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零廢棄商店流行,日常消費變得更環保還是更麻煩?

2021-01-18 好奇心日報

零廢棄的生活實踐,在人們腦海中常常和一個透明的梅森罐掛鈎。一些實踐者會在演講或是視頻中拿出這樣大概手掌高的玻璃瓶,表示這就是他們過去一年甚至兩年生產的所有垃圾。

這樣極具辨識度又可效仿的行為,讓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這場名為「零廢棄」的運動中。而與此同時,一場更為安靜的革命正在發生:過去兩年中,近 200 家主打零廢棄的商店在英國湧現,它們試圖在最大限度上取締對生態不甚友好的消費方式,讓這一小部分人的實驗成為一種更被普遍接受的購物選擇。

放眼望去,這些商店的環境回歸了某種農貿市場的氛圍。顧客各自拿著布袋購物,乾果、米麵和香料都被放在玻璃罐子或是麻袋中散裝銷售;蔬菜水果碼列在臺子上,沒有任何塑料包裝或是保鮮膜包裹;連洗滌劑沐浴露都是裝在大容器中的,顧客可以自行填充到可循環的擠壓瓶裡……

來源於零廢棄商店Natural weigh 官網

還有一些有趣的細節,比如顧客可以用這裡的機器把花生磨成花生醬,一些商店會售賣冰淇淋,但都是用蛋筒裝的。除了最基本的對於塑料包裝的摒棄,這些店大部分都是素食,因為他們相信對於肉類的消耗本身就對環境不利;供應商主要來自於當地菜農和牧場,一些店主還掌握著自製糕點的手藝。

《衛報》記者 Stephen Moss走訪了這些商店中的佼佼者,試圖了解他們的商業運作模式。他驚訝於店主們對於零廢棄原則的堅守程度。當他向位於倫敦西南部的小型素食店 Wandsworth 店主遞出名片時,「她拍了一張照片然後把它又遞還給了我」。 Moss 給了這些商店一些很正面的評價,比如富有生趣,為當地社區賦權,而且店裡「聞起來很香」。

這些並不是什麼公益項目,大部分的店主都認為自己既是社會變革的代理人,也是商人。

這其中的確蘊含著新的商機,環保越來越成為人們購物選擇的標準之一,而零廢棄也被視作讓人們重新回歸線下購物的一個機遇,畢竟這其中涉及了大量的「互動」項目:使用自帶的循環包裝,自行稱重購買食物,甚至用店內的材料 DIY 新鮮食材……

供應商們也迎來了春天。 SESI 是一家總部位於牛津的社會企業,從十多年前就開始為學校和農貿市場提供天然環保食品, 2013 年開始開發可生物降解的洗滌劑。他們現在為 70 家零廢棄商店供貨,還有 40 家在等候名單上,幾乎全都是在去年出現的。

衛報走訪的大多是近些年興起的小型店鋪,但一些大型連鎖商店顯然注意到了這股新的趨勢,並試圖加入進來。「帶上你自己的容器」是一個普遍出現的倡議;商超巨頭 Morrisons今年 4 月開始嘗試用紙袋替換塑膠袋;馬莎百貨則在實驗推出無包裝水果和蔬菜,測試在不影響到食品質量的情況下,能在多大的程度上減少塑料使用。

「新一代零廢棄店的困境在於,他們希望大型超市能看到這樣做的好處,但同時不希望後者做得太好,以至於把小商店都擠出了市場。」

另一個困境是,一些人認為零廢棄商店,就像「有機食品」一樣,本身針對的就是更關注健康與社會、更有消費能力的中產階級。事實並不總是如此,零廢棄並不等同於更高的價格,在 Moss 的採訪中,許多店主也表示希望能覆蓋到更廣泛的人群。

真正的門檻可能還是在於人們是否願意長久地去接受這樣的模式。即便是在鼓勵使用循環包裝的環境中,顧客也會常常忘記攜帶容器,或僅僅是覺得麻煩。

來源於 Twitter

當下各種各樣的產業中都可以看到「環保」、「生態」這樣的字樣,跟風之外,它們也成為新的創意來源,讓零廢棄的宗旨在超市之外的產業得到貫徹。

電商平臺使用的快遞服務往往依賴著大量的包裝材料,一項將在 5 月推出的新服務 Loop 試圖打破這一點。 Loop 和包括寶潔、聯合利華、雀巢和百事等公司合作,提供約 300 多種產品的購買和遞送服務,全部採用可重複使用的包裝。使用後空容器會被收走,清潔並再次使用——就像從前的社區送奶工。

一個叫做「重啟項目」的社會組織,則致力於讓人們互相教授修理電子設備的技巧,延長設備的壽命,減少世界上的電子垃圾。「製造商不希望消費者修理東西,他們希望我們重新購買,因此零部件總是難以獲得,他們也不提供產品如何工作的正確原理,鼓勵我們將電器視為黑盒子,一旦出錯就必須扔掉買新的。」

