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盆,瓦罐

2021-02-18 聽老綏遠韓氏講過去的事情










瓦盆瓦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器具,最早的瓦罐是裴李崗文化和磁山文化出土的製品,距今已有八千多年歷史。唐代詩人杜甫在《少年行》中寫道:「莫笑田家老瓦盆,自從盛酒長子孫。」意思是說,不要嘲笑種田人家陳舊的陶製酒器老瓦盆,從長輩的爺爺至晚輩的兒孫都是用它盛酒的。

瓦盆瓦罐,也叫陶盆、陶罐。很多人分不清什麼是陶器,什麼是瓷器,統而言之把這種器物叫做「陶瓷」。其實,陶和瓷是不一樣的。簡單地說,陶器是用粘土燒制,質地較軟,表面粗糙,容易破裂。用小刀在表面一划,就能劃出道道來。瓷器,則是用特定原料——高嶺土燒制,質地細膩、堅硬,表面塗有釉層(有的內面也塗有釉層),釉層上大多還畫有彩色的花鳥蟲魚或人物,製作精細,摸著光滑,看著雅致漂亮。

在古代,黑陶製品(也稱瓦器)在老百姓的生活中使用特別廣泛,瓦盆、瓦罐、瓦甕子、瓦燈臺、瓦蒸籠、瓦帽盒……瓦姓家族,林林總總。因此賣瓦盆瓦罐這個行業自古就有。

這個行業最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一根扁擔——大翹、長把扁擔。用這種扁擔挑重擔,既挑得多,又相對省力氣。還要配置兩個貨架,就是做兩個方形木框,在木框上穿兩根繩,這是用來盛放瓦盆瓦罐的。賣家挑著擔子顫悠悠地走街串鄉,到處叫賣。還要備置一根「踮棍」,走一段路,累了,就用踮棍頂住扁擔歇歇肩。

賣家放下擔子,從貨架上取下大大小小的瓦貨,擺在地上,唯恐沒人光顧,一隻手端起一個瓦盆或是瓦罐,另一隻手撿起一小塊瓦片「咣!咣!咣!」地猛敲,這一招很靈,不一會兒就會吸引不少人前來購買。

兒時,雁北幾乎家家都有瓦盆和瓦罐。那時的瓦盆和瓦罐很便宜,一兩毛錢就能買一個,這東西易碎,但人們不計較,碎了就再買一個,街上賣瓦盆的有的是。

瓦盆和瓦罐都是有型號的,大小不同。俗話說:賣瓦盆出身的,一套一套的。原意是說這瓦盆和瓦罐大小成套,後引申為能說會道,說話有條理。

早年間,瓦盆是雁北人居家過日子的必備品,需求量很大。那時,一般人家買不起銅盆、搪瓷盆、瓷盆,大部分都買瓦盆用,哪家都有四五個瓦盆。瓦盆按大小用途不同:大的70多釐米口徑,叫大盆,二盆和三盆口徑依次縮小,可以套在一起。在北方,大盆多用於洗衣裳、磨山藥粉子,二盆多用於洗臉、洗腳、和面,生豆芽、搋糕;三盆盛菜盛飯,也叫飯盆。記得得勝堡辦事宴,都在當院擺一個二號瓦盆,用來放醋。幾十斤醋當天就能見底。

舅舅家盛飯和盛粥都用瓦盆。記得兒時我去舅舅家,一天黑張吃的是稀粥煮山藥蛋,表姐為了在姥姥面前表現的好一些,妗妗剛剛盛好的一盆粥,她就去端。結果那盆太燙了,表姐沒端住,跌在了地上。盆摔碎了,稀粥濺到了表姐的腳梁面上,把皮都燙掉了。全家忙成了一團。舅舅罵,妗妗心疼地找出黑醬來抹,好在後來表姐的腳上沒留下瘢痕。

瓦罐一般是用來盛水的。那時也沒有什麼涼水杯,幾乎家家都是把水燒開了,倒在瓦罐裡,晾冷了再喝。舅舅們下地的時候,妗妗或表姐常給他們送飯送水。盛夏晌午時分,一手挎著籃子,一手拎著瓦罐。瓦罐裡裝著剛從井裡打上來的涼水。因為那瓦罐能保溫,妗妗把水送到地裡的時候,那水還是涼的。晌午正是最渴的時候,舅舅捧著瓦罐使勁地喝水。那冰拔涼的井水清爽甘甜,有如甘露滋潤著喉嚨,喝完了水,渾身又充滿了力氣。

