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推薦一部動畫,《大理寺日誌》。
估計不少朋友都看過或者聽說過這套原著漫畫,俺也是一樣,最開始追的漫畫,然後等著明年《大理寺日誌》的動畫版(12集)上線。來自《大護法》的原班人馬好傳動畫的打造,自然是很期待了。
前不久隨著先導預告片上線,小弟本人也參加了試映會(粉絲臉),預告片算是先導,故事和角色都猶抱琵琶半遮面,3D建模的背景+2D渲染,畫面感相當舒服。試映會看下來,對故事風格和走向也有了大致了解,所以率先跟各位匯報一下↓
《大理寺日誌》會成為2019年最強的國漫!
藉此機會,今天跟要各位聊聊這套動漫,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從漫畫到動畫,究竟有哪些改變?由於手上關於動畫的資料有限,那麼就敞開了聊,說到哪兒算哪,如果跑題了,那就跑唄!
漫畫為什麼火?高水準的璞玉
了解這套漫畫實偶然,是當年查找電影《妖貓傳》資料的時候,陰差陽錯的跑到這裡來了,反正都是貓。一開始還以為是跟風,結果發現該漫畫2015年就開始連載了,比《妖貓傳》還要早兩年。(在本文第三部分關於人設部分會有詳細描述。)
《大理寺日誌》就是以唐朝武則天上位初期,主管全國大案要案的大理寺為舞臺的一套探案漫畫,其中融合了懸疑推理、歷史古風,傳奇冒險、再加上二次元漫畫固有的萌點和搞笑橋段,這樣的一套條漫形式的作品。
假如向人推薦一部電影,無論說誇的多麼天花亂墜,也抵不過電影在豆瓣網評分。同理《大理寺日誌》也是類似,作為國產漫畫,豆瓣評分9.1分。
用璞玉來形容《大理寺日誌》的原作漫畫一點也不為過。
作品誕生於國漫風起雲湧的時代,平心而論,其題材並不是市場偏愛的類型。但最終這套背景是唐朝、主角是只「貓人」、風格誇張中追求寫實,活潑中透露嚴肅的漫畫,在充斥著青春愛情,網遊穿越等大IP漫畫市場上殺出重圍,而且完成了從漫畫到動畫的進階,這才是了不起的地方。
有趣而富有個性的角色,故事背景切合歷史,劇情由輕鬆日常條漫特徵,逐漸深入正劇故事體系,幽默情節穿插其間,波詭雲譎的風雲時代等等,更重要的是,畫風精美,儘管這樣會令漫畫進入到慢熱,甚至很少在更新欄裡出現,但比那些經常出現在更新欄中的無營養「泡麵番」,強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沒有無緣無故的火爆,也沒有天降餡餅的好事。作為原創漫畫,《大理寺日誌》真是憑藉自身素質和自來水,闖出一片天,符合大眾對高質量原創漫畫作品的需求。
大理寺中有什麼秘密?從唐朝背景說起
從個人的角度,《大理寺日誌》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盛唐的時代和大理寺的背景,也在於其深邃和寫實風的背景設定。
《大理寺日誌》設定在唐武周時期,「不老妖精」武明空的原型,自然是武則天了(「曌」拆開)。
這個角色值得揣測,她天真少女外表中隱藏著精明,精力旺盛,酷愛折騰,對李唐宗室極其蔑視,視造反行刺如家常便飯,她最討厭貓,但在李餅差點要死的時候把他救了回來,還重用我們的貓爺為少卿,導致二者關係非常微妙。
唐武周時代前後,這種朝中之朝的格局,導致這段時期最不缺的就是矛盾,人物多、立場夠,關於朝野陰謀和江湖恩怨的糾葛,《大理寺日誌》就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以貓形象示人卻正義熱血的李餅,以少女形象示人卻陰險狡猾的武明空。
一「獸」,一人,二位之間表裡不同的對比關係,就直接將他們的特質勾勒清晰。
記得漫畫中,武明空有一次跟李餅說了一句細思極恐的話,「你是想和本家坐在一起,還是和三司坐在一起呢?」很簡單的對話,就是為了讓你表明立場,言下之意:你要跟他們在一起,你就是反對我;你要是跟我一起,你上班的時候當心他們背後捅刀子哦!