不論是零廢棄的實踐者還是推行者,都希望這個概念不要被認作某種烏託邦式或是嬉皮士的「新花樣」。

真正實施起來的時候,零廢棄並沒有聽起來那樣激進,人們在大部分時候需要做的只是對現有的生活習慣作出一點調整。許多削減廢物的解決方案都只是回歸塑料和一次性產品時代之前的常見做法,比如使用餐巾和手帕,利用醋加水進行清潔除垢,攜帶織布的雜貨袋等。

它們發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個小步驟都很重要。」西雅圖一家低廢棄生活用品商店的 Jolene Dobson 說,「你真不必在梅森罐裡收集垃圾。」

題圖來源於Giphy

相關焦點

  • 「零浪費」用更深刻的環保觀念擁抱美好生活
    在北京,「零浪費無包裝商店」貨架上一個小玻璃罐,裝著店主餘元6個月生產的所有垃圾,不到0.5公斤。這樣「零浪費」的生活,她已經過了4年多。她的初心:不僅僅是賣東西,而是賣給真正需要這些東西的人,鼓勵大家購買真實所需,減少浪費。
  • 從「浪費」到「零浪費」 網友:環保需全社會努力
    新聞背景: 在北京北鑼鼓巷,一家「零浪費無包裝商店」引人注目。商店貨架上一個小玻璃罐,裝著店主6個月生產的所有垃圾,不到0.5公斤。這樣「零浪費」的生活,店主已經過了4年多。
  • 泡泡瑪特盲盒換上環保新包裝 讓潮玩消費更有品質
    隨著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等觀念逐漸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重視商品包裝是否環保,環保包裝在商品貿易中的作用越發重要。作為國內潮玩行業的頭部企業,POP MART泡泡瑪特也在近日宣布採用更加環保的方式更換盲盒包裝,不僅順應了環保的理念,也提升著潮玩愛好者的消費體驗。
  • 願「零浪費」成為新流行
    「零浪費無包裝商店」的主人餘元把天然草木製成的洗手皂液、洗衣液和洗髮水,一一裝進可擠壓的大容器裡。在餘元商店的展示架上,擺放著一個玻璃罐。裡面裝著糖果紙、快遞袋、機票、藥片、衣服標籤、音樂節發放的絲帶手環等。這是她過去的6個月裡,留下的所有無法降解處理的垃圾,不到0.5公斤。
  • 京東618展現時尚生活新活力 更健康、更環保、更美好
    作為最能體現生活品味與消費趨勢的京東時尚居家,在618期間不僅實現了各品類的大幅增長,成為包括美妝、服飾、運動、居家、家具、家裝等數以萬計品牌的最大增量場,更展現出後疫情時代人們生活與消費趨勢的變化。這,是品牌消費的升級。
  • 2020零廢棄日「零廢棄生活 立圾行動」主題活動在印力中心舉行
    零廢棄日是由萬科公益基金會、零廢棄聯盟、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在2018年共同發起的全國性倡導行動。聯合企業、社會組織等,通過線上線下系列公益體驗活動,加強公眾對於零廢棄理念的理解,促使更多公眾行動,減少垃圾的產生,讓「零廢棄」成為生活中的一種常態。
  • 90後姑娘堅持零浪費 半年僅產生一罐垃圾
    擁有的東西更少了,生活反而一下子變得輕鬆起來。「比如,我不用再糾結每天早上出門的時候穿什麼、搭配什麼。收拾東西的時候,省去了很多時間,搬家也可以很快打包好。房間裡沒什麼東西,乾淨空曠,待著也很舒服。」更重要的是,餘元覺得,極簡的生活,讓自己在精神上更加自由了。
  • 半年只生產一罐垃圾,90後姑娘的「零浪費」生活
    「把它擺在這裡,是想提醒自己堅持下去,也想告訴大家,『零浪費』並不是遙不可及,也並不是需要像苦行僧一樣。」餘元說,並非每個人都要做到極致的「零浪費」,但是每個人都可以把垃圾變得更少。「比如,拒絕一次性塑料製品,其實並不難。」
  • 「零浪費」17年,日本這座老齡化小鎮如何成為楷模?
    今年上半年,上勝町再次成為話題,緣由是成立了日本首家「零浪費」酒店WHY,從建築設計到服務體驗,完美呈現「可循環、再利用」的理念。然而,這只是上勝町眾多話題性事件中的一件。自2003年「零垃圾宣言(ZERO WASTE,也可叫做「零垃圾宣言」)」頒布以來,這座村莊已經創造了許多令人嘆為觀止的環保成績。
  • 百年李錦記「讓消費更溫暖」
