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東風已吹到盡頭,民進黨的危機來了

2021-02-15 臺海網

民進黨透過2020「大選」「由黑翻紅」,選後更是透過新冠肺炎疫情,颳起一陣「綠色旋風」,讓蔡英文、蘇貞昌滿意度突破7成。

央視版 《三國演義》劇照

雖然民眾對民進黨當局防疫有所肯定,然而由於近來綠營在紓困上的糟糕表現,以及「華航正名」、「磐石艦」染疫事件和防疫政治化的爭議事件,綠營這波民意東風似乎已吹到盡頭,危機乍現。

根據「美麗島電子報」4月底的民調,顯示民進黨的正向評價下降1.6%,而負向評價增加3.9%,雖整體仍是好感居多,然而這樣的趨勢卻有重要意涵。因為自去年11月至今年3月的「美麗島」數據,民進黨正向評價都是呈現增加狀態,從39.6%急劇增加到54.9%;負向評價更是由46.3%大幅減少到25.9%。所以說,4月出現的趨勢,可算是反轉綠營這波半年期的大順風。

蔡英文 資料圖 (圖源:臺媒)

為何民進黨的東風會停?

首先,民進黨的紓困政策實在不得人心,其過去力推的消費優惠券僅有0.8%的支持度,反而國民黨主張的發現金政策卻是所有政策選項裡支持度最高的。因為酷碰券不只使用麻煩,需要搭配並不算普及的電子載具,且得先進行消費才吃得到優惠。因此「經濟部長」沈榮津前幾日就大轉彎,宣布酷碰券發放暫緩。

其次,民進黨近來的政治操作也同樣不得人心。臺灣交通主管部門負責人林佳龍的「華航正名」風波被自家黨團打臉,聲稱只要在機身上增加辨識度就好,不用改名。其餘包含「磐石艦」的染疫風波,對地方縣市長防疫舉措的政治攻防,民進黨都遭遇到選後少見的民意撻伐。

臺灣《中國時報》表示,總體而言,近來各種跡象皆顯示民進黨民意正在衰退,倘若疫情結束,以島內整體經濟正向評價下滑11%到25%,負向評價增加到72%的現況來看,綠營不只東風停了,更可能颳起西風。

民進黨當局4月27日發布的統計顯示,今年3月臺灣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20分,較上月減少4分,燈號由上月的綠燈轉向黃藍燈,出現向低迷轉變的趨勢。該部門表示,臺灣經濟景氣明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負面影響。但實際上,除了受疫情影響,臺灣經濟更被操作意識形態上癮的民進黨當局拖慢了、搞壞了、玩脫了。

看臺灣經濟好不好,一個最為重要的指標就是兩岸經濟交流是否順暢、熱絡。兩岸興,臺灣就有錢賺;兩岸經濟交流受限,臺灣過日子就要勒緊褲腰帶。這樣的關係,不是民進黨當局一廂情願說「脫鉤」就能「脫鉤」的。弄明白了這一點,就會更清晰地認識到臺灣經濟未來的極大不確定性。需要指出的是,這種不確定性即便排除潛在戰爭的因素,在「現世安好」的狀態下,臺灣經濟也會被民進黨當局搞出千瘡百孔,面臨重重危機。

從效果上看,民進黨當局似乎應該感謝新冠疫情,如果沒有此次防疫任務,臺灣民眾的關注點無疑將集中在經濟領域,而這正是搞不定兩岸關係的民進黨當局的致命軟肋和硬傷。如今新冠疫情為民進黨當局抗下了一波傷害,但疫情過後,臺灣經濟話題將重回公眾視線。「借疫謀獨」的民進黨當局將面臨一大堆自己挖出來的、填也填不滿的坑。


美國總統川普  資料圖

臺灣時事評論者杜象29日在臺灣「大華網路報」發文表示,美國總統川普以嚴厲口吻指稱中國大陸是「病毒製造者」,民進黨當局長期以來唯美國馬首是瞻,「反中」也不遺餘力。然而疫情總會過去,川普能否連任大有問題,若中美關係在美國大選後得以緩和,臺灣的處境就尷尬了,那時,兩岸關係又是一個新局面。臺灣如何轉身?這個難題,民進黨承擔得起嗎?