當然了,《大理寺日誌》作為漫畫,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針砭時弊,所以故事中是以破案為主,這是一個太極拳裡的「卸力」的過程,借力打力。此舉讓所有人目標一致對外,暫時忘記了內憂。
從這一點來看,作者RC在嫻熟的畫風之外。作品的時代特色和角色設定拿捏的是非常準確的。
特別是選擇邱神積、來俊卿作為原型人物打造的丘神紀和來俊臣,增加了作品的真實性和客觀性。歷史上真實邱神積和來俊卿特點都是奸佞冷血且自私無情,都是可以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的人物。
還有女帝登基,以及當時時代的國際形式,簡單的說從阿里巴巴(大食來的老外)學官話,以及胡肆酒昧燈花淚,都是盛唐的比較詳實的寫照。
想必看過漫畫的朋友,都對該作品濃鬱的時代感和故事主線之下的寫實感印象深刻。而且在動畫中,如此特徵更是得到發揚光大。
動畫版的《大理寺日誌》,編劇就是漫畫作者RC本人,而且找來了《唐朝穿越指南》作者森林鹿作為顧問,以及天津大學古建研究院作為學術參考,再加上實地採風,盛唐歷史、風俗、建築文化等都容納於動畫作品中,要比原著漫畫的考據度更上一層樓。
(動畫劇照)
從預告片到《大理寺日誌》動畫正片,繁華的街頭日常、忙碌的大理寺、正在修建的塑像、女王的孔雀裙角、幽深黑暗的地牢,那種大唐時代氣息,萬邦來朝的盛世渲染,讓觀眾有著非常強的代入感。
用《妖貓傳》空海的一句話來形容:這就是大唐風流啊。
別看是一部動畫片,鱗次櫛比的建築群和細節上的考據,有著視覺上的審美愉悅,也存在人間煙火氣息的代入感,哪怕是你初次接觸,也會很快進入劇情。
為什麼是貓?擬人化的人設
想起唐朝詩人溫庭筠的一句詩:「滿宮明月梨花白」。「白」字是再通俗不過的一個字,好就好在,這一個字把月光給寫絕了。
大理寺,並不是寺廟,而是官署名,專門負責刑獄案件的審理。如果要按現代的公檢法司系統類比,大理寺差不多相當於最高法院。
(動畫劇照)
但它只是最高法院的一部分。例如唐朝的司法系統分成三塊,大理寺、刑部和御史臺。
其中大理寺負責審理中央百官犯罪。古人稱:掌刑曰士,又曰理。而大理之意則為天官貴人之牢,所以能夠被大理寺審查並且押入大牢中的人都絕對不是一般的官。
所以開場李餅被關在大理寺,也證明了他的出身,從故事中我們也能看出,這位是個官二代,家族在權利鬥爭中落敗入獄。
那麼我們回到開篇那個問題,為什麼是貓?難道作者打算將本作中的盛唐定義為《龍珠》開始部分小悟空與獸人共存的世界觀嗎?
答非如此。
主人公李餅,雖然原著中有著其為什麼是貓的解釋,但其如此形象,根本在於二次元作品特有的擬人化描寫。說白了,這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而將其形態特徵,用誇張的形象擬人化為一隻貓的外表,這才是內在原因。
我們的李餅同志,就是這樣。作為少卿,他有著貓一樣的敏銳和靈活,性格敏感,宅男,喜怒無常。而且,孤傲的性格也跟貓差不離。
而將他從內到外都塑造成貓,與周遭環境格格不入,從初看時期的驚嚇,到後期的驚喜,主要是可以吸引眼球。而餅爺不服藥心智就會完全變成貓的設定,大概是作者對《名偵探柯南》的逆向惡搞,作為二次元作品,這點無可厚非。
而我們真正的「主角」陳拾小哥,憨厚老實單純忠心的中原人,操著一口河南口音,以見證者的身份審視整個夠故事,也是一個有故事的角色。
阿里巴巴就更明顯了,作為富二代,他來自大食國,是哪兒?就是如今的沙特土豪啊。哪點都好,就是「中文四級」死活不過關。
