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驚現鐘擺效應 港媒爆民進黨民調:走到盡頭了

2020-12-23 華夏經緯網

  華夏經緯網12月11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2018年民進黨在縣市長選舉中慘敗,接著在2020年大選大勝。不過秋鬥大規模遊行抗議後,讓民進黨民調大幅下滑,港媒分析指出,印證臺灣民意呈現「鐘擺效應」,民進黨不可一世的強勢執政,將面臨盛極致衰的轉折點;甚至指綠營挾著網絡民粹所塑造出所謂的「高民調」,已經走到盡頭了。

  據報導,根據香港媒體「中評社」分析,近一年來,因為一個小小的「行政院」發言人丁怡銘,從中傷牛肉麵業者,到自購牛肉麵疑開發票報公帳,再到丁怡銘駕車進入警局耍特權種種行為,讓民進黨當局、蘇「內閣」重傷,民調大幅滑落。

  港媒指出,丁怡銘一連串負面事件只是表象而已,實質上是民進黨當局、蘇「內閣」在連任後更加傲慢專橫、肆無忌憚,不僅引燃熊熊民怨烈火,也招致惹火燒身的結局。民進黨北市議員王世堅提醒蘇貞昌,不要在萊豬議題上「贏了質詢、輸了民心」,這與2年前「搶了菜攤,丟了江山」,恰好前後呼應。可以說,綠營挾著網絡民粹所塑造出所謂的「高民調」,已經走到盡頭了。

  港媒甚至認為,從歷次臺灣大型選舉結果中,「藍消綠長」是臺灣民主化以來的大周期特徵。然而因有任期制的存在,在大周期之下,臺灣政治和民意仍然存在著往復運轉的小周期。換言之,臺灣民意的「鐘擺效應」在今年初步顯現,可以視為今年臺灣政治生態的一大重要變化。

 