綜合中國臺灣網、臺灣《中國時報》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黃榮亮

相關焦點

  • 民進黨出現危機,島內的劇情可能要反轉
    民進黨通過2020大選由黑翻紅,選後更是通過新冠肺炎疫情,在島內颳起一陣「綠色旋風」,讓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行政部門負責人蘇貞昌滿意度有所提升。然而,由於近來綠營在紓困上的糟糕表現,以及華航改名、「磐石」艦染疫以及防疫政治化的爭議事件,綠營這波所謂的民意東風似乎已吹到盡頭,危機乍現。根據臺灣親綠媒體「美麗島電子報」4月底的民調,顯示民進黨的正向評價下降1.6%,而負向增加3.9%,整體仍是好感居多,然而這樣的趨勢卻有重要涵義。
  • 民意驚現鐘擺效應 港媒爆民進黨民調:走到盡頭了
    華夏經緯網12月11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2018年民進黨在縣市長選舉中慘敗,接著在2020年大選大勝。不過秋鬥大規模遊行抗議後,讓民進黨民調大幅下滑,港媒分析指出,印證臺灣民意呈現「鐘擺效應」,民進黨不可一世的強勢執政,將面臨盛極致衰的轉折點;甚至指綠營挾著網絡民粹所塑造出所謂的「高民調」,已經走到盡頭了。
  • 蘇貞昌面對萊豬質詢耍嘴皮態度,是民進黨最大危機…
    李正皓社交平臺發文截圖    臺灣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蘇貞昌1日答覆「藍委」蔣萬安詢問萊豬進口疑慮時表示,日前他到屏東的信功肉品公司,對方還是國民黨中常委,很支持臺當局政策,讓人聯想該公司挺萊豬對此,島內時事評論員李正皓直言,民進黨累積的防疫紅利,已經快被蘇貞昌暴發戶似的揮霍下消耗殆盡,這正是當前民進黨最大的危機。    李正皓2日在社交平臺發文表示,支持為了臺、美關係深化所以進口美國豬肉,不等於支持在政策尚未充分討論的狀況下,讓美國豬肉輸入臺灣。
  • 蘇貞昌對蔣萬安耍嘴皮態度 李正皓看出民進黨最大危機
    華夏經緯網12月3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行政院長」蘇貞昌1日答覆「藍委」蔣萬安詢問萊豬進口疑慮時表示,日前他到屏東的信功肉品公司,對方還是國民黨中常委,很支持當局政策,讓人聯想該公司挺萊豬,後卻遭信功否認。對此,時事評論員李正皓直言,民進黨累積的防疫紅利,已經快被蘇貞昌暴發戶似的揮霍下消耗殆盡,這正是當前民進黨最大的危機。
  • 刊登蔡英文穿龍袍封面被民進黨「抹紅」 港媒發聲:別否定臺灣民意
    臺灣「中時新聞網」12月25日報導稱,民進黨發言人顏若芳對此聲稱,「這個媒體過去就有很大爭議,立場親共,專為北京政府喉舌…毫無評論的價值」云云。《亞洲周刊》25日晚間發聲明反駁表示,蔡英文與民進黨不應借「抹紅」《亞洲周刊》來否定臺灣的主流民意。
  • 民進黨計劃「一致性投票」護航萊豬,江啟臣提醒:民意會反彈
    臺當局立法機構民進黨黨團決定在萊豬(瘦肉精豬肉)行政命令表決時,採取「一致性投票」。國民黨主席江啟臣提醒,「這些都會留下歷史紀錄」,黨意不要凌駕、甚至霸凌民意,否則民意會反彈。
  • 和平相處 臺灣主流民意
