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輝
通訊員 文朝陽 陳鋆 常璐顯
圖/醫院提供
不幸患上腸癌需要儘快手術,但偏偏血型極其稀有,找不到匹配血源,怎麼辦?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日前接診了這樣一位從黑龍江來的特殊患者。
一籌莫展,找到匹配血型無異於大海撈針
黑龍江省鶴崗市的賈先生今年52歲,年初在當地醫院被確診為直腸癌。經多方打聽,賈先生了解到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的直腸癌綜合治療在國內享有盛名,但突如其來的疫情阻斷了他的就醫計劃,賈先生只得通過其「雲診室」就診,並在當地完成術前放、化療。
7月6日,賈先生終於從祖國的最北端來到嶺南廣州,找到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結直腸科丁培榮主任醫師,準備接受腸道腫瘤切除術。
等了大半年終於盼到手術,還沒等賈先生和家人鬆一口氣,7月14日,輸血科為賈先生進行手術前備血檢查時,發現血液中不規則抗體抗I、II、III均為陽性!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輸血科與廣州市血液中心經過多次努力都沒能找到與賈先生相合的血液,無奈排期手術只能按下暫停鍵。
經過篩查,輸血科在賈先生體內發現了Diego血型系統的抗Dib抗體,與之適配的Dib抗原陰性血液人群比例僅為0.06%-0.15%!進一步檢查中,發現賈先生體內竟還有Rh血型中的抗-E抗體,並存在抗-H抗體的可能性,這意味著找到匹配血型無異於大海撈針。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輸血科和廣州市血液中心立即篩查賈先生兒子的血液,並不相配。又抱著希望從東北老家請賈先生弟弟趕到廣州,血液同樣不能相配。
賈先生曾患腎病症候群,同時合併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有心臟冠脈搭橋術史、大量輸血史,長期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抗凝、抗血小板藥物,且直腸腫瘤位置較低,靠近靜脈叢,術中出血的風險不小。配不到血就意味著無法進行手術,這一消息讓賈先生和家人萬分焦慮,一籌莫展。
峰迴路轉 自體輸血顯身手
在賈先生無血可用之際,輸血科決定對他採用自體輸血技術。醫療團隊對賈先生的身體狀況、心肺及凝血功能、血管條件等情況進行了全面評估,並為其制定了周密的自體輸血計劃。
賈先生基礎疾病較多,長期服用「雙抗」藥物,且剛剛結束放、化療,這些不利因素無疑增加了自體輸血的難度和風險度,如何讓賈先生安全完成自體採血?
這需要輸血科團隊做好充分的準備,要對患者做好自體輸血全程的管理和照護。在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輸血科團隊與賈先生及其家人充分溝通、詳細說明後,賈先生決定接受自體輸血方案。
在無菌間採血期間,輸血科團隊給賈先生充分補水擴容,密切觀察生命體徵變化;同時採用負壓血液保存袋,自動稱重及搖勻血液,保證採血精確、順暢。為充分保障術中用血,輸血科在術前先後三次全過程共計半個月為賈先生採血,共採集自體血600ml。採集的血液經過標識後存儲備用。
有了自體血作保障,7月30日,賈先生終於走上了手術臺,成功接受了腸道腫瘤切除術。
賈先生的Diego血型有多稀有?為何之前輸血沒被發現?
Diego血型於1955年被發現,與大眾熟知的ABO、Rh血型一樣,是目前已知的39個血型系統中的一個,該血型系統有21種抗原,其中抗原Dia和Dib最具有臨床意義。
Diego血型大多數個體都是 Di(a-b+)表現型,但賈先生的表現型為臨床十分罕見Di(a+b-),這種表現型在中國漢族人中的比例約為0.06%-0.15%,罕見於我們常說的Rh陰性「熊貓血」;此外賈先生血液中還發現Rh血型中抗-E抗體,只能輸-E抗原陰性的血液;同時要考慮ABO血型系統相容。滿足這三個血型條件,賈先生的血型可謂是「鑽石熊貓血」。
根據臨床推測,賈先生體內的抗Dib抗體,抗-E抗體,可能並不是先天存在的,而在首次大量輸血後產生,抗Dib抗體在產生初期免疫性並不明顯,故賈先生之前接受輸血時並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但該抗體在再次免疫應答中發揮強大作用,這時如輸入不相合血液,則將導致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發生。
健康小提醒:
女性在妊娠生育時,也可能會刺激母體產生類似抗體!所以請您在輸血前,一定要如實告知輸血史、妊娠生育史,以免出現不良輸血反應。
來源|羊城派
責編|王敏
審籤|吳瑕
實習生|麥靖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