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謀殺案》絲襪控、強迫症、儀式感……這次的兇手怎麼不按套路出牌?

2020-10-13 丁香美劇

【本文首發自公眾號:美劇和電影】

在2018年的最後幾天,我們終於等來了每年一部的「BBC阿加莎系列」。

2015年BBC為了紀念阿加莎·克裡斯蒂125周年誕辰,推出了迷你推理劇《無人生還》,並且大獲成功!

懷著激動的心情,BBC一口氣續訂了7部阿婆的小說改編合約

15年的《無人生還》,16年的《控方證人》,17年的《無妄之災》。隨便揪出一部,都是能讓推理迷們尖叫的心頭神作。

今年的這部,迎來了阿婆筆下的當家角色——大偵探波洛。

ABC謀殺案

The ABC Murders

按照慣例,BBC的《ABC謀殺案》仍然是「三集片」模式,每集都是60分鐘左右。

令人吃驚的是豆瓣評分竟然只有6.5分,簡直是系列最

粗略地翻下評論,基本上都是這個調調:

確認過眼神,是改編的鍋

不過分數也說明不了什麼,就像下面這位影迷所說:

環環緊扣的節奏,加上演員們的炸裂演技,濃縮為「三集片」的劇情還是值得深挖的。

故事的時間設定在1930年代處於經濟大蕭條時期的英國。

ABC既是兇手的代號,也是《ABC鐵路指南》的縮寫,而且這本書更是成為了兇手挑選被害者的指南。

先是在A城,殺掉名字以A為首字母的被害人

在B城,殺掉名字以B為首字母的被害人;

以此類推……

連殺人都這麼有儀式感,這個兇手怕不是有強迫症!?

而且這兇手也不低調,每次殺人之後還會給大偵探波洛寫一封充滿挑釁意味的信

不過,在BBC的這部《ABC謀殺案》裡,大偵探波洛也顛覆了以往他在我們心中的形象。這位來自比利時,本該頭戴巴拿馬帽、臉上掛著八字鬍、隨時隨地秀法語的名偵探,卻沒有了以往的優雅、精緻和高傲。

取而代之的是令人陌生的蒼老感,甚至可以說是落魄。

頭髮掉光、身材佝僂,只能靠染髮劑製造毛髮茂盛的假象。

很明顯,波洛老了。這大概也是眾多原著粉不能接受,甚至導致評分低的原因之一。

某天,波洛收到了署名為ABC的書信,信中的語言是滿滿的嘲諷和挑釁意味。

波洛意識到了其中的不對勁,想要到警局找到老友賈普警督探討信件的用意。無奈老友已經退休,已經換成由年輕的克羅姆警督接班。

並被告知克羅姆正在外出辦案,想要見他只能等。

漫長的等待,並沒有讓波洛如願見到克羅姆警官。可這也無法阻擋ABC繼續給波洛寄信的熱情,更囂張的是ABC這回直接給波洛甩了個地址!

不得已,波洛再次去拜訪克羅姆警督。

沒想到收穫卻是,來自這位年輕自負的警督的一大波嘲諷。

波洛覺得ABC的信件絕不會止於簡單的言語挑釁,於是決定獨自前往信件中的地址。

果然,命案已經發生。是一位名字首字母為A的女性,還發生在A城,死者的身旁就放著一本被打開到A字部分的《ABC鐵路指南》。

當然,這只是個開始!波洛再次收到ABC的信件,並且很快B城一位以B為名字首字母的女性就被殺害了。

此時的克羅姆警督也意識到,波洛提交的那封匿名信並不是開玩笑的。這個兇手真的是在按照ABC的字母順序製造連環殺人案!

並且,第三位被害人,C城的C先生已經命喪兇手的鐵鍬之下。

波洛心想,這兇手怎麼不按套路出牌?竟敢如此高調?不僅殺了人,還放出那麼明顯的線索,告訴自己具體地址和順序?

有意思的是,除了波洛的信件,《ABC謀殺案》還有另一條線索,一位全身都是奇怪氣質的男子——

卡斯特,自稱是一名絲襪銷售員,巧的是他的行李箱裡就放著一本《ABC鐵路指南》!

更巧的是,每一個案發現場都有卡斯特的身影。

向第一位受害者A太太推銷了絲襪。

第二位受害者B小姐,拿了卡斯特的絲襪卻不給錢。

而且第三位受害者C先生的家裡,也出現了卡斯特賣的那種絲襪。

我們再來看看卡斯特的英文全名:

縮寫就是ABC!