責任編輯:袁丹華

相關焦點

  • 2020臺灣民意「鐘擺效應」的啟示
    回顧一整年的臺灣政局演變軌跡,從年初蔡英文以高票贏得選舉,到年末「秋鬥」以近年來最大規模遊行人數收場,一年來臺灣民意民心的變化印證了上述八個字背後蘊含的規律與真理。當「鐘擺效應」已現,意味著民進黨不可一世的「強勢執政」迎來了盛極致衰的轉折點。 在多黨競爭的選舉制度下,沒有永遠的執政黨,也沒有戰無不勝的政治人物。
  • 民意東風已吹到盡頭,民進黨的危機來了
    央視版 《三國演義》劇照雖然民眾對民進黨當局防疫有所肯定,然而由於近來綠營在紓困上的糟糕表現,以及「華航正名」、「磐石艦」染疫事件和防疫政治化的爭議事件,綠營這波民意東風似乎已吹到盡頭,危機乍現。根據「美麗島電子報」4月底的民調,顯示民進黨的正向評價下降1.6%,而負向評價增加3.9%,雖整體仍是好感居多,然而這樣的趨勢卻有重要意涵。
  • 港媒:說「枯木逢春」還太早
    根據臺灣「民意基金會」九月份最新民調,蔡英文支持度竟然從不到三成,來到將近五成,往上攀升了16.6%。對此,香港中評社發文分析,觀察這個月重大變化就是更換「行政院長」,「閣揆」由無黨籍林全變成民進黨藉賴清德,明顯讓綠營基本盤迅速歸隊。但新閣上任總會有蜜月期,短為三個月,長則六個月,2018地方選舉,才是賴清德真正民意考驗。
  • 和平相處 臺灣主流民意
    可見不管兩岸多麼敵對,民進黨多麼操作「抗中」策略,主流民意還是希望兩岸能「和平相處」,這是不變的事實,也是兩岸能從1980年代以後一直和平相處的主因。       就像前面所提到的臺灣民意基金會,他們幾乎每個月都做民調,但是由於民調發布會時,所邀請參與解說的學者幾乎清一色的偏綠,所以他們所發布的民調,媒體在報導時都會加上一句「親綠的民調」。既然是「親綠的民調」,這份民調的取向與定性就有「機構效應」,也就是本位主義存在。其結果變成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這就失去了參考的意義。
  • 刊登蔡英文穿龍袍封面被民進黨「抹紅」 港媒發聲:別否定臺灣民意
    臺灣「中時新聞網」12月25日報導稱,民進黨發言人顏若芳對此聲稱,「這個媒體過去就有很大爭議,立場親共,專為北京政府喉舌…毫無評論的價值」云云。《亞洲周刊》25日晚間發聲明反駁表示,蔡英文與民進黨不應借「抹紅」《亞洲周刊》來否定臺灣的主流民意。
  • 港媒:民意已不耐煩
    海外網6月27日電 蔡英文「執政」一年多,民調數字拾級而下,外界都在談論壓垮蔡英文當局的最後稻草。壓垮蔡當局的最後一根稻草真的來得如此之快?究竟是哪一根?中評社發文稱,兩岸、「外交」、「內政」都可能是壓垮蔡當局的最後稻草,如今民意已經不耐煩。根據民意基金會昨天(26日)公布民調,對於蔡當局大力推動的「8年8800億前瞻基礎建設計劃」,有高達5成的人不贊成。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遊盈隆26日說,「前瞻基礎計劃」不贊成過半,將成為壓垮蔡英文目前非常微弱聲望的最後一根稻草。
  • 臺海研究機構民調揭示:臺灣主流民意並未改變!
    造成這一緊張局面的根本原因,在於民進黨當局單方面拒絕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並不斷勾結外部勢力,致使臺海區域陷入兵兇戰危氛圍之中。  但在如此形勢下,在民進黨當局瘋狂鼓譟「反中」「仇中」之時,臺海研究機構的一項最新民調,揭示了此時此刻臺灣社會的主流民意。
  • 臺灣最新政黨支持民調:民進黨、國民黨都呈下降趨勢
    據臺媒報導 "臺灣民意基金會"今日發表政黨支持度相關民調,國民黨只拿到16.7%,與臺灣民眾黨的14.2%,只差2.5個百分點,為政壇投下震撼彈。曾在郝龍斌市府擔任副市長的丁庭宇直言,國民黨尚未意識到自己與民眾黨的路線有重疊性,現在的國民黨要想吃掉民眾黨機率較低,反而要擔心會不會被民眾黨吃掉,這個民調是警訊,國民黨必須謹慎以待。"臺灣民意基金會"民調提問:臺灣目前有兩個大黨,民進黨和國民黨,還有幾個小黨如臺灣民眾黨、"時代力量"、親民黨、"臺灣基進黨"等。在所有政黨中,您個人最支持的是哪一個政黨?
  • 蔣萬安民調贏陳時中 媒體人斷言:民進黨的麻煩來了
    陳時中(左)蔣萬安(右)(圖片來源:中時新聞網)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灣各政黨已開始布局2022臺北市長選舉,值得一提的是,比起4月民調結果,蔣萬安從落後陳時中14個百分點對此,資深媒體人韋安斷言,「臺北市國民黨派個『西瓜』都能贏,看來民進黨的麻煩來了」。  據「TVBS」最新民調出爐,有50%的臺北市民選擇支持蔣萬安,37%表示會支持陳時中,9%支持黃珊珊。比起4月民調結果,蔣萬安從落後陳時中14個百分點,轉為領先13個百分點。
  • 民進黨公布蔡當局滿意度 趙少康痛批:不要把民調做爛
    [新聞頁-臺海網] 民進黨21日召開記者會,公布2020臺灣總體表現民調,對於蔡當局這一年來表現的總體滿意度達60.9%,但遭外界質疑是大內宣民調,對此,臺灣資深媒體人趙少康語重心長表示,民進黨要自爽可以,但請不要做爛民調,一個民調結果出來,結果沒有公布問卷設計和方法,這很難讓人信服。
