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日誌》叫好又叫座,跳出「二次元」的動畫人更想破圈

2020-11-19 騰訊網

記者 | 戴天文

編輯 | 李芳

1

不論是周排行還是月排行,於7月3日完結的國產動畫番劇《大理寺日誌》第一季,都在B站的國產動畫排行中排名第一。豆瓣8.6的評分,B站9800萬的播放量,對好傳動畫創始人尚遊來說,這是一部能夠稱之為「叫好又叫座」的作品。

4月10日開播的《大理寺日誌》,由R·C創作的同名條漫改編改編而來。故事背景設定在唐朝武則天統治時期,李氏家族中的一員李餅(此處有伏筆)因某種經歷,變成了一隻保持人類體型的白貓,需要每日吃藥才能維持其人類本性,不會被貓的天性所控制。而主人公陳拾進入首都洛陽後,機緣巧合與李餅相遇,進入大理寺任職。他們與大理寺的其他同仁共同協作,破獲了不少懸案,也被捲入了複雜的宮廷鬥爭當中。

《大理寺日誌》劇照

如何創造「大理寺」

直到開播當天,導演槐佳佳依然不敢相信《大理寺日誌》能夠獲得觀眾如此強烈的反饋,我「開玩笑說,4月10日開播,給我找個盆,觀眾要是把我罵化了,直接潑了得了。這麼多孩子跟我幹這麼多年,如果真的七點幾分,我怕對不起孩子們的努力。」

相比其他漫畫改編的動畫來說,《大理寺日誌》的漫畫受眾並不算太多,尚遊表示,「原作粉絲沒那麼多,我們粉絲基數很小,可能要傳播好幾輪才能達到破圈。所以《大理寺日誌》的原作底子很好,但群眾基礎沒有熱門作品高。如果口碑很高,但播放量特別尷尬,會很傷製作人的心。付出了這麼多錢、時間和熱情,如果市場不給反饋,大家就會覺得這個事做的特別沒價值。萬一《大理寺日誌》叫好不叫座,第二季怎麼做?」

漫畫《大理寺日誌》2014年開始連載,好傳動畫在2016年底開始動畫改編。為什麼看中這部粉絲並不太多的作品?槐佳佳表示,他並不喜歡那種有些精美到做作的作品,「R·C的造型很簡單,對鏡頭和故事都有理解,一個條漫還是有分鏡感和構圖的。我特別喜歡這種看著不打眼,實際上很有內涵的好作品。而且後來有了一定積累,畫得真是越來越好。當時故事剛剛進入主線,挺有意思。」

《大理寺日誌》劇照

而在尚遊看來,當時在好幾個改編動畫的備選項目中,《大理寺日誌》確實最受公司團隊的喜歡,「(作品裡)還有貓,從側面證明群眾基礎不錯」。為了測試市場的反饋,正式立項之前,好傳動畫還為《大理寺日誌》發起一個眾籌,眾籌名單在第一季第12集的片尾全部出現。「眾籌裡有一個選項,是『給製作組買一包泡麵』,兩塊錢,最後居然籌了十幾萬,當時我們覺得是有這麼多人支持的,而且不論從微博還是B站的反饋,這個項目最接近普通觀眾。我們已經做過《大護法》了,公司如果做著做著成一個獨立文藝片公司,也不是我們本意。」

對12集的動畫來說,三年半的製作周期不算短,主要是因為過程中,除了要做《大護法》、《昨日青空》以及其他外包訂單,還要去在前期嘗試,找到《大理寺日誌》獨特的定位及氣質。

從故事角度來說,《大理寺日誌》的動畫相比漫畫並沒有特別明顯的改動,只進行了一些順序的調整,更大的變化正是氛圍和氣質。漫畫原著的開端更加輕鬆搞笑,而動畫加入了一些沉重和驚悚的部分。主要原因,是作者R·C對作品的規劃和理解,也是隨著連載發生了變化,在後期做了一些更改。為了保持整體性,動畫主創決定跟她商量後,對氛圍及故事進行一些重新編排。