難道就像莉莉說的玩笑話那樣,卡斯特就是殺人兇手?

醒醒!這怎麼可能?雖說是改編,BBC也不可能一上來就把兇手是誰透露的這麼明顯。

接二連三地發生命案,克羅姆也不得不與波洛合作。因為這一切都與波洛有關!

被害者身邊的人提出,有看到過和波洛戴著一樣帽子、穿著一樣大衣的神秘人出現。

這一系列的操作,似乎都是在向著改編後年老、落魄的波洛發起挑戰,

BBC版《ABC謀殺案》的劇情如同剝洋蔥一般,一層一層地向我們揭開兇手的面紗,觀看的過程難免也會經歷剝洋蔥時想要痛哭流涕的痛苦和又想繼續剝下去的情不自禁。

不少原著粉大呼:我們的精緻大偵探波洛去哪兒了?就算老了,他也不可能如此落魄吧!?

別急,實際上,編劇還是為波洛保留了彬彬有禮紳士風度和精緻生活習慣的,只要仔細觀看便不難發現。

至於到底是誰狂妄自大,竟用如此手段挑戰波洛?

3集短劇更完。

聊天對話框發送 ABC謀殺案 取真相。

Chin-chin

跨 | 年 | 快 | 樂

【更多閱讀】

BBC三集片:一個男人和四個女人的故事

豆瓣8.7 | 明明是部嚴肅的歷史劇,為什麼尺度卻如此大!

一口氣刷完這部9.1分的新劇,還是覺得打分太低

冰與火的史詩對抗 |《權力的遊戲》第八季首支預告片強勢來襲!

豆瓣9.7,「紀錄片狂魔」BBC又出逆天神作!

滿滿的黃 暴 汙!此劇全程高能,膽小的同學千萬不要點開!

