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總理|達利特|納倫德拉·莫迪|第一夫人|印度_時政|國民志願...

2021-01-08 騰訊網

每當各國首腦政要出訪其他國家之時,身邊往往都帶著自己的夫人。這些一向獲稱"第一夫人"的尊貴女性,往往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形象、展示著一個國家的親切感。

"第一夫人"和丈夫之間的互動和神態,往往成為媒體記者們競相報導和關注的焦點,"第一夫人"是否展示出親切和善的笑容,不僅是外交禮儀的需要,還能顯現出與丈夫的恩愛度,對樹立各國首腦政要的正面形象也是大有助益的

一般說來,能成為"第一夫人"都是眾人眼中的人生贏家,她們夫貴妻榮,受人尊敬,多多少少還會擁有一些特權,確實令人豔羨不已。但凡事皆有例外,"第一夫人"也有倍受冷落、有名無實的,比如印度總理莫迪的夫人賈蘇達本,當她聽說丈夫莫迪公開承認已婚的身份之時,竟然會激動地哭了起來,而發生這樣的事情委實既讓人覺得震驚,又讓人倍感好奇——難道印度總理莫迪一直都在"隱婚"嗎?!他究竟為何要這樣做呢?

1950年9月17日,印度古吉拉特邦瓦德納加爾鎮的一戶清貧的下等種姓家庭裡迎來了一個男嬰的降生,這名男嬰便是納倫德拉·莫迪。

莫迪的母親一共養育了6個子女,莫迪排行第三,由於他是家中的男丁,因此父母還是對其寄予了厚望,儘管家庭拮据也努力供他讀書。莫迪家一直經營著一個小小的祖傳雜貨鋪,在印度,低種姓的人是沒有多少職業可選的,莫迪的父母為了養活一大家子人,不得不在車站旁邊開設一個茶水攤,通過販賣印度民眾作為日常飲料首選的奶茶和其他一些飲品來獲取一些更多的收入。

受家庭影響,莫迪很小就會陪同父母在茶水攤上幫忙售賣茶飲。中國有句古話:鬧市出人精。大概莫迪長期無意識地被車站旁喧鬧的市井民情所影響,他有時也會對包括自己家庭在內的低種姓人群苦難的生活境遇發出一些感慨和思緒。少年的某些心智就這樣被啟動了,並一發不可收拾,冥冥之中引導著莫迪走上了一條與眾不同的人生之路。

莫迪

印度自古流傳下來一種頗為森嚴的等級制度——種姓制度,根深蒂固的印度種姓制度千百年來早已深深地紮根在印度普通民眾的心目中,即便印度政府已經宣布廢除了種姓制度,但種姓制度仍然就如同一個標杆一樣,始終存在於印度人民的思想裡並深切地影響著他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根據印度的種姓制度,低種姓的人大概率要終身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受教育的機會受限、工作擇業受限、婚配嫁娶也受限……總之,一輩子會遭受到很多的歧視折磨及不公正的待遇

而高種姓群體則完全是另一番人生景象,他們世世代代都受社會的尊敬和擁戴,有很多專屬的社會福利,在某些場合還能夠享受到許多特別的優待。印度女性素來地位低下,但出生在高種姓家族的女性則完全沒有這份顧慮和擔憂,照樣可以和高種姓男子一樣擁有很好的社會地位及較高的生活圈層。

印度種姓制度將人分成4個等級,最高級的是婆羅門,然後依次是剎帝利、吠舍及首陀羅。印度民眾中最低等級的是達利特,而印度總理莫迪的出身即是最低等級的達利特,他們大多一生只會從事社會中最低賤的職業,因而也被稱為"賤民"。

可以說,莫迪幼年的所見所聞,令他對自己的達利特身份十分不認同,否則,他也就不會通過苦修、加入社會組織團體等各種形式來擺脫終生都要當小商販的命運。這份堅持一直伴隨他最終獲得了成功——將自己的種姓等級提升到剎帝利這樣的社會貴族等級,成為了類似國王和大臣那樣有資格統御民眾、掌握實權的"王種"階級。

想要突破印度種姓的森嚴制度並非易事,歷史上,無論是莫臥兒帝國還是尼赫魯、甘地都沒辦法將種姓制度所帶來的社會階層固化和不公正待遇進行鬆動和化解,那麼賣茶水的小男孩莫迪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凡是成功者,必有先知。莫迪兒時的學校成績平平無奇,可他日日站在街頭獲得的社會見聞可不少,再加上他自幼酷愛閱讀書籍,常常有空就跑到鎮上的圖書館去借閱圖書,形形色色、林林總總的書刊拓寬了莫迪的視野和認知,大概從那時起,莫迪就開始在心裡醞釀著如何來轉變自己的社會地位、如何實現邁入社會的高等階層,打破命運的枷鎖