《大護法》劇照

槐佳佳表示,「前期我們做的時間很長,包括採風、劇本、設定,我們要想做得多長、多好。因為沒有參照,不管美學體系、表演,我們都得找到目標在哪裡,我們都得試。試一下不行就改,改起來時間就浪費很多,因為像分鏡,改一點就得全改,因為鏡頭之間是有邏輯的得整個換掉。就像第一集,至少改了三遍,每遍起碼50%以上是重做。那段時間是最痛苦的。還要想著把地基打牢,把唐朝氛圍還原好。至於真正製作,無非是幾千個人物,一個個畫。」而真正的製作,是從2018年之後開始,相對順利,用了差不多一年半的時間完成。

最終確定第一季只有12集,也是考慮到整體體量正好能讓故事進入主線,把各個人物介紹出來,讓觀眾能夠在第二季中,與他們建立同理心和認同感。槐佳佳表示,「第12集就是展現團魂,前11集人物都介紹後,在12集讓他們解決一個問題,也能看觀眾的反應怎麼樣。」

創作動畫不能只看動畫,需要擁抱廣闊市場

品質確實不是尚遊最擔心的,他很清楚自己公司的團隊能完成什麼樣的作品,好傳動畫在此前已經出品過《大護法》這樣叫好的作品,他真正擔心的還是能不能「叫好又叫座」,而且在幾年前的中國動畫市場,叫好不叫座的情況並不罕見。

尚遊認為,其中的原因,「可能是自我認知定位問題,有很多作品是佳作,但也確實冷門,離普通觀眾太遠了。就像我們之前做的《大護法》,有一群人很喜歡,能解讀出各種我們沒想到的,但普通人看不懂。我們也在反思,像《大理寺日誌》,定位到底是什麼?一上來我們就要給定準了。如果是給豆瓣用戶這樣偏精英的人看,就不應該對結果不滿,因為沒有考慮到大多數人的觀感。所以做《大理寺日誌》,我們試圖往前再走一步,探案類型,大家一定想知道最後結果是什麼,所以我們的定位選擇了這個,我們希望能比之前的作品接觸到更多的人。而且至少有貓,大家都喜歡嘛。」

《大理寺日誌》劇照

在創作中,尚遊都不會讓導演去看評論,無論好壞都會對創作產生影響,直到第一季完結進行復盤,才大量地看評論。尚遊最意想不到的有兩點,「首先我沒想到會有年紀很大的人在看,B站裡就有人說『我今天又帶我媽媽來看《大理寺日誌》了』,還有一個是有的觀眾說平時壓力非常大,走入人生低谷很絕望,但因為看了《大理寺日誌》,裡面少卿有句臺詞『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講的就是我們面對命運的態度,把力所能及的事做好,不要急功近利,而且少卿的命運很慘,卻依然用正面的方式面對。確實有觀眾get到了。其實絕大多數人都沒有,他們看到的是搞笑、開心的,所以我們看到不多的人get到這句話,確實讓我們比較感動。」

在創作中,槐佳佳也完全沒有刻意去討好「二次元」,就連這個詞本身,在他們看來也已經是逐步被觀眾所淘汰的。槐佳佳認為,「『二次元』已經是個老詞,以後就是過去式了。我們現在接觸的年輕觀眾,沒有所謂『二次元』的概念。他們有一套新的語言和溝通方式,比之前的更好、更高級。我們現在復盤,挺驚訝的,以前沒想到觀眾這麼猛,無論閱片量還是對事物的理解、對形式感的把握,都遠遠超過我們80後這一代。他們能知道創作者和觀眾溝通的模式,會在這個模式下去尋找東西。以後說『二次元』可能會暴露年齡了(笑)。」

一定程度上,這也讓國產動畫從過去常說的「二次元」範疇內跳出來,在觀眾的眼中,與其他通俗內容融合成為一個整體。「觀眾朋友不會用內容類型去區分,會在一個更高的標準上去看內容。過去『二次元』是一個標籤,只要是符合就有一套討好他們的套路方式,但現在這麼玩一定不行,『二次元』的套路已經被他們淘汰了。新來的觀眾不玩這個,老的人也羞於提及,大家對於好內容的追求越來越高。」槐佳佳表示。