一次表哥給割地的父親送飯回來,一路小跑,一不留神摔破了手中的瓦罐。他不敢出聲,悄悄地收拾好瓦罐殘片,回家戰戰兢兢地告訴母親。母親責怪他咋這麼不小心,又得破費幾毛錢!那時候別說幾毛,就是幾分錢也來之不易啊!細心人家,一件陶器可能會用幾輩子,直用得烏黑錚亮。

瓦罐還可以用來做尿罐子。在兩個耳朵上栓上繩子,晚上拎進屋,早上拎出去,這也是家家必備的。

說起瓦盆瓦罐的好處來還真不少,夏天用瓦盆盛粥,隔夜都不餿;瓦罐內保存雞蛋,既能防鼠,還能保持新鮮。大的瓦罐還可以用來挑水,也可以擔尿糞。總而言之,瓦盆瓦罐在那個時期的用途非常廣泛。

製作瓦盆瓦罐的泥土一般都是從河道裡挖出來的,土曬乾後用篩子慢慢篩,將篩出的土塊碾碎,雜質也要一點點挑出去,剩下的細土才能用。把土和成了泥還不行,把泥變成能做瓦盆的泥劑子,需要用腳反覆踩上幾十遍才行。在拌了水的泥土裡轉著圈踩,發出「咕嘰咕嘰」的聲響,小時候我最喜歡看匠人做泥瓦盆。

一般踩泥的活都由徒弟來做,踩過的泥交到師傅手裡。師傅那道工序叫「掌桌」,就是在輪盤上把泥坯「擼出」盆的形狀;然後是「貼桌」,對成形的泥盆進行修邊、打磨;再往後是「供桌」,就是把泥盆拿出去晾曬。泥盆最終被擺放到窯裡燒制,燒到一定時間後出窯。如果要製作禮品花盆,還要將花盆外表打磨,塗抹石灰粉,燒制後會出現黑陶般油亮的效果。

燒制瓦盆瓦罐是一門養家餬口的手藝,一個村上如果能有這樣的手藝人,開一個燒瓦盆的窯場,村上社員工分的分值就會提高。這些手藝人多是新中國成立前從黃泛區逃荒來的,憑著下苦的手藝,在雁北農村安身立命。

關於瓦盆瓦罐的故事很多。1964年,大同市派來的「四清工作隊」進駐了得勝堡。一天,一個「四清工作隊」的隊員來五舅家借盆子,說是用來搋糕。五妗妗說:「盆讓人借走了。」小楊看到門背後立著個瓦盆,以為是五妗妗怕盆打破,故意不肯借,就說:「大嫂,保證不打壞你的盆,做完飯就還你。」五妗妗說:「小同志,我家確實沒盆了,不騙你。」小楊借盆心切,一貓腰把門背後的瓦盆拿了就走,邊走邊嚷:「大嫂放心,一陣陣兒就還你。」五妗妗急得大叫:「同志,不能用,尿盆!尿盆!」小楊誤聽成「要盆!要盆!」回頭向五妗妗敬個禮說:「不用要盆,一會兒我就拿回來啦!」突然,一位姓王的大爺走過來,問明情況,立即回家拿了個新瓦盆,追上小楊,把那個盆換了下來,並告訴小楊:「不是大嫂不肯借,那是尿盆,拿它搋糕萬萬不可。」小楊驚訝地聽完後,看著手上的新盆,向王大爺連連致謝。

那時,四清工作隊還常給一些五保戶給擔水。可是,得勝堡的水井很深,那些在城裡長大的青年,都不會用瓦罐從深井裡提水,瓦罐往井裡一晃蕩,就碰在井壁上打破了。一連打壞了三個瓦罐後,同志們都默默地掏自己的錢作了賠償。當一位同志又借來瓦罐準備往井裡放時,隊長在井臺上出現了,他一把奪過瓦罐,命令道:「你們誰也不準上井臺,五保戶的水都由我來負責。」隊長說:「你們已打破三個罐子了,再這樣打下去,水沒有擔成,你們那點津貼費都賠光了。」於是工作隊員給五保戶擔水的事才算畫了個句號。

雁北農村喪事的風俗很多,最常見的就是摔瓦盆。昔日雁北城鄉家裡人去世後,都將瓦盆置於靈前,讓前來祭拜的親友,將祭燒的紙錢放在其中點燃。且在兇事期間,紙灰不能倒掉。有紙灰越積的多,子孫愈旺盛之說法,故而此盆子又叫「紙灰盆子」。