    「凝聚你我力量 讓消費更溫暖」走進百年企業李錦記思利及人,讓消費更安心作為有著132年歷史的跨國醬料集團,李錦記每一步發展都走得穩健而踏實。李錦記中國企業事務總監賴潔珊向嘉賓介紹李錦記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在「思利及人」理念的指引下,李錦記時刻做到換位思考,致力為消費者提供安心美味的醬料,營造溫暖消費氛圍。做100件事,只要有一件錯了,結果將會等於零,食品安全容不得任何一點錯漏,這便是李錦記「100-1=0」的品質管理理念,從未有過讓步。
  • 「零浪費」生活方式,斷舍離後更輕鬆
    以前我肯定不會相信,在現代社會還能如此生活,但今天,我想給大家介紹一個新的生活方式,叫「零浪費」生活。 如果你嚴格按照這套觀念生活,或許可以做到。 它狠狠諷刺了20世紀20年代美國社會消費主義使人墮落的惡果。 當大多數人還在享樂主義的光環下如痴如醉之時,這項看起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種「苦行僧」一般的生活方式卻在全球掀起一陣浪潮,並正式登陸北京。
  • 這些配件,讓兒童節的野餐變得更有趣
    這些配件,讓兒童節的野餐變得更有趣 澎湃新聞記者 劉嘉酈 2019-05-30 09:39 來源:澎湃新聞
  • 通訊:當環保遇見藝術——記韓國廢棄一次性口罩的華麗變身
    新華社首爾12月27日電 通訊:當環保遇見藝術——記韓國廢棄一次性口罩的華麗變身新華社記者陸睿位於韓國京畿道義王市的桂園藝術大學校園裡,一位23歲的年輕大學生正和另一位小夥伴一起在戶外工作檯專心創作:成百上千隻廢棄的一次性口罩經過他們的匠心改造
  • 繼零包裝超市之後,零浪費主題餐廳也開始崛起啦!
    (點擊圖片即可回顧)還有一家澳洲零包裝商店的探店報導→這是怎樣神奇的一家食材鋪,居然允許賒帳?就在這股環保新風潮持續蔓延的同時!這間2017年新開的芬蘭第一家零廢棄餐廳「Nolla」,其實正是設計師建造Zero Waste Bistro餐廳的靈感來源。
  • 環保漫畫:踐行「零浪費生活」的動物居民
    儘管氣候變化危機已經對人類的生存造成了威脅,但許多人還是日復一日地汙染環境。保加利亞插畫師、平面設計師Mira Petrova創作了一系列環保主題的動物漫畫,讓可愛的動物們來踐行「零浪費」的生活方式,希望能提高人們保護地球的意識,少一點浪費,多一絲生機。帶走的只有照片,留下的只有腳印開車產生的碳足跡太多。我選擇騎車。
  • 「小奶狗」的流行:是女性意識崛起還是消費社會入侵?
    而「小奶狗」的流行,看似是女性意識的不斷崛起;另一方面,卻更是消費文化無孔不入的表現,女性不斷增強的消費力,促發了旨在取悅女性的消費產品的大爆發。女性審美的變化從「霸道總裁」到「小奶狗」如果將80年代以來中國女性心中的男友理想型排列起來,我們或許會發現一條不斷低齡化的發展曲線。
  • 撿「垃圾」、零浪費,這些年輕人已經看透了消費主義
    其實不管是撿回家的,還是放在橋下的,都很難定義為垃圾,我更願意稱它們為:潛藏的寶藏。因為我比較喜歡讀書,所以拿回家的大多數都是書。有時我想不通:為啥東西這麼新這麼美,會有人捨得放棄呢?撿到過一本超美的《小王子》繪本,1956 年的,不知道伴隨了誰的童年。
  • 用紙吸管比塑料吸管更環保嗎?
    那麼,紙吸管比塑料吸管更環保嗎?無紡布袋就可以放開了用嗎?針對公眾的減塑疑問,記者專訪了深圳市零廢棄環保公益事業發展中心主任毛達和「擺脫塑縛」總幹事鄭雪。中國環境報:用紙吸管比塑料吸管更環保嗎?答:我們知道塑料製品容易洩露到環境中,對海洋生物和環境造成影響。其中,塑料吸管使用量大,回收價值低、回收量少,更容易洩露。
  • 網課、外賣、零浪費,後疫情時代的韓國美食綜藝
    雖然這些節目在形式上沒有特別大的創新突破,但都在主題上更進一步,或旨在促進疫情過後的大眾消費,或倡導著節約食物的環保理念。在疫情期間餐飲行業受到巨大衝擊和大眾娛樂活動下降的情況下,這些美食綜藝除了給觀眾帶來感官上的刺激外,還傳遞出更深刻的價值主張,進而對大眾的日常生活產生了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