《大理寺日誌》劇照

目標觀眾的定位上,《大理寺日誌》除了希望能吸引熱愛探案類型的觀眾之外,還有一個目標就是吸引不常看動畫和漫畫的觀眾,「做線下的時候,真的有很多公務員,或者從中國香港過來的老阿姨過來說是我們的粉絲」,尚遊表示。「這是我們《大護法》之後復盤的一個結果吧,希望能站在更多普通人的視角進行創作,從群眾中去找那些點,我覺得現在做得還不夠。」

把自己框在動畫這個狹隘的領域,是尚遊認為過去不少動畫創作者會出現的一個問題,正是因為沒有去認識和理解更寬廣的內容領域,才導致許多作品始終無法出圈。「很多動畫導演,以前會把自己框在動畫圈裡,很多人只在很小的空間裡感受生活,接觸的都是做動畫的朋友,對世界的理解跟不做動畫的人不一樣。我們這一批70後、80後導演,像餃子(《哪吒之魔童降世》導演)、老凡(《大護法》導演不思凡)、田導(《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導演田曉鵬),包括我們公司裡90後的導演,感受世界的方式又不一樣。以前社交得走出去,現在在網上他們有一套溝通方式。中國現在也是一直在開放和發展,表達的東西肯定不一樣。」

《大理寺日誌》主創團隊,也正是按照這種看待世界的角度去體會和創作的。尚遊表示,看熱播影視劇、看攝影和藝術作品,都是現在動畫人提升自己的有效方式,「我跟他們說,一定要多出去感受、觀察普通人的生活。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基本很少看動畫,現在熱播的電影電視劇我們都會看,當然動畫電影也會看,但不是說只看動畫,我們也玩遊戲,也去參加出去的活動,視野不斷開闊。現在很多優秀的文學作品、音樂作品,都是拓展創作的特別好的路徑。如果只學別人做完的動畫,永遠突破不了的。以前我們很多學美術的都說宮崎駿畫的特別美,我們要學他。現在這個階段過去了,我們能學三分樣,再往上提升,比如我們就要去看看攝影作品,學他們的構圖,去看藝術家的畫作,這些作品對色彩的控制、對構圖的講究,一定比動畫裡要好。包括臺詞,戲劇裡的一定會比動畫牛。」

「這些東西直接搬過來很尷尬,我們現在正在慢慢轉化的過程中,最終的形態,希望我們這些製作人對整個世界的認知能夠越來越豐富,收集到的東西越來越多,轉換能力越來越強,最終出來的作品,不能說一定更好,但會讓更多人去接受。」

《大理寺日誌》劇照

槐佳佳在創作中,就非常注重角色的表演。「我平時看動畫很少,《火影》、《海賊王》也沒怎麼看過。我們更多的是從電影和戲劇上(尋找靈感)。我個人特別喜歡看默片,會更注意演員的表演。我會更在意讓這些角色都成為優秀的演員,而不是說只是長得好看或者穿得很華麗,更注重他在做事時的小動作的處理。我想通過表演細節去提高,而不是只通過鏡頭的處理。可能觀眾get不到,但我相信積累下來,觀眾潛移默化會看到我們在細節上的處理,潤物細無聲的地方。」

每次開發都給IP做增值

2012年成立的好傳動畫,擁有150人的製作團隊,公司總部位於天津,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擁有分部。

尚遊表示,公司更傾向於吸納創作層面的人才,「其實籤約的導演特別多,希望每一個合作夥伴都有前進的心。就像上色、中間製作的東西,都好找外包。如果我們的人都能hold住前期,能擁有通過表演或者其他方面把片子提高的能力,我覺得是最好的。因為片子好壞並不是手工部分有多強,而是需要一個團隊動腦子把前期hold住了,才能把質量提升。」

槐佳佳認為,這些在前期下的功夫,主要是進行自我的升級。「觀眾先自我升級,倒逼行業。他們不看動畫,不是不喜歡,可能就是因為不好看。說白了他們吃過更好吃的,再讓他們吃豆腐腦,可能老的會因為情懷去懷舊一些,這些新的不會買的,所以一定要追求更好看的東西。」