起靈時,由死者的長子將瓦盆置於頭頂,雙手扶住。行至路口時,由主事的從其頭頂取下盆子,朝地上提前準備的磚頭上用力一摔(父死用左手摔,母亡用右手摔),摔得碎越好。此舉叫摔瓦盆,摔老盆,摔喪盆,摔屍盆或摔火盆。摔盆一般由來完成。

盆子代表著什麼?古人吃飯不必碗,而是一種陶瓷盆子。認為此盆是離世的人去天堂吃飯的碗,而且裡面燒的紙灰越多,亡者到在陰間的「錢」越多。以期在等待轉世的這段時間裡豐衣足食。

準備瓦盆也是有講究的,瓦盆不能太大,過大不易摔碎,這樣對子孫不利,通常瓦盆的直徑約20釐米。

瓦盆買來後,由死者的晚輩(兒子輩、孫子輩)按長幼次序在瓦盆底部鑽孔,晚輩越多鑽的孔也就越多,鑽孔越多則意味著老人福氣越多(多子多福)。有的地方還要求男性順時針鑽,女性逆時針鑽。

如果某個子孫遠在外地不能回來奔喪,則需要其親兄弟、親叔伯代替鑽孔。也就是說只要是老人的子孫輩都要在瓦盆上鑽孔,當然外嫁女是不用鑽孔的,因為已經是別家的人。

據傳,每個人死後去陰間,閻羅要求用瓦盆把在陽間所用過的髒水喝完才行。有個孝子聽到此說,就在瓦盆下面下鑽了一個洞,便於親人在陰間喝髒水時,髒水都從洞中漏掉,使親人免受其苦。後來其他人看了也紛紛效仿,都在瓦盆上鑽洞。

還有一種說法是,人死後會踏上黃泉路,途中要經過忘川河、奈何橋、望鄉臺等地方,望鄉臺旁有位傳說中的孟婆,孟婆給每一位亡靈一碗孟婆湯,喝完就會忘記塵世中的一切。子女們不希望死者把在世的親人忘掉,因此才會在瓦盆底部鑽上許多孔,這樣不但可以把孟婆湯漏去,還可以讓死者在冥冥之中庇佑子孫歲歲平安、家旺業旺。

雁北百裡不同風,十裡不同俗,有的地方出殯時不摔瓦盆摔瓦罐。也要求在瓦罐上鑽洞,依據大同小異。

其實,不管是摔瓦盆摔瓦罐都是一種告別儀式,讓亡靈安心地離去,讓後輩也感到慰藉。這不是迷信,是對生命的一種敬畏。

如今,那些粗糙卑微而又易碎的瓦盆、瓦罐等物品早已被瓷、不鏽鋼、鋁、塑料等製品代替。即使在雁北農村的老戶人家也很難發現瓦盆、瓦罐了。但在農貿市場還能買到泥做的花盆和養魚盆,據說用瓦盆養花,易吸水保持泥土不乾燥,不用經常澆水。用瓦盆養金魚,金魚不易得病。

瓦盆、瓦罐是老祖宗我們給留下的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它陪伴著我們的先人走過了數千年,經歷了無數次的歷史變遷。現在它已遺留在歷史的長河裡了。

後記:

瓦缸,陶製,底小口大的容器。宋·梅堯臣《和韻三和戲示》「笭箐畫蛤瓦缸醅,海若淮壖各寄來。」明·黃澤《漁父》「新蓴長葉鱸漸肥,瓦缸酒熟銜杯時。」

相關焦點

  • 農村喪葬習俗,長子長孫為何要摔瓦盆?並非封建迷信
    那麼,這麼做到底有何寓意?此習俗又是從何而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古人送喪的習俗,以及為何要「摔瓦盆」?當然,也有子女受不了一直哭,會請人幫哭,最後一個環節則是下葬,作為死者停留在陽間的最後時刻,也是親人能夠看見逝者的最後一面,要鄭重對待,「摔瓦罐」就是在這個時刻進行的。
  • 農村出喪時為何要長子摔瓦盆?摔瓦盆什麼意思,為什麼越碎越好
    在很早的時候,家裡有人去世進行出喪的時候就有一個特別通用的習俗,就是由老人的子女來摔瓦盆。在一開始的時候摔的並不是瓦盆,而只是簡簡單單的盆,摔的這個盆就是陵前用來祭拜燒紙用的花盆。因為碎同歲歲平安的歲是諧音,寄託了子女對老人的祝福。雖然摔瓦盆這一項習俗操作起來很簡單,但其中也需要遵循一些特定的規則。其中摔瓦盆的人必須得是死者的長孫或者是長子,其他人是不可以的。
  • 從義大利火遍全網的「瓦罐海鮮」來了!哈爾濱第①家
    火遍全網的瓦罐海鮮,在哈爾濱還是頭一家。大罐子上火燜煮到火候,再倒進瓦盆裡,就是這樣的一盆饕餮盛宴。從瓦罐海鮮的發源地——歐洲五漁村尋覓來最純正的配方,由自家的海鮮師傅改良成更符合中國人的口味,再來一丟丟秘制醬料,絕對是辣炒小海鮮界精華的集合了~一個罐子,包含了足足10種各色海鮮,現撈現取現場製作
  • 農村辦喪事,出殯前,為什麼要摔瓦盆?為什麼必須要摔碎?
    比如,農村辦喪事出殯前為什麼要摔瓦盆,為什麼必須要把瓦盆摔碎?其實在辦喪事出殯前摔瓦盆是農村葬禮的一種傳統習俗。摔瓦盆是死者起靈出殯入土前在家裡的最後儀式。摔瓦盆一方面是為了表達人們對親人逝去的悲憤和緬懷之之情,另一方面瓦盆摔碎是為了方便去世的親人將吃飯的鍋碗帶到陰間去,在陰間也能有飯吃,這是活著的人為去世的親人表達孝心。
  • 農村出殯時,家中長子摔瓦盆這個有什麼說法和來歷?
    在很多地方的農村,有一項風俗習慣,那就是在出殯的時候,要長子將瓦盆摔碎之後,出殯才開始進行,這樣的習俗有啥說法呢? 這種習俗在筆者這裡也有,出殯前夕,準備妥當之後,執事人喊起靈的同時,長子會將手裡的瓦盆高舉,使勁的在地上摔碎。
  • 福特「瓦罐」煨的什麼「湯」?
    而在廣州車展上,瓦罐加入福克斯家族,運動王者從此再也不是孤軍奮戰,而是成為一個全新的家族軍團。其中,2021款福克斯三廂和掀背兩類共7款車型售價10.88-15.08萬元;高顏值高性能車型——福克斯獵裝版迎來國內開箱上市,售價15.38萬元。
  • 小寒到,冷颼颼,吃個瓦罐暖暖吧
    天氣一冷,比起暖和的被窩,我更願意吃些熱乎乎的東西來取暖,腦子裡馬上浮現的是瓦罐。說起瓦罐,每一個河南人的味蕾從不會遲鈍,喝上一口湯,唇齒留香,入胃且走心。好食記精選了幾家藏匿在鄭州街頭巷尾的老牌瓦罐,每一家都讓人難以忘記。溢香苑瓦罐我小區樓下有一家分店,每次路過,店內都座無虛席,我完全是被這種火爆狀況吸引進來的。
  • 下半年「瓦罐」新車扎堆,選入門配置就足夠了_易車網
    說起瓦罐,它在歐洲代表著品質的生活,所以各大車企幾乎在歐洲都有著自己的瓦罐車型,並且銷量也不錯。但瓦罐在國內的境遇不太一樣,再漂亮、經典的瓦罐,最終也是叫好不叫座,所以這十年很多車企的瓦罐車型來了又走了。
  • 布萊恩·歐康納附體,這可能是地表最強的「瓦罐」了
    尾部的「瓦罐」造型總體堪稱中規中矩,但細節處卻顯露出身份。標配全新造型的LED尾燈組,內部帶有流水式逐級點亮的轉向燈,設計感與科技感兼備。重新優化的RS專屬的車頂擾流器與車尾擴散器,以及RS標誌性橢圓形碩大排氣尾口,更加強化了車尾視覺寬度,使其更具高性能跑車特質。
  • 瓦罐墳:送一餐,砌一磚,「棄老行為」也是一種孝道
