日常生活和行動
    《小津安二郎全日記》內容簡介本書是電影大師小津安二郎現存個人日記的集大成之作,共四十餘萬字,收集整理了小津導演 32 冊、時間跨度從 1933 年至 1963 年接近完整的日記,記錄了他從三十歲到六十歲中生活與藝術的真實側影。
  • 小翻書黨︱三十二冊《小津安二郎全日記》裡的原節子
    「小翻書黨」是澎湃新聞「翻書黨」的一個子欄目:有圖有據地翻閱書中的知識和觀點。《小津安二郎全日記》是著名日本電影導演小津安二郎現存的所有日記,該書中文版將在2017年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全日記》收錄了小津自1933年至1963年的共三十二冊日記,正好是他六十年生命的後一半記錄。
  • 歷史今天:1903年12月12日,日本戰犯導演小津安二郎出生
    (特約作者:一一)小津安二郎(1903年12月12日-1963年12月12日),日本知名導演。他以低視角仰視拍攝的方式獨樹一格,成為後來導演的效法學習對象。戰爭生涯日本全面侵華戰爭打響後,35歲的小津安二郎作為預備役軍官伍長被徵召人伍,隸屬華中派遣軍直屬軍部野戰瓦斯部隊第二中隊;1937年9月24日,他從大阪上船,29日在上海登陸,直接投入淞滬會戰,之後小津隨部隊進攻南京,隨後一直轉戰中國的華東、華中各地,1939年退役回到日本。1943年再次入召,派往新加坡。二戰結束後,小津作為戰犯被遣返回日本。
  • 小津安二郎:最熟悉的日本導演和他日記裡的秘密
    (小津安二郎(1933年))小津安二郎 一個風格家的魔力與局限如今,這部《小津安二郎全日記》在中文世界面世,成為人們一探小津真實生活究竟的重要窗口。這本書收錄了小津自1933年至1963年的32冊日記,正好是他六十年生命的後一半記錄。
  • 原節子:小津安二郎的繆斯
    有一句玩笑話說,導演小津安二郎的電影分兩半,一半屬於原節子們,另一半屬於笠智眾以及幾個可有可無的男人。這話過於絕對,畢竟小津安二郎的諸如《秋刀魚之味》、《早春》等電影中也沒有出現原節子。然而原節子在小津的電影中溫婉動人、安靜淡雅的女性形象成為日本女性最具代表性的面貌,也成就了她國民女星的地位;而小津的創作也從她的加入開始進入巔峰時期,這樣的互相成就不能不說是一段佳話。
  • 是枝裕和,會是下一個小津安二郎嗎?
    以此作品為分水嶺,在他後期的作品當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在那些前期作品當中感受不到的「廣闊」。知日:是枝導演的作品題材各不相同,卻都貫穿著「是枝裕和」的味道,你的看法是什麼?樋口:作為一個導演,可以有個性但是一定不能千篇一律,否則會讓自己山窮水盡,也會讓觀眾乏味。對於這一點他自己比誰都懂,也比任何一個人做得都到位。
  • 人物 小津安二郎的餘味
    小津電影中沒有女人的視角女性角色僅作為臨嫁或離去的女兒而成為父親視野裡的感嘆一種小津的前期電影達到了日本默片時期的最高成就後期電影仍然以其一貫的風格小津安二郎好酒經常酩酊大醉他電影裡的喝酒場面大都是他的儀態如現實中的笠智眾從不喝酒影片裡的演出都是平時觀察小津喝酒所得
  • 電影大師小津安二郎愛睡愛吃愛讀書,他的全日記都揭秘了
    《小津安二郎全日記》近日由上海譯文出版引進出版,該書是日本世界級電影大師小津安二郎現存個人日記的集大成之作,全書四十餘萬字,收集整理了小津導演多達32冊、時間跨度從1933年至1963年接近完整的日記。在淡淡的日常記錄中,小津安二郎的生涯與作品重合,成為一幕獨特的人生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