《大理寺日誌》劇照

這些前期開發中所消耗的時間與成本並不小,回報周期也很長。對好傳動畫來說,不同規劃的項目,都需要通過不同的途徑來獲取利潤。

尚遊認為,如果是短期的項目,免不了追求短平快,追逐流行。而《大理寺日誌》在好傳動畫的規劃中至少是10年+的項目,「如果是做這樣有生命力的項目,必須要放棄一些財務上的收益。」尚遊表示,如果他們願意將版權出讓,那第一季就會獲得利潤,但他們更希望考慮到角色的生命力以及項目的商業空間,確保每一次開發都能為這個IP增值。

「如果版權賣給B站,或者讓他們投進來,就會投一大筆錢。但如果只賣給B站第一季的播放權,那這筆錢是不足以覆蓋製作成本的。現在動畫行業從業人員的工資不斷提升,比我們當年做《大護法》已經翻倍了。我們給《大理寺日誌》做的簡單的財務測算,不賣授權,順利的話兩季,不順利三季,能夠平掉成本。只要觀眾和市場認可,其實不用太擔心會賠錢,但還是需要有一定的能力扛過(前期)。」

《大理寺日誌》劇照

除了番劇之外,《大理寺日誌》正在進行的IP開發,是動畫大電影和真人劇集兩個方面。目前這兩個項目已經進入劇本創作的尾聲。尚遊表示,「真人劇集談不上顛覆,但還是要注意演員如何展現,比如少卿該怎麼演?演員貼毛,還是CG來做?目前我們現在最核心的還是把故事講好。而且真人劇,比動畫做角色的空間更大,這五個主角如果都找到特別合適的演員,在一起一碰,戲就很有意思。動畫大電影劇本已經有好幾個方案,美術方面的升級也已經完成。」

優異的市場表現,並不會改變《大理寺日誌》目前既定的開發走向,槐佳佳及團隊已經準備好了完整的六季劇本大綱。槐佳佳表示,「細節還會根據具體情況調整,但因為漫畫結局我們都知道,所以早就把大綱備好了。它不是一個《七龍珠》一樣無限下去的故事,在該結束的時候,一定會給大家一個交代,李餅、陳拾這些角色的命運,都會在一個點結束。我們的規劃是平均兩年做一季。」尚遊開玩笑表示,第一季收到這麼多好的反饋,未來可能進行的細微調整,或許是把每一集的時長都增加一些。