    說之前,我想先講一個歷史上「瓦罐墳」的傳說。 「送一餐,砌一磚」的瓦罐墳 原始社會時期,有一種習俗叫「瓦罐墳」。它是怎麼回事呢,與史書上「六十不死活埋」一個道理。家裡的父母活到六十歲時,不管身體是否硬朗,都要採取「瓦罐墳」的方式處置掉。
  • 遇見奧迪「瓦罐」的COM'Z康姆士,會唱出怎樣的生活態度?
    旅行車,英文名Wagon,被我們暱稱為「瓦罐」。相較於整個汽車市場,喜歡瓦罐,選擇瓦罐的車主無疑是小眾的,個性的。但每當我們聊起瓦罐,大家卻總是同意——他們是最愛生活、最會表達生活的一群人。旅行車是生活家的理想延伸,也是他們的自我表達。他們是追求自由的探索家,也是進取品格的先鋒派。樂於表達自己的生活,瓦罐迷和康姆士,找到了彼此的交集。這一天的演出和以往有些不同。
  • 藏在mall裡的「瓦罐湯·拌粉」,挖到了!
    他們家專做「瓦罐湯·江西粉」,憑著好口碑開遍魔都各大商圈!而且這店要早去,每次過了中午12點人就開始多了,去晚了連位置都沒有!一碗地道的瓦罐湯必須做到這3點▼▼▼· 瓦罐現煲,葷素搭配 ·瓦罐是它最大的特徵,這跟江西是「陶瓷之都」有關係。食材搭配也很有講究,一葷配一素是規矩,食材的鮮味在土製瓦罐中相互交融,精華都燉在湯裡了。· 不加味精,只用純淨水 ·
  • 瓦罐是一種情懷,更一種嚮往無拘無束的生活態度!
    這讓瓦罐迷們興奮不已!奧迪新一代A4旅行車屬於A4的第5代車型,如果算上奧迪80系列,全新A4已經是奧迪B級車的第9代車型,即我們常說的B9。瓦罐迷的真愛選擇
  • 蝸牛講民間故事:窮小夥撿個瓦罐沒成想卻是聚寶盆 惡縣官想霸佔
    樹根底下,有一個烏黑烏黑的小瓦罐。王小急忙用斧頭削去樹枝和樹根,挑起柴捆,提著小瓦罐,回到山神廟裡。他把僅剩下的一點點玉米渣倒進瓦罐裡,忽然,奇怪的事情發生啦。那玉米渣剛倒進瓦罐,只聽「嗚」地一聲,竟變成了滿滿的一罐子。王小忙挖出來一碗,咦!眨眼功夫,又長滿了。王小挖呀挖呀,挖出來一大鬥盆,再看那瓦罐,不多不少還是滿滿當當。「我的媽呀,這莫非是個糧食罐吧?
  • 「瓦罐墳」習俗多殘忍?孝子送60歲母親入墳,每送1次飯就加1塊磚
    只是,在這個過程中,也曾出現過很多令人「咋舌」的事情,當時,在一些地方出現過「瓦罐墳」的陋習,所謂的「孝子」,背著「孝順」的名義,將自己60歲的老母親親自送進墳墓,每給自己的母親送一次飯,就會在墳墓口上砌上一塊磚,在當時,極為風行。「瓦罐墳」是社會歷史發展史上的一大「黑點」,一般來說,像這一類事情說出來是無人會相信的,但是,這在歷史上卻是不可爭辯的事實。
  • 2021款寶馬5系旅行車實拍,是你喜歡的瓦罐嗎的(多圖)
    旅行車在國內屬於小眾車型,雖然有很多「瓦罐米」對旅行車充滿了嚮往,開著旅行車去詩和遠方是他們的夢想,只不過國內旅行車市場不盡人意,寶馬曾經以官方進口的形式引進過5系旅行版,只不過銷量慘澹。今天,大全從海外媒體獲得了5系瓦罐一手高清大圖,與各位車友共享。圖為2021款寶馬5系530d旅行版,屬於2017款小改款,在國外屬於豪華旅行車。
  • 薄燒肥牛、瓦罐牛肉、鹽蔥牛舌……樣樣料足味美,出擊吧食肉獸們
    精選上乘優質食材薄燒肥牛、瓦罐牛肉、鹽蔥牛舌……一次性滿足食肉獸的N個願望!「炫鐵燒日式烤肉」坐標:海珠區·顫抖吧!食肉獸們!· 「薄燒肥牛」紅白相間的肥牛,紋理分明,烤熟後肥牛的香氣縈繞鼻間,輕咬一口,肉質鮮美,肥而不膩,讓你食過返尋味!
  • 陶瓷瓦罐裝油更保質 每次用完要清洗
    油多時用陶瓷瓦罐分裝食用油時,要選擇清潔、乾燥、不透光的器皿。如果油比較多,可選擇小口徑的陶瓷瓦罐盛裝,這類容器密閉性好,對日光紫外線有很好的隔離效果,又不會與油脂發生化學變化,用完後需擰緊。另外,鐵、銅、鋁等金屬容器也有加速油脂酸敗的作用,不適宜儲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