8歲那年,莫迪就參加了一個名為"國民志願服務團"的社會組織,這個組織實際上是一個極端好戰的狂熱印度教教派團體,莫迪加入其中後,每天跟隨著團體中的頭目進行一些體能訓練並被灌輸著該組織的教義。

對於兒子的這一行為,莫迪的父母並不知其所以然,他們有時想問問莫迪加入那個社會組織究竟是做什麼的,莫迪卻始終閉口不談。

據稱,"國民志願服務團"一直以"復興印度教國家"為宗旨,要求"種族和文化純潔"。為此,該組織要求自己的成員要絕對的禁慾、不得婚嫁,以保持對組織的忠誠和信仰

莫迪之所以這樣做,大約是因為他需要加入一個與平凡的達利特生活和思維截然不同的圈層,在這樣的特殊圈層中,莫迪被薰染、被感召,能夠獲得一種"不甘平凡"的向上的力量。別忘了,莫迪是個不甘平庸的人,他想出人頭地的心態由來已久,也醞釀了多時。

1967年,17歲的莫迪從高中畢業了。家人早早替他訂下的婚事也如期而至,而莫迪的新娘就是賈蘇達本——一個同樣出身低微的達利特女孩

莫迪從內心而言是拒絕的,婚後的第3個月,莫迪就背著簡單的行囊離開了家,之後的若干年裡,他如苦行僧般遊歷了印度的絕大部分地區,到過印度教的聖地、去了恆河,還在喜馬拉雅山裡苦修了3年有餘。

此後,莫迪再次拜別父母,到城裡去投奔親叔叔,在叔叔的幫助下找到了一份城市裡的工作,同時依然為"國民志願服務團"進行服務。

莫迪隻身一人走出了家鄉,將父母及新婚的妻子賈蘇達本留在了那裡,幾乎不聞不問、不管不理。如果分析莫迪在那段時期的一系列所作所為,幾乎可以推斷出這樣的結論:莫迪是在堅定地、想盡一切辦法去轉變自己的社會身份,尋找各種可能的契機去提升自己的社會階層。為了實現這個艱難的人生目標,他曾試過像一個苦行僧那樣苦修,以實現跨越到婆羅門這一最高級種姓的目的。

然而在印度,那些決心跨入婆羅門種姓的苦行僧們往往要用上十餘年的艱苦修為才能獲得人們的認可並得到一些社會聲望,這樣才會成功躋身於婆羅門這一最高種姓群體當中。

而莫迪大概是沒辦法在這條路上堅持下去,於是他轉換了軌道,決心不惜拋卻人世間的親情溫暖及幸福,通過服務"國民志願服務團"並期待在其向上發展的渠道中獲得身份的轉變

而事實證明,毅力和決心無比堅定的莫迪幾經兜轉,最終還是如願實現了他的理想——從一名低微的達利特成為了一名在政界擁有話語權的剎帝利

1985年,莫迪轉入與"國民志願服務團"關係緊密的印度人民黨,2年後,莫迪因為組織市政選舉得力而被委任為人民黨古吉拉特邦的組織部長,成功躋身到印度的主流政治圈內

1990年,莫迪憑藉自己的智慧和才幹,已經成為了印度人民黨領袖阿德瓦尼的智囊團,來到了印度的首都新德裡,於1995年在阿德瓦尼的大力扶助下通過競選先是成為了印度人民黨的秘書長,後又成為了人民黨的全國總書記。

2013年,已經擔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12年的莫迪成為了次年印度總理競選的候選人之一。不得不說,莫迪一直都有好運加身,2014年夏,莫迪競選成功,出任印度總理一職,並在5年後的再次換屆選舉中博得印度民眾的一致支持,成功連任

莫迪獲選印度總理之後,媒體們馬上把鏡頭聚焦到了莫迪的家人身上,他那年近百歲且始終居住在鄉下的老母親被無數人施與了滿滿的祝福,這是自然的,母憑子貴的道理在哪個國家都是通用的。

而莫迪當初在填寫總理競選資料時,在婚姻一欄裡填寫的是"已婚"二字,說明他是擁有妻子的人,但為何數年以來,那位神秘的"第一夫人"從未和莫迪在公開場合出現過,以至於讓總理莫迪長期以一個低調的"單身漢"面目示人呢?!