相關焦點

  • 《大理寺日誌》完結,這種糊塗帳動畫,還有人想追第二季嗎?
    好傳動畫被採訪的時候說,欠觀眾的都是高利貸,遲早要加倍奉還的。這只能是句玩笑話,因為,根本就還不起。一千人眼裡有一千個《大理寺日誌》,一千人心裡有一千個完美最終話的版本。即便能一口氣播50集,每集播1個小時,還有願意點快進和不願意點快進的觀眾呢。
  • 《大理寺日誌》:這部國產動畫可入坑
    B站4月初上新的國產動畫《大理寺日誌》,其前身是RC創作的衍生自電影《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的同人漫。2016年,出品方發起了動畫製作的眾籌,時隔4年動畫版終於正式播出。《大理寺日誌》獲得極好反響,B站超過1萬人打出9.9分,豆瓣評分也高達9.0分。
  • 豆瓣9.1分漫畫出動畫了,《大理寺日誌》2019最強國漫了解一下
    今天來推薦一部動畫,《大理寺日誌》。估計不少朋友都看過或者聽說過這套原著漫畫,俺也是一樣,最開始追的漫畫,然後等著明年《大理寺日誌》的動畫版(12集)上線。來自《大護法》的原班人馬好傳動畫的打造,自然是很期待了。
  • 「貓爺」探案版國風動畫如何煉成|《大理寺日誌》導演專訪
    反抗命運、堅守正義,以探案為媒,在《大理寺日誌》的故事中,白貓少卿李餅帶領大理寺眾人展開驚心動魄的破案冒險。 4月10日開播以來,改編自同名漫畫的《大理寺日誌》第一季已播放過半,目前豆瓣評分穩定在8.9分,這是好傳動畫在《大護法》後推出的又一部高分作品。近日,動畫導演槐佳佳接受文娛頭版(ID:wenyutouban)獨家專訪,講述這部動畫的幕後故事。
  • 《大理寺日誌》大理寺日誌 觀後感
    其優勢也很明顯,主要有:①歷史功課做的非常足,歷史考據非常豐富,據說製作組還派人到日本去考察了唐式建築和唐代文化。②畫風相對簡單,不過有很濃的中國味兒、戲劇味兒,並且和時代背景相統一,效果也是很好的。③作畫方面可謂是不遺餘力,大場面裡面經常看到很多作為遠景的小人物在動。
  • 《大理寺日誌》大理寺日誌
    《大理寺日誌》是好傳動畫2014年開始策劃,由漫畫家RC以彩色條格漫畫的形式,在線上全平臺連載的古風斷案類型作品。講述了唐朝武周時期大理寺眾人的日常工作以及在少卿李餅帶領下應對奇案、冤案乃至越陷越深的政治鬥爭以唐朝武則天上位初期,主管全國大案要案的大理寺為舞臺。主人公陳拾作為入職新人,跟隨酷似白貓的少卿,展開各種驚心動魄的破案、冒險以及陰暗的政治鬥爭,在這同時堅定自己的理念,守護內心的正義。
  • 為什麼《大理寺日誌》能拿下9.9分
    漫畫、動畫番劇、真人劇,《大理寺日誌》正在走向一條IP影視化改編之路。 從《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再到《哪吒》,一部部國產動畫電影爆紅,讓「國漫崛起」的話題被提了又提,今年的《大理寺日誌》也能接扛起這面大旗嗎?
  • 《大理寺日誌》背後的快慢選擇題
    從《大理寺日誌》誕生之初起,好傳動畫團隊就面臨著許多「快與慢」的選擇題。從漫畫內容方向的選擇,到動畫項目的打磨周期,好傳動畫有過數次搖擺。最終他們選了一條更慢熱的路,要講一些有更長久生命力的故事。2016年5月,宣布要動畫化的《大理寺日誌》在摩點發起了眾籌。金額設定在1萬元,主要目標是為作品吸引關注度。這個項目最終籌得超過14萬元——數據出乎團隊意料,他們在微博的感謝信裡寫道:「在眾籌之前,沒人知道在滾滾IP洪流中,大理寺這種劇情向的』小眾作品』能有多少生存空間。」
  • 《大理寺日誌》為什麼還沒火?
    兩個都看過的人,摸著平胸說,多少替《大理寺日誌》委屈。雖然我不愛吹什麼國漫崛起,而且也覺得國產動畫水平還不值得捧殺,但「拒絕胡蘿蔔」的目標就是想幫大家篩出最新的好作品,這部動畫我們是真的想要吹上一吹。《大理寺日誌》在製作上是有多重質保的。
  • 《大理寺日誌》是如何煉成的?
    作者:孔媛編輯:努爾哈哈赤2016年4月12日,好傳動畫在B站發布《大理寺日誌》首版先行預告。2020年4月10日,由好傳動畫製作、出品的動畫番劇《大理寺日誌》上線B站,好評如潮。截至日前,B站播放量已達2114.1萬,追番人數143.2萬,名列國創排行榜第一,#大理寺日誌#微博話題閱讀量達到3.3億,豆瓣評分維持在9分左右。
  • 評分9.9,《大理寺日誌》為什麼這麼「吊」?