相關焦點

  • 《ABC謀殺案》BBC出品阿加莎必為次品
    其實當時看到又是同一個編劇的時候心就涼了一截,但是抱著對原著的熱愛還是滿懷期待,當然BBC也沒有讓我失望,繼無人生還、控方證人、無妄之災後又爛出了一個新高度,到現在只想對編劇說一句求放過,看著自己心愛的阿婆的小說被一部又一部毀,我心中更多的不是憤怒而是難受。 在海報剛釋出的時候,我看到那個簡直比東方快車謀殺案的波洛還要不像的波洛,年齡差就不說了,連小翹胡都沒有了??
  • 《ABC謀殺案》:賣絲襪的變態殺人狂?BBC三集片又來了!
    2016年,BBC 又推出了電視劇版《控方證人》,在阿婆小說原故事的基礎上,加入了新反轉。 《馬普爾小姐探案》在《ABC謀殺案》中出現的是,大偵探波洛。然而故事一上來向我們呈現的——並不我們熟知的那個自命不凡、信心爆棚的名偵探波洛。
  • 《東方快車謀殺案》,一個神探治好了強迫症的故事
    《東方快車謀殺案》是推理小說女王阿加莎·克裡斯蒂的代表之作,這部經典推理小說曾被多次翻拍,這次小編要講的是最新2017版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影片從一個阿拉伯國家開始,我們的男主角輕鬆的解決了一個小案子,不過,關注也開始發現,這位大偵探有著很嚴重的強迫症。早餐兩個雞蛋要一模一樣,別人領帶歪了他都受不了。天才是不是都有這個毛病?謝耳朵也是強迫症一大堆啊!然後,波洛坐上了東方快車3號車廂。好了,我們知道了一定是3號車廂出事了。和柯南一個道理,走到哪哪兒有人會死。
  • 《ABC謀殺案》BBC的ABC
    然而BBC的這部《ABC謀殺案》究竟是個什麼東西?首先,波洛的外在形象,不再是個矮胖,而且沒有了神氣的小鬍子,也沒強迫症也沒潔癖,禿頂徹底成了禿頭。這些都可以接受的,真的可以,畢竟我從來都不是忠於他的顏值而是被他的人格魅力打動的(別笑,真的)然後呢,然後呢?這性格變化是咋回事?變成了個陰鬱怕老的老頭是怎麼回事,竟然要去染黑自己的鬍子又是什麼鬼?
  • 《ABC謀殺案》即使被劇透一臉,這部懸疑片仍然值得一刷
    ,並且與受害者的相關的人也都表示,自己在案發前曾經有人來推銷絲襪。,為什麼要這麼做,報姐在這裡還是不劇透了。與前幾作改編一樣,這次的作品裡依然十分強調劇情人物的描寫,每個角色個性都是十分突顯,這次甚至連波洛的人設和背景都改掉,也是非常大膽。
  • 《ABC謀殺案》這不是阿加莎的ABC,但拋開改原著,恐怕也不是一部合格的犯罪探案劇
    因為阿加莎自己的經歷,波洛不是在陽光明媚的鄉間見證謀殺,就是在全世界的旅途中幫人破案,表面上是不太看到不列顛島上的霧霾的,更多的陰暗來自犯罪的內裡。那麼,這個波洛是怎麼來的?如果是一個聽慣了人間懺悔的教堂牧師,他又是怎麼做到偵探的?劇裡沒交代,恐怕也說不通吧。為什麼拋開原著也不是一個合格作品?
  • 《ABC謀殺案》擅造神劇的BBC,這次來了個年度大翻車?
    2016年,BBC在推出[控方證人]後,宣布繼續預定7部阿婆小說的影視改編作品。包括[無妄之災](2018.4),和剛完結不久的[ABC謀殺案](2018.12),還有未播出的[死亡終劇]等。[ABC謀殺案],作為阿婆的代表作;連同[東方快車謀殺案]、[無人生還]、[尼羅河上的慘案]一起奠定了她在偵探文學史上當之無愧的地位。不僅因為在這部作品裡,大偵探波洛與兇手精彩的對峙,更因為它的詭計設計得十分新奇,至今仍被後人模仿。
  • 這部電影不按套路出牌!主角竟然是最大的幕後BOSS
    或許大家的憤怒還停留在《權力的遊戲》是如何"爛尾"的,但如果你知道曾經的"黑客盜竊劇本流出"事件之後,還是不得不感嘆,這部劇帶給我們的震撼依舊像它開場時那樣:永遠不按套路出牌!(《權力的遊戲》第八季海報之快來看看你喜歡的角色都死了)你覺得史塔克老爹要攝政王扶正?——下一秒就讓他死翹翹!你覺得羅柏要開啟復仇之魂一路殺上至高王座?
  • 《ABC謀殺案》失望
    知道BBC要重拍《ABC謀殺案》時,一直心懷期待。 看過小說看過老版的電視劇,很期待新的不同與突破。雖然有評論表示對導演不看好,但我因為之前有看2017版的《東方快車謀殺案》打底,想著最差應該也就這水平,不至於會那麼差吧。
  • 《推理的女王》就是喜歡不按套路出牌的劇,就是喜歡不按套路出牌的女主!
    本來以為<金科長>這部劇已經不按套路走了,沒想到接擋<金科長>的此劇一樣不按套路出牌,我就喜歡這種不按套路出牌的。最大的不按套路就是女主的顏,好多人因此棄看,可此劇要展現的是女主的腦仁兒,讓女主又有顏又有腦,好象不太有說服力吧。更何況現在女主造型誇張,後期應該會正常點兒?
  • 那些不按套路出牌的搖滾樂隊