原來,當年莫迪和賈蘇達成婚的第一天,他就告訴妻子自己受教義教規的約束,不能真正地組建家庭,"國民志願服務團"的上級領導要求莫迪過獨身的生活,莫迪信守規約,是絕對不會和賈蘇達本有夫妻之實的

據賈蘇達本回憶,婚後莫迪雖然與自己一同生活了近3個月的時間,但二人形同陌生人一般,除了短暫的交談之外,根本無甚接觸。莫迪告訴賈蘇達本自己懷有遠大的理想和信念,他的決心一般人不會理解也無法接受。

新婚3個月後,莫迪就孤身一人到喜馬拉雅的山區中遊歷闖蕩,一度效仿著印度的苦行僧人,過著缺食少穿、禁慾孤獨的修行生活。

莫迪夫人(左一)

在喜馬拉雅山區中苦苦思索了3年之久的莫迪突然"頓悟"了,他似乎對通過苦修來躋身於婆羅門種姓的途徑不再抱有更大的期望,轉而要去尋求新的發展契機。

於是,他想到了另外一個躋身於高種姓的途徑:到陌生的城市去,改變自己的職業,擁有全新的職業身份並尋求事業上有所建樹,繼而將自己的姓氏"梵化"升格,以期實現晉升為印度高種姓的目的。

莫迪的計劃是既定的,他完完全全只為了心中的理想而行動,他的人生規劃裡,既沒有父母也沒有賈蘇達本的存在。

自從莫迪離開家鄉到城裡闖蕩,一直到他成功躋身政壇,出任印度總理,一直對身居家鄉的親人不聞不問。莫迪的老母親如果想見他,也只能等到每年過生日的時候才能與兒子短暫相聚。

至於賈蘇達本,莫迪不但40多年來一直未曾對人提及半分,就連二人闊別35年後的一次廟中偶遇,都只是匆匆擦肩而過,連一句簡單的招呼都沒有。

莫迪最後一次與賈蘇達本話別,曾明確地希望她能夠提升自己的修養和文化水平,最好能成為一名教師。

莫迪離開家鄉後,賈蘇達本對這份期許無比地認真,她參加了各種學習班,不斷地努力自學,終於成為了當地的一名村小教師。此後,賈蘇達本一直以教書育人為己任,默默地當了20多年的鄉村教師

賈蘇達本獨居的歲月悽苦又漫長,仿佛是一個隨時等待著丈夫歸來的"棄婦"一般,但難得的是,她從不自恃身份而為自己發聲。儘管莫迪音信皆無,可賈蘇達本依然會通過收看電視新聞來獲得有關莫迪的一些消息,僅僅如此,她就已經很知足了

賈蘇達

彼時,當賈蘇達本得知丈夫要競選總理,就以斷食和赤腳的自我堅持來默默向神明祈求莫迪能夠競選成功。而當她知悉莫迪於競選之時公開承認了其已婚的身份後,賈蘇達本激動的淚如泉湧。莫迪當選後,賈蘇達本曾面對著媒體的採訪說道:只要他打電話給我,我隨時都準備回到他身邊。

賈蘇達本幾十年如一日地默默關注著莫迪,二人從未真正地辦理過結束婚姻關係的手續,一方面,丈夫莫迪的表現可以用"冷酷"和"自私"來形容;另一方面,對丈夫還懷有期待的賈蘇達本始終默默地關注並維護著莫迪的公開形象。對此,曾有印度的政客認為,賈蘇達本是印度偉大的女性,也是痛苦和犧牲的象徵

有人說莫迪缺乏責任、不懂感恩,雖說在政壇上十分成功,但於家庭而言卻是十分失敗。莫迪一直都以"單身"為榮,樹立了自己不貪不腐的廉政形象,表達了自己決意為政治抱負奉獻全部的矢志。可這份一心追求自由和理想的執著以及薄情寡性的態度,卻生生地埋葬了"第一夫人"賈蘇達本的幸福和人生。