    沒錯,就是它,《大理寺日誌》。那問題來了,為什麼這部《大理寺日誌》那麼吊……人胃口呢?來,乖乖點開音樂,咱來嘮嘮這部番。但行好事,不問吉兇《大理寺日誌》原作是漫畫家RC原創的人氣連載漫畫作品,動畫由執導過《大護法》的好傳動畫原班人馬打造,說實話,原作的評分已經很高了。
  • 專訪《大理寺日誌》導演和出品人:做國產動畫,「但行好事,坐等前程...
    槐佳佳說他們內部之前也有過爭論,但最終大家還是決定通過較日常的內容先豐滿人物,畢竟之後每個人都會有比較獨立的故事線,需要觀眾先熟悉每個人的性格才可以使各自的情節合理化。「我們更想把『團魂』的感覺做出來。你看少卿李餅本是名門後代,後因一些事從這麼高的位子跌落下來,其中他一直都是孤單的一個人,但在大理寺中,他慢慢地被周圍同事轉變,他們的情感需要不斷遞進的。」
  • 大理寺日誌第六話:陳拾哥是重犯,一枝花帥氣登場
    最近備受矚目的國漫《大理寺日誌》第六話終於上映了,這集中一枝花(怪盜)出現,並且動畫組還通過小細節公布了陳拾哥哥的形象,真是和陳拾長得「一模一樣」啊。
  • 《大理寺日誌》辛苦了,大狸子日誌
    害,國漫之光這句話提了很多年了,也用到了很多的動漫,但是大理寺日誌絕對是我最近看到的最有希望的動漫了。首先談談它的一個特色,故事發生在洛陽城,然后里面安排了一個非常可愛的角色,陳拾,他一口中原官話瞬間讓我愛上了這個劇。他的畫風簡樸的與眾不同,但是人物的塑造簡直完美。人物形象十分立體,性格老實木訥,但是在一些特殊的環境有展現出自己的機靈。
  • 國漫之光大理寺日誌,大理寺日誌的配角們,不可缺少的綠葉
    相信常年在B站混的小夥伴們肯定都有看過大理寺日誌這部今年最火熱的國漫吧。今天初九拋開大理寺日誌的兩位主角貓爺和陳拾,來和大家聊聊大理寺裡面有趣的配角們,談談這些配角們都是個怎樣的人。剛開始看大理寺日誌的時候,王七給初九的感覺是那種賤賤的,有點陰險的感覺,這給初九的第一感覺是這是個心機boy,但是慢慢看下去後,初九發現只對了一半。
  • 動畫片《大理寺日誌》:用「笨功夫」追趕一線製作
    《大理寺日誌》是一部古風斷案類作品,講述唐朝武周時期,大理寺眾人在洛陽城的日常工作,以及在少卿李餅帶領下,應對奇案、冤案,乃至政治鬥爭,堅定理念,守護內心正義的故事。2016年,《大理寺日誌》漫畫第一卷出版,豆瓣評分8.9分。同年,槐佳佳和團隊開始動畫製作。
  • 幾百萬人追番,高口碑國漫《大理寺日誌》如何煉成?
    記者 |  宋詩婷上午11點,好傳動畫的二樓辦公室裡幾乎沒人。我原以為是動畫行業的人習慣白天睡覺晚上工作,後來才知道,第二天,《大理寺日誌》就要收官了,導演槐佳佳正帶著一大隊人馬在會議室裡審片子。我邊等邊追第11話,一抬頭,也不知是什麼時候湧進來的,辦公室裡全是人了。一個腿上文著機器貓和大雄的圓胖子朝我點下頭,算是接上洽了。
  • 《大理寺日誌》:濃鬱國風還原大唐氣象,飽滿劇情詮釋男兒擔當
    網上能看到的內容實在太多,但一部B站獨播的動畫劇集,居然在豆瓣拿下9.0的高分,是不是有些讓人吃驚呢?這就是由漫畫家RC同名作品改編、好傳動畫(《大護法》出品方)製作的《大理寺日誌》。這部融合了喜劇、奇幻、推理和動作元素,每周只播一話的動畫劇,至今只播出了五話,為什麼能贏得超高口碑?僅僅靠原著漫畫粉絲的力挺,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 大理寺日誌:停更兩周卻迎結局,製作組莫不是去湊經費了
    就在之前《大理寺日誌》重製的第十二集落下了帷幕,這也意味著《大理寺日誌》這部番劇現已完結。不少網友表示,《大理寺日誌》停更兩種卻猝不及防為我們送來了結局。不過這部國漫真的是追得一點都不吃虧,特別是第十二集簡直就是高能製作,尤其是這一集中貓爺和刺客的打戲,可以用電影級別來形容了,筆者懷疑《大理寺日誌》之所以會停更,怕不是製作組為了重製而去湊經費去了?畢竟那麼絢麗的場景和激情的打戲,妥妥的每一幀都在燃燒金錢阿。
  • 我在B站追動畫:豆瓣9.0的《大理寺日誌》
    作為最老的90後群體,我自殺了,但沒想到我有一天會在B站追劇,而且是動畫。是的,我在找國曼《大理寺日誌》,他的豆瓣得分是9.0,這部劇僅有有12集,每集17分鐘,除了電影的開頭和結尾,主電影只有10分鐘左右。不過,他每晚上只更新一集。每集都很短!國滿的生產越來越精細,我忍不住看著他老阿姨。