  • 520,民調顯示臺灣民意加速拋棄蔡英文
    「衝喜」數據加持,蔡英文的民調支持度,已經來到了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的窘境——親綠的「臺灣民意基金會」今天公布最新民調,對於蔡英文「執政」兩周年的分數,臺灣民眾繼去年給出不及格後,再度打出52.61臺灣《中國時報》的民調則顯示,蔡英文就任兩周年,施政表現滿意度只有24.3%,不滿意度高達58.8%,比起蔡上任時52.2%的滿意度,整整暴跌了28.2%。
  • 國民黨民調顯示韓國瑜會被罷免​ 民進黨卻擔心……
    蔣家後代、國民黨「立委」蔣萬安特地到場表達力挺的態度,痛批民進黨「政府」有「違憲」之虞,且是對婦聯會行清算鬥爭之實,都引來現場民眾高呼「蔣萬安加油!」 國民黨內部民調顯示韓國瑜會被罷免「臺央社」11日報導說,國民黨人士指出,國民黨掌握罷韓案民調顯示,6成多的高雄人會出門投票,其中逾5成將會投下同意罷免,代表罷韓案通過的可能性大
  • 批民進黨初選不等於真民意 呂秀蓮:採全民調宛如「問魔神仔在決定」
    真民意」。呂秀蓮18日召開「全民調不等於真民意」記者會,邀請世新大學資管系教授吳統雄、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施正鋒、資深媒體人康仁俊與談。談到「初選全民調」的淵源,呂秀蓮回憶2009年的民進黨全代會,時任黨主席蔡英文為爭取選新北市長,主導取消黨員投票,採用「全民調」進行初選。
  • 嘉義市分裂藍軍戰民調落後民進黨市長涂醒哲 鹿死誰手?
    由於嘉義市議長蕭淑麗已退黨參選,2018年底的嘉義市長選舉,確定是分裂的藍軍對戰施政民調落後、尋求連任的民進黨市長涂醒哲。國民黨嘉義市長初選,在蕭淑麗退黨參選的情況下,由前嘉義市長黃敏惠與前「青輔會」主任李允傑兩人參加全民調。國民黨組發會主委李哲華25日邀黃、李允傑在黨中央公布結果,根據兩位參選人共識,只對外公布結果、不公布民調數據,結果由黃敏惠勝出。
  • 分眾傳媒的鐘擺效應
    回顧分眾傳媒最近 2 年多的走勢,讓我再一次深刻體會到了格雷厄姆在《聰明的投資者》一書中提到的鐘擺效應。格雷厄姆這樣說:市場就像一隻鐘擺,永遠在短命的樂觀和不合理的悲觀之間擺動。聰明的投資者一定是善於利用這種「鐘擺效應」的人,「他們是現實主義者,他們向樂觀主義者賣出資產;並從悲觀主義者手中買進資產」。上圖是分眾最近 2 年半的走勢 K 線圖,從圖中可以看到 2018 年一季度分眾傳媒在傳出阿里入股消息後,股價被推升到 12.44 元的高位。
  • 民調墊底!蔡武宏:陳其邁擺脫不了韓流民意
    臺灣民意基金會上周公布的民調,陳其邁在「最不受歡迎六都市長」排名第一。  對於民意的呈現,蔡武宏表示,陳其邁是罷韓後補選上任,打出「市政緊緊緊,兩年拼四年」,但市民卻無法有感。  蔡武宏表示,高雄原本就百業蕭條的情況沒有改變,市民期待換了市長後整體經濟「真的」會提升,但陳其邁上任一百天也無法立竿見影。別忘了高雄2018為何會有韓流崛起?
  • 民進黨出現危機,島內的劇情可能要反轉
    然而,由於近來綠營在紓困上的糟糕表現,以及華航改名、「磐石」艦染疫以及防疫政治化的爭議事件,綠營這波所謂的民意東風似乎已吹到盡頭,危機乍現。根據臺灣親綠媒體「美麗島電子報」4月底的民調,顯示民進黨的正向評價下降1.6%,而負向增加3.9%,整體仍是好感居多,然而這樣的趨勢卻有重要涵義。
  • 最新「六都」民調 網:白綠分手雪球效應來了
    (劉宗龍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2018年「九合一」選舉將近,據最新民調顯示,國民黨目前在「六都」中領先兩都,分別是臺中以及新北,桃園、臺南、高雄則由民進黨參選人領先,臺北市仍是現任市長柯文哲以40%的支持度領先對手。有網友分析指出,現在的狀況就是體現出白綠分手之後的雪球效應。
  • 民調曝8成臺灣人願上戰場,黃安轟:全是屁,都鍵盤俠
    據臺灣媒體報導,該基金會昨天(16日)公布題為「2020臺灣民意價值與治理」的民調,若大陸為統一攻打臺灣,受訪民眾表示願為保衛臺灣而戰的比例創新高,共有79.8%,相較去年68.2%上升不少;若臺灣因宣布獨立受大陸攻擊,也有71.5%的民眾願意挺臺戰鬥,與去年57.4%相較增長許多。
  • 臺灣最新民調,民進黨「押錯寶」,蔡英文信任度下降5.3%
    根據最新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由於在進口美國豬肉問題時,臺灣立法機構並未進行聽證會,也未在民眾中達成共識等原因,蔡英文的信任度比上個月下降了5.3%,而他的不信任度比上個月上升了5.6%。與此同時,民眾對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的最新滿意度也創下歷史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