    可見不管兩岸多麼敵對,民進黨多麼操作「抗中」策略,主流民意還是希望兩岸能「和平相處」,這是不變的事實,也是兩岸能從1980年代以後一直和平相處的主因。依照臺灣國際戰略學會與臺灣國際研究學會2020年10月24日所公布的民意調查可知,認為兩岸應該「和平相處」者高達90.4%,而選擇繼續跟大陸「對抗衝撞」者,只有2.6%,這個高達9成願意與大陸和平相處者,難道不是「主流民意」,怎麼會是民進黨選擇「對抗衝撞」者才是「主流民意」呢?
  • 整合網紅大V、借反華勢力營造虛假民意……民進黨原來這樣操縱網軍
    邱毅表示,2018年12月,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慘敗後決定要強化網軍的功能,剛剛辭去民進黨秘書長的「新境界基金會」董事洪耀福就取代徐佳青幫蔡英文操盤,「我曾收集到民進黨中央跟一些網絡行銷整合公司所籤的合同,裡面代表蔡英文出來籤約的人都已換成洪耀福,不再是徐佳青了,所以洪耀福現在擔任網軍頭目角色,可以說是千真萬確的。」
  • 2020臺灣民意「鐘擺效應」的啟示
    回顧一整年的臺灣政局演變軌跡,從年初蔡英文以高票贏得選舉,到年末「秋鬥」以近年來最大規模遊行人數收場,一年來臺灣民意民心的變化印證了上述八個字背後蘊含的規律與真理。當「鐘擺效應」已現,意味著民進黨不可一世的「強勢執政」迎來了盛極致衰的轉折點。 在多黨競爭的選舉制度下,沒有永遠的執政黨,也沒有戰無不勝的政治人物。
  • 果然,蔡英文的民意破口出現了
    不過,近段時間臺灣民眾對民進黨當局的滿意度不斷下降。之所以會出現這一情況,那是因為民進黨當局在近一兩個月的時間裡,做出了許多損害民眾利益的決定。如今,臺灣民眾已徹底醒悟,看清楚了民進黨當局的真面目,她其實只是一個自私自利的「虛偽小人」。民進黨當局「施政」滿意度明顯下滑近段時間,「臺灣政壇」接連爆發了多起弊案。
  • 最後時刻,民進黨:已做好準備!
    導讀:據相關信息報導,目前,萊豬進口的問題在臺灣鬧得天翻地覆,但即便如此,民進黨依舊不顧民意支持率降低,也執意要萊豬進口。這背後究竟有沒有美國的暗箱操作,目前還不得知。近日,臺立法機構對外宣布開發含有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美豬進口的九項行政命令,瞬間點燃了「反美豬」進口的黨派。
  • 民進黨為何一定要「罷韓」?
    從臺媒報導來看,民進黨對「罷韓」一事,志在必得,已經達到不顧吃相、也不理會社會毀譽的地步。那麼民進黨為何一定要罷韓呢?綜合臺媒分析,「罷韓案」實質上是一場政治追殺,其負面影響非常深遠。大綠、小綠,齊心協力齊上陣,上自民進黨當局官員、民意代表,下到民間企業、附翼團體,無不全力動員、巧言煽動,為了「罷韓」,一些操作簡直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
  • 蔡英文笑不出來了,「民進黨已到天怒人怨!」洪秀柱火力全開
    而萊豬進口也引發了「朝野大戰」,11月27日國民黨在「立法院」祭出「豬內臟大戰」,來反對民進黨當局的政策。小辣椒洪秀柱發威之前也有許多國民黨派人士痛批民進黨當局此舉是在損害臺灣民眾的身體健康,素有「小辣椒」之稱的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也在公眾場合對民進黨提出批評,表示從這次的萊豬進口政策就可以看出民進黨當局態度的今非昔比,而且不是臺灣產豬生產出來的產品也可以申請「臺灣豬標章」,洪秀柱表示,這是對臺灣民眾健康的不負責任
  • 民進黨的「死小孩」會越來越多
