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名抱犢,水喚雙河,而村子按照大多數村民的姓氏,被叫作郝村。村如其名,在郝村,記者耳聞目睹了村子裡發生的諸多好事。
剛進村子,就看見幾個村民正在為村裡剛剛修好的水泥路鋪路沿石,與別處水泥質地的路沿石不同,郝村村民就地取材,把此地常見的條石砌於水泥路兩側,與村莊的農舍、草木和諧地融於一體。
上村黨支部書記、郝村負責人郝伯香告訴記者,以前的郝村,路是黃土路,路面狹窄,而且坑窪不平,村裡產出的東西不容易運出去,山外的人也不願意進來。不但如此,以前道路兩側、房前屋後,草垛成堆、沙土成堆、垃圾成堆,是「髒亂差」的典型。近幾年,藉助市、縣、鄉倡導的美麗鄉村、美在農家、人居環境整治等專項活動,郝村開始了整治環境的「自新」運動,對全村的草垛、垃圾堆、沙土堆以及其它障礙物進行清理,新修了平坦的水泥路,新建了休閒文化廣場,村莊環境煥然一新。「以前出門進門,看到草垛、垃圾堆、沙土堆,心就發阻;現在環境變好了,農閒的時候還可以到廣場上唱唱歌、跳跳舞,心情也隨著俺村的變化變好了。」村民郝金良說。
除了村莊環境變好了,村民的錢包也漸漸鼓了起來。近年來,郝村利用自身的生態優勢,積極開發生態農業項目,除了之前的金銀花、花椒產業外,村裡還以黨支部為引領,創辦了合作社,流轉土地1000餘畝,發展了兩處大櫻桃種植基地。
前些年,因為沒有賺錢的門路,郝村青年到外面打工的人很多。這幾年,村裡有了產業,青年村民開始陸續「回流」,村民田萍萍就是他們中的代表。田萍萍以前在上海打工,村裡倡導因地制宜發展產業經濟後,她與家人一起創辦了瑜葉林果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300畝土地,吸引了本村及周邊的百餘戶村民參加,合作社專門種植有機大櫻桃。在種植基地裡,記者看到,幾位村民正在熟練地分揀剛剛從果樹下摘下的新鮮大櫻桃。田萍萍告訴記者,因為生態好,櫻桃比其它地方的要個大味美,她家的櫻桃一直供不應求,今年櫻桃喜獲豐收,除去各種成本費用,預計她家今年的淨收入能達到30餘萬元。
除了生態農業產業,郝村的文化產業也做得風生水起。據了解,村裡的天際陶笛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陶笛的生產、包裝、設計、教學為一體的文化產業公司,村裡有十多位村民在此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另外,公司與山東藝術學院、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等國內一些藝術類高校都有合作,在去年的山東文博會和深圳文博會上,天際陶笛舞動起令人驚豔的「蘭陵元素」、「沂蒙風採」。如今,小陶笛不但飛出了山窩窩,還讓很多外地人慕名前來參觀。
對於村子以後的發展之路怎麼走,郝伯香胸有成竹,他說,接下來村裡要積極發揮黨支部的引領和黨員的帶頭作用,根據村子實際,開拓一條「產業+生態+旅遊+扶貧」的特色之路。對此,他向記者舉例說明:正在規劃中的百草園種植專業合作社,立足山清水秀無汙染的特點,廣泛種植中草藥,招聘村民尤其是貧困村民到合作社工作,這樣的陽光產業,不但能保持住風景的原生態和藥材的品質,還能讓村民在本村就有事可做、有錢可賺。
採訪即將結束時,郝伯香接到鎮裡的電話,電話那頭說,村子剛剛被評選為全市美麗鄉村榮譽稱號。聽到這個消息,這位郝村的「掌舵人」開心地笑了。(圖文/孔維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