    原po名:那些不按套路出牌的搖滾樂隊原po主:Darth_Lucifer(本文經原po授權改編)前兩天吾國痛仰樂隊發了一隻新MV,叫《支離》。眾人懷揣著「或許這一次能見到《真愛無憂》以前的痛癢」的期盼聽了,紛紛表示:我又被套路了,而且套路得蠻拙劣的。好了今天不是為了痛癢而來的。
  • 三次元宅男帶劇本穿越,外掛不按套路出牌,這才是猛男必看後宮番
    但總有一兩部動漫可以拉人入國產2D動漫坑,《妖怪種植手冊》你,怎麼看?一個宅男再怎麼廢柴也不會開啟修真之旅,除非他是一個打遊戲超厲害的宅男。很抱歉園丁先生只是一個有強迫症和收集癖的二次元宅男。別人穿越都是開局一個外掛,走遍天下都不怕,他的外掛似乎系統進了水。唯一支撐他的大概是「我是主角」和「只有主角才會穿越」這兩種想法。
  • —— BBC英劇《ABC謀殺案》
    《ABC謀殺案》BBC再次改編阿加莎·克裡斯蒂的同名小說《ABC謀殺案》(The ABC Murders),波洛這個角色是克裡斯蒂最喜愛的角色之一,在其33本小說、1部戲劇和超過50個短篇故事中都曾出現過(1920年-1975年),此次由約翰·馬爾科維奇飾演大偵探赫爾克裡·波洛,魯伯特·格林特飾演巡官Crome。
  • 《ABC謀殺案》失望,又一部失望
    The ABC Murders(ABC謀殺案)【2018 BBC聖誕特輯01-03(完結)】因為是耳熟能詳的作品,也沒有跟17年那部一樣換了兇手,就直說了。【劇透分界線】ABC君視角……收到衣服、打字機、待推銷的絲襪,於是依據《ABC鐵路》去推銷。結果,他去到哪兒哪兒死人。買了他絲襪的小賣鋪太太AA,偷溜出去做夜場交際花的BB,被「誤殺」的富豪CC,和被誤殺的馬戲團滑稽戲演員(不是DD)。
  • 經典推介 | 《ABC謀殺案》:真相背後的真相
    作者阿加莎·克裡斯蒂本次的主角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大偵探波洛,可這次不是他主動探索案件,而是兇手直接發起了挑戰。因此,在情節設置方面,《ABC謀殺案》的確讓人眼前一亮,開頭就非常引人入勝,由一本小小的ABC鐵路旅行指南作為特定的案發關聯物,引發了一連串的連環殺人案件。在這部作品中,阿加莎·克裡斯蒂開創了獨特的模式——案發關聯物,即通過特定的關聯物,將特定謀殺隱藏在系列謀殺之中。這種模式影響了許多之後的推理作品,並漸漸發展成通過一些串聯的相同點來查找兇手的推理方式。
  • 《ABC謀殺案》BBC,毀原著的翻拍不分國界
    可是,遇到外國翻拍經典時,這些「尊重原著」的觀眾立馬又喊著「BBC出品必屬精品」,還沒看就開始為BBC鼓掌,儘管有些劇拍得相當差勁...比如這部《ABC謀殺案》。小個子、雞蛋頭、小鬍子,還有重度潔癖與強迫症
  • 先入為主難超越——《ABC謀殺案》
    強大的演員陣容和香豔的畫面令這次改編看起來頗為成功。於是BBC乘勝追擊,重金買下電視劇改編版權,一口氣定下七部阿加莎改編作品,隨後緊接著推出了《控方證人》《無妄之災》,以及這部《ABC謀殺案》。犯罪分子蠢蠢欲動,已經進入退休養老階段的大偵探赫爾克裡·波洛被兇手盯上。兇手化名「A.B.C.」不斷地寄信給波洛,氣勢洶洶咄咄逼人,迫使波洛再次出山,為逝者查出真相。
  • 《利刃出鞘》——不按套路出牌的懸疑影片
    通過審訊,警方將每個人口中的線索關聯起來,所有的嫌疑都有些傾向於當晚和哈蘭先生大吵後憤然離場的大孫子……雖然疑點重重,但當晚大孫子也有不在場證明,於是警方只好暫時判定排除他殺,按照自殺結案。而最戲劇化也是電影轉折點的一幕是哈蘭先生離世前遺留的一份遺書,遺書上指明包括房屋在內的全部遺產贈予女傭,這使得家庭其他成員惱羞成怒,一時間他們試圖推翻老人自殺的結論,一致對外宣稱女傭才是真正的殺人兇手。因為法律規定如果繼承人是殺害被繼承人的兇手,不享有其繼承權,也就是說如果女傭謀殺了哈蘭先生則此協議無效。
  • 【今日薦影】《ABC謀殺案》-香豔、驚悚又獵奇,讓人慾罷不能的電影
    2016年,BBC 又推出了電視劇版《控方證人》,在阿婆小說原故事的基礎上,加入了新反轉。 《馬普爾小姐探案》在《ABC謀殺案》中出現的是,大偵探波洛。然而故事一上來向我們呈現的——並不我們熟知的那個自命不凡、信心爆棚的名偵探波洛。
  • 《ABC謀殺案》——推理女王唯一開放式作品
    訂閱關注推不了的理,每天一篇高質量推文。阿婆的作品之多,以至於選擇哪部推薦給讀者便成了一件頗為困難的事情。本來我想推薦的是《無人生還》或者《東方快車謀殺案》,熱心讀者私信我想將女王王冠上最璀璨的兩顆明珠押後一些,因此我就重新開始了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