個性化的角色,被賦予了鮮明而又有辨識度的特徵,而這幫活寶們匯聚在一起,整個大理寺就是古代職場,《大理寺日誌》就是這幫公務員的日常,就是這幫有趣的角色們。正是溫庭筠那句「滿宮明月梨花白」的最好解釋,無需過多筆墨
所以,《大理寺日誌》的主線故事,就是「主人公陳拾作為入職新人,跟隨酷似白貓的少卿,展開各種驚心動魄的破案的冒險」,這個形容恰到好處。
最重要的是,有了李餅的白貓形象,陳拾小哥秒變鏟屎官啊。主子與貓奴之間無縫連接。
PS,了解一下作品中公務員的官職
大理少卿:是大理寺卿的副職,為大理寺的二把手。隋初為正四品上,煬帝時改為從三品。唐時為從四品上,所以李餅少爺出獄之後,官升四品。
大理卿:鬍子盧納,大理寺一把手大頭目,唐代三大司法長官之一,正三品,掌握全國刑獄的最高長官。
主簿:烏雲神教教主崔倍,掌本寺的印章、抄目、文書、簿籍及案件檔案的建立等,當於辦公室主任兼總務
錄事:女裝大佬王七,與主簿相類似的職責,品級比主簿低
怎樣改編?《大護法》原班人馬+原著作者
動畫化的消息放出來,其實個人關注的就是動畫究竟要以怎樣的形式去表現漫畫內容。二者之間是存在一定差異化的。
因為《大理寺日誌》的原著漫畫是條漫,這種形式跟四格漫畫類似,都是以短小精悍的場景和故事承載,去完成一個抖包袱的情節設置。也就是說,在連續的劇情背景之下,以段子作為故事情節上的主要表現,但比四格漫畫的優勢在於,條漫可長可短,讓情節自由度更高一些。
但如此內容,顯然無法照搬到動畫之中,看了下,單集片長大概17分鐘,也就是說在這10多分鐘的正片內,是必須有連續情節的,這才是改編。
前幾集內容,對照故事,動畫劇集應該是重新編排了一些事情的順序,增減了一些細節,為的是讓故事線更明晰。而且在還原原著基礎上,條漫每話的包袱和笑料,也被融入到重新編排的故事之中。
就像前三集,陳拾與李餅在監獄中大擺龍門陣的段落,原著條漫用了三話內容表現的送飯趣事,動畫裡用剪輯的手法,三個鏡頭就完成了;隨後陳拾偷喝貓爺的藥,產生幻覺見到了母親,漫畫中只是一格內容,動畫裡則是展現了他產生幻覺的過程,體現了原著中沒有的視覺效果。
一套很嫻熟的操作啊,從敘事到剪輯,不但讓故事變得流暢,而且更能凸顯動畫載體下的亮點,《大護法》的原班人馬果然不是蓋的。
很有感慨啊,《大護法》的時候,就讓我認識好傳動畫的魄力,那樣一部怪異又成人向的動漫,砸重金拍成動畫電影,單憑這一點,必須要稱讚該公司對於好作品的堅持和認知。
有著娛樂化的體驗,有著不出於世的視角和噱頭,最終還要看中作品的質量。而與漫畫作者合作,讓動畫的體量全力配合原作,最大程度還原原著,還要更加考據、更進一步拓展深度和內涵,細微處顯功力的剪輯方式,都能看出極高的水準。
所以我會預言,《大理寺日誌》有很大機率成為2019年最強國漫番。
結語,一些寄語
話說國漫市場, 從當年《大聖歸來》火爆之後,一直到去年《大護法》,算是一道坎。
還記得當年《大聖歸來》橫空出世的時候,不少觀眾就將其看作是國漫崛起的標準,然而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依然還只有一部《大聖歸來》。
但這次我必須推薦一下《大理寺日誌》,很簡單,有著精彩的原著,也有考據的細節,更有精益求精的態度。而個人的一點「私貨」,就是我超級喜歡這個歷史背景題材,因為與眾不同。
動漫內容的多元化,是未來的趨勢。我們所期待的不僅僅是另一個《大聖歸來》,不同的創作者,不同的創作方向,才能共同打造更加成熟的中國動畫才是目的。
所以《大理寺日誌》讓我們看到了華語動畫品牌的另一種積澱,另一個方向,另一種題材,這樣優秀的作品,給了更多中國動畫人以信心和勇氣,如此而來,積少成多,百家爭鳴,這才是真正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