對此,人們也只能慨嘆一句:無情的政客丈夫確實冷血,痴情的"第一夫人"枉費了女性一生的美好時光

相關焦點

  • 印度低種姓不能與高種姓通婚?寶萊塢達利特大明星專娶婆羅門
    >許多朋友問我,說既然我主張印度種姓歧視沒有中文論壇所渲染那麼嚴重,那麼為什麼印度寶萊塢裡沒有達利特明星? 甚至目前印度總統和總理保鏢裡主要也是賈特人。 他的妻子是印度前國民女神卡佳,是穆克吉家族的婆羅門,一度是印度婆羅門精英女性的代表。
  • 印度寶萊塢巨星「伊爾凡·可汗」證實死亡,印度總理莫迪發文哀悼
    根據外媒報導,曾經出演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反應教育問題的《起跑線》等經典作品的印度明星伊爾凡·可汗在4月29日去世,年僅53歲,從2018年開始,他的身體就出現了問題,有很多傳言說他換上了癌症,但是他一直堅持著工作。
  • 印度全國慶祝「排燈節」,卻遭2億印度賤民抵制,原因與莫迪有關
    但這一次,一群達利特人(種姓制中最低級的賤民)決定抵制排燈節的慶祝活動,只因莫迪領導的政府至今依然無法解決印度種姓歧視和針對低種姓人的暴力事件。據報導,印度幾個達利特組織呼籲抵制今年的排燈節慶祝活動,以抗議針對印度種姓和部落的暴力事件不斷上升。在古代印度宗教文獻中,達利特人被歸類為屬於社會最底層的人,不可以接觸甚至直視其他高種姓人。
  • 種姓制度在印度根深蒂固,那麼印度影星阿米爾汗屬於哪一個等級?
    種姓制度源於雅利安人對南亞的徵服,在來自中亞的雅利安人徵服印度後,這些白皮膚的雅利安人自恃為優等種族,歧視當地的土著,於是便將全體國民劃分等級。種姓制度定型於公元前1500年的吠陀時代,其中前三個等級都是雅利安人。 婆羅門主要是由僧侶和神職人員組成,他們負責與上天溝通。
  • ...印度政界人士和大批寶萊塢明星紛紛為他送上生日祝福。然而...
    當地時間9月17日,美國總統川普發推祝賀印度總理莫迪生日快樂。川普在推文中寫道:「我謹向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致以最美好的祝願,並祝他70歲生日快樂,祝這位偉大的領導人和(我)忠實的朋友生辰快樂!」川普還配上了一張他和第一夫人梅拉尼婭同莫迪的合影。印度總理莫迪17日迎來70歲生日。當天,印度政界人士和大批寶萊塢明星紛紛為他送上生日祝福。然而,莫迪的這個生日不太輕鬆。
  • 莫迪執政無能,2億印度「賤民」出手
    作者:年負11月14日的「排燈節」,這是印度傳統節日。排燈節對於印度來說,可以類比為中國的春節,它稱得上是印度一年四季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可是在這樣一個印度舉家歡慶的日子裡,一部分人卻在抵制排燈節的慶祝活動,這一部分人就是達利特人。
  • 印度種姓制把人分幾等?莫迪什麼種姓?低賤的他為何能當總理?
    文|鐵血君首先要告訴大家的是,在法律上,現在的印度已經沒有了種姓制度,但種姓文化卻根深蒂固。種姓制度是曾在印度、孟加拉國、斯裡蘭卡等國普遍存在的一種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其中以印度最為嚴重,又稱賤籍制度。
  • 成為總理衛隊得看種姓,低種姓的得去擦皮鞋:奇怪的印度軍隊
    總理衛隊(President’s Bodyguard)是印度陸軍最為精銳的部隊,其招募人員來自三個種姓:拉傑普特人,印度教徒賈克斯和錫克教徒賈克斯。2018年,來自哈裡亞納邦的高拉夫·雅達夫(Gaurav Yadav)向新德裡印度高級法院提起公訴,稱總理衛隊僅從三種種姓中招募新兵,這三個種姓分別為Rajputs,Hindu Jats和Sikh Jats,他認為這三個種姓受到了「內部照顧」,這有損其他印度軍人的榮譽感與自尊心,隨後新德裡高等法院的法官處理了這起公訴,並提出讓國防部的高級軍官們對此做出改變,給出的期限是2019年5月9日。
  • 印度總理莫迪跟著貝爺去冒險,一路上都是大老虎,特工在旁保護
    據外媒7月29日報導,當天,英國知名影星、探險家「貝爺」貝爾·格裡爾斯在推特上公布了下一期《荒野求生》的預告宣傳片,主人公是印度總理莫迪。 29日,貝爺分享了一段總長45秒的視頻,他說180個國家的人民將看到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未知的一面,莫迪將探索印度的荒野,讓社會各界加強對動物保護和環境變化的認識。
  • 為何印度還有「賤民」,實拍印度「賤民」的真實生活