    圖源:臺灣中時 臺灣中時刊載民意代表辦公室主任黃世安撰寫的文章說,民進黨「立委」何志偉一席萊豬總量管制說,被同志私下罵是「死小孩」,意外掀開民進黨內部開放萊豬的壓力鍋。身為區域「立委」,何志偉反映選區民意,本無可厚非。但問題就在民進黨開放萊豬的昨非今是,已成為被蔡英文集體綁架的從政黨員的沉重包袱。
  • 民進黨接班問題 林佳龍:中生代已在第一線
    對於民進黨中生代未來接班問題,臺中市長林佳龍今天受訪時表示,其實民進黨的中生代都已經在第一線扮演重要的角色,這也是持續在發展的事情。    尋求連任臺中市長失利,林佳龍上午在臺中市新聞局長卓冠廷陪同下出面受訪,被問到連任失利是否受臺當局「執政」的大環境影響,林佳龍表示,做為市長候選人,他就是反求諸己,同時檢討改進,至於選民投票的因素有一些可能是全臺性的部分,將循黨內管道分享自己的觀察與建議。
  • 臺基層民意代表痛批紓困 民進黨當局只會出一張嘴
    陳鴻禧19日在質詢時批評民進黨當局只會出一張嘴。(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5月19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紓困政策之亂」持續上演,國民黨籍宜蘭縣民意代表陳鴻禧今日在縣議會質詢時痛批民進黨當局政策不明,不知民眾的實際需求,光是出一張嘴,導致基層辛苦、亂象叢生。
  • 批民進黨初選不等於真民意 呂秀蓮:採全民調宛如「問魔神仔在決定」
    真民意」。呂秀蓮18日召開「全民調不等於真民意」記者會,邀請世新大學資管系教授吳統雄、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施正鋒、資深媒體人康仁俊與談。談到「初選全民調」的淵源,呂秀蓮回憶2009年的民進黨全代會,時任黨主席蔡英文為爭取選新北市長,主導取消黨員投票,採用「全民調」進行初選。
  • 蘇起:民進黨對外政策的盲點
    比起2008年的一手遮天,吳公開示警,已算進步。 如果川普連任,美臺續打「臺灣牌」,估計北京會很快失去耐心,出手教訓臺灣。拜登勝選給了臺灣喘息空間。問題是:蔡「政府」下棋怎麼下到這地步?民進黨的政策思維有什麼重大盲點?
  • 還是來了?民進黨釋放危險信號,國民黨人:蔡當局是不是瘋了?
    在野黨在議場杯葛之時,連豬內臟都拋出來了,為的就是讓反對含瘦肉精美豬進口的民意能被聽到,如今島內民眾還在全力反抗。但美豬這件事還沒塵埃落定,臺當局已經考慮進口日本核食。據臺媒12月6日報導,民進黨當局所謂駐日代表謝長廷上月返臺,他5日參加臺日交流活動前透露已跟蔡英文和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討論日本福島5縣市食品進口問題,他稱當局立場一定是「人民健康第一」,至於是否含輻射,就用科學方法鑑定,「我們應採取歐美先進國家的做法,而不是採取中國大陸的立場」。
  • 為食安守護到最後一刻,國民黨:黨意不能凌駕民意,要為歷史負責
    據臺媒報導 臺立法機構12月24日將加開院會,處理萊豬進口等9項行政命令及相關修法,國民黨立法機構黨團今召開記者會,公布從23日下午5點半起,將在立法機構外舉辦守護食安之夜,24日當天院外也將透過大螢幕觀看表決實況,逐一點名投下贊成票的"萊豬立委",呼籲民眾能夠踴躍參與,一同為守護食安到最後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