    而在文明高度發達的現今,在印度竟然還有有一種人叫「賤民」。國外君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這些人。在印度歷史上一直盛行這種姓制度,其中婆羅門、剎帝利是指上等人,吠舍和首陀羅是指平民,這些人大約有兩億。而剩下的人都被稱為達利特,也就是「賤民」。
  • 印度女子請願讓男性分擔家務 印度女性的平權之路艱難
    印度女子請願讓男性分擔家務 印度女性的平權之路艱難時間:2020-07-24 11:2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印度女子請願讓男性分擔家務 印度女性的平權之路艱難 據英國BBC新聞7月22日報導,在新冠病毒隔離期間,印度家庭對於夫婦誰來做家務的問題有了更大的分歧,這讓印度家庭的性別政治公開化了
  • 印度「賤民」表兄妹露天排洩遭毆打致死,嫌疑人為高種姓
    【文/觀察者網 趙挪亞】 據《印度時報》9月26日報導,印度警方表示,在中央邦首府博帕爾以北312公裡的希沃布裡區,一對年齡分別為11歲和12歲的表兄妹在露天排便時被毆打致死,而他們都來自達利特(Dalit,即低種姓人,也被稱為「賤民」)家庭。
  • 印度民眾為總理慶生,活動上放飛氫氣球突然爆炸,頭頂燃起巨大火球
    9月19日,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的支持者們在全國各地舉行了聚會慶祝他的生日。爆炸發生全過程↓↓↓印度民眾為總理放飛氣球突然爆炸 頭頂燃起火球秒變災難現場  來源:綜合 封面新聞 搜狐網流程編輯:TF010
  • 透過電影《第15條》看印度社會「凌駕於」法律之上的種姓制度
    婆羅門、剎帝力、吠舍以及首陀羅四個層級,此外還有種姓之外的一個族群達利特,此前被稱為「賤民」。梵天化身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以及享受奉獻的權利,主教育,負責壟斷文化教育和報導農時季節以及宗教話語權
  • 婆羅門在印度的地位有多高,首陀羅的教授對學生鞠躬,印度的種姓制度!
    引子: 對於一些比較了解印度這個國家的人都知道,這個國家的一些地區至今還是使用著種姓制度,雖然說在很長時間之前就有人表示要將種姓制度廢除,但是在印度很多地區依然還是把人分為高低貴賤。
  • 印度最富有邦向特斯拉發出邀請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印度最富有的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已經向美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發出了邀請,幾周之前,該公司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曾表示希望在明年進入印度市場。
  • 抖音成了印度種姓制度的新戰場
    國內網絡上常諷刺印度一億人,指的就是印度婆羅門、剎帝利、吠舍是一億正常人,而剩下的十二億首陀羅和達利特的地位,連街上的牛都不如,何談為人。1949年,賤民達利特出身的印度第一任法律和司法部長安倍多伽爾構建了《印度憲法》。其中,第十五條規定: 任何人不得因種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視。
  • 莫迪推印度教民族主義,能否實現「舊邦新造」的印度夢?
    首先,印度教本身就有許多種流派,蘊含著巨大的多樣性。 在印人黨推廣一種大一統的印度教民族主義的時候,無疑會將某種印度教的行為準則和價值觀化為唯一,並要求其他信仰不同宗派的印度教徒遵守,這會造成其他群體的反感。比如說,印人黨的母體國民志願服務團(RSS)就想把素食納入印度教徒的特性和行為規範當中,但實際上印度的非素食人口高達77%。
  • 莫迪強勢到底,印度最高法重拳出擊,都是公民法案惹的禍?
    從街頭小販到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用了整整64年時間。這64年的光景,讓他對印度社會有了充足的了解。去年的12月12日,位於印度北方的阿薩姆邦重要城市古瓦哈提爆發大規模騷亂,抗議印度議會通過"公民身份法案(修正案)"。騷亂很快蔓延到印度的多個城市,直到現在還未完全平息。然而莫迪自始至終都支持該法案的通過,還曾表示議會通過修正案是「百分之1000正確的」。
  • 印度電影又拍出了難以啟齒的真相
    7.3的豆瓣評分不算突出,但足以在「片荒」的周末穩居新片口碑第一。宣傳語也很霸氣:改變6億印度女性,獲比爾·蓋茨年度推薦。這並非誇大其詞。在比爾·蓋茨評選的2017年年度最激勵人心的十